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ppt_第1页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ppt_第2页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ppt_第3页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ppt_第4页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解读暨省检后复习策略,福州高中语文中心组 2010.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2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等。 3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20%,非选择题约80%。 4试题难度 全卷难度值0.6左右。,试卷结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五、写作(70分),变化解读,新增5篇背诵默写篇目 今年增加5篇名句名篇默写背诵要求,由2009年规定背诵的13篇增加到18篇。今后拟逐年增加一些考试篇目,以强调文学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新增诗文均从我省使用的两套教材(人教版和语文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中选取,体现公平性。,今年语言文字运用由10分调为13分,其中时文评说题由7分调为10分,目的是体现新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理念,重视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 作文评分要求由2009年的“每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调整为“每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促进学生更加重视汉字书写规范。,参考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全选)(6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实词(3分) 3筛选信息(3分) 4. 分析概括(3分) 5翻译(或增加断句)(6分) (实词、虚词、句式)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古诗 (6分),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1)选择题(或改成填空)(3分) (2)简答题(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选择题(5分) 9简答题(任选一题)(或改成填空) (5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012题(选择题或选择题加简答题)(9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15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15题。 (选择题和简答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7题(17题字数、分数增加)(3分、10分) 五、写作(70分) 18题,考试能力要求,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鉴赏评价 E表达应用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建构解答),本试卷根据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进行命制,又不拘泥于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的题型,暗示了高考命题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能综合考虑考生的阅读量与书写量,体现了命题的人性化。,试卷试题难度适中。据全市不完全统计: 理科平均分为95.32,文科平均分为95,71, 其中理科作文平均分为45.54,文科平均分为45.82. 总平均分为95.51,难度值为0.64.,一、试卷主要特点分析,1、省检试卷与考试说明样卷相比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 古代诗歌阅读,省质检试卷只设一道问答题,而参考试卷保持往年样式,设了两道问答题。 文化经典阅读,省质检试卷的第一小题要求“用上面选段原文填空”,而“参考试卷”是四选一的客观题。 论述类文阅读,省质检试卷是两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一道主观题,而“参考试卷”是三道四选一的客观题。 语言文字应用17(1)题省质检试卷是简单评析题,而“参考试卷”是概括题。,当然这些变化还是基本符合我省2010年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规定与要求的。因此省检试卷实际上为我们下阶段复习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参考试卷”只供“参考”, 高考题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是考试说明例题中出现的试题类型,都可以成为高考中的题型。 因此在下阶段复习中应进一步学习、研究、吃透考试说明还是十分必要的。,2、与之前各类训练题型模式相比,省检试卷散发出一股清新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但试卷中的一些题目包括一些变化,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文化经典阅读中的“选择题”改为“填空题”很有创意,但与选择题相比入口更小、限制更多,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且与第二题还是有点交叉重复。第二题平均0.86分,29%的得分率只能说明降低难度的初衷是过于理想化的,而且第二题的参考答案也值得商榷,许多学生概括为“为学之道重在积累”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却不能得分。 文学名著阅读中的简答题(1)提示语“这是堂吉诃德在准备出行的骑士装备时说的话”明显错误,一些学生因此被误导失分。