《蔡元培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1页
《蔡元培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2页
《蔡元培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3页
《蔡元培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4页
《蔡元培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蔡元培 的教育思想,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北大改革 四、教育独立的思想 五、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动,科举仕途与学日文 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南洋公学任教 中国教育会、爱国女校、爱国学社 留学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旅法勤工俭学与华法教育会 北大改革 国民党政府任职 返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完全人格教育,蔡元培认为,”忠君与共和国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1912年1月,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时就提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 完全人格的养成需要通过实施德、智、体、美四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来实现。,五育并举教育方针,1912年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从康德的二元论出发,将教育分为两个类别: 隶属于政治: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超轶于政治: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一、军国民教育,即体育 蔡元培认为: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 础。他说:“今经科学发明,人之智慧学术,皆 由人之脑质运用之力而出,故脑力盛则智力 富,身体弱则脑力衰,新教育之所以注意运动 实基于此。” 军国民教育是一种培养康健的 体魄、尚武 的精神的强兵的教育,但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 原因(1)抵御外来侵略“强邻交逼,亟图自卫” (2)使全民皆兵,打破封建军阀 拥兵独霸天下的局面,二、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蔡元培认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 幼维,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 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智育的具体目标是:传授科学知识技术,指 导科学研究,培养发展智力,造就国家有用之 材。 课程如:物理、化 学、算学、地理、金 工、木工列为实利主义教育的范围。,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 自由: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平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博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世界观教育,哲学基础:蔡元培借用康德哲学中关于实体和现象的概念,指出:“世界有二方面,如纸之有表里二面,一为现象,一为实体。”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的区别在于“前者相对,而后者绝对;前者范围于因果律,而后者超轶乎因果律;前者与空间时间有不可离之关系,而后者无空间 时间之可言;前者可以经验,而后者全恃直观”。“现象世界之事为政治,故以造成现世幸福为目的的;实体世界之事为宗教,故以摆脱现世幸福为作用。,世界观教育,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故以实体世界之观念为其究竟之大目的,而以现象世界之幸福为其达于实体观念之作用。” 立足于现象世界,而对实体世界的绝对自由产生追求的 欲望,从而获得人性的最大自由和发展。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五、美感教育,美感教育 即美育 美育一词是蔡元培民国元年从德文中翻译过来的 。 1930年,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作用,1、美育介乎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可以起津梁的作用 例 : 采莲煮豆 入诗歌 火山赤舌 入画 人既脱离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而浑然之美感,已接触实体世界观念了。,2、美育可以陶养感情,美的东西有两种特性:普及性、超功利性 他说: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 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玩,普遍性打破人我成见。 赏花非为吃果,雕刻非为避雨,超脱利害关系 。,3、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个性,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调济人们的生活,给人以正当的娱乐和有益的消遣。,美育的作用,年,蔡元培在答时代画报记者问时指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要使人人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它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便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蔡先生不但从理论上倡导美育,而且他自己躬身实践,坚持不懈。 任教育总长时,通令全国中小学开设美育课程,还主张大学开设美学课。,“以美育代宗教”,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是: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宗教是有局限的,它摆脱不了宗派的狭隘性。它与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冲突的 。,学术研究的自由有限定的,蔡元培 “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主张,而且反对。” “为什么以美育代宗教”,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不彻底的,他主张科学绝对正确,对科学理论相矛盾的宗教很不宽容。,以美育代宗教与学术 自由矛盾吗?,划分五育的分析,用已有的教育历史证明: 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 。,划分五育的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军国民主义意志;实利主义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美育情感;世界观教育统三者而一之。,划分五育的分析,从教育界三育分法分析:军国民主义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及美育德育,世界观教育统三者而一之。,五育的关系,蔡元培认为,五育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他曾以人体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为例作了形象地说明:“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着急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五育实施,各育是相互联系着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比如:历史地理,实利主义,但所述历史之英雄、地理之险要,则为军国民主义,美术家、各地风景则为美育,记圣贤,述风俗德育,烈士、哲人宗教家之故事可为世界观之导线。,民国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之发展,1927 年,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时,提出了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同年,大学院制度了新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以及养成劳动习惯。,分析评价,蔡元培“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是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的,一方面是适应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他留学西欧,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现代文明的结果。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 。 返回,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北大改革,(一)整顿学风、校风 (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整顿教师队伍 (三)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四)改革教学体制,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北大改革,(一)整顿学风、校风 1、抱定宗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职演说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整顿教师队伍 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北大教员, 既有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也有在政治上落后保守,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旧派人物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陈介石、陈汉章等,当时,新旧学派共处一校,各讲其学,形成新旧学派对峙、争鸣的形势,有时甚至出现两个教师唱对台戏的情况。当时讲文字学的有两位观点截然不同的学者,一位是新派人物钱玄同,一位是拖着长辫子的旧派人物黄侃。据王昆仑回忆,“有一天,听钱玄同的课,对面教室正在讲课的黄侃大声地骂起来钱玄同了。钱听了也满不在乎,照样讲课。”这引起了王昆仑的兴趣,以后便“既听听钱玄同的课,也听听黄侃的课,以便两相对照”。,辜鸿铭真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问中国的外国作家、政治家、记者的口头禅。他创造性地向西方译介了“四书”中的三部,即论语、中庸和大学。英文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等。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文诗。在讲台上他说:“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和大雅。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风、威尔士风等七国风。”他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文。这位民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怪”老头成为北大一景。,(三)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1、组织评议会全校最高的权力机构 (每五名教授选举评议员1人,校长为当 然的 评议长) 2、组织各门教授会分管各学门的教务 由各门教授会主任组成全校统一教务处 3、组织行政会议最高行政机构,管理 教学外工作。 意义: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教育。改变了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四)改革教学体制 1、学为基干,术为支干 2、沟通文理 ,废科设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原则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不同的人物和主张,也在男生之外包容了女生,正式生之外包容了旁听生,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与垄断,对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使北大引进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的传播得到了开放的空间,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开创了一代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新风,不仅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而且使他成为新文化的发祥地和五四运动的摇篮。 返回,四、教育独立的思想,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对教育独立的观点作了比较系统地介绍。他要求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宗教。主张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图,实行大学院、大学区制。建议改教育部为大学院,统辖全国的学术和教育,将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而大学区就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单位。 基本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蔡元培要求教育独立于政党的理由是: 一、教育是要均衡地发展人的个性与群性,而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来扼杀个性。 二、教育是求远效的,其见效的周期较长,而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二者的目标相悖。 三、政党政治具有不稳定性。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因此,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外。 教育与教会亦不相容。教育是进步的,教会是保守的;教育具有许多共性,是自由的,而各种不同的宗教之间则具有巨大的差异,彼此对立而不相容,若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 。,思考教育独立的可行性?,复习:,五、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他批评中国的旧教育“是教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问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