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doc_第1页
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doc_第2页
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doc_第3页
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doc_第4页
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 目 名 称: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人民政府 报告编制单位:山东卓远宏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编制时间:二九年十一月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报告摘要1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31.1项目简介31.2项目背景31.3项目内容61.4项目投资、筹资计划7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概况83.1自然状况83.2社会环境概况103.3经济环境状况13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4.1项目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64.2项目是欠发达地区城郊农村环境整治新思路的有益探索184.3项目是保障南水北调顺利实施的需要194.4项目是改善农村面貌,提升新农村形象的需要194.5项目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204.6项目是耕地资源开发的需要204.7项目是整合七级镇旅游资源的需要21第五章 项目的规划方案235.1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235.2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方案265.3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285.4农业环境综合整治295.5农村饮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315.6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32第六章 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366.1项目建设的内容366.2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38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47.1总体投资估算447.2资金筹措计划47第八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49 -8.1项目经济收益估算- 49 -8.2项目财务估算- 50 -第九章 社会效益分析529.1土地资源增加效益529.2农业增产效益529.3农业生产条件改良效益539.4生态效益539.5土地增值效益549.6南水北调顺利实施的效益54第十章 项目的环境影响与评价5510.1施工期环境影响5510.2环保措施与建议56第十一章 结论5711.1结论5711.2问题与建议57图1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地理位置图图2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行政区划图iii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报告摘要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26公里处,包括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道路环境建设、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饮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土地综合开发整理五个子项目,是七级镇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七级镇新农村建设新模式的有益探索。该项目由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人民政府组织和实施。项目计划实施时间为3年。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投资估算150万元,农村道路环境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投资估算150万元,农村饮水工程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资金主要由市、县财政拨款,积极利用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进行资本营运,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不足部分由镇财政和农民自筹解决。项目建成后将带来如下经济效益:整理出800亩建设用地,共计获得土地出让金13000万元,将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而增加用于本项目建设的专项财政支出;整理出的耕地可实现净效益每年约180万元,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河堤治理,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防洪标准,可减少日常性防汛费用投入,每年约10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带来如下社会效益:第一,在项目区进行农田道路、灌排工程、电力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产出率;第二,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第三,河段经治理后,沿河两岸可形成约5公里的绿化带,将极大地改善小区域气候,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明显;第四,通过实施治理项目和完善基础配套,预测3年后建设用地的出让使用价格可达20万元/亩;第五,通过沉沙池治理,可有效减少风沙危害和改善沉沙池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第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区域的不利影响,保障南水北调水体质量。项目通过改造800亩建设用地,用其溢价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项目的投资不足,破解了困扰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难题。通过对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得到了聊城市和山东省阳谷县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是一个符合中央新农村建设战略并具有良好投资回报的项目,且项目投资风险小、收益大、可持续性强,建议立即开始进行投资开发。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2项目性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1.1.3项目位置项目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26公里处,处于阳谷、东阿、东昌府三县(区)交界处。七级镇地理位置见图1。1.1.4项目业主概况项目实施单位为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人民政府,辖50个行政村,3.9万人,6.25万亩耕地。七级镇行政区划见图2。1.2项目背景1.2.1国家新农村建设相关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1.2.2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山东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提出了十大举措,其中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密切相关的有两大举措:一是全面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下大力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快改善村容村貌和庭院环境。