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装机-第二章.ppt_第1页
英雄装机-第二章.ppt_第2页
英雄装机-第二章.ppt_第3页
英雄装机-第二章.ppt_第4页
英雄装机-第二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声乐教育 的发展与壮大 第一节 声乐教育与实践活动,一、在城市 向前发展的总趋势;音乐队伍阶级分化; 1、群众性革命文艺迅速发展。 1)学生歌咏活动日渐活跃。 2)以演唱西洋合唱名著为主的基督教业余歌咏活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黎派城市歌舞产生 。 3、专业音乐表演活动显著提高 。,北京音乐界,燕京大学音乐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声乐教师: 燕大:范天祥夫人(Mrs Waint) 、史密斯夫人(MrsSmith) 、撒埃迪夫人(Mrs Saelli) 北师大:张秀山、俄籍霍尔瓦特、刘俊峰、德国人保尔(Bauer) 、德国学派的日本人。 歌唱家:男高音沈湘、吕培生、李洪滨、黄健、李家勤;男中音严仁覃;花腔女高音池元元;女高音王复生、女中音严仁,北京音乐界,演出活动:大型清唱剧弥赛亚、创世纪几乎每年春天都唱创世纪,冬天都唱弥赛亚。瓦格纳的歌剧唐豪塞中的大合唱, 匈牙利柯达伊作的匈牙利诗篇。个人独唱音乐会等。 音乐演出场所:教会的礼堂、北京饭店礼堂,协和医院礼堂、高校。,天津音乐界,河北师范学院(后改称河北艺术师范学院) 、南开中学歌咏团、天津工商管弦乐队(后改称联合管弦乐队)、基督教女青年会、唱诗班 教师及歌唱家:男高音王纯芳、女低音王毓芳、李妙娴和女高音杨韧秋等; 女高音王复生、女中音(后改为女高音)伍檀生、女低音严仁、男高音李洪滨、沈湘、楼乾贵、李光羲、男低音李荣东等。,上海音乐界,上海国立音专、上海租界工部局的管弦乐队、兰心大剧院 演出活动:上海国立音专的师生合唱和综合音乐会;上海租界工部局管弦乐队(外国乐手为主)定期演出。 声乐教师:音专的教师;社会上私人教授声乐的教师,如德籍的拉普太太(Madam Rapp),俄籍的克里洛娃(Krilova)、扬诺夫斯基(Yanovsky)。,上海音乐界 歌唱家:胡然、斯义桂、谢绍曾、刘振汉、满谦子、劳景贤、喻宜萱、郎毓秀、周小燕以及蔡绍序、洪达琦、唐荣枚、杜矢甲等。 声乐创作: 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青主、陈田鹤、林声翕、刘雪庵、贺绿汀等人的合唱及独唱作品。,东北音乐界,声乐受俄国和日本的影响较大。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十月革命后逃亡的音乐家、日本音乐家。 四十年代,哈尔滨的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有音乐老师杨玉鼎、文卓、杨洪巽等。用五线谱教学,音乐欣赏、合唱;外国艺术歌曲、黄自作品、日本歌曲等,东北音乐界,东北鲁艺声乐教师: 花腔女高音阿嘎依(Agai)、女中音尼娜薇拉(Nina Wella)、男高音休莫夫斯基(Siumovsky) 、男低音沙亚平(Shayapin)及夫人抒情女高沙亚平娜(Shayapina)、 玛休柯夫(Masiukov)、祖里柯娃(Zulikova);民间艺人、马可等。 鲁艺的歌唱演员有男高音祝捷、王一丁、郝家麟,女高音郝文秀、杨翌春、杜学玉,男中音李叔权等。,广东音乐界,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广州戏剧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专。 1932年马思聪和陈洪创办广州音乐学院, 1938年马思聪、马国霖在香港创办华南音乐学院。 1947年至1949年,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副院长李凌,声乐教师有叶素、黄伯春、李淑芬、关惠棠、廖一鸣(其中大多是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生)。,广东音乐界,声乐教师:黄真汝、郑志声、葡萄牙人贵诺(Daqino)、留意归来男高音蔡曲旦、戏剧男高音罗荣钜、曾嫩珠、戴朝、谭素容(女)、张育光叶素、关惠棠。 广州还有华南文工团演出队,省市的文工团以及解放军战士歌舞团,形成五十年代声乐力量大大增强的局面。,二、解放区(延安)的声乐,革命文艺团体、延安时期的鲁艺、战时训练班 声乐老师:唐荣枚、杜矢甲等。 声乐学生:李波、孟于、萧松、林白、王昆、李刚等。 演出节目形式:独唱、合唱、秧歌剧、歌剧; 到各个县为群众演出秧歌旱船、运盐小唱等。,解放区(延安)的声乐,音乐创作:填词;师生采风;自由创作。 延安的歌手:唐荣枚、杜矢甲、李丽莲、潘奇、莎莱、郑律成、陈紫、夏青、孟于、林白、王昆等。 1942年,秧歌运动,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1945年,歌剧白毛女 喜儿:王昆、林白;陈群、孟于;郭兰英 杨白劳:张守维 穆仁智:王家乙 大春:张成中、李百万 黄世仁:陈强,第二节,30-40年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被誉为女高音 “四大名旦”的是:喻宜萱、黄友葵、郎毓秀、周小燕,喻宜萱简介,1909年9月6日出生于江西萍乡县清溪乡 1928年,考入上海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图(画)音(乐)系学钢琴 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同年秋改名为国立音专) 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35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研究生院学习 1939年在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开独唱音乐会 1949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 1961年起任学院副院长,喻宜萱兰心大剧院演唱会节目单,1957年任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声乐比赛评委,1960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舒曼国际音乐比赛评委。 