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概说》PPT课件.ppt_第1页
《元代文学概说》PPT课件.ppt_第2页
《元代文学概说》PPT课件.ppt_第3页
《元代文学概说》PPT课件.ppt_第4页
《元代文学概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春,1,元代文学概说,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从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起,至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逃出大都,明朝建立。前后共134年。,2011春,2,元朝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实行 “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蒙古贵族包揽军政大权;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汉人包括原属金朝境内的汉人和契丹、女真人; 南人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南方各族。如虞集在朝中备受倾轧,不得不忍气吞声,就与他“南人”身份有关。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是恶劣的。,2011春,3,在经济上也有民族掠夺,尤以江南地区为甚,江南三省(江浙、江西、湖广)每年所征税粮近六百五十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二分之一强,而江浙一省就征近四百五十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元史食货志)。,由于民族压迫的基本国策及文化差异诸原因,元统治者最终未能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和完备的法律制度。,2011春,4,但元代社会也有些特殊之处值得注意,统一结束了数百年间各民族相互纷争战乱的局面,出现了各族人民之间空前的融合,带来卓绝的文化成果。,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远比汉唐广阔;同欧亚的交通极其便利,中外交往非常活跃;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都是在元代传入欧洲的。而遍布全国的驿站,沿海航道的开辟,都促进了地区之间物资与文化的交流。,2011春,5,元统治者重视商业,所谓“元以功利诱天下”(方孝孺赠卢信道序),这与传统的“重农抑商”、“崇义黜利”的治国方针不同。,因为崇尚功利,社会中传统的轻商观念便有所转变。遂产生了像秦简夫东堂老那样以赞赏的态度刻画富商的人生理想的作品,而王义山的金少翁传用拟人化手法刻画金钱形象,也绝少传统道德的愤激,倒流露出几分羡慕的心理。,2011春,6,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中心之一,马可波罗行纪对元大都的繁华留下了充满羡慕的描绘。,北方的涿州、真定、大同、汴梁、济南、太原、平阳,南方的扬州、镇江、建康、平江、杭州等城市经济都十分活跃。而沿海的上海、澉浦、庆元、温州、福州、泉州、广州等都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2011春,7,元代统治者对其他宗教也取宽容态度,官方崇信佛道,更有甚于儒教。,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比较前代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 另一方面,儒学也受到来自其内部的抨击,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重“功利”的社会形态的影响,而分化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思想倾向; 更值得重视的是儒学内部叛裂出来的“异端”思想家,如元初的邓牧,元末的杨维桢。,2011春,8,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也就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因而既加强了个人的独立意识,也加强了同一般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他们的人生观念、审美情趣,由此发生了与以往所谓“士人”明显不同的变化。,2011春,9,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呈现出异常活跃而繁荣的面貌,它对于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向有重要意义。,戏曲、小说成为新兴的文学样式,走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前沿。,2011春,10,戏曲与小说,无论在题材、内容或美学形式方面,都直接受到它们的读者或观众主要是市民的制约,表现出世俗生活特点及其美学情趣,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东西,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原创活力。,而传统的文学样式诗词文,仍与知识阶层的生活与心理有密切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通俗文学的冲击和影响,呈现某些新的特点。元代文学这些特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2011春,11,在元代文学中,首先异军突起的是杂剧,它标志了中国戏剧的成熟。前人又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举,各作为一代文学中最具有特色的代表。,2011春,12,与城市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而现在能看到的讲史类话本的早期刻本,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均出于元代;说经类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亦刊于元。,2011春,13,元代另一种饶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是散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它既承继了传统诗词的某些因素,又鲜明地体现出元代文学的新精神。,从内容上看,散曲比传统诗词大大开拓了表现范围,表现市井生活,描写爱情题材,均体现了对于人性开放的宽厚态度,是以市井社会的生活形态与生活观念作为其基础的。