1.2.3聊城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近年来,聊城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坚持做到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加大“三农”投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规范村级管理为基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1.2.4七级镇相关工作情况七级镇全面组织生态产业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以及生态乡村建设,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和农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生态化建设取得开创性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1.2.5 七级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七级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全镇农村环境建设整体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率达100,全镇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各类农业生态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得到有益探索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乡村面貌及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步和提高,在全县、全市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七级镇也呈现一些影响环境的因素急待解决,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1.2.5.1水环境调节功能有待提升七级镇水利条件较好,对周边水环境影响极大,水质要求极高,而镇内干渠、河道淤积,镇村干渠、河道淤积土方达20万方,最高淤积厚度达0.5米以上,导致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1.2.5.2农业面源、土质问题凸现农业的迅猛发展,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致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镇域内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同时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污染比较严重。 1.2.5.3农村居住环境有待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档次标准不高,农村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够完善。1.3项目内容1.3.1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时序进度,每年完成16个村的整治任务,提高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1.3.2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主次干道建设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1.3.3农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积极开展农用化学品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建设等工作,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1.3.4农村饮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强化水源的监督监测体系,以管网改造和管道延伸为重点,突出解决饮水水质超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饮水、用水质量。二年内将镇区河道全面疏浚一轮,加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证乡村河道始终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1.3.5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农地、荒地整理工程,包括农地平整及改良工程、荒地平整及改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道路工程(包括建设机耕道和水泥路)以及其他工程。第二类是建设用地整治工程。经过土壤改良与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后,该项目区内的农用地全部用来发展农业生产。项目完成后,该区域将形成山东省阳谷县的重要特色农业基地之一。整理后的建设用地可列入政府的出让计划,获得的出让收入可为下一步全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农业用地整理及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1.4项目投资、筹资计划1.4.1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工期为3年。其中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投资估算150万元,农村道路环境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概算150万元,农村饮水工程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1.4.2项目筹资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中,市财政拨款资金2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3;县财政拨款150万元,占总投资的25;镇财政拨款1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67;农民自筹50万元,占总投资的8.33,主要以投工投劳的形式为主,社会募集、企业参与投资1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67。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概况3.1自然状况3.1.1 地理位置七级镇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162,北纬3615。南北长9.1km,东西宽10.2km,总面积68km2。七级镇东临东阿县,北靠东昌府区,西接本县的郭店屯乡、安乐镇,南与本县的阿城镇接壤(见图1)。3.1.2地形地貌七级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泥沙淤积形成了缓岗、缓平坡地及浅平洼地相间的三种微地貌类型。七级镇内聊位公路两侧属缓岗地带,一般海拔3942米;缓平坡地主要分布在河滩高地的下端,其另一侧与浅平洼地相连接,海拔高度一般为3739米,高差较小;赫林大洼属浅平洼地,海拔高度在34.537米,位于镇内东北部,赫林大洼还是全县的最低点;小运河两岸地势较高,镇区西部地势比较低洼。3.1.3气候条件七级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干湿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3,一月最冷,平均-2.3,七月最热,平均26.9,降雨主要集中早七月份。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546.9h,日照率54。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相对湿度69,全年无霜期200d,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3.1.4资源3.1.4.1土地资源七级镇土地面积68km2,其中已利用土地64km2,土地利用率高达94。七级镇土地类型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业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7个类型,其中耕地面积4166.7hm2,全镇人均占有耕地0.107 hm2。七级镇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土地利用系数高,后备资源利用难度大。七级镇垦殖系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均很高,未利用土地大部分位于沉沙池区域,开发利用困难。(2)滥用土地现象普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用地对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存在。(3)农民建房无规划性,住宅面积过大,而且分布又不合理,导致村内空闲地多,造成土地浪费。3.1.4.2水资源七级镇境内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径流。镇驻地东南紧邻黄河主河道,引黄灌溉条件较好;中部小运河纵贯全境。故七级镇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优良,水利条件较好。该镇地下水浅层淡水丰富。该区浅层淡水底界面大于40 米,含水砂层累计厚度20米以上。3.1.4.3矿产资源七级镇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开发和利用的矿产有重晶石、玄武岩、黄沙等。3.1.4.4生物资源七级镇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种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共有123科,222属,375种,植物共有83科,278种。粮棉油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梁、棉花、大豆、花生等,瓜菜类以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芸豆、西瓜、冬瓜、白菜、萝卜、菠菜、芹菜为主,其中反季节大棚栽培西红柿、黄瓜、辣椒、西葫芦、茄子是近几年来七级镇发展蔬菜的主导品种,占很大比重;果品类以梨枣、葡萄、苹果、冬枣、桃、梨为主;林木主要有杨树、槐树、桐树等;动物资源有畜禽水产害虫天敌和野生动物等共34科,97种畜禽类;微生物目前已发展真菌12科,24属,40种。