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ppt_第1页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ppt_第2页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ppt_第3页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ppt_第4页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清代民间服装大夏天的,多热啊!,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1)、民间服饰的变革,改革后的西式军服,清政府改革前的军服,(2)、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3)、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旧式旗袍,有什么区别?,新式旗袍,4、中西合璧的新趋势,民国服装旗袍姑娘,时尚亮相,旗袍走向世界,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清朝,毛泽东等领导人着中山装,一、“断发易服”服饰的变化,1、表现: 2、原因:,(1)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1)民间服饰的变革,(2)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制度,(3)民国时期颁布男女礼服形制,(4)中西合璧的新趋势,(2)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910年清政府颁布法令,留美幼童西装与辫子同在,1910年清政府颁布法令,剪辫处往往还有一告示牌:“今日剪辫者 奖酱肉面一碗。”,民国政府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法令,民国政府剪辫通令 结辫陋习革除,3、不缠足运动,留心她的脚三寸金莲,3、不缠足运动,不缠足的开路先锋康有为的女儿,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断发,2、不缠足运动,原因:,清政府废缠足政策的影响,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两个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康有为 康广仁,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维新派人士的倡导,晚清上海望平街报馆一角,卖报小贩,二、报刊与电影,1.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1)发展,1815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1872年: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民众有了新闻观念,申报,1894年点石斋画报,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内容,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第一部故事影片 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1905,1913,1931,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北京天桥电影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高级的大光明影院,电影院的普及,阮玲玉,阮玲玉与母亲在一起,3、近代报刊和电影带来的影响,三、移风易俗,(1)晚清:,(2)民国,1886年 握手、鞠躬、免冠,握手,鞠躬,废除旧称谓,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意义: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1、日常礼仪的革新,2.婚姻风俗的变革,探究 新旧婚姻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这种变革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围?,(1)变化,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2)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3)范围:,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3.丧葬礼仪的变革,中国人对死亡礼仪的重视和铺张,决不亚于婚礼和其他礼仪的规模与繁琐,相沿成习,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丧葬礼仪有何变化呢?阅读有关文字回答。,探究,变化:,文明、卫生、简洁的西式葬礼开始引起国人注目。但是在现代中国,特别是农村厚葬风气依然存在。,感悟:,对老人我们应该在他们生前尽孝心,去世后葬礼应简朴。,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政治运动的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了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1.(07广东历史)“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10.B 【解析】“一品香”是中国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开办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反映了近代时期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地点限定在上海,依据上海被迫开放的事实可以判断B项正确。 出处:据查本诗系海昌太憨生所写淞滨竹枝词。选自顾柄权著上海风俗古迹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海昌太憨生这里所写的的确是辛亥革命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髦。,2007年广东高考,B,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1.(09广东历史)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A、B、D三项都反映出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变化。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09年广东高考,C,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解析 A是西服、B是长袍马褂,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中山装只符合中西合璧的特点;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旗袍,应选C。,C,随堂练习,2.据申报1912年2月19日报道,湖南湘潭县城“剪辫者已十居其九,闻有一二未剪者不过顽固之乡愚”,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蓄辫陋俗尚未根除 B.清帝虽然退位,但旧的陋俗还未能在短期内消除 C.湘潭县城剪辫者居多的现象与清政府发出的剪辫通令的影响有关 D.这是申报创刊四十个春秋后的一则报道 解析 剪辫通令是民国政府发出的,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是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C,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解析 从“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 可判断出报纸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力。,D,4.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震惊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12年,清王朝统治被推翻,A项结论不符合史实;C项结论不对;而D项结论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文绣利用法律手段提出离婚,反映出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说明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答案 B,B,能力提升 5.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