,文学类和实用文类阅读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其中有三项被赋予3分、2分和1分的不同分值。既然都是“最恰当”的,为什么得分却不同呢?这几乎等同于三个人并列为冠军,其他两个冠军却只能得银牌和铜牌。所以“最恰当”改为“恰当”才最恰当,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这种疑问。另外文学类阅读中选择题A也被误为“最恰当”之一,被赋分1分,这是明显的牵强附会。 诗歌鉴赏只设1题未尝不可,但由于题目切入口更大,对参考答案的要求也更高,但参考答案过于僵化,很容易产生“草菅人命”的恶果。,以上某些变化与考试说明样卷不一样,说明今年高考语文的题型空间可能更大;同时,整体的趋势是要求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而不玩文字游戏。 此次考试的作文是新材料作文题,这也是往年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给材料的内容为杜甫、苏轼、林则徐有关“高峰”的诗歌,让学生谈与“高峰”的相关经历和看法。诗歌分别为“会当凌绝顶”、“高处不胜寒”、“山登绝顶我为峰”。该题目相对而言,写议论文会更好写一点。 考生们选一个角度进行深入评论会更好,若从3个观点进行评述可能比较浅。考生在论述中能体现现实感,与时代挂钩,则可能得分相对会更高些。,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成了登山爱好者征服的目标。 中东是世界最大的原油来源,它成了军事强国追逐的目标。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叫“高山易逝,细水长流”。我宁愿做那默默无名的流水过客,也不愿成为故作姿态,追名逐利的人。平凡有平凡的好,当高峰真的“高”出了名后,它将接纳成千上万的游客,带着“征服者”意味的践踏。“枪打出头鸟”,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欣赏那往低处流的水。,考场优文 宁为细水,不为高峰 福州一考生,苏轼云:“高处不胜寒”。高也有高的寂寞,倘若真如“独孤求败”一般,世间再无对手,对这凡尘俗世也不必再存有依恋,大可往生去了。(原文如此,疑是笔误,不知何意)在那几千米高的地区,连飞鸟都甚少,因空气稀薄,生物对那都敬而远之,只有那些陈年老树,继续陪着高峰苍老,陪着高峰看日出与日落。 回看中国历史,古代君王自称“寡人”,纵然后宫粉黛三千,满朝文武人才济济,能成为知己能有几人?对于一个好皇帝每天的工作量来看,是平常人的好几倍,从正面说那是造福苍生,从侧面来说那就是受罪。正所谓“至高者,未必是至善者”。,高的难处不胜细数,而细水的好可润人心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往高处走的人未必成功,低处的也未必失败。为官者,巴结上司,破财送礼此为“为官之道”。往往这种脑满肠肥只会钻空子之人,往上走的很快。但是真正的好官应是深入底层,了解黎民疾苦,造福乡民,此为之细水的品质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不图虚名。 我愿学习细水一样的品质,在这污浊的尘世间,用那潺潺的水声,唤醒大家。 高峰虽高虽壮,但不是我爱的风格,细水虽绵虽陋,但它是我的向往。亲近大自然,不一定要往高处走。学习做人,也不一定要往高处走。,细水依然周而复始地流淌着,心跳声,流水声,合奏成了一篇美丽的乐章。我愿与细水结交,拥有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持你,鼓励你,安慰你,照顾你,保佑你的一位人生知己。,点评: 自拟的题目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斩钉截铁。与多数人选择赞美高峰不同,此文立意深。且将细水与高峰对比,思辨性强。开头举珠峰和中东为例子,很有说服力,引用的中国古语,恰当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再从题目中苏轼的诗句进一步深入论证,从中国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佐证,对“高峰”的批判贬抑已让人信服。然后笔锋一转,变为对细水的赞美,先举官场为例来论证观点,再总结论述自己的看法与追求,于800字处收束。全文条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结尾略显仓促了些。有些文句也不够精炼。白璧微瑕,仍不失为考场优文。,符合本次作文题意的主要有以下: 有远大志向(向往、追求、理想等)才能攀升人生的高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努力拼搏,经受磨砺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 高处不胜寒,要超越自我,适时走下高峰。 身在高峰应低调。 高峰是一种境界,要追求心灵的高峰。 只有站得高,才能“一览众山小”。 站在高峰,责任最重。,偏离题意有以下几种类型: 偷换概念:如立意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全文不写“高峰”,全部写“险峰”,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天女散花:文章中三个名句的观点都写,造成前后观点不一,难以做到鲜明、集中。 似是而非:全文写“高度”“高处”“更上一层楼”,通篇找不到“高峰”二字。 入题太迟或贴标签:全文叙述小时候和父亲登山的经历,文末用寥寥几句点一下“高峰”的哲理。,4月12日福州晚报发表了福建省普教室语文专家的访谈。 原文如下: 【语文:题型突破 不死盯参考试卷】 刚刚进行的高三省质检,语文试卷的考试形式、试题类型、难度、结构都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与要求。整体感觉比较好。 诗歌题突出了赏析,又有一定的指向,如:题干中“动感”“画意”这些词语,指明了答题取向,注重考查具体的鉴赏分析能力,有利于区分考生的水平。,请听省普教室是怎么说的,文化经典题是阅读孟子的选段,检测了考生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填空,题型突破了近几年来只用选择题考查的固定模式,使考题有些新意,同时也降低了难度。 文学类、实用类的选考题,选文好,两组试题的难易度接近了,探究题的探究味浓了。 语言文字运用题,选取的时文是关于网络用语方面的问题,内容既切合语文学科特点,又有时代感,也是热点问题;材料有利于考生作多向度的评说。,作文题,用三位不同时期名人的诗句提示思路,显得风趣、幽默,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与发挥。作文的具体要求似乎还是老一套的“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这一要求,倾向于考生写议论文,这对作文教学有较好地导向作用。