在各类水域中,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鲢、鳙、鲤(多种)、罗非鱼、黄鳝、革胡子鲶、甲鱼等。其它经济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鲶鱼、餐条、赤眼鳟、泥鳅、青虾等。底栖动物主要以湖螺、田螺、河蚌为主。其中供鱼类摄食的主要种类有:轮叶黑藻、小茨藻、马来眼子菜、苦草、浮萍和金鱼藻等,尤以轮叶黑藻、马宋眼子菜产量最高。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藕、苇、苦江草三种。3.1.4.5旅游资源近年来,七级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七级历史文化资源的底蕴,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产业来抓。七级镇因久负盛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曾一度繁荣昌盛,是运河沿岸小有名气的古镇,至今有六门、四关、六纵八横十四巷等历史遗迹;另有新添庙、古运河、七级台阶、小西街、碧霞宫、清法祠堂、西街翟家祠堂、七级码头等八大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商贾云集的运河古镇。3.2社会环境概况3.2.1历史沿革七级镇地处黄河下游地区,历史悠久。古运河(即历史上的会通河)穿镇而过,因会通河古渡口建有七级台阶,故而得名。明清时期,七级镇为大运河重要的码头和货物集散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素有“金七级”之美称。七级镇有着浓厚的漕运文化和商业文明积淀,镇城有六门四关和六纵八横十四条街巷,势如棋盘,铺面相连,生意颇盛。七级古渡在明代即被列为“阳谷八景”之一。七级和阿城、张秋并称为阳谷运河三镇。自民国初年至1958年,先后为七级乡、七级区和七级人民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为七级镇至今。3.2.2行政区划七级镇整个镇域68km2,包括7个管理区,50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3.2.3 人口3.2.3.1人口分布2007年,七级镇总人口3.9万人,整个镇区人口密度约为574人/平方公里。建国以来,镇内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增加趋势减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镇内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据资料显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4%。人口分布密度总的来说,中部镇驻地高、外围行政村低的态势。3.2.3.2人口构成(1)年龄结构七级镇人口的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参照国际通用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老年型标准,014岁人口比重小于30%,65岁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则为老年型人口年龄构成。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七级镇018岁人口数不足25%,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超过10%。可见,该镇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阶段,因此应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很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2)劳动力构成七级镇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2007年实有劳动力20439 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867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5;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劳动力为229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2;从事第三产业等的劳动力为75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为872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6%。3.2.4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七级镇驻地设七级中学一处,现有12个班级,在校学生600人,现有教职工80人;完全小学一处,现有14个班级,在校学生866人,教职工44人。镇域共有小学8处,在校生2211人,教职工105人,另有幼儿园、托儿所12处,图书馆、文化站1个,并有体育场馆1处。七级镇驻地现有医院一处,共有职工57人,医疗设备齐全,病床数40个。此外,全镇行政村卫生室(所)共有41处,覆盖率为80%。镇驻地有兽医站一处。 3.2.5基础设施条件3.2.5.1镇域交通七级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交通条件较好。省二级公路258线(聊城至位山)穿境而过,距济聊高速公路入口18公里,距京九铁路聊城站17公里,聊(城)一位(山)省级公路穿镇而过,与阳(谷)一七(级)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便利,与聊城、阳谷、东阿等城市的交通联系十分方便,通向阳谷公交车辆十五分钟一班;镇内部道路状况较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3.2.5.2给水排水七级镇现有水厂一处,目前镇驻地自来水普及率已达100%,行政村中除沉沙池区域个别村庄外,其他均已通自来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主要采取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今后规划在镇驻地建立统一的废水处理系统,在6个中心村建立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3.2.5.3电力电讯七级镇镇现有35千伏变电站一处,规划远期升级为110千伏变电站。镇驻地设有邮电所一处,职工7人。全镇电话普及率驻地达到90%,中心村55%,基层村45%,程控电话达4000门,固定电话装机总量6417部,手机用户2.65万,户户通有线电视,互联网用户达450余户。3.2.5.4城镇绿化2007年七级镇城镇公共绿地为180余亩,人均公共绿地率达15。镇域内农田林网化很好,河流沟渠、道路两侧均有防护林及片林分布,形成了通畅的绿色廊道,森林覆盖率达15%。3.3经济环境状况3.3.1经济概况七级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0097.82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实现税收总收入64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014.82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总产31181吨;棉花总产750吨;瓜菜总产2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2吨;奶类总产量49吨。工业总产值129038万元,实现利税10305万元,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71970万元,实现利税13702万元。全年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28000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及深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98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8元。3.3.2农业七级镇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68km2,其中耕地面积6.25万亩。近几年来,七级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农业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调整,形成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新型农业体系。到2007年底,全镇蔬菜面积3333hm2,其中拱棚2333 hm2,冬暖式蔬菜大棚1000余个,是聊城市较大的蔬菜生产明星乡镇;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8处,目前各类牲畜存栏15万头,肉鸡养殖20余万只,水产养殖200亩,过千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3.3.3乡镇企业党的十六大以来,七级镇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现有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等形式的企业共40余户,从业人员1000余人,2007年实现总产值12.9亿元,利税1.03亿元,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耐火材料等多个门类。