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某市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某市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某市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某市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县城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项目目 录第1章 项目概述和总论 4 1.1工程项目名称 4 1.2 项目承办单位 4 1.3 项目主管部门 4 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4 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4 1.6 研究工作依据 4 1.7 研究工作概况 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发展概况 6 2.1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 6 2.1.1龙仙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6 2.1.2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 6 2.1.3发展建设县城西区的要求 7 2.2 项目发展概况 8 2.2.1xx县龙仙镇区域位置 8 2.2.2 经济发展概况 9 2.2.3经济发展分析 10 2.2.4发展模式的选择 11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第三章 建设规模 14 3.1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14第四章 建设条件和建设地点 15 4.1 项目建设条件 15 4.2 项目建设地点 16第五章 道路及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16 5.1总体平面布置 165.2路施工方案 17 5.3面设计方案 17 5.4水设计方案 18第六章 环境保护、节能利用与劳动安全 20 6.1 环境保护 20 6.2 劳动安全 21 6.3节能利用 21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22 7.1 设立专项小组 22 7.2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 22 7.3 成立项目督查组 22 7.4 项目管理 23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3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管理 24 9.1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 24 9.2 资金筹措 25 9.2.1 资金来源 26 9.3项目投资资金使用计划 26第十章 效益分析 27 10.1社会效益分析 27 10.4 经济效益分析 28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29 11.1 结论 29 11.2 建议 30第一章 项目概述1.1工程项目名称 xx市xx县县城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1.2 项目承办单位 xx县xx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 : 传真电话 :1.3 项目主管部门 xx县人民政府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xx县县城规划滨河路地段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xx工程项目监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1.6 研究工作依据(1)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规划图纸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 (3)xx县县城滨河路及污水管道规划图的图纸内容1.7 研究工作概况 一建设路段范围及建设规模如(删)xx县城市规划中滨河路段,从国税大厦路口起,沿龙湖往湖边延长线(延伸)1700m长(1.7公里)。主车道:设每边各两车道,共15米宽。非机动车道:设两边各每4.5米。湖边设绿化带靠建筑物边做人行道。湖边湖堤路供行人及居民休闲活动场所。 二项目建设总投资 xx县县城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总投资2226.63万元。 其中:一、 主体市政基础建设:765.51万元。二、 道路排污水管道工程:255.00万元。三、 道路收集排污水管道工程:255.00万元。四、 道路亮化工程:244.80万元。五、 道路绿化工程:127.50万元。六、 工程设计费:40.00万元。七、 工程监理费:10.00万元。八、 工程报建手续费:326.40万元。九、 工程不可预见费:202.42万元。 合 计: 2226.63万元。第二章 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发展概况2.1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龙仙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20(30)年以来,龙仙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大背景,给xx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条件下,为促进龙仙镇社会经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和总结各种已有变化,审时度势,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与基本策略。 xx县县城龙湖地理位置特殊,经县规划部门及有关专家会诊(研究讨论),针对xx县客观地理位置,在xx县龙仙镇整体规划2007-2025中确定龙湖为xx县城中心湖景点,丰富xx县城居民的文化精神(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今年政府投资兴建好截湖坝储水后,群众已自发在湖边休闲漫游(漫步),群众对滨河路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县城滨河路建设项目已是一触即发(呼之欲出)的状态。