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对策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对策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对策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对策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对策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致使大多数企业竞相选择信息化途径。企业信息化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 及时为企业的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用上了财务软件;大量企业建立企业网站, 利用它发布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达到宣传和促进产品销售的效果。它们当中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初步实践中得到了好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体制、技术、人才等各种问题的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重重困难。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地采取对策措施,才能推进和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本文首先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企业信息化发展背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最后本文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展望。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目 录第1章 企业信息化概述11.1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11.2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本质21.3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3第2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现状52.1 信息化效果初步显现52.2 四大瓶颈制约发展6第3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3.1认识问题是主要问题73.2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了两个极端93.3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93.4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103.5专业技术咨询服务能力不足113.6复合型信息人才极度缺乏113.7 资金投入分配不合理113.8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123.9信息化建设的方案问题123.10信息化的外部环境问题12第4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144.1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144.2制定一个好的信息化战略154.3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164.4强化管理改革,及时进行业务重组和机构改革174.5加强中介专业技术咨询服体系建设194.6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204.7维持充足且合理的经费作保障204.8 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214.9合理选择信息化建设方案224.10建设企业信息化良好的外部环境23第5章 对我国信息化的展望24结 束 语25参考文献26致 谢27附录:1、英文参考文献原文复印件 2、英文参考文献译文第1章 企业信息化概述1.1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信息时代的特主要有两个方面:1.1.1. 信息与网络产业深刻改变了经济规则,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经济迎来了大规模技术革新和全面复兴的时代。技术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得全球经济得以迅速增长,并迈进了信息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渐兴起,互联网的建设和多种通信方式的使用,特别是商业通信卫星的使用,使跨国界、远距离的信息传送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迅猛地扩张和渗透。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重点开始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更加速了全球经济知识化的步伐。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产业逐步形成,随之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许多国家,信息和网络产业已经开始取代房地产、汽车等传统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网络经济也改变了企业对资源的认识,并且加快了企业对更有效管理方法的探索。现代企业面对着社会经济高速信息化的进程,对资源、对管理都在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新型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1.1.2. 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使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更为容易,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的全球化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金的流动量增大,流速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自身以及全球贸易、合资合作、跨国联营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国际交流成为全球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和相关服务在内的全球信息技术市场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力争在前途无量的信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传统行业如电子、汽车等也不甘心固守在本土,纷纷加快了全球扩张的步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企业必须放弃原有封闭式、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而寻求一种更加适合企业发展、更加科学的、“无边界的”、扁平的以及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1.2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本质企业信息化( 企业e 化) 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 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 及时地为企业的“ 三层决策”系统( 战术层 基础业务层、战略层 中间管理层、决策层 高级经理层) 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绝大多数企业, 都用上了财务软件;大量企业建立企业网站, 利用它发布企业信息、产品信息; 使这些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到各个角落, 达到宣传和促进产品销售的效果。它们当中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初步实践中得到了好处, 同时也开始尝试使用搜索引擎、企业邮箱、信息化模块化产品、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等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的实质, 就是要从企业管理入手, 实现先进的信息时代管理模式下的现代化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获得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促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飞跃发展。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历史的过程。起初人们对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企业的业务活动或管理活动的个别环节单独采用信息技术(主要是电脑技术)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全部活动,综合集成地采用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后来人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是用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的过程,而且同时还是企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尤为如此。因为如果企业(主要是生产企业)的业务活动是物质和能源的变换过程,那么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是信息的变换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推广信息技术也好,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提高企业活动的效率和水平的基础上,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人们往往把企业信息化理解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其中,手段包括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的包括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的获得可能是一时一地的,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可程序增长。但是,这样理解企业信息化仍未揭示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从生产发展的角度考察,企业信息化主要是要使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化,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实质是企业素质与企业业绩的优化。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企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主要标志。1.3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竞争力就没有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所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意义重大。