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省阳谷县工业园和七级镇工业园。山东省阳谷县工业园内主要有山东齐鲁电缆有限公司、阳谷阳工工具有限公司、景阳冈软管总厂、景阳冈压力容器有限公司等;阳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阳谷前程食品有限公司、阳谷义伟食品有限公司、盛源食品有限公司、阳谷鑫之源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等均分布在七级镇工业园内。3.3.4第三产业七级镇高度重视创建旅游强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围绕中国京杭运河古镇品牌,挖掘旅游资源,培植旅游亮点。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城镇综合改造工程为契机,不断提升城镇品位;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管理,组织开展联合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强买强卖等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组建专职环卫队伍,建立保洁长效机制,保持镇驻地良好卫生环境;三是挖掘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业,以后郎湾新型农村建设为代表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发挥运河古镇的优势,深挖运河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游,挖掘二人斗、跑旱船、舞狮子等民间艺术,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产品优势。七级镇的集贸市场以农资集贸为主,其经营范围非常大,遍布整个镇区。综合性商贸市场位于七级镇驻地,主要流通各种小家电、日用百货、蔬菜、衣物、农资品等。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项目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多个角度和方面,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应主要从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民新面貌和培育新型农民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这在国家层面上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基本思路,对全国各地的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农村环境优化美化为目标,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村庄整治。到2010年,力争全省村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30%以上的行政村主要街道实现硬化、绿化和美化。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粪便收集设施,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场。实施农业“两减三保”(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面源污染控制行动计划,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鼓励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加快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固化成型、青贮氨化、发电、养畜等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步伐,严格实行秸秆禁烧。切实解决农地膜污染问题,加快开发应用降解膜,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搞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废物处理,实施规模化养殖治污示范工程,努力降低养殖污染。积极推进乡村工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坚决制止在农村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010年省辖淮河、海河、黄河流域完成农业面源综合治理项目30个。在重点工程中,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实施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程。总投资116.3亿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聊城市的“三农”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业生产明显进步,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农村面貌大大改观,特别是种植业生产取得了全新的突破,从而为整个聊城市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全市“三农”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经济规模小,效益差,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缺乏,村庄环境杂乱等等。七级镇是聊城市和山东省阳谷县的蔬菜明星乡镇,对于全市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农民新居工程环境整治项目、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农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饮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五方面内容。因此,从这几个方面看,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成为全镇推进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党委、政府部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4.2项目是欠发达地区城郊农村环境整治新思路的有益探索七级镇水资源丰富,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这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聊城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降雨量及上有来水的影响,很多河流、沟渠四季内水量分布不均,丰水期、枯水期区别明显,目前很多河流沿岸的堤防由于年久失修,对洪水灾害的预防难以达到满意的程度,对沿岸农业生产的保护作用也十分有限;农村居住点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两年,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各地政府也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采取了很多措施对这些现象进行治理,但由于这些措施多数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而单独制定,很少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这些问题,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撒胡椒面”的现象严重,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佳,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聊城市以新农村建设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农民新居工程环境整治项目、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农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饮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将这些复杂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规划,最后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整套方岸,这为整个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整治提出了全新思路,做出了有益探索。4.3项目是保障南水北调顺利实施的需要七级镇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调水工程,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输水总干渠,不仅使四大流域的流量、流态(流速、水位、停留时间)、流质(泥沙、盐度、营养物、污染物)发生变化,还会因此对各大流域整体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流域范围内乡镇企业发展迅猛,而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设备,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输水通道里。