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形山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鱼形山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鱼形山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鱼形山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鱼形山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形山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总论第二章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第三章 交通量调查分析及预测第四章 工程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第五章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第六章 节能评价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第九章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第十章 实施方案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附图、附表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项目背景 根据湖南省 “十一五”农村公路网规划,到2011年沧水铺镇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09公里,使全镇的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6%,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鱼形山水库,在沧水铺镇东边两公里处,位居319国道线上,东距长沙市52公里,西距益阳市25公里,它是60年代末,修建的一座中型水库,因背靠的青山,似一条昂首摆尾欲飞的鲤鱼,故水库以山形而冠名。 水库总面积有4200多亩,常年蓄水量为2500万立方,它先是沧水铺的银湖一片,后来配套修筑了各长十多公里的左右干渠,使“银湖展翅”,浇灌着镇上的十多亩干旱农田,为五乡农民带来了丰收和喜悦。鱼形山大桥是从沧水铺镇高家滩到火把冲的三级公路的控制工程,该项目的建设对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促进鱼形山旅游度假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将对沧水铺农村公路网的完善,对拉动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旅游经济,改善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二、 编制依据根据湖南省交通部201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讨论稿)、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标准、规范、规程、定额等规定,我小组成员组织编制了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研究过程及内容(一) 编制过程我小组成员在确定项目研究主题后,立即成立了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制定了研究方案。项目组组织人员赴现场对沿线情况和交通量进行了观察,对初拟的路线、桥位、控制点等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勘察;同时,调查了鱼形山水库及桥位处的工程地质、地貌、水利、水文、气象、筑路材料等方面资料;收集了项目影响区历年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和公路建设发展状况以及相关公路的交通量观测资料和道路技术状况,征询了当地群众的意见及建议。(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交通量调查分析及预测;5、工程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6、工程建设的条件及方案的比选;7、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节能评价;10、综合选定;11、经济评价;12、实施方案。第二章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一、研究区域概况沧水铺镇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东南部,是益阳衔接长沙的“东大门”,是益阳市的卫星城镇,是“湖南省百强镇”。 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呈“川”字型纵贯全境,镇中心与长常高速公路出口处相距3公里,与益阳城区相距13公里,与长沙相距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全镇辖3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总面积99.8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流动人口日均1.5万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4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完成国税891万元,地税21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5%;农民人均纯收入3674元,比上年增长12.7%。2001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技示范乡镇”称号,2002年被列入益阳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5年被定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二、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530.4万元,较2007年年增长20.5%;财政总收入3450万元,比上年年增长 20%;农民人均纯收入5320元,比去年增长20%。2001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技示范乡镇”称号,2002年被列入益阳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5年被定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8年被定为湖南省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三、区位交通我镇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319国道在镇中心穿过,与长石铁路、长常高速公路形成“川”字型纵贯全境,镇中心与长常高速公路出口处仅相距3公里,与益阳城区相距13公里,与资江相距15公里,与长沙宁乡相距20公里。2008年,我镇被定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成为了中部地区第二批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再加上在我镇建设的重点工程较多,如国家一级公路益宁城际干道贯通我镇南北,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绕城高速、石长铁路复线正在我镇规划动工新建。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缩短我镇与益阳市、长沙市的空间距离,特别是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的全面动工,发展势头强劲,都会给我镇建设带来与之共享的人流、物流、资源流,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善。