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黎信昌、李双江等。还编选、配译了十几种声乐教材,如中国歌曲独唱曲集、声乐教材中国歌曲、西洋歌剧咏叹调选曲等,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以及撰写了多篇声乐研究论文和自传我与音乐。首唱康定情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青年时期的喻宜萱,九十多岁高龄的喻宜萱接受央视访谈,黄友葵简介,1908年5月23日生于湖南湘潭 自幼学习音乐,1927年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同时进修钢琴。 1930年赴美,在阿拉巴玛州立大学(现亨廷顿大学)工艺美术科学习,翌年,正式考入该院音乐系声乐科,成了阿波尔切斯的学生。 193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 1933年9月,黄友葵放弃在美发展的机会,毅然归国,返回东吴大学任教。在该校创办了音乐系。 3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从事声乐演唱,曾在上海、南京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在歌剧柳娘、茶花女、蝴蝶夫人中任女主角。曾被当时的声乐界誉为“中国的第一女高音”。 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 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建国后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1989年,出版了专著论歌唱艺术。 1990年9月1日卒于南京。 她从事声乐教学50年,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张权,魏启贤、臧玉琰、王萃年、孙家馨、马秋华、等 。,郎毓秀,1918年11月4日生于上海,祖籍杭州。享誉全球的“亚洲影艺之父”郎静山之女。 1934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先后师从周淑安、俄籍教授苏石林。 1937年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师从戴依斯,兼学钢琴 1941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天津、北平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 1944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 1946年赴美国进修声乐 1948年回国,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授 建国后,先后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7年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抒情兼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演唱曲目广泛,除擅长演唱西洋古典歌剧选曲、外国民歌和近代艺术歌曲外,还有中国歌剧插曲和民歌、戏曲、曲艺选段等。 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玫瑰三愿、绣荷包、在那遥远的地方;外国歌曲春之声、阿里路亚等。 精通英、法、德等国语言,主要译著有P.M.马腊费奥蒂的卡鲁索的歌唱方法、I.沃伦的声乐应考生手册、E.普丽兹的伊莉莎白舒曼的教学等。并编译有西洋艺术歌曲二十首。,郎毓秀,周小燕简介,1918年8月17日生于上海 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现上海音乐学院前身)钢琴选科,师从俄籍教师波利比柯娃(ZPribitkova)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小燕被迫中断学业,回到了家乡。 在武汉首唱长城谣(后被选为电影热血忠魂插曲,传遍大江南北。) 长城谣歌八百壮士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抗日名曲,都是由她首唱的。,1938年年底,周小燕辗转来到了巴黎,在巴黎她结识了著名的作曲家:齐尔品,在他的帮助下,进入了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声乐. 1945年在巴黎国立大歌剧院登台; 1946年7月,周小燕在卢森堡举办首场独唱音乐会。报纸纷纷发表评价:“嗓音纯净,像水晶般坚实,像钻石般光彩”“花腔技术娴熟高超”。 1947年5月和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的妻子钢琴家李献敏在第二届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登台演唱齐尔品和一些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 1947年6月,她参加了世界乐坛盛会首届“布拉格之春”,被誉为“中国夜莺”。 