应尽快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区生态保护区,实现一江清水向北流的调水目标。为了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实现南水北调工程七级段沿线 “清水廊道”和“绿色走廊”的目标,必须要实施区域性、系统性的综合整治。要继续实施乡镇企业入园政策,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适度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加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调整输水通道沿线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高标准建设构建生态防护体系。同时,必须重视输水干渠堤防工程及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七级镇京杭运河的特点,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采用保土、保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生态植物堤坡防护和绿化。这充分说明,对七级镇南水北调流经河段进行高标准整治就显得势在必行。4.4项目是改善农村面貌,提升新农村形象的需要目前,项目所涉及的农村环境较差,道路还未实现全部硬化和绿化,从整体上看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一些农村居民点未进行新农村规划,显得杂乱无序,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生态环境也存在很多不利影响;在道路、河流、沟渠两侧虽然绿化率较高,但整体上也显得很单调;这些对农村的长远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变农村面貌,提升整个乡镇新农村形象,给全镇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就必须对项目区的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完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搞好绿化工程。4.5项目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七级镇是聊城市的蔬菜生产大镇,近几年来,七级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农业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调整,形成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新型农业体系。聊城市今后几年要围绕特色农业大做文章,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势必增加对农业浇灌用水以及道路设施的需求,而现有的农业灌溉设施和道路条件已难以满足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将会大大改善现有的条件,突破水源、道路等方面给特色农业发展造成的“瓶颈”,从而促进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4.6项目是耕地资源开发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乡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但从目前中央的政策取向看,国家将会实行更加严厉的土地保护制度。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不少于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今后几年将是聊城市、山东省阳谷县及七级镇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的经济建设将不断占用大量的农用土地。如何协调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与保护粮食生产的耕地之间的矛盾关系至关重要。因此,该项目中以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工程就成为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土地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七级镇土地整理将对4000亩的农用地进行平整、改良以及800亩建设用地进行整治,预计增加耕地面积600亩,可用于发展特色农业或生态农业,同时整理后的建设用地可直接用于建设,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耕地占用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整治七级镇农村环境就显得势在必行。4.7项目是整合七级镇旅游资源的需要近年来,七级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七级历史文化资源的底蕴,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产业来抓。七级镇因久负盛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曾一度繁荣昌盛,是运河沿岸小有名气的古镇,至今有六门、四关、六纵八横十四巷等历史遗迹;另有新添庙、古运河、七级台阶、小西街、碧霞宫、清法祠堂、西街翟家祠堂、七级码头等八大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商贾云集的运河古镇。但是,从现阶段旅游业发展情况看,七级镇旅游市场开发力度还很欠缺,旅游新产品单一,游客旅游模式单调,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水平低,未能发挥七级镇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对七级镇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因而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七级镇应以此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围绕中国京杭运河古镇品牌,挖掘旅游资源,培植旅游亮点。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城镇综合改造工程为契机,不断提升城镇品位;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管理,组织开展联合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强买强卖等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组建专职环卫队伍,建立保洁长效机制,保持镇驻地良好卫生环境;三是挖掘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业,以后郎湾新型农村建设为代表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发挥运河古镇的优势,深挖运河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游,挖掘二人斗、跑旱船、舞狮子等民间艺术,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产品优势。第五章 项目的规划方案5.1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5.1.1总体指导思想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规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核心,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农村新面貌为两大突破口。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总体要求,充分结合七级镇情,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努力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七级。5.1.2总体原则根据七级镇农村环境的现状和特点,项目规划应确立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结合七级镇本地的自然概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战略规划。(2)统筹安排原则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统筹规划各分项目的实施;并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目标,完善各项配套,逐步形成项目实施的强有力支撑平台。(3)重点突出原则根据七级镇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划时必须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将一些对新农村建设影响重大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优先实施,保证资金的充足供给。5.1.3总体规划方案5.1.3.1项目区基本情况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26公里处,辖50个行政村,3.9万人,整个镇区人口密度约为574人/平方公里。