沧水铺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电力设施配套齐全,镇里架设有万伏高压工业专线,架设有变压器12台,能充分保证全镇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同时我镇还是电气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建设,目前已有12个村正在进行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农村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村级公路星罗阡陌,已完全实现村村通公路,且60%以上的村级公路实现了硬化,2006年,我镇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通畅工程”建设资金582.94万元,硬化乡村公路38.2千米,特别是碧云峰(赫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花桥等6个村已完全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大力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农村清洁节能工程有新成就,重点抓好了以年鱼坝、龙会寺、碧云峰等村为中心的沼气池建设,全镇新建沼汽池200余个,对农村改圈、改厕、改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大大的节约了能源,改善了农村环境。通讯发达。沧水铺镇已实现电话镇,全镇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电话已普及各农户,镇区已完全实现有线通、设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差转台10个。全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手机拥有率达80%以上,镇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同时互联网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民群众通讯快捷,信息畅通。五、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1 益阳市公路发展规划依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规划,进一步加强以公路为主的综合运输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公路建设,基本达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乡公路等级化。2沧水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大力加强我镇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基本实现全镇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使农村公路的发展水平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重点是:实施镇通沥青(水泥)路和行政村通公路、通沥青(水泥)路,争取国家投资和优惠政策,对“老、少、边、穷”地区适当倾斜。按照“先通达、后通畅、再网化”的建设原则,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和建设重点确定本规划区域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通达”和“通畅”建设项目。已完成“通达”、“通畅”工程项目的,根据筹资情况安排农村公路路网项目。我镇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具体目标如下”1、至2010年,行政村通沥青(砼)路比率达到85%,新增通沥青(砼)路行政村110个;行政村通公路比率达到96%,新增通公路行政村27个。2、至2020年,在结合城镇化建设、移民建镇等措施的基础上,实现具备建设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和通沥青(砼)路,新增通沥青(砼)路行政村70个1013公里,新增通公路行政村17个261.1公里;乡镇通沥青(砼)路建设项目895.2公里,所有县道达三级公路标准,所有乡道达三级公路标准,县乡公路建设有较大发展,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桥涵和交通附属设施完善的公路网络。第三章 交通量调查分析及预测一、交通量调查与分析1 现有公路交通运输现状(1)、益阳市根据调查,益阳市2009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09240辆,其中客车为49158辆,货车为60082辆。1997至2009年间益阳市民用汽车增长率为10.24%,其中客车增长较快,达15.89%,货车增长则相对较缓。但总体上是:民用客车增长接近于经济增长速度,民用货车增长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民用汽车的快速增长,对本区域和全省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用车辆拥有量不断增加,尤其小型客车、大型货车,增长更是迅猛,其增长率分别在17.07和8.48左右。与同期经济发展相比,民用客车拥有量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而货车增长则缓于经济增长。(2)、沧水铺镇沧水铺镇2009年民用汽车保有量11082辆,其中客车3985辆,货车7097辆,其中公路运输完成980万吨;客运总量2920万次;公路货运周转量完成1430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完成51015万人公里。 2交通量调查为了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公路交通流特性,把握拟建项目及有相关公路的汽车交通的流量、流向,为交通量预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公路的历年交通量观测站观测资料,并于2010年12月8在从319国道到开发区路段进行了公路交通调查。见表3-1交通量观测资料 表3-1小 货(含农用车)中 货大 货小 客大 客拖拉机(含拖挂)机动车 折算值986410216317284683注:表中数字已换算成小客车值3 调查资料分析为详细掌握项目相关公路网上的车辆出行规律,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仔细的数据处理与校正,得出其主要交通特征如下:(1)、车辆构成经交通调查资料统计,并主要分析了小货、中货、大货、载货拖挂车、小客、大客、摩托车等各+车种的构成情况,其中货车占61.5%,客车占38.5%,项目影响区出行车型构成具体见车型分析表3-2车型换算系数表表3-2序号车型折算系数定额1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2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3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4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2)、汽车运输效率根据调查分析得出调查点汽车吨(座)位和实载情况如下表3-3运输效率表表3-3车型平均吨位(或座位数)实载率(%)小客车10座/1.8吨91.5中型车28座/5.7吨88.7大型车12.2吨93.5拖挂车17.9吨90.74 基年(2010)年交通量的形成(1)、基年交通量表制作根据交通调查点调查资料统计,得出各车型样本分布交通量观测值vij,再根据换算系数p对观测值进行样本扩大与修正,求得年平均日分布交通qij,从而得出调查点的基本交通量换算公式:qij=vijp将调查的交通量分客货车汇总,即可得到基年客货车交通量表。(2)、基年交通量表的检校由于交通调查的数据是在特定的日期与时段内采集的,且大多数观测站观测时间仅为12小时,所以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区域内实际交通流。经检验,本次观测结果基本准确,误差在5%左右。具体检校步骤如下:a、基年(2010年)路网设定基本相关公路网系根据省公路局资料,并考虑本项目的交通功能进行综合设定。b、基年路网交通量模拟将已有交通量表分与于基年路网,可得出各相关公路模拟交通量。c、交通量表的调整将模拟交通量与实际交通量进行比较,并参照历年交通量观测值,按其相应的比例系数对现状分布交通量进行调整,可得出调整后的基年客、货车交通量。(3)、基年(2010年)交通量的形成根据各观测站历年的观测资料,及国民经济指标的统计,得出建设项目样本交通量,再根据换算系数对观测值进行修正,得出建设项目的基年交通量,见表3-4 拟建公路基年交通量(单位:辆)表3-4时间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客拖挂车折算值合计(小客车) 2010年1015611415718081689注:表中数字已换算成小客车值二、交通量发展预测远景交通量分机动车交通量和非机动车交通量两部分。