(是顺应民心、造福百姓民生工程) 2.1.2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 2004年xx县进行行政区调整。原南浦、三华两镇并入龙仙镇后,全镇镇域面积从229平方公里增加到432.74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余人变为12万多。 “龙仙”是xx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区划(域)调整后的龙仙镇必须汇聚人心、整合资源,尽快完成从行政区划(域)调整到政治、经济、资源、产业和物质空间的全方位整合。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决定)开展龙仙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经县城规划部门及上级领导与规划方面专家论证,于二00七年制定xx县龙仙镇整体规划2007-2025规划方案。 2.1.3发展建设县城西区的要求 县委、县政府决心建设龙仙县城西区,新建县城西区(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县城区(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后县城区域面积达20.0平方公里。西区的建设启动,使xx县城区的发展空间得到较大地(的)拓展,并开创了城市建设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更顺应了全县人民强烈要求建设新xx的多方需求和发展趋势。 (顺应了全县人民强烈要求建设新xx的心理诉求,也符合xx县城区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西区的启动建设无论从空间位置、时间位置,还是经济文化方面,都将占据着龙仙未来城市舞台上的主角地位。但近年来,随着龙仙镇经济然(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区的建设已经与1995年总体已规划的发展思路、道路网络和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出入。此时开展总体规划,可以从全县、全镇的角度重新审视西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利于西区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按xx县龙仙镇整体规划2007-2025规划蓝图的宏观调整,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及县检察院已将(等)公检法部门(已)迁至西区办公。(,)在规划蓝图的行政区落地生根。 商业区中龙翔房业也于二00八年开发,至此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主体完工。 由此可见,县城的文化、政治、房业中心已从由点带面的方式逐渐往西区迁移。 二00九年政府投资建设龙湖两侧陈麟公园及龙湖截水坝储水后,龙湖东侧从xx粤源大酒店(国税大厦)沿龙湖边1.7公里的滨河路建设已呼之欲出。 建设好滨河路后,县城的文化中心更加(将)往西区偏移,做到行政、商业、居民人流全方位的有目的地偏移,为xx县龙仙镇整体规划2007-2025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前起(启)后的纽带作用。2.2 项目发展概况 2.2.1xx县龙仙镇区域位置 (1)xx县地处广东省北部,xx市东南部:南距广州210公里,北抵xx120公里。龙仙镇位于xx县境东部,东经114度05分至114度5分,北纬24度17分至24度23分;东临连平县,南依新丰县,北面和西面分别与xx县的坝仔、江尾、官渡、周陂等镇接壤。 (2) 龙仙镇是xx的县城,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域交通枢纽,镇域交通较为方便。公路南经蓝李街至新丰县,东、北贯穿县城;可直通官(渡)汕(头)公路,且与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连接,沿广韶线向北可达xx,向南可达广州;沿官汕线可达连平、灯塔、五华、兴宁、梅县、汕头等:沿翁虔线可达江西省全南、赣州。 (3)行政区划:1986年将原附城区(公社)并入龙仙镇后,镇域土地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16个管理区和龙仙镇4个居委会。2004年将南浦、三华两镇并入龙仙镇后,全镇镇域面积从229平方公里增加到432.74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余人变为12万多(2004年统计数据);下辖6个居委会和34个村委会。 2.2.2 经济发展概况 龙仙镇农业以发展水稻、蔬菜、蚕桑、糖蔗、水果、渔业和畜牧业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水稻为基础,以甘蔗、花生、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花卉为支柱的农业发展格局。龙仙镇现已建成一定规模的蚕桑、养鱼、牲畜、蔬菜和蔗糖等商品生产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龙仙镇现有工业门类以煤炭、水电、建筑、家私、纺织、制药、印刷、食品为主,青云山药厂、丝厂、电池厂等成为全镇、县的经济支柱;私营企业的比重逐年加大,全镇现有四级企业4000多个,但全镇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7家,基础仍很薄弱。近年来龙仙镇的第三产业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由于起点低,总量仍相对较小,约占国内(县内)国民生产总值的33.6。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配套建设滞后,旅游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客源少且不稳定,主要为xx县本地居民和少量xx市游客。此外由于工业发展不快,外来人口不多,购买力弱,商品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商业发展缓慢、未成规模;但龙仙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全县居民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对xx市也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龙仙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仍具有一定潜力。 2.1.3经济发展分析 至2004年为止,xx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9.6:26.8:33.6 。