1947年回国。 1949年,受聘担任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在维也纳的国际声乐比赛中,周小燕的四名学生最终获得三个金奖,一个银奖。这个成绩震惊了国际乐坛。 1988年,5月。周小燕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周小燕歌剧中心。1989年,周小燕歌剧中心开始排演歌剧弄尘,并演出获得成功。,鉴于在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上的杰出贡献,近年来,周小燕先后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上海市政府授予的2002年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和2003年全市教育功臣奖。,培养的人才: 廖昌永一年中获三个世界最权威的国际声乐大奖赛第一名(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大奖,97年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97年挪威“宗雅皇后”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高曼华被欧美报纸誉为“声音甜美、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具有世界水平,令观众倾倒”,并获北美歌剧比赛第一名; 顾欣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第一名; 魏松被誉为世界华人中的帕瓦罗蒂; 万山红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 郭森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专业组第二名; 李秀英第四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二等奖;2004年10月,第五十五届维奥蒂国际音乐比赛银奖(第二名) 王作欣我国第一位欧美声乐艺术博士; 张峰第四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 杨小勇全国首届声乐比赛二等奖。,斯 义 桂,斯义桂(1915年-1994年),生于上海。 1930年初中肄业,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参加上海交响乐团和苏石林办的歌剧院,后去香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并为抗日战争作募捐演出。香港沦陷后返回上海。 1942年去重庆,任国立音乐学院分院声乐教授。 1944年4月14日,应宋庆龄特邀,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在重庆国泰戏院联合演出,收入40多万元,支援前方抗日将士。 1947年春,斯义桂赴美,经过两年刻苦学习和演出实践,斯义桂在专供世界一流艺术家演出的纽约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唱音乐会,这是该院历史上第一位中国音乐家登台演出。斯义桂一鸣惊人,被报纸称为“音乐的化身”,“出色的歌喉可以与伟大的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相媲美”,“是一个金嗓子”。这次演出成为斯义桂歌唱生涯的转折点,从此奠定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1979年3月斯义桂来华访问 五十年代,斯义桂客串于纽约、旧金山、费城、匹兹堡、新奥尔良、圣安东尼奥等地歌剧院,担任主演要角,走红美国东、西部歌坛。 1959年,斯义桂应邀到台湾演出,演唱的老人河、教我如何不想他、满江红等歌曲,台湾同胞非常喜欢,斯义桂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 1961年,在肯尼迪总统就职仪式上,斯义桂荣任首席演唱。这位美国第35届总统称赞他是“美国的文化使者”,希望他在世界各地演出,宣传美国形象。,进入世纪6070年代后,斯义桂足迹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他用中、英、德、意、俄、法等6种语言,演唱数百首世界名曲,同美、德、法、英、荷等国一流乐团同台演出,并多次与世界级音乐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同台献艺。 1970年后,斯义桂先后在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授,在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特音乐学院任声乐系主任、终身教授。,1978年6月,斯义桂应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邀请,到香港参加第四届亚洲艺术节。他与香港中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合作,在演唱了红豆词、满江红、红彩姐妹、马车夫之恋和苏联作曲家柴里普宁专门为他创作的清唱剧欢悦与真挚98号后,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满头白发的斯义桂在谢幕时饱含热泪说:“请允许我再唱一次40年我一直爱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吧!”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香港艺术节闭幕后,斯义桂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回国访问。