机动车交通量由正常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两部分组成,非机动车、摩托车、拖拉机交通量只考虑对道路交通的干扰。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后20年(2031年)。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的特征年设定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6年、2031年预测基年2010年。1.预测思路与方式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将充分考虑影响项目交通量的各项因素,包括经济、运输量、人口因素及汽车保有量等,同时遵循区域内交通量发展的既有规律,对区域内交通需求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确定区域内交通量增长率。并最终预测出本拟建项目的未来交通量。拟建项目远景交通量的组成:本项目未来交通量将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两部分共同组成。2.预测方法(一)发生、集中交通量预测人口、经济、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等因素是影响区域内交通需求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是导致区域交通量变化的主导,因此,此次预测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顾及区域内交通量发展的历史规律,对区域内交通量增长规律进行定量推算和定性分析,综合推定交通量增长率,然后采用增长率法预测出将来发生、集中交通量。1、区域内公路交通发展综合分析拟建项目是高家滩到火把冲的一座大桥,它的建成,将把武吉高速互通和修武线连通起来,将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及交通设施改善也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区域交通发展,该项目建成后,对发展乡镇之间经济和人民生活将带来巨大利益,相应交通量也会得到快速发展。(1) 区域内公路交通发展状况公路交通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历史分析的方法,我们选择与本项目交通量密切相关的太阳坡-冷水岭、高家滩-火把冲,对其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进行交通发展分析。数据表明:上述二条公路1997-2009年间汽车折算交通量增长率为8.9%,其中客车交通绝对数增长率为11.4%,货车交通绝对数增长率为7.5%,区域内公路交通量发展的速度基本与经济发展速度持平,随着沧水铺镇未来15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公路交通量必然同步迅速增长。2、发生、集中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量调查所得基年发生、集中交通量与未来年份交通增长率,依下式计算出发生、集中交通量。qpi=fi*qpi qaj=fj*qaj 式中:qpi、qaj未来年份发生、集中交通量fi、fj发生、集中交通量增长率qpi、qaj项目基年发生、集体交通量(1)经济、交通弹性分析本项目采用弹性系数法对各影响区发生、集中交通量增长率进行预测。交通运输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派生需求,运输制约经济,反之,经济又影响运输。运输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运输弹性即是用以衡量交通运输变动对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序。为全面分析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对本项目交通量的影响,根据预测的客、货运输量以及经济预测、人口预测成果,建立未来各时段的客、货运量与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直线回归弹性系数计算模型,并得出影响区的未来时期的客、货运弹性系数。弹性系数线性回归计算模型:lny=a+blnx式中:y为客运量x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b即弹性系数(2)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交通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式为:弹性系数b交通量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考虑道路状况、汽车保有量以及区域路网历年交通量发展的既有规律,根据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得主要影响区未来时期的交通量增长率见表3-5。客货车交通量预测增长率表表3-5年 份经济增长率(%)弹性系数交通量增长率(%)2007-2010120.759.02011-201513.50.8811.882016-202011.20.9510.642021-20269.830.979.542026-20317.20.966.91(二)客货车发生、集中交通量 a、趋势型发生、集中交通量的预测根据未来不同时期的交通量增长率,结合基年客、货车交通量表,可得出各预测年份的客货车趋势型发生、集中交通量。 b、诱增型发生、集中交通量的预测 (1)预测的基本考虑诱增交通量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项目的建成使车辆运行时间和距离的缩短,引起市场范围的变化,改变了地区间的经济可接近性,因而产生新的交通量。b、项目的建成引起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产生新的开发项目,从而产生新的交通量。c、项目的建成改善了交通条件,诱发了原来潜在的交通量。 (2)诱增系数的确定 经分析,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内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诱增经济影响,诱增的交通影响也将随距离的变化而不同。根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2010-2015年间,诱增系数定为8.9%,2016-2031年间为6.2%。(3)诱增型发生、集中交通量根据各阶段诱增系数和趋势型发生、集中预测量,可推算出诱增型发生、集中交通量。三、交通量预测结果预测交通量由趋势型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三部分组成,预测结果交通量预测结果(表3-6)(3-7)(3-8) 趋势型交通量预测结果 表3-6年 份 小 货中 货大 货小客 大 客拖挂车机动车 折算值20101015611415718081689201111363128176201917711571808168920121267014319722510186220131417816022025211396520141588817924628212710802015177982002753161421208201619610922130434915713362017217120245337386174147820182401332713734271921636201926514729941247321318102020294163331456523235200220213221783635005732582193202235219539854762828224032023386214435600688309263220244232344776577533392883202546325752372082537131582026507281572788904407345920275423016128439664353698202858032165490110334653954202920316203446999631104497422720306623677481030118153145192031708393799110112625684831注:表中数字已换算成小客车值诱增交通量预测结果 表3-7 年 份 小 货中 货大 货小客大客拖挂车机动车 折算值201211613172097720131371420221086201414816222511962015169182428131072016171020273114119201713715212411922018158172326121012019169192629131122020181021283215124202120112331361613620222212253439181492023241327374319163202426153041472117920252916324551231962026311735495625214202720283419385260272292028362041566429245202938214360683126220304123466473332802031442450687835300 