总体来看,xx县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工业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而龙仙镇第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将由原来的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花卉、蔬菜、水果、和鱼禽蛋类将成为主要的农产品,并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新城区工业园的发展而具备了加快的条件。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以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以东华寺文化旅游为基础的旅游业,将随着西区客家文化商业街和龙仙湖的建设,使逐渐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并以此带动旅馆和娱乐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2.2.4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结龙仙镇的发展条件,从产业现状、基础设施等物质角度来看,龙仙镇作为一个现代工业投资场所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龙仙镇的发展应跨越镇域范围,置身于整个xx县域、xx市域发展当中,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协作,与周边城镇功能互补、共同协作;发挥自然和土地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强化区域服务的功能,积极发展农业加工工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以及以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流通业。 综上所述,龙仙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宜采取以工业主先导、第三产业并重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农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即以三华李种植、加工、观光和兰花种植、观赏、展销等农业产业为龙头,以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要求:一是设置一定的工业企业门槛,以发展无污染且企业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轻型加工工业为主,大力提高工业的水平,加强园区的生态和环境建设,建成独具特色的兼备自然风光、生态农业、高水平工业的镇区;二是把旅游与农业及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三是通过旅游的带动,使农产品、加工产品和旅游产品互相渗透,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园区企业集团的全面、快速发展和繁荣。对应上述确定的龙仙镇发展模式,龙仙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即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调整用地结构为目标,积极引导城乡工业和居民住宅相对集中发展,对城镇建设进行系统、全面、合理的规划控制与引导,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其中“生态立镇”对应未来龙仙镇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则主要针对龙仙镇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提出的。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本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深化改革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求。 随着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改革调整内需的政策,使将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增长之势。 本项目是结合xx县县城实际情况,是宏观调整xx县城经济中心的必要一步。 2.3.2本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要求。 xx县县城龙湖是县城的母亲河,(。)建设龙湖两岸的绿化园林公园、净化水源(,)使龙湖两岸成为xx县城居民平时散步休闲活动地带,可增强(提升)xx县城居民的文化精神(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了(删)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2.3.3xx县县城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项目是实施xx县龙仙镇总休(体)规划(2007-2025)的要求 建制镇合并有利于整合城镇的经济实力,互惠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2004年,xx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南浦镇、三华镇并入龙仙镇,改变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体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直接扩大城镇的规模和实力,简化城镇空间的结构。行政推动力对龙仙镇村镇体系的影响远比经济发展、交通改善更为快速和直接,旧的城市结构与合理结构距离较大,因此对城市形态进行整合具有必要性。这将改变行政村的管辖范围和产业结构,直接促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更。龙仙镇新时期城市形态、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为力的作用,尤其是通过行政区划(域)调整,设立区域中心极,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滨河路位于龙湖东侧,龙湖地理位置特殊(,)是新城区与旧城区的结合点,由此可见建设龙湖及两岸项目尤其是xx县城滨河路的建设是(删)起到承接作用。