,1979年3月,中美建交,斯义桂作为美国政府代表团B组组长来到北京。 同年712月,应文化部之邀,到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期一个学期的讲学。上海音乐学院挑选了分属5个声部的8名男女学生,请他重点指导。他因材施教,逐个辅导,最后,这些学生举办教学音乐会,成绩斐然。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选派声乐教师、歌唱演员来上海音乐学院求教。斯义桂为他们开设大课3次,听众500多人次。他把积累40多年的演唱经验,无保留地回报给祖国母校和各地同行。讲学结束,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名誉教授”。,1994年5月11日,著名男中低音歌唱艺术家、被称为中国海外文化三巨星(另二为林语堂、张大千)之一的斯义桂,走完了富有传奇色彩的79个春秋。5月16日,在旧金山的教堂里,250多位朋友为他举行追思礼拜。一年后,第一个周年来到之际,美国音乐界人士为纪念这位音乐大师,连续举办了3场专题音乐会。,沈湘,1921年 出生在天津,同年卡鲁索辞世。 1939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全市歌唱比赛,南开中学歌咏团男高音沈湘,一举夺冠。 四十年代同时考入圣约翰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在苏石林、拉普、帕契等外国声乐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技艺日趋成熟。多次开个人演唱会,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 1944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独唱音乐会,先后演唱了德、意、法、俄以及我国的著名歌剧咏叹调及艺术歌曲,他那优美的音色、深刻的艺术表现力,使全场听众为之倾倒。,1958年,沈湘在著名的俄罗斯歌剧黑桃皇后中,成功地扮演了男主角格尔曼,再次引起轰动。 1993年10月4日因心脏病在北京长逝。 欣赏:夜半歌声,从五十年代开始直到1993年去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先后培养了: 郭淑珍(女高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金铁林(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殷秀梅(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 程志(男高音,国家一级演员) 关牧村(女中音,国家一级演员) 梁宁(女中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 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一名) 迪里拜尔(花腔女高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二名) 刘跃(男低音,荷兰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范竞马(男高音,美国露莎庞塞莱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程达(男中音,德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黑海涛(男高音,意大利马里奥莫纳柯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音乐人才,蔡绍序(1909-1974) 中国声乐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1909年1月19日生于四川安岳,1974年2月26日病逝于上海。 1928年进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受声乐启蒙教育,1930年秋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应尚能学习声乐,同时在校外从学于外籍声乐教师克雷罗娃。 1936年毕业。初以私人教授声乐为业,后去重庆。 1941年起,先后在重庆国立音乐院、成都南虹艺术职业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等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不久受聘为上海戏剧学院歌剧系声乐教授。,1951年3月,出任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的中国青年艺术团艺术指导。 1952年6月起,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 早在30年代,他的演唱被灌制成唱片。1962年,中国唱片社将他演唱的代表性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黄河之恋、嘉陵江上、李有松等11首歌曲录制为蔡绍序唱片专辑。,王 昆,王昆,歌唱家,生于1925年,祖籍河北唐县。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首演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主角喜儿,并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建国后任中央实验歌剧院演员,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我国歌唱家林俊卿。