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铃平台IP化改造指导意见v4.0.doc_第1页
彩铃平台IP化改造指导意见v4.0.doc_第2页
彩铃平台IP化改造指导意见v4.0.doc_第3页
彩铃平台IP化改造指导意见v4.0.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移动彩铃平台ip化改造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了进一步拓展语音ip化承载的应用,推进网络演进,总部牵头组织完成了对现网华为、中兴、东信北邮、凯华四个厂家彩铃平台设备的实验室测试和现网试点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设备厂家提供的ip化承载彩铃平台设备在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均能够满足现网应用的要求。总部根据近期网络演进情况以及业务发展趋势,提出彩铃平台ip化改造建设指导意见如下:一、 彩铃平台ip化改造的总体思路(一)各省新建彩铃平台呼叫节点应采用ip化设备,不允许新建tdm承载的彩铃平台设备。(二)彩铃平台ip化改造应充分考虑业务发展需求,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和地区差异,并遵循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建设投资的原则,合理确定网络建设规模。(三)各省应根据省内业务量的发展情况和本省彩铃平台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彩铃平台ip化改造工程,并结合省内软交换ip化改造进度,有步骤分批实施彩铃平台ip化改造。二、 彩铃平台ip化改造的原则(一)改造范围与建设方式1. 彩铃平台首先考虑对呼叫节点进行ip化改造,暂不对管理节点进行ip化改造。待呼叫节点ip化承载大规模应用且运行稳定后,考虑对管理节点进行改造。2. 新建呼叫节点采用ip化设备,现网tdm端局、关口局发起的彩铃业务由现网tdm承载的呼叫节点负责。3. 扩容呼叫节点可根据省内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逐步向ip承载过渡:l 接入模块不能升级支持ip承载的呼叫节点:新建ip化接入模块,与tdm接入模块共用核心处理模块,逐步采用ip化接入模块替换现有tdm模块。l 呼叫节点接入模块支持升级ip承载的:升级现有接入模块,采用tdm、ip共同接入的方式逐步向全ip承载演进。(二)网络组织和路由原则1.tdm承载的彩铃平台遵循gsm话路网的网络组织原则,不需要进行调整。2.彩铃平台与tdm设备间的信令和话路路由原则遵循gsm话路网的路由原则不需要进行调整。3ip化彩铃平台通过ce设备接入ip承载网实现与话路网网元的互通。4.ip化彩铃平台与ip承载端局、关口局间bicc信令路由原则遵循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总体建设要求的相关规定:1)ip化彩铃平台与ip承载端局、关口局在同一本地网:l 设有本地cmn的,bicc信令可以采用直联方式疏通或通过cmn转接。l 未设本地cmn的,bicc信令采用直联的方式疏通。2)ip化彩铃平台与ip承载端局、关口局在同一个省内,但不在同一本地网:l 设置了省内cmn的,可以采用直联方式疏通或通过cmn转接。l -未设省内cmn的,采用直联方式疏通。3)ip化彩铃平台与ip承载端局、关口局在不同省:l bicc消息通过cmn转接。(三)站点接入要求1、ip化彩铃平台的信令vpn与软交换的信令vpn合设,媒体vpn与软交换媒体vpn合设。2、ip化彩铃平台与软交换设备共用ce。具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a.ip化彩铃平台所在局址已有软交换ce的,则接入该软交换ce。b.ip化彩铃平台所在局址没有软交换ce设备,则应新建1对软交换ce。3、 ip化彩铃平台直接接入ce设备,中间不使用汇聚交换机。 4、ip化彩铃平台站点接入遵循ip化彩铃平台站点方案v1.0的要求。(四)接口协议 1、彩铃平台与非ip化局间采用isup协议进行互通。2、ip化彩铃平台与ip承载端局、关口局间信令采用bicc协议、适配层协议选择m3ua;媒体流采用rtcp/rtp协议;3、语音编码方式首选amr2、次选g.711编码方式。4、ce与ar之间采用ospf协议,数据配置需遵循中国移动数据网pe-端局ce数据设置规范。(五)安全保障1、ip化彩铃平台尽量与其他呼叫节点采用负荷分担的工作方式,平台容量应保持适当的冗余,如果ip化改造的呼叫节点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其他彩铃呼叫节点承载业务。2、ip化改造的彩铃平台可暂时保留tdm电路作为备用,待平台运行稳定后,拆除tdm电路连接。(六)网管功能彩铃平台进行ip化改造需对现网彩铃平台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支持ip承载相关的网管功能。三、 项目管理要求(一)为适应彩铃业务发展的需要,彩铃ip化改造建设工作纳入省管建设项目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