交通量预测汇总结果 表3-8年份小货中 货大 货小客大客拖挂车机动车 折算值201010156114157180816892011113631281762019177120121387615521424511093920131548517423927512410512014172961952683071381176201519310721830034415513152016213118241332380171145520172301282603584101851570201825514128739645420417372019282156318438502226192220203121733524855562502127202134118938553160927423292022374207422581667300255220234102274626377303292795202444924950769880036030622025492273555764876394335420265392996088379604323674202757631965089510264623928202861634169595710974944199202965836574310231173528448920307043907941094125456447992031752417849116913406035131第四章 工程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桥梁设计汽车荷载:公路级、人群荷载3kn/m2;2. 设计速度:60km/h;3. 桥面净宽:9米(行车道)+21.25米(人行道)4. 坡度:纵坡3%、横坡为2%;5. 桥梁高度和跨度:设计时首先考虑满足泄洪要求,跨径选用720米;6. 设计洪水频率:1/1007. 通航等级:无通航要求;8. 路基宽:12.0米。第五章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一、沿线环境特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所有要素的综合,环境作用人类,制约人类发展。同时,人类的行为影响着环境。公路桥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起沿线自然环境的改变,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公路桥梁的建设也会对该路线及周边地区社会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中主要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本章主要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空气影响三个方面的分析,对鱼形山大桥工程建设进行环境评价。二、拟建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鱼形山大桥建成后,有利于沧水铺镇的进一步开发,改善地区路网功能,现有交通状况将极大改善,通行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能力大大提高。随着项目建成后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带动沧水铺镇的建设与开发,调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使其布局更趋合理,使影响区域内的商业、加工业、养殖业及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随着诸多产业的逐渐兴起,将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一)减缓工程环境影响对策1、加强水土保持,采用边坡植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2、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工程临时用地采取积极复垦措施,施工中将表层的熟土层剥离堆放,以便加快复耕;难以复耕的可以对其降级使用,改为鱼塘或绿化用地等。3、对于沿线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其它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或敏感的地区,应尽量绕过;对难以避绕的需建设生物廊道(网)。4、加强绿化不仅具有美学效应,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空气污染和降低噪声的作用。5、应绕越、避让饮用水源,避让距离不得小于100m;桥位设计尽量不改变水流的方向,不压缩过水断面,更不得堵塞、阻隔水流;对桥梁建设期的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达到方可排入纳污水域或农用排灌系统;在交通事故产生油料、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紧急情况下应关闭盖闸,启用环保应急方案进行泄漏处理。6、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尽可能将桥位远离噪声敏感点;修筑低噪声路面降低防治轮胎噪声; 7、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在干燥天气洒水防尘,降低空气中tsp浓度。8、建立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个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规划实施时,在大桥投入营运后,必需常年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按年度编制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监督营运时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规划中的线路建成后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估。(二)对环境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在于预测和分析拟建桥梁建设期及营运期对沿线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使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到最小程度,达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以环保角度论证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工程措施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编制依据a、交通部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b、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c、湖南省交通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湘交计字2005200号)2、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区域为主,根据公路项目环境影响特点,评价范围确定为:生态环境拟建大桥路中心两侧200米以内,路中社会环境评价为其直接影响区域,大气环境为大桥线路中心各200米,敏感地区适当扩大,噪声评价为大桥线路中心各200米。3、 评价标准a、食品铅限量卫生标准(gb1493594);b、地面水环境标准(gb38388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地方规定;d、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评价年限根据项目建设期及交通量增长情况,确定评价年限为:1、建设期:2011年7月2012年6月;2、营运期:2012年中2031年中。四、路线方案对策(一)基础设施的影响 修鱼形山大桥建设不会破坏现有水利设施,对于水利规划要求及防洪要求,在桥型、桥位设计时将予以充分的考虑。但是,施工期间必然会拆迁照明线、输电线、通讯电缆等。这对沿线居民的照明、通讯及乡镇企业用电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施工前应全面踏勘电力、通讯设施,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做好这些公用设施的保护与拆迁任务。拆迁前妥善重建或临时组建电力、通讯线路,保证周围居民及乡镇企业生活生产不受影响。