,失误原因分析,1学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薄弱,遗忘率高,应变力差。 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6题的第(1)小题,考查的成语“寥寥无几”,答对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而这个成语是常见的,足见其基础之薄弱。 比如,文化经典阅读部分的第9题,虽然是新题型,但答案都可以在原文50个字中找到,只要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即可得到3分,但学生的均分是1.77分,足见其阅读理解能力薄弱。 比如,文言文中“识(标记)”、“坐(因为)”、“竟(最终)”等关键词的义项,在平时的练习或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但学生遗忘;又如默写中的所有句子,并没有特别难的字词出现,但还是有学生写错。,比如,古诗鉴赏虽然改为一道试题,但其答题的角度与答题技巧与平时两道试题中的一道试题是一样,所不同的是多写一些,写成一点即可。可惜,学生不会变通,还是丢分。 又如,名著选择题的答案还是遵从平时做的一中一外,却没有注意到考题在顺序的安排上已做了暗示。,2教师复习有缺漏,有的知识点尚未涉及。 从试卷的考查以及学生的答题,我们发现在复习中还是存在盲点,比如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120个常见实词的积累与复习部分,孟子的阅读理解部分,作文的指导部分等。 3过于相信考试说明与参考样卷,所做练习比较单一。写作指导上不够有力,缺少必要的素材积累。审题意识还很薄弱。辩证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培养起来。,谈谈下一轮复习的建议,背诵默写复习建议,1.分阶段认真抄写所有背诵篇目,加深总体印象。 2.名句(对偶句、描写句、哲理句)要反反复复背诵默写。要抓落实。 3.归类整理易错、易漏、难写(包括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句中句末的语气词)的字。 4.对关键的字词要做必要的训诂。,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建议列词汇表)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虽然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采用结合翻译的办法考查,但仍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结合翻译考查,要讲清楚,分类列出) (4)断句(可能与翻译一起考查,不能忽略)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查考生在理解句意基础上的直接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以直译为主。,历年的高考命题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1.“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 2.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 3.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4.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5.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6.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也曾出现过山水游记散文小品。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复习的选材要注意到这些特点。,“古文翻译”要增强“采点得分意识”,应该在翻译上多下点功夫,因为这道题分值比较高,八个字要记牢:增强采点得分意识。要让我们的考生明白,采分点在哪儿?采分点应该是四个地方。 采分点一:文言固定格式。比如说“得无乎”,这是采分点。 采分点二:特殊句式。考纲上规定考判断句,考被动句,考宾语前置、省略句,在翻译这儿如果出现了判断、被动、宾语前置,这个地方肯定是采分点。 采分点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四条。一条叫词性变化。第二条叫成分变化。第三条叫使动用法。第四条叫意动用法。,采分点四:通顺。翻译前要先光顾前后句,联系上下文信息,帮助理解完整的意思。翻译完要自己通读一遍,看看是不是全翻译成现代汉语了,符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再和前后句相比照,意思是否连贯,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有无漏译之处。,文言断句三个原则,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 二、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三、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文段或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一)根据词性、语序断句,1.句首语气词领句断句 夫、且夫、今夫、故夫、若夫、盖、唯(维、惟)等 2.句尾语气词断句 与(欤)、邪(耶)、乎、哉、也、夫、矣、焉、耳等 3.时间词语断句 暂、是时、今、后、昔者、日者、既已、既而、向者、俄而(俄顷)、方今、有顷(顷之、顷间)如今、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4.方位词领句断句 东、西、南、北、上、下、内、外、左、右、前、后等 5.谦词领句断句 下官、微臣、窃、寡人、寡君、不谷、孤、仆、愚、贱妾、奴、小人、小的等 6.叹词断句 嗟乎、呜呼、呜呼噫嘻、呜呼哀哉、嘻等 7.序数词断句 一、二、三(句首句尾均有出现),8.呼语断句 直呼对方名字,如:子曰:“求(冉有的字),无乃尔是过与?” 9.关联词领句断句 故、然、虽、况、抑、顾、如、苟、庶、若、纵等 10.复音虚词领句断句 其唯、是以、以是、岂唯(岂特、岂独、岂徒)、岂足、所以、然且(然犹、然尚)、然而、然则、故夫、大抵、得毋(得无)、何为(何谓、胡为,曷为、奚为)、何以、何必、何不、何故、何乃、无乃等,(二)根据特殊句式断句,1.判断句的断句 者、也、则、乃、为、即、是、非等 2.宾语前置句的断句 找标志性词语 疑问代词:谁、孰、何、安、焉、奚、曷等 否定副词:不、莫、未、非、无等 语气词:唯(维、惟)等,3.