(,)是新旧城区的纽带区域。2.3.4本项目建设条件齐全,组织策划周密,策备工作顺利(,)建设用地具备,技术条件成熟,群众基础反应良好,更有各级领导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和扶持是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xx县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昂首阔步,意气风发地实施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本项目按规划建设是顺理成章的。第三章 建设规模3.1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建设路段范围及规模主要为从xx县国税局门前为起点,沿龙湖岸边施工一条湖堤大道全长1.7公里(1700m)。 滨河大道路中间为4车道,计15米主机车道 两侧非机动车道为4.5米 靠建筑物边要求建筑物退缩,保证8-15米的人行道,以使于文化、商业经济的发展。 沿河堤做4.5米宽的河堤人行道,人行道与道路之间保留12米的绿化区域,建设成河滨绿化公园,经xx县人民提供文化休闲地域,增强文化精神建设。 具体详见滨河堤道路规划图 附表:xx县县城滨河堤规划平面图 附表:xx县县城滨河堤绿化规划图第四章 建设条件和建设地点 4.1 项目建设条件该项目建设条件齐全,建设用地具备(,)群众基础良好龙湖东侧由于原已规划建设(已按原规划建设),滨河路建设用地已具备龙湖河堤也已具备永久性河堤建设物也按规划图纸规划,没有占用土地现象。场地平整情况良好,经测量项目建设的土方量不大,大部份地段已填平。龙湖两岸的陈麟公园及国税前面的龙湖截河坝已施工完成。群众对龙湖东侧的滨河路建设呼声也越(来越)高涨。4.2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为国税局大厦门前连接龙仙大道起点沿龙湖岸边往xx粤源大酒店方向施工滨河路1.7公里长。(滨河路是)集车道、人行道、湖堤路、河滨绿化公园(为)一体的多元化道路。第五章 滨河路及污水管道施工方案5.1总体平面布置项目建设的总体平面布置按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平面图布置。详细布置见xx县县城滨河路规划平面图附表:xx县县城滨河路规划平面图5.2道路施工方案本项目建设主要为沿龙湖岸边从国税局大厦前起1.7公里长滨河路建设。滨河路主干道设两边二车道共四车道宽15米。滨河路两侧各设4.5米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用绿化带隔离,隔离带内安装亮化(路灯)工程。靠建筑物侧保持8-15米宽的人行道,上铺彩色人行道地砖,利于城镇居民开发商用街。沿龙湖岸边设一道4.5米宽的河堤休闲路,可采用石材地面及河堤栏杆,便于(为)城镇居民漫步龙湖提供休闲地带。河堤路与车道予(预)留13米以上的绿化空间,项目施工成河滨绿化公园。以上集车道、商业街、文化休闲活动为一体,使滨河路的项目建设达到了良好效果。5.3路面设计方案车道路面采用河卵石垫层200mm厚车道路面稳定层采用掺6水泥(碎石垫层)200mm厚车道路面层采用c25砼(抗压及抗折均符合要求)200mm厚路缘石采用手制砼的缘石(正型原色)人行道采用彩色人行道地砖河堤路路面采用石材板块地面,及栏杆石材组成河堤风景带河滨绿化公园绿化详见滨河绿化平面图示意。附表:滨河堤绿化规划图5.4排水设计方案 雨污水排放系统分区及管网详见xx县县城滨河路排水、排污系统规划图 a:污水排水系统 根据xx县城区的地形特点,将城市污水系统划分为建成区中心区污水系统、西区污水系统二大分区,合理布置城市污水排水干管,总的走向为从东向西,从南到北进行汇集、输送,把污水收集到清源污水处理厂。污水主干管为d300-d1200。 项目建设道路的排污管道沿建筑物边收集居民污水,及接上车面旧城区排污管道,集中至国税为门前的xx县排污主管道溢流井1号井处,送往清源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出xx河流 主管道设置为钢动砼排水管,管径d300-d120,保证龙湖湖水的清净水源。 b:雨水排水系统 结合城市道路逐步完善雨水排除系统,新建道路必须同时建设雨水管线,以避免今后对道路进行开挖。雨水排水的分区按城区的地形及主要河流水系来划分,根据城区的地形特点、用地安排、道路及河流走向,xx城区可分为3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即翁江河西城区段、翁江南浦城区段和龙仙河城区段。 雨水排除根据本地区降雨集中、雨量较大的特点,可充分利用道路路面排除雨水。在城区新建道路两侧建排水管线,将雨水就近排入龙仙河城区段河流。 远期逐步完善雨水管渠系统,在城区周围低洼地带修建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设施,收集暴雨季节的雨水,到旱季用来灌溉耕地或绿地。雨水主干管为d800-d1600。雨水管道的坡度最小不能小于0.001。c:污水处理厂规划 县城建设1个污水处理厂,并已竣工投入使用,于二00九年十月竣工投入运行。规划选址于县城西区西端,西临翁江,对全镇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规划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15.6公顷,日处理规模为1.5万吨/日处理。污水管道的坡度最小不能小于0.001。第六章 环境保护、节能利用与劳动安全 6.1 环境保护 (1)大气环境 根据xx市政府1997年的划分要求,xx县划定为空气质量二类区域,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建设现场针对标准制定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做到防尘,防质量气体扩散等措施,车辆出入要盖防尘布,车胎要清洗干净才上路。 (2)水环境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污水采用先过滤、沉淀达标后才可集中排水,及时清理建设现场,清除“四害”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3)声环境 按照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gb3096-93),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按照要求时间施工来控制噪声指标。 6.2劳动安全通过实行对外公开招标,选择优秀队伍,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劳动安全工作。6.3 节能利用本项目建设严格按国家节能规定及有关文件执行,从设计方案到材料设计、施工阶段都认真落实节能方案,并按程序报审合格后才可施工。