2007年实有劳动力20439 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867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5;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劳动力为229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2;从事第三产业等的劳动力为75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为872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6%。5.1.3.2主要建设内容(1)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了给集中居住的农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村容更加整洁,需要对村庄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提高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对新居工程进行绿化、修建道路、安装照明灯、修建文化娱乐设施以及村委会办公室等。(2)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主次干道建设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3)农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积极开展农用化学品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建设等工作,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4)农村饮水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项目以管网改造和管道延伸为重点,突出解决饮水水质超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饮水、用水质量。二年内将镇区河道全面疏浚一轮,加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证乡村河道始终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5)土地整理工程括项目区内4000亩的农用地整理、1000亩的荒地整理(主要为沉沙池高地)和800亩的建设用地整治工程。以农地和荒地的整理为主体工程,主要是对田、水、路、村进行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通过科学规划,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综合产量,并为下一步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特色农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配合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附带对区域内原有零散分布的少量建设用地的进行整理。具体而言:农地和荒地整理包括农地平整及土壤改良、荒地平整及改良、农田水利工程、农村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五类;建设用地整治主要是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平整。以上五个项目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处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一大框架下,属于七级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通过五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最大的整合效应,为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5.1.3.3总投资估算项目估算总投资600万元,其中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投资估算150万元,农村道路环境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概算150万元,农村饮水工程及河道疏浚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00万元。5.1.3.4投资进度估算 七级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分三年投资,具体投资进度见表5-1。表5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进度估算 单位:万元投资进度投资合计2010年1月12月2402011年1月12月2002012年1月12月160总投资估算6005.2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方案5.2.1主要建设内容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时序进度,每年完成16个村的整治任务,提高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重点工程:(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投入30万元,于2010年上半年兴建成1个三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农村环卫机具、设备的购置等作业设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2)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投入50万元,完善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池工程建设,到2011年,确保每年建成3个污水处理设施,切实增强净化生活污水的能力。 (3)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以创建村“一池三改” 新型沼气模式推广应用为重点,投入50万元,2009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 200座,并结合发展生态经济帮助农业养殖企业建设大型沼气池2座,生产清洁能源,提高综合效益。各村根据当地废弃物具体情况,对农业生产、加工及居民生活废弃物进行多级、充分利用,减少生态系统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减轻农业生产性污染,维护生态良性循环。 (4)农村改厕。 到2010年,全镇农村改厕完成率达到95以上,重点建设4个农村改厕普及村,创成1个省卫生村。投资20万元,新增农村卫生厕所100座。5.2.2总投资估算农民新居工程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估算150万元。5.2.3投资进度估算七级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预计投资150万元,分三年投资,具体投资进度见表5-2。表52 农民新居工程环境整治项目投资进度估算 单位:万元投资进度生态环境治理项目2010年7月12月602011年1月12月602012年1月12月30总投资估算1505.3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5.3.1主要建设内容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主次干道建设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投入100万元,至2011年硬化农村公路通村公路30公里,基本实现四通八达、干支相连、联网畅通的农村道路体系;以聊位路为主,将境内所有骨干道两侧建成高品位的绿色风景带。5.3.2总投资估算农民新居工程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估算100万元。5.3.3投资进度估算七级镇农村道路环境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00万元,分三年投资,具体投资进度见表5-3。表53 农村道路工程环境整治项目投资进度估算 单位:万元投资进度生态环境治理项目2010年7月12月402011年1月12月302012年1月12月30总投资估算1005.4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积极开展农用化学品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建设等工作,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重点工程: 5.4.1(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投入40万元,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到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绿色生态基地1万亩,新增种植业优质品种5个,新增无公害畜牧业生产基地1个,优质畜牧品种2个。 5.4.2农用化学品污染控制 禁止农用化学品在乡境内使用,采取综合有效措施推广有机肥使用,投入30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工程。 5.4.3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与综合利用工程 以畜禽养殖场粪便、水产养殖、农作物秸秆污染治理为重点,运用粪便无害化处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厌氧发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