其余各类倒装句的断句 定语后置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谓语前置 例:甚矣,汝之不慧! 4.被动句的断句 见、为、于、被,(三)根据固定格式断句,1.表选择 非则 、不则 、宁将 、与其孰如 、其其等 2.表假设 苟则 、若则 、使则 、诚则等 3.表递进 非惟抑亦 、非徒而又 、非徒亦 、尚况 、尚犹而况 、犹况等,4.表疑问 如何、奈何、若何、何焉为、无乃乎、不亦乎、非而何 5.其他类 根据对话、引用的词语标志断句 曰、语曰、云、道、言、白、谓等 (特别注意:“曰”有时作“为”“是”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处的“曰”后不能断句。 还有“云”字,如前面有主语,也经常作“曰”解,如子曰诗云。 “曰”前面可省主语,“云”前面不可省主语。),近年各地高考所选诗词的题材内容,高考全国18套试卷诗歌鉴赏题主要涉及: 隐逸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山水诗、闲趣诗、边塞诗、题画诗、羁旅诗、爱国诗等。 总体上讲: 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大致又可分为两类: 山水田园诗歌 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 即事感怀类之作 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诗词鉴赏”掌握“六招”,1、看诗词题目,从中受到启发。 2、看作者。作者如果是杜甫,就应该想到安史之乱,如果是苏轼,就应该想到他一生坎坷,如果是李清照,就应该想到李清照的仇是双重仇,既有家仇又有国仇。对陌生的作者,一定要看注解上的介绍。 3、看意象。古诗词当中意象是有特定含义的,比如说诗词里出现杜鹃,应该想到悲苦,出现蚕,应该想到高洁的人品。 4、看情感词语。抓住情感词语,准确判断感情基调。,5、看注释。注释往往说的是诗人情况,写作时间,时代背景或者疑难词语,比如说注解上注的有渔夫或者渔翁,实际上注释里面既然注了这个地方,考生就应该知道,唐诗宋词里面涉及到的渔夫、渔翁是隐居之人,凡隐居之人肯定是洁身自好。 6、看评价。还有一条应该特别注意的,考卷上诗词下面如果没有前人评价,拉倒,作罢。如果有前人评价,就应该重视前人评价,比如前人评价苏轼的一首诗为“旷达”二字,所谓旷达就是心胸开阔,根据旷达这个词理解成心胸开阔,再来读苏轼这首诗,应该是准确率非常高。,鉴赏诗歌切记:,题目、注释是“拐杖”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起、承、转、合 绝句第三句,律诗二三联,词的上下阕过渡处特别值得细细品味,不可乱贴标签,分析时一定要注意:1.抓住意象,2.由形到神。,文学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属学生的课外阅读,应把握好它与课内阅读教学的不同要求。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和课外阅读的效率。,文学名著阅读从两方面进行 1、系统梳理、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提取精要。 2、要逐个章回(尤其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地复习名著,学会捕捉重点,提高复习的有序性和复习效率,从而达到用最短的复习时间取得最好的考试成绩。 我们对名著复习采取的方针是“入而后出”,反对“入而不出”或“出而不入”。,文化经典阅读,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翻译不要求。 6分。 对古代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其选择项具有提示和导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文,降低了文化经典文本阅读的难度(用提取关键词填空仍属于理解),能力层级为B;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用简答题的方式考查,能力层级为C。,文化经典阅读从三方面进行 1.抓住孔孟的主要思想为突破口。 2.依纲备考。文化经典题中客观题的选项,具有提示和导读的功能,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为了让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若考填空题,根据提示捕捉关键词。当然试题太专太难将有违考试说明的初衷,复习时不要钻牛角尖。 3.掌握技巧。学会比较,在客观题释读过程中要认真查找其中两项的说法是否有互相矛盾之处,若有,肯定有一项是错的。 正确项的内容可作为主观题的解题参考,可以把它们加以提炼修改,加上自己的话用在解题上,切忌原文照抄。 主观题目若要求“结合实际”谈,要学会加上“这些看法仍有现实意义”“我认为”“两千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这种看法”“对这些看法应实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等等字眼。,“现代文阅读”训练抓“五个点”,1、抓现代文阅读当中的词语(重要概念的含义)怎么理解。 (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4)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2、抓文中重要的句子怎么理解。 (1)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2 )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3)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4)使用了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3、抓筛选整合的题,如果出难了那就是非临近整合,如果出容易了,就是临近整合,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重视。 (1)要准确把握题干,学会提炼要点(2)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区分信息(3)概括、提炼、整合出所需的信息(4)整合信息不宜照抄原句,亦不宜完全抛开文中重要词句自立门户 4、抓表现手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二是作品的写作手法。三是作品的布局谋篇。四是作品的修辞方法。,5、抓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探究,两类文本都要涉及,因为考点不同,因此不能只抓一种,可以侧重其中的一种,但另一种不能完全抛弃。 