1.3.1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它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国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速企业信息化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制造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gdp的三分之一,其中钢铁、水泥、化纤、数字控交换机、电视机、手机、微型计算机、摩托车等制成品的年产量连年世界第一。但我国的制造业总体来说大而不强,就劳动生产率而言,我国制造业只是美国的1/23、日本的1/25、德国的1/18;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我国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是一两年,生命周期是10.5年,而发达国家产品开发周期是3至6个月,生命周期只有3年;缺乏有自主产权的拳头产品,靠加工外来任务,赚取微小利润。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变,我们必须加快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毋庸置疑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力度,特别是在2001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普及之后,自2005年开始,信息化应用及投资已进入新一轮的高峰。1.3.2信息化赋予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企业信息化程度决定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参与程度。国际互联网络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 将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整个世界的生产、贸易、服务、金融用网络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因此呈现出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根本特征的全新经济形态。只有进入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时代,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直接面临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全球化挑战。不是参与不参与的问题,而是怎样参与的问题。必须积极融入进去、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掌握参与经济全球化潮流过程中的主动权。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1.3.3 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意义重大。我国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生态、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以信息化手段,改变靠粗放投入发展的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 许多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始终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战略课题。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基础设施运转、企业技术操作、企业经营合理运行, 通过网络信息传输, 全面实现自动化,从而催化企业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 使企业进入一个高效、低耗、产业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阶段。第2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现状互联网发展十年来, 用户规模、业务应用、运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 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9000 万户, 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000 万户, 互联网站60 万个, 上网计算机3660万台, cn 域名注册总量40.5 万个,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60g。同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设备、网络终端产品以及相关软件的研发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娱乐等新业务层出不穷, 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期, 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令人担忧。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中级建设或者初始化阶段, 且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在金融、电信、教育、制造业等领域, 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 而旅游、环保、社会保险、交通等行业, 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于需求。而且,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在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 以及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等方面, 达到中级以上水平的企业比例尚不足一半, 只有极少单位认为自己已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时代。可见, 在不同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存在差异,有些差距还比较大。整体来看,我国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呈现出以下现状:2.1 信息化效果初步显现从办公自动化到后来的管理信息化, 以及到今天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可以说, 信息化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不同程度推广和应用。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绝大多数企业为信息化建设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 信息化应用环境继续改善; 信息化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 企业对信息化效果的满意度提高, 信心、决心增强; 企业信息化的预算增加、投入力度加大,下一步重点将转向erp 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2.2 四大瓶颈制约发展在看到上述进展、成效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依然不高,发展也极不均衡, 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够; 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 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仍然不高, 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 国内it 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 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虽然中国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高速增长,但仍处于非成熟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偏低。调查显示,2004年制造行业内的企业有45.2%的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应用,接近20%的企业仅有单机应用,大约有1/4的企业目前处在“基础网络阶段”,仅有0.7%的企业体现出信息化成熟的特征。已单功能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占我国企业的60左右,所谓单功能,就是企业仅单一地使用了财务软件,或办公自动化系统,或cad,或库存管理系统,或人事等管理系统;将部分功能集成起来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占l0左右,所谓部分集成,就是将财务和企业的进销存或供需链,用信息技术连接起来的应用:而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集成应用的企业,占我国企业的比例小于1,全面集成应用应该是一种全面的erp应用,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物流、财务、cad,直至工业控制工程等等;至于真正步入全面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国企业,实现了电子供应链,运用crmscm 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真正全面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应用,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制造业和金融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制造业信息化起步较早,成绩显著。金融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晚,但业务拓展迅速,信息化成效显著。从地区上看,上海市和广东省走在全国的前面,但总的说来,我国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大企业由于有资金、人才以及明确的需求,已将运用信息技术视为生存发展之本,诸多中小企业却因资金不足或意识不够,而在信息化大潮中一筹莫展,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严重不足。据调查,2005年中国制造行业投资的主体依然是大型企业,其市场规模达到139.5亿元,比2004年121.8亿元的投资增长14.6%。而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尚未形成规模,增速为13.5%,低于整体制造行业的增长速度,其信息化的投资比例仅占企业总产值的0.5%。第3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金融、制造业等行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体制、技术、人才等各种问题的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3.1认识问题是主要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信息化首先是人要信息化,要真正树立信息化的意识。