(二)资源利用的影响1、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的影响项目建设区域不应破坏原有资源,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与工程的权衡,以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修鱼形山大桥建设不会破坏当地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相反,随着工程建成,交通变得通畅便利,将会促进沧水铺镇的旅游发展。2、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鱼形山大桥两岸均为桑地,大桥引道占地较少,对当地农业影响很小。3、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鱼形山大桥的建设,对农产品等资源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对外交通条件。五、路基边坡防护对策根据沿线岩土性质,自然条件等情况,为防止边坡雨水侵蚀,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对路堤、路堑予以防护,可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浆砌片石护坡及种草护坡等防护形式。六、借方、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一)水土流失的影响沿线水土流失较严重,大桥施工也会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预测模式按下式计算:e=rklsp式中: e 水土流失侵蚀模数r 降雨因子k 土壤可蚀性因子ls地形因子p 植被因子大桥在施工期水土流失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比当地现状值增大5倍,所以在长达12个月施工中,应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水流失的工程措施。1、在引道施工时,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土墙,然后进行砌坡植土,并做好浆砌片石护坡。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边缘,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避免雨季开挖修筑路基。2、做好路基排水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较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确保排水通畅,应设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做好排水系统设计。3、引道边坡应种草皮,边坡外植树种草。(二)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的影响目前,我国汽车油中添加有四乙基铅,由于公路上行驶汽车的未尽燃油和燃油泄漏,会使四乙基铅微粒直接进入环境。据有关资料分析,铅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0.900.95,因此,桥梁建成营运后,汽车尾气中的铅将会对沿线土壤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中铅含量我国目前尚无国家标准,但据国内外有关标准,已提出了我国土壤铅含量的建议标准,如表101我国土壤中铅含量建议标准 表10-1 土壤种类草田褐土草田棕壤红壤性水稻田允许含量(mg/kg)300300200另据我国的环境状况及土壤类型,测出了我国主要土壤中铅的临界含量,如表10-2。我国主要铅的临界含量单位:mg/kg 表102 土壤名称浅厚黑土中 厚 黑 土深 厚 黑 土普 通 灰 钙 土砂砾质灰钙土下蜀黄棕壤吁地黄棕壤孝感黄棕壤黑红壤赤红壤红壤潮土酸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铅临界含量588622388228586692575342287345366253436430430据江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报告查得江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如表10-3。江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铅) 单位:mg/kg 表10-3 土壤名称潮土水稻土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紫色土铅含量均值31.6327.7631.8530.0839.0652.3640.07铅含量限值25.7637.5010.4573.7620.7042.703.3972.7715.3062.834.45100.2624.2855.87该项目建成营运后,汽车尾气中排放的铅对沿线土壤基本上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评价年限内也不会超过我国建议标准的土壤中的临界含量。(三)水环境的影响1、项目施工期间,为保持水资源不被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 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用防水材料遮盖,混凝土材料不得倾倒于地上,混凝土搅拌站地面要作硬覆盖,施工结束后,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 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经隔油砂池处理后排放。 在大桥施工中,水中桥墩扩大基础施工的岩石,沙土及钻孔灌注桩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按工艺要求应该用船运到岸边,在规定地方堆放,不得任意丢弃在水中。2、营运期水环境的影响营运期间水污染主要是冲洗汽车的废水,汽车清洗污水主要有害成份为cod、bod和石油类,悬浮物,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放。七、绿化恢复植被对策工程建设将砍伐破坏范围内的林草植被,降低了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并破坏原地表土壤结构,使原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绿化恢复植被显得非常重要。沿线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山清水秀,在这种背景下镶嵌一条线型优美的公路,可以说得上是锦上添花,同时,由于道路修建是长距离的带状土建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破坏原有自然和地貌,使原有的生态失去平衡。建议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能使公路建成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而保持生态平衡。本工程在设计上应注意如下保护环境措施:1、桥为布设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引道应避免穿过人口稠密的村庄,秉着少占农田,少拆迁房屋,保护自然资源,保障人民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2、桥涵孔径必须满足泄洪要求,保证泄洪水流畅通,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民用建筑和农田水利设施 ;3、引道两侧宜林地带,尽量植树造林,使道路形成绿色带;4、水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物质,注意保护水源,做好排污设计。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对沿线的环境必将起到改善和美化作用。5、 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建设理念,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影响、最强力度地恢复,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八、其它对策(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工程对空气的主要影响是尘污染,故仅以tsp作为评价因子。尘污染主要产生于混凝土拌和及施工材料的运输等。由于近年来用的路拌机和站拌设备均采用密封拌合方式,因此灰土拌和产生的尘污染程度已大大降低。