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历任东方歌舞团艺委会主任、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她积极探索中国民族唱法规律,在民间唱法基础上,吸收西洋发声的长处,发展了自已音色明朗,感情质朴,处理细腻的演唱风格,成为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代表曲目有南泥湾、翻身道情、秋收、农友歌及歌剧白毛女等。,郭兰英,郭兰英,著名歌剧、晋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1930年,山西平遥香乐村人。她自幼学习山西中路梆子,12岁在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一举成名;14岁在张家口挂头牌,享誉塞外剧坛;1946年秋,她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演出秧歌剧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和兄妹开荒等;1947年加入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边学习边参加演出;1948年8月转入华北大学文工一团,同年在石家庄首次演出白毛女获得成功;1949年以妇女自由歌灌制了第一张唱片。,如果说郭兰英是把戏曲表演引进歌剧表演的第一人,也许并不确切,但说她是在这方面最有成就的艺术家,应该是世所公认、不存任何争议的。她从声乐、表演、台词、训练以及继承和创新、风格的确立等方面为中国新歌剧艺术完整体系的建立所作出的贡献是开拓性的,更是历史性的。,建国后,她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实验歌剧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担任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她于1982年告别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番禺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郭兰英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由于她戏曲功底很深,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所以她所扮演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主演的歌剧剧目有: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红霞等。她的歌曲演唱也独具艺术魅力,代表曲目绣金匾、翻身道情、南泥湾、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流传至今。,林 俊 卿,应 尚 能,第三章 中 国 歌 剧 第一节 探索与定型期,二十世纪20-30年代,黎锦晖创作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共12部儿童歌舞剧,为中国歌剧创作开了先河。 以民主与科学作为其主题倾向和文化内涵,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反对旧道德旧礼教和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束缚;以说、唱、舞相结合的形式表演相对完整的故事,音调来自民间,运用西洋作曲技法给予一定程度的改造与发展。,1934年聂耳和田汉推出扬子江暴风雨,这种“话剧加唱”的形式为中国歌剧创作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一种创作模式。 30年代中国歌剧的探索:黄洛源秋子;陈歌辛西施;陈田鹤桃花源;钱仁康大地之歌;任光洪波曲;向隅农村曲。,19201941年对歌剧的探索及其成果体现: 1、使歌剧艺术在中国从无到有,生根开花,谱写了中国歌剧史的最初篇章; 2、开创了歌舞剧,话剧加唱,大歌剧这三种不同的风格类型,并给后世的歌剧创作予巨大影响; 3、诞生了小小画家、秋子等中国歌剧史上第一批优秀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推出了像张权这样的中国第一代歌剧表演艺术家,促进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 兄妹开荒(安波曲,1943年)的诞生掀起了延安秧歌运动。 秧歌剧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是一种载歌载舞、活泼新颖的新型广场歌舞短剧。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刘顺清杨勇立功周子山,1945年,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歌剧经过长期的创作性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 白毛女由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集体编剧,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克、张鲁、瞿维、焕之、向隅、刘炽等作曲。,白毛女作为新歌剧的艺术特点: 1、深刻的历史内容和大型音乐戏剧形式的统一;2、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的统一; 3、继承民族传统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统一; 4、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与相对完整的音乐表现的统一。 