许多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没有感觉到信息化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有的企业还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紧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难度可想而知。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需要信息化将会像人需要空气与水一样。信息化系统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将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如同我们现在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电话、手机、传真机一样。对企业来说,不是需不需要信息化,而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3.1.1决策者观念问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不少人满足于眼前的状况,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更没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些企业管理者甚至错误地认为,使用了计算机,失业的人将会更多;有的认为计算机用处不大,用来打字,玩游戏,上网聊天,离开它现代化照样搞;还有人认为信息化离我们很远,现在工业化还没有实现,搞信息化太超前了。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问题,而观念落后的首要原因是缺乏既懂信息化又懂管理的决策层人才。中小企业不仅缺少高水平的cio,一般水平的it人才也缺乏,从普通员工到部门主管再到主要领导,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都亟待提高。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同其他工作一样,企业信息化的成败关键在领导。凡是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亲自出面主持并进性组织协调的企业,其信息化就搞的好,反之就搞不好。世界著名的我国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的领导下,从创业以来一直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把它列为“企业首要得重要工作”根据企业领导的体会,他们总结出了“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竞争是信息化的竞争”等可贵经验,并得出结论说:企业信息化扩大海尔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领导优势和信誉优势。3.1.2员工认识问题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企业专业人员的任务,而应当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事业。没有全体员工的支持,企业信息化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员工的行为是由他们的认识支配的。随着企业信息化潮流的冲击,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一般认识有所提高,但对企业信息化的是怎么回事、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等则缺乏具体认识。更有甚者,很多人认为企业实施信息化会提高自动化程度,造成了事业的压力,故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消极地抵制。员工在认识上不重视、行动上不配和、信息化技能提不高,这一切是信息化工作未能取得应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论在信息化工程的启动过程还是在运行阶段,要形成人人关心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人人利用信息化工程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生产服务,并在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系统的功能,信息化工程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工具和助手。3.2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了两个极端一方面, 组织错误的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经历、对策花费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 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 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甚至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实际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已经起步的企业存在信息技术与企业要素“游离问题”,使信息化的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又导致许多已经起步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持怀疑态度,认为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起不到决定作用。原因是: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虽有一定水平,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现在: “空载现象”。设备买了,软件装了,网络联了,但企业各部门业务流程没有进行数字化,企业既没有相应能力产生信息,也没有相应能力消费信息。3.3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开展还受到资金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不愿设置专门的信息部门、不愿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及应用软件,原因是中小企业面临激烈的生存竞争,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搞信息化,自身感觉生存压力太大。其实,这是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不搞企业信息化企业无竞争能力企业效益低下无资金进一步搞信息化。使部分企业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3.4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实际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管理流程的重组和革新,技术是表,管理是里。如果企业管理没有实质的改变,依然故我,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过是种摆设。许多企业却看不到这一点,以为信息化是一个技术工程,只要建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而对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改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无异于新瓶装旧水,这也是一些企业搞信息化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是信息化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最初,我国很多企业上信息化项目时,往往忽视企业体制方面的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上,重视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认为技术主导一切,最好的产品和系统就可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后来,即使很多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重组,但是没有触及体制方面的变革,没有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去提出信息化规划,效果也没有实质上的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推行是通过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完成的,而大型信息系统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企业的战略、体制如果不能和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相吻合,信息化的实施就会就事论事,不能触及根本。因为信息化归根结底是一种变革,变革就是要摒弃落后的流程,这必然要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他们对信息化的抵制。不解决体制改革的问题,信息化难以彻底贯彻。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企业信息化工作在企业内部是跨车间,跨工程、跨科室、跨岗位的,它像其他信息化工程一样也是“三分技术、七分协调”组织协调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尚未设置信息主管,也无信息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单靠势单力薄的信息机构,较难协调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关系。企业领导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多与系统建设者沟通,了解他们在组织协调上的困难。然而,在我国,很多情况下,企业高层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就可以把一切工作交给信息系统的建设者,而疏于对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由于协调不好,有些工作进展不快,甚至停顿下来,致使企业信息化效果低下。3.5专业技术咨询服务能力不足面对软件企业的宣传和促销,许多企业都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道选择哪种方案好。中介机构的技术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现在有一部分中介机构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但大部分仅限于单元技术产品的服务、综合服务和简单的软件应用培训。系统集成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能力较弱,特别是能够将生产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融合,向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不多,在制造业信息化中提供工程咨询、监理服务、技术服务,直接服务于企业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需求。另外,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间往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诚信问题。由于市场发展不完善,制造企业在组织信息化工作当中遇到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就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培育一些信息化咨询机构,在供需双方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3.6复合型信息人才极度缺乏信息技术与设备的充分利用的首要因素还是人,再现代化、智能化的系统,无人有效地驾驭它,只能是“事倍功半”。