特别是站拌设备,因其可以采用除尘装置,从而具备了把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可能性。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的尘污染,有材料及土石方的遗漏,车辆便道上行驶产生的扬尘等,材料及土石方的撒落,风吹刮散通过遮盖加以解决。大桥施工在拌合灰土工序阶段及灰土运输车辆的扬尘是最严重的污染,影响范围比前几种情况大。因此,有必要采取洒水措施控制尘量。(二)公路汽车尾气预测模型公路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源源强按以下计算式计算:3qj=3600-1a1eiji=1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后强度,mg/(a.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公路运行情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根据预测交通量、车型比等交通调查数据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计算出污染物源强,列表如10-6车辆尾气污染强度预测表 表10-6预测年限路段污染物西坪大桥日均2031co1.066nox0.195(三)施工期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1、搅拌站应设置在居民区划200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设在下风向。2、尽量争取集中拌和方式,集中拌合的搅拌机应有二级除尘装置.采用路拌方式时必须先用带有密封罩的路搅机。3、料场应距居民区150米远,同时应加以遮盖,避免扬撒.在材料运输途中,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抛撒。粉煤灰运输应湿取湿运。4、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根据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只要注意加强施工及营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该公路建设是可行的,能给社会经济带来效益。第六章 节能评价一、 建设期耗能分析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公路交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造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做出贡献。二、 运营期节能(一)项目运营管理耗能分析1严格执行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加强公路工作的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公路建设、养护事业的发展,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交通部交通行业节能管理实施条例。我们耗能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及燃料制品,天然气、电力等。做好分级管理及节能基础工作。公路建设、养护的节能管理工作,应有机构分管,并配备有一定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人员具体负责。2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交通行业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及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定额、节能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编制节能规划、年度计划;组织、指导节能技术推广;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节能管理措施。(2)、检查、监督所属公路工程的节能基建、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管理的实施。3、做好公路工程能源消耗统计工作,按规定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能源消耗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二)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节能管理 1、按照上级节能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并实施节能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编制节能规划、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及培训工作。 2、对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要实行定额管理。应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燃料消耗规定,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按先进合理的原则,制定出设备能源消耗定额。严格按定额实行逐级考核,定期向上一级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消耗报表。(三)施工单位节能管理1、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设备能耗台账,按照交通部原材料、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向上级报送能源消耗报表,同时应报送统计分析报告。2、建立设备用能技术档案,节能技术措施、设备运行能源消耗指标等有关节能方面的技术文件、资料要与其它技术文件同等归档。3、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4、施工单位的技术、机务等管理部门,应实行节能管理责任制,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四)重点耗能设备用能管理1、实施重点耗能设备用能管理制度。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对重点耗能设备要加强节能管理,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耗管理办法。重点耗能设备是指装机容量在120kw(含)以上的施工机械、设备为重点耗能设备。2、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应参与对购置或新造的重点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技术审查工作,并依据国家和交通部的有关规定,对申请购置或新造、设计的机型提出节能要求,同时对机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能耗水平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审查。凡超过规定能源限制指标的机械设备,要限制购进、制造,杜绝使用高耗能设备。3、购置或新造重点耗能设备时,应本着选用能耗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原则,在取得购置单位节能管理部门对机型的有关技术规格、能源消耗等技术指标的认同意见后,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4、施工单位要加强重点耗能设备的用能管理,建立设备能耗档案;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对设备用能实行定额考核和经济核算,同时要合理组织施工,减少设备的非生产运转,按施工生产任务和耗能定额分配指标用能。5、施工单位要贯彻执行设备的技术管理制度,对在用的重点耗能设备要实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修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五)奖惩对在公路工程节能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及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节能管理工作松散、长期超定额耗能、浪费能源、情节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