白毛女的艺术经验: 它较好的解决了作为歌剧主人公的劳动群众艺术形象的塑造任务,第一次实现了歌剧艺术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大体平衡。在咏叹调、宣叙调的民族化探索上,在运用民族音乐语言并使之具有戏剧性和现代气息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诸方面,均为此后的歌剧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成功经验。,1949-1966年,我国歌剧创作从音乐上大致形成以下几种类型: 1)继承戏曲传统,较多地借助于民间歌舞与传统戏曲的音调及手法创作,代表剧目有小二黑结婚(1952年)、红霞(1957年)、红珊瑚(1960年)、窦娥冤(1960年)。,小二黑结婚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克、乔谷、贺飞、张佩横作曲。1953年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在北京首演。著名唱段:清粼粼的水来兰莹莹的天 山西民歌、山西(河北、河南)梆子、评剧 (三梆一落)戏曲艺术经验 红霞由石汉编剧,张锐作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剧团于1957年首演于江苏南京。著名唱段:凤凰岭上祝红军,红珊瑚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王锡仁、胡士平曲。赵忠、钟立兵、林荫语、单文编剧。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初演于北京,获得成功。著名唱段:珊瑚颂、海风阵阵愁煞人、渔家女要做好儿男。,2)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为基础,插入由民歌、小调素材改编的唱腔和唱段来发展剧情,代表剧目有刘三姐(1960年)。 刘三姐由柳州市刘三姐剧本创作组编剧,宋德祥等设计音乐,于1960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歌剧团首演于南宁市。该剧大量采用了广西山歌和彩调戏的音调进行改编和加工,风格清新,色彩浓郁,极富有生活气息。选段:世上哪有树缠藤,3)以民间音调为素材,借鉴西洋歌剧音乐的模式与手法进行创作。代表作有草原之歌(1955年)、望夫云(1962年)、阿依古丽(1965年)。 草原之歌,1955年由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首演。任萍编剧,罗宗贤等作曲。歌剧音乐基本建立在藏族民歌及歌舞的音调基础上,以西洋歌剧主题贯穿的手法对剧中人物进行音乐刻画,并有意识力图在歌剧宣叙调的创作和对管弦乐的运用有所突破。,4)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代表作刘胡兰(1954年)、红霞(1957年)、 洪湖赤卫队(1959年)、柯山红日(1959年)、 江姐(1964年),第二节 中国歌剧的成熟期 1957年歌剧座谈会 歌剧与戏曲关系 歌剧与话剧的关系 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的关系 秋子望夫云 阿依古丽 白毛女 洪湖赤卫队 江姐 刘三姐 启明星、刑场上的婚礼、星光啊星光,刘胡兰由于村、海啸等编剧,陈紫、毛沅等作曲,1954年由中央实验歌剧院首演于北京。著名唱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海军政治部歌舞团1964年首演于北京。著名唱段: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洪湖赤卫队由张敬安、欧阳谦叔曲,朱本知、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编剧。1959年由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于武汉。著名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 红霞由石汉编剧,张锐作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剧团于1957年首演于江苏南京。著名唱段:凤凰岭上祝红军,二十世纪80年代后歌剧创作,“美声”歌剧: 原野 、伤逝、苍原 徐占海、刘辉:苍原 歌剧选曲 情歌 ,歌剧伤逝取材于鲁迅同名小说。由中央歌剧舞剧院歌舞团于1981年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在北京首演。作者将全部剧情展开,以“春、夏、秋、冬”四季来描写,最后回到“春”结束全剧。着重运用新颖的结构和一系列动人的咏叹调,以突出表演剧中主要人物内心从喜悦逐步转向悲痛的感情变化,成功地抒发了整个作品所蕴含的深刻诗意的美。在充分运用咏叹调来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情怀、推进剧情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选曲:一抹夕阳、紫藤花、不幸的人生、风萧瑟,原野是万方根据其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金湘作曲。1987年7月25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创作者们运用了现代文学、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与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相接近,从而使之形成了一部即陌生又亲切的新歌剧。 