(一)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所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遵循的节能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本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有:砼材料、路缘石材料、给排水及供电系统。(四)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能耗指标分析;按国家规范设计(五)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符合国家节能标准(六)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采取的节能措施;按节能方案施工(七)项目节能效果分析;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1 设立专项小组 由xx县xx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组织,成立本项目专项管理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现工作及统筹安排协调工作,管理小组中要有专家人员参与。7.2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黄根香 副组长:赖庄龙成 员:王辉乐、陈民锋、刘胜添、刘文胜7.3 成立项目督查组由项目主管部门成立专项目督查小组,检查督促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项目督查组成员: 组 长:陈仲伙成 员:梁耀清、沈为东、郭振宇7.4 项目管理城西区道路建设实行对外公开招标,按照招标投标法要求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对外招标。实行整体规划,统一施工,同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度,对项目建设监理监控。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如下: 2010年04月 完成项目建设书编制工作及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2010年05月 完成资金筹资安排2010年06月 完成勘察设计与招投标准备 2010年07月 完成施工准备阶段 2010年11月 完成施工项目工作2010年12月 完成绿化供电路灯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施工,迎接上级验收交付使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管理9.1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一)主体市政基础建设工程 765.51万元(二)主体排雨水管道工程 255.00万元(三)主体排污水管道工程 255.00万元(四)道路亮化工程 244.80元(五)道路绿化工程 127.50元(六)工程设计费 40万元(七)工程监理费 10万元(八)工程报建手续费 326.40万元(九)不可预见费用 202.42万元 合计: 2226.63万元xx县县城滨河路及污水管道二期工程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内容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备注一主体市政基础建设工程765.51万元1土方工程40800.00 10.00 40.80万元长1700m宽24m2河卵石垫层200mm厚40800.00 25.00 102.0万元36%水泥石粉稳定层200mm厚40800.00 32.00 130.56万元4c25砼路面200mm厚40800.00 75.00 306.00万元5路缘石工程10200.00 45.00 45.90万元17006=10200(m)6人行道路面18700.00 75.00 140.25万元170011=18700二排雨水管道工程m1700.00 1500.00 255.00万元三排污水管道工程m1700.00 1500.00 255.00万元四道路亮化工程40800.00 60.00 244.80万元五道路绿化工程25500.00 50.00 127.50万元170015=25500六工程设计费字1.00 40.00万元七工程监理费字1.00 10.00万元八工程报建手续费40800.00 80.00 326.40万元合计2024.21万元工程不可预见费10%202.42万元10%的不可预见费总计2226.63万元9.2 资金筹措 9.2.1 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申请中央投资计划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或县城财政基础建设支出。 项目总投资2226.63万元,计划申请中央投资计划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500万元,其余xx县财政支出726.63万元。9.3 项目投资资金使用计划 由县政府成立专项机构严格按规定审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分账明确,政务公开的原则。第十章 效益分析10.1社会效益分析 10.1.1 上述建设项目全部实现后,加快了xx县龙仙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上述建设项目全部实现后,可达到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所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和社会环境指标,促进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10.1.2 上述建设项目全部实现后,达到了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加快改革步伐的政策要求,又加强xx县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滨河路建设完成后,县城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往西发展,扩大了xx县城的活动中心,龙湖河堤路河滨绿化公园的建成又丰富了xx县人民的文化精神(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10.1.3 项目建成后,为xx县实现“十一五”计划及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的宏观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龙湖及沿龙湖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