友情提醒:现代文文本量多,切勿搞题海战术,遵循一个法则:精作真题,选作伪题(非正式高考命题),题量要严格控制。,论述类文本解读,选择题只要对照好原文,就会有高成功率 注意辨析强加因果和以偏概全的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类: 重点抓 一、准确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1.重视人物的身份特征 2.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 3.分析人物的交互关系,2.注意环境描写的“塑造”功能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促使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等 3.捕捉环境描写的“闲笔”用意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 药结尾处的“花环”,二、完整把握情节结构作用 1.了解情节作用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烘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2.把握情节内容 三、深入剖析环境(自然、社会)描写功能 1.明确环境描写的显性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反映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散文类: 重点抓 (1)写景散文:景、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人、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物、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友情提醒:1.关注名家2.主旨走向:爱国或生活感悟3.考查重点:文章组织和结构,艺术手法中的描写、主要词句,备考指要: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不要肢解文章。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一定要有联系社会现实的意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3.借助想象联想,体察作者情感。作者读者双方沟通,知己知彼。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尤其要注意托物言志类的散文。,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常见的手法有:比喻、拟人、反衬、对比、象征、变换人称等,要弄清其作用。 探究 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探究 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特别强调: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探究题解题要诀:,1.紧扣文本,理解内容, 审清题意, 顺序作答。 2.先说重点,后说次要,语言简洁,切忌罗嗦。 3.先提观点,后引材料,引议结合,有理有据。 4.点到为止,按需展开,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友情提醒: 探究题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分析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差、深浅之别。 照抄原文等于没做分析,因为它全是别人的东西,就不叫探究了。 赞成别人的观点要说明理由。 做探究题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语言文字运用,这部分主要考查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重在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考名词术语。 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熟语运用、改病句(包括错别字和标点)、图文转换、各类应用文、时文评述等应有适当的训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简明,指语言简洁明了,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语言连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情景)。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 语言鲜明,指语言表达明确而不含糊。 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考生与文本形成交互式的关系。 反思与评价能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短评的主要写法有:,一、从正面肯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二、从反面否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三、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全文没有观点,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2)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4)字数严重不足或超标。,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或运思过程的活动,考查考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综合性最强。 写作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分别占50分和20分,总分为70分。 写作考试通常允许考生“自选文体”写作,“自选文体”这一要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生具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二是考生一旦选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