我国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很小,信息化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奇缺,这在企业里尤为明显。企业中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水品与效益。以90年代出现的 erp为例,固然软件可以引进,但没有必要的人才储备,不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若不量力而行,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效果酒会大受影响。有些专业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甚至导致企业信息化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中小企业不仅缺乏信息人才,更缺乏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具有本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施信息化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还需要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工艺,又懂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人才,使企业在决策和实施时缺少“主帅”。3.7 资金投入分配不合理信息化产品的另一个特征是第一个信息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极高,但以后的复制成本很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外,如计算机、传输设备、网络设备、检索设备等,还包括应用软件开发费用,安装调试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咨询费用等等。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很容易使信息化的实施计划由于经费不足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发展快,若资金不足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到位,使建设周期拖的很长,项目还未建成就已过时了。情况严重的还有项目建成之日即为系统夭折之时。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其性质讲不同与一般的工业项目建设,但我国却把它当作工业项目投入建设资金的。在资金分配上,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设备购置轻信息资源,往往是初始建设的一次性投入所有资金,后续的维护更新无资金;买机器等“硬件”有钱,需要信息等“软件”时无资金,结果信息工程祸心系系统建成了却运作不起来。加上信息技术发展快,而资金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到位,使建设周期拖的很长,项目还未建成就已过时了。情况严重的还有项目建成之日即为系统夭折之时。3.8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企业信息化,并不只是硬件的配置安装。企业信息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来管理企业的各种数据,提高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由于在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中,数据和信息是纸张等存储实体,保存、传播、处理的。数据存储的方式与存储格式也与电子化信息的存储方式与格式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可用的数据资源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我国现时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缺乏基础数据系统。新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完成后,企业才开始积累信息资源,影响了信息化的效果。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3.9信息化建设的方案问题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多半不是自己制定的,而是国内外信息技术厂商提供的,他们尽管征求企业相关人员的意见或吸收企业信息部门参加,但往往对企业的需求吃不透,何况这种需求也是经常变动的,对企业千差万别的情况又不清楚,即使弄清楚了,也会变化。因此,虽然解决方案的技术是先进的,但同企业和管理的实际相脱节,达不到管理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扩展、易于使用的要求。这使企业信息化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修正,完善,其成效则可想而知。3.10信息化的外部环境问题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包括,国家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国家对信息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等等。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所以,我国政府应该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大力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法律法规制定,为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引导信息产业中的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建立交流机智,让制造业企业更了解信息化的前沿技术信息,明白本企业在信息化潮流中的位置,认识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让信息产业企业,更好地了解其他产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要求,开发出更适合需求的信息产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上述存在的十几个方面问题,并不一定是信息化成效不佳的企业都会存在的,即使是信息化较好的企业,也会有其中的一些方面的问题,只是数量多少和程度轻重的不同而已。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原因所在。针对这些原因,朝者每个方向去努力,企业信息化必能取得明显成效。从中还可以看出,作企业信息化的主体的企业,固然需要着重努力,然而只依靠企业本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同时还应有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第4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正是由于以上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只有针对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才能使我国企业信息化走上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4.1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4.1.1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领导要重视,这是显而易见的。而领导者要重视起来,首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在当今社会,不搞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企业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我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搞信息化工程的时候了,而是讨论如何去搞好的问题,否则将会延误战机,等wto缓冲期一过,再赶也来不及了,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好这个缓冲期。我们必须全面提高领导者的认识,只有领导认识上去了,才能做出强有力的决策,才能果断处理出现的问题,才能全力支持并搞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工作。这里所说的“一把手”,是广义上的“一把手”,不仅包括企业最高层领导,还包括系统实施有关部门领导(如仓库、分公司、卖场管理人员等)。企业最高层领导负责处理重大的、关键性的问题,同时负责制定涉及到企业发展方向的规章和制度。部门领导则主要负责本部门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由最高层领导解决。4.1.2搞好宣传,教育普通员工员工是企业生产和的运作的主体。没有全体员工的支持,企业信息化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员工的行为是由他们的认识支配的。随着企业信息化潮流的冲击,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一般认识有所提高,但对企业信息化的是怎么回事、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等则缺乏具体认识。更有甚者,很多人认为企业实施信息化会提高自动化程度,造成了事业的压力,故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消极地抵制。员工在认识上不重视、行动上不配和、信息化技能提不高,这一切是信息化工作未能取得应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市场竞争下,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关乎企业的未来,从而影响着企业员工的长远利益。企业经常性地举办基层领导和员工的座谈或到信息化先进企业参观,交流信息化对生产的影响的认识,提高利用信息化改善生产的本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途径。4.2制定一个好的信息化战略信息化决策和规划是否上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导向、it投资比例以及在项目实施时对涉及到的流程、组织变革和文化培训的决心与执行力(关系到it项目的成败)。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制定一个好的信息化战略,是引导本企业信息化向着要效益见成效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企业在信息化决策时应首先制定一个清晰的支持商业战略的信息化战略,即与企业信息功能相关的目标、任务和计划,这是一个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组织、信息文化等的战略体系。信息化战略强调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组织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一个系统的范围内思考诸多管理要素,但并不是说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要齐头并进,而是表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规划。