1989年,歌剧原野获得慕尼黑第三届国际音乐戏曲研究会“特别荣誉证书奖”。 选曲:啊,我的虎子哥、你是你,我是我、大麦穗长又长,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作曲王祖皆、张卓娅。选曲:天边有颗闪亮的星、血里火里又还魂、生死与党心相连、万里春色满家园。 野火春风斗古城,作曲王祖皆、张卓娅。选曲:乡谣、 永远的花样年华 、不能尽孝愧对娘、 娘在那片云彩里。,音乐剧芳草心:王祖皆、张卓娅作曲。1984年,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首演。作品反映的是80年代城市青年的现实生活,格调清新、淡雅,同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综合运用了民族的旋律调式和调式特点进行创作。作品特色:清新淡雅的歌谣化唱段,精巧独特的结构、轻音乐化的乐队音乐。选曲小草,探索歌剧: 郭文景:狂人日记、夜宴 谭盾:九歌、茶、秦始皇 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 选曲 一首桃花,从白毛女江姐原野中国歌剧发展的趋势: 1)从单一音乐主题 向多元化音乐主题思维发展 2)从“话剧加唱”的典型中国歌剧创作模式到大量 运用宣叙调,全音乐贯穿的大歌剧模式的主要运用 3)从单一的民族民间歌曲和某一戏曲唱腔的采用到民间素材的融合 4)从简单的合唱、重唱到采用多调性合唱的创作实践 5)从以对白表现激烈的矛盾斗争到大量采用音乐的戏剧张力表现矛盾冲突 6)交响乐从原先的伴奏地位上升到与声乐并重的地位,并能参与表现其中的主题。 7)题材更为丰富多样 。,歌剧危机:创作思想和歌剧观念的危机。1976年以后,歌剧的创作陷入危机,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思想质量和艺术质量;用陈旧不堪的手法翻新一看就知的故事,用令人生厌的八股音调宣讲人尽皆知的真理,形式上花样翻新而内容上苍白空虚,题材伟大崇高却把歌剧舞台变成了概念演绎的场所。 1984年,焦杰歌剧美的探索一文,基本搭建起了“歌剧美学”的基础构架。,1986年,“上海之春”歌剧艺术研讨会,1、对“歌剧危机”要革新的观念:歌剧的戏剧性观念;音乐的抒情性观念;歌剧音乐的结构观念;歌剧音乐的创作思维观念。2、在“歌剧与观众”的关系上:只有观众才能救歌剧。3、在歌剧传统上,我国有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新歌剧传统,没有真正的“opera”传统。这次研讨会标志着我国歌剧理论层正在形成。,第四章 电影歌曲的辉煌与式微,我国最早的一首电影歌曲:作曲家孙成壁为1930年的电影野草闲花创作的主题歌寻兄词。 1933年3月,左翼电影小组成立 。三十年代是我国电影歌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著名的作曲家有黄自、聂耳、任光、贺绿汀、冼星海马思聪等。 黄自天伦歌,(一) 建国前,母性之光之开矿歌(1933年); 桃李劫之毕业歌(1934年); 大路之大路歌、开路先锋、小野猫(1934年); 飞花村之飞花歌、牧羊女(1934年); 新女性之新女性组歌(主题歌及五首插曲,1935年); 逃亡之主题歌逃亡曲和插曲塞外村女; 风云儿女之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聂耳作品:,任光作品,为电影母性之光、渔光曲、大路、空谷兰、王老五和迷途的羔羊等作曲。其中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在当时因参加莫斯科展出而轰动国内外。,渔光曲剧照,贺绿汀作品,十字街头之春天里; 马路天使之四季歌和天涯歌女; 古塔奇案之秋水伊人,马路天使剧照,(二) 建国后文革前,雷振邦作品:电影芦笙恋歌之婚誓 五朵金花之蝴蝶泉边 刘三姐之隔山唱歌山答应 冰山上的来客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五朵金花剧照,女作曲家黄准作品:留下他打老蒋、新英雄儿女传、秋翁遇仙记、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蚕花姑娘、舞台姐妹等40余部电影音乐。 在影片红的娘子军中出色地塑造了红军女战士的音乐形象。娘子军连连歌既有女性特点,又含有英武气质,刚柔相济的女战士形象跃然而出。,红色娘子军电影海报,1965年,葛炎、罗宗贤作曲的影片阿诗玛是我国第一部电影歌剧。 以云南哈尼族民间音乐为基本素材,音乐在影片中始终占据了中心地位。主要唱段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和长湖水,清又凉。,上甘岭之刘炽作曲我的祖国 柳堡的故事之九九艳阳天 红日之谁不说俺家乡好(吕其明、肖衍、杨庶正 曲) 农奴之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彦克作曲) 英雄儿女之英雄赞歌(刘炽作曲) 怒潮之送别(巩志伟作曲) 地道战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傅庚辰作曲)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之人说山西好风光(张棣昌作 曲) 英雄小八路之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寄明作曲) 新西藏之翻身农奴把歌唱(阎飞作曲) 青春之歌之青春之歌(瞿希贤作曲) 苦菜花之苦菜花开闪金光(肖衍作曲),(三) “文革”时期,三、文革开始之后,电影音乐事业受到了重创。直到文革中期以后,电影事业才得以部分恢复,陆续出现了一优秀的电影歌曲。 