,2011春,14,另一个不同于传统诗词中的显著特色是,弥漫于散曲中一种由于世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所谓“王图霸业成何用”(马致远拨不断无题),“盖世功名总是空”(白朴双调乔木查对景),是这一部分“叹世”作品的基调。,2011春,15,一种典型和频繁出现的表述是对屈原式的人生道路的否定和对陶潜式的生活方式的追慕,所谓“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白朴寄生草劝饮 )。前者意味着对于政治的疏离,对仕途“功名”、“荣辱”的否定,而后者也不包涵过去常见的以隐逸为高尚的道德意味,而只是强调“自适”的可贵。这实际上也表达了那种力图摆脱传统文化束缚的要求。,2011春,16,散曲的形式和语言较于诗、词都别具特点。一方面散曲在遵守固定的格律的同时,可随意增加衬字;另一方面散曲的语言(特别是衬字)主要是口语、俗语,这些特征使散曲成为更自由、轻灵的形式,更适宜于表达即兴的、活泼的情感。所谓“尖歌倩意”(芝庵唱论),即一种前所未有的尖新感、灵动感,构成了散曲的主要艺术特征,从而打破了在中国诗歌传统里长期居统治地位的“温柔敦厚”的“诗教”的束缚。,2011春,17,传统文学样式也表现出与前者同样的动向。特别是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失去其“正宗”地位,它仍然是广大知识阶层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2011春,18,前期诗文作家有戴表元、郝经、刘因、仇远、赵孟頫等;中期约在大德至天历间,代表作家为“元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诗的真正高潮是“奇材益出”(清顾嗣立元诗选凡例)的后期,主要作家有萨都剌、杨维桢、高启、顾瑛、王冕等。,2011春,19,对于元代及以后的文学,过去评论者很强调“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区别,这当然是有其理由和必要的。但同时必须注意到,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裂的现象,所谓“俗文学”的兴盛与发展,离不开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所谓“雅文学”,也深受社会变化、市俗意识的影响。,2011春,20,元杂剧的兴起及体制形式,中国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 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国戏曲实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 “戏曲”一词,始见于宋末元初人刘埙的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这是指南方的民间戏文。,2011春,21,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这里的“戏曲”,或以为是指宋代杂剧,或以为也是指南宋戏文。至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才用“戏曲”来通指中国的传统戏剧。,2011春,22,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远。从原始歌舞开始,到后代宫廷、民间的许多娱乐表演都与此有关。,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是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并从其它民间伎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而发展起来的。,2011春,23,但元杂剧与宋杂剧、金院本等毕竟有质的区别,到了元杂剧,才成为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由于宋杂剧和金院本并无剧本留存,无法知道其中有无完全是代言体的剧目,而元杂剧的这一特征是清楚的。代言体是成熟的戏剧的重要标志,因为必须在这种表演形式中,才能吸引观众进入虽是虚构却具有真实感的戏剧场景。,2011春,24,元杂剧体制的基本特点:,一、结构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且通常外加一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2011春,25,元杂剧在形式上还有一个“题目正名”。,所谓“题目正名”,就是用两句或四句韵文对偶句来标明剧情题要,确定名称。如窦娥冤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西厢记第四本题目:小红娘成好事,老夫人问私情;正名:短长亭斟别酒,草桥店梦莺莺。 或仅有“题目”而无“正名”者,或反之;亦有“题目正名”全无者。,2011春,26,二、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五宫四调共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也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2011春,27,元燕南之庵唱论:“仙吕调唱,清新绵邈;南吕宫唱,感叹伤悲;中吕宫唱,高下闪赚;黄钟宫唱,富贵缠绵;正宫唱,惆怅雄壮;道宫唱,飘逸清幽;大石唱,风流蕴藉;小石唱,旖旎妩媚;高平唱,条物(拗)晃漾;般涉唱,拾掇坑堑;歇指唱,急并虚歇;商角唱,悲伤宛转;双调唱,健捷激枭;商调唱,凄怆怨慕;角调唱,呜咽悠扬;宫调唱,典雅沉重;越调唱,陶冶冷笑。”燕南氏所云不一定准确,但不同宫调表达的情感不同,是可以肯定的。,2011春,28,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这既有突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味,同时恐怕与突出某个主要演员以招徕观众也有关系。一人主唱的规定对合理安排剧情和塑造众多人物形象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楔子是相对自由的部分,通常只有一、二支曲子,不用套曲,也不限由何角色演唱。,2011春,29,元杂剧一人主唱的规定虽然便于刻划主要人物的的性格,但局限性十分明显。故有些剧作者突破这个规定。如赵氏孤儿虽由正末主演,但第一折正末扮演的是韩厥,第二折、第三折扮演的是公孙杵臼,第四、五折扮演的是赵氏孤儿赵武。而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分别由张生、莺莺、红娘三人轮流主唱,当为一种改革的新尝试。,2011春,30,三、宾白 白即对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2011春,31,四、科范 简称“科”,即舞台提示。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如“打科”、“杀科”“哭科”就是演员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