企业的网络建设、部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应用等都将在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战略框架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一个步骤时能清楚地知道下一个步骤的目标、当前步骤在总体计划中的位置,以及其他部门同时实施的系统情况。在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重视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也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信息系统规划”的“设计”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it战略、信息系统架构大都缺少统一、整体的规划,通常是“业务要什么,it就做什么”,而由于“业务”本身通常也缺少规划和优化,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投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4.3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我国企业的97%是中小企业,64%的gdp来源于中小企业,它们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活力和动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政府在重点建设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同时,应当给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以应有的关注,使之与大中型制造企业同步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进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不能模仿大型企业,因中小企业,其企业规模、资金能力、技术水平与大型企业相比相差甚远,而且中小企业“小而杂”,要做到更有针对性,必须根据企业所住行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4.3.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投入部分拉动资金牵头组织相关技术与服务,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当前,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可以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是在每个行业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投入1:10(政府:企业)比例的拉动资金,尽快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应有层次,对处于“空白型”、“起步型”和“发展型”的企业各选出若干示范代表,为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探路。在落实资金的同时,牵头组织it界有实力的公司,形成从设备、软件、培训到服务的一条龙方案,确保示范企业信息化见实效。4.3.2找到现阶段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现阶段我国小企业信息化还是应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务求实效。(1)对于“空白型”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开展只能从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找到信息化的“切人点”。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网站,通过网站发布企业信息、搜集信息资源、降低业运营成本。受资金、人才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不设置专门的信息部门、不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及应用软件,通过选择有实力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商(asp)进行信息业务“外包”来满足信息化要求,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对于“起步型”的企业,下一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选择要较简单,较容易维护,成本较低为好,关键是好用、实用、有效果。实现信息化就像购买一套绘图软件,能即装即用最好。因为中小企业要以生存为根本,在购买方式上必须以实用为先导,能花多少钱,然后再看买什么样的产品,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各种业务时刻都不能停顿。如果拿大部分的收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实施“大号信息化”,一年两年来没有结果,反而使正常业务难以开展,使业务陷入信息化的泥潭:(3)对于“发展型”的企业,寻求深一层的“突破点”。在原有系统及业务应用的基础上,把管理创新与企业信息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应用信息化手段岳,需要考虑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最终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首要的是要实施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将组织内部的非增值活动压缩到最少,使企业活动过程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而存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突破性提高:中小企业 信息化最终结果体现在提升企业的竞优能力,这是一个不断探索,螺旋式升的过程。4.4强化管理改革,及时进行业务重组和机构改革4.4.1改变管理观念企业信息化是现代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场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的变革,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管理方式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创新。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软件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为我们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工作平台。过分夸大计算机的作用是不对的,它其实是很笨的,需要人发出相应的指令,由人来执行的。我们知道,jit、mrpii等本身是一种哲理,而不只是简单的一套计算机系统。“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它恰当地说明了计算机与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来保证。在新系统建立运行时,配套的工作准则、管理制度和有关规程要随之健全并强制执行。该企业负责人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工程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二个,非常有道理:一个是要解决信息问题,主要是从技术上保证数据的完整、及时、准确;一个是解决控制问题,主要是从组织上、从管理制度上予以保证和支持。有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很长的时间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或引进mrpii、jit、lp、am、cims、erp等。但他们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致使新系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益。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正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企业内部是跨车间,跨工程、跨科室、跨岗位的,它像其他信息化工程一样也是“三分技术、七分协调”组织协调至关重要。而我国企业尚未设置信息主管,也无信息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单靠势单力薄的信息机构,较难协调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个中复杂关系。所以,企业领导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多与系统建设者沟通,了解他们在组织协调上的困难。然而,在我国,很多情况下,企业高层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就可以把一切工作交给信息系统的建设者,而疏于对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由于协调不好,有些工作进展不快,甚至停顿下来,致使企业信息化效果低下。所以,企业也应该建立,信息化的长效协调机制,专人负责,努力减少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困难,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4.4.2强化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时间、高投资、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在软件供应商或软件开发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指派得力的项目负责人,建立完善有效的实施组织,制定运行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地计划、调度、指挥使整个系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确实领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 整体规划是系统的“整体”,是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技术途径”,总体规划一般不承担具体的项目设计,是整个系统研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总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简单技术入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应用的基础上启发更广泛、更深入的需求,同时通过效益驱动可以树立企业建设信息化的信心,减少企业一次投入过多,负担过重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分步实施同时可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4.4.3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把企业各个部门的活动集成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整体化,从而快速影响市场,进而赢得竞争。这样势必导致企业组织机构的重组与合并,使传统企业以中层管理人员作为达信息的中转站的作用逐渐被计算机取代,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减少,企业组织“扁平化”,与此同时企业流程必须相应地有所变化。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种错误的做法,那就是软件的设计只是将企业的现有管理流程计算机化,是“现行系统的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