海霞之渔家姑娘在海边(王酩作曲) 闪闪的红星之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傅庚辰作曲),海霞剧照 渔家姑娘在海边陆青霜 红星照我去战斗李双江,(四)“文革”之后,“文革”之后,电影音乐创作迎来了辉煌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大部分的电影音乐仍然坚持以主题歌和插曲作为总体构思而核心,全片的音乐即由主题歌或插曲的音调材料发展变化而来的传统创作套路,因此特别重视主题歌或插曲的概括、提炼,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主题及优美的旋律,使之过耳成诵,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流行音乐兴起和发展,一些电影歌曲采用流行音乐风格创作和演唱,对中国流行歌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推进作用。,黑三角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 小花之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 知音之知音(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 戴手铐的旅客之驼铃(王立平作曲) 少林寺之牧羊曲(王立平作曲) 大海在呼唤之大海啊故乡(王立平作曲) 甜蜜的事业之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吕远、唐诃作曲) 红牡丹之牡丹之歌(吕远、唐诃作曲) 鸽子之飞吧,鸽子(王立平作曲) 海外赤子之我爱你中国飞向无限向往的明天(郑秋枫作曲,叶佩英演唱) 归心似箭之雁南飞(李伟才作曲,单秀荣演唱) 等到满山红叶时之满山红叶似彩霞(向异作曲) 黄土地之女儿歌(赵季平作曲) 丹顶鹤的一家之丹顶鹤的故事(卢世林作曲) 京都球侠之主题歌球侠,近年来,一些作曲家如赵季平、瞿小松、谭盾、张千一、马剑平、苏聪、章绍同等,在电影音乐的戏剧性和交响性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他们力图寻求一种合乎音乐本性的创作途径追求音乐与电影画面、人物、及场景各种不同的组合状态中的独特魅力和艺术功能。电影音乐中那种以主题歌和插曲来作为创作的主要目的的模式正在逐渐淡化。,电影歌曲的辉煌,电影音乐密切配合剧情,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电影歌曲也随之广为传唱;它本身的艺术结构是相对完整的,具备着离开电影可以流传的条件。 电影歌曲的创作套路,使电影歌曲易于流传。,电影歌曲的式微,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在家庭中的普及使电影本身受到冲击,电影受到冲击,电影歌曲的影响力也随之被削弱。 科技的发展,音乐传播技术手段的丰富,如录音机、CD机、随身听、M P3、互联网等使创作歌曲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强,进一步淡化了电影歌曲的影响力。 电影歌曲创作本身的变化。作曲家们力图通过交响化的器乐曲演绎给主题以更新颖更深刻的表现,电影音乐中那种以主题歌和插曲来作为创作的主要目的的模式正在逐渐淡化。,第五章 流行歌曲,三大板块:内地、香港、台湾 五个时期,五个时期 一、“大上海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大上海流行音乐”;始于上世纪20年代 1927年 黎锦晖 上海 毛毛雨 中国第一代流行歌星: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等,二、“香港时期”:自新中国成立后到60年代中期 三、“台湾时期”:自60年代中期开始到台湾“民歌运动”的爆发前; 四、“港台歌曲迅速发展时期”:70年代中期香港“粤语歌曲”的兴起和台湾“民歌运动”的爆发,港台流行音乐得到迅猛发展,并对内地流行音乐产生重要影响。 五、“内地和港台流行音乐同步发展时期”:70年代末开始,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及发展,以及港台歌曲对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影响。,(一) 建国后17年的流行歌曲 在抗日救亡歌曲,解放战争时期歌曲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的流行歌曲仍然以进行曲与新民歌为主,其中进行曲逐渐偏重于抒情性,而新民歌则有民间素材变化,或者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再创作两种趋向。 (二)文革附着于政治的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在文革当中成为“毒草“,被烙上阶级斗争的印记,取而代之的是红星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一类特殊年代里的流行歌曲。,(三)自主意识复苏中的流行歌曲 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文化的萌生开始在广东。 1979年,广州出现了一批音乐茶座,并且有了最早的轻音乐队。 1980年,台湾的校园歌曲已经开始风行全国。 1979、1980年是港台通俗歌曲风靡大陆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港台歌曲,特别是邓丽君歌曲对日后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演唱整整影响了一代大陆歌手,她的乐队配器成为大陆流行音乐作者模仿学习的样本,她的作品也强烈地影响到一批大陆作曲家的创作。,80年代初,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北京百花音响器材厂相继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