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ppt_第1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ppt_第2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ppt_第3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ppt_第4页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下)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概述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评说,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概述,概况:新凯恩斯主义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其代表人物都是美国年轻的经济学家。有以下人物:曼丘(哈佛大学);萨墨斯(哈佛大学);布兰查德(麻省理工学院);斯蒂格利茨(斯坦福大学)等人。,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经济背景 (二)理论背景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研究方法和理论特点,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一)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背景下,凯恩斯主义诞生。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形势变化,滞胀出现,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退出主流。新自由经营论重新被重视。 但经过80年代的经济实践,英美政府采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也没有有效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存在无法消除。这为凯恩斯主义的“复活”提供了契机。斯蒂格利茨等人趁机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二)理论背景 新自由主义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即着眼于微观基础来推导宏观经济学的尝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极大的启示。借鉴新自由主义对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信贷市场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原因的分析思路,新凯恩斯主义者以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代替凯恩斯主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并将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等问题相结合,建立起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研究方法和理论特点,(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方法 (三)理论特点,(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1.非市场出清 含义:在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都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的程度。 2.价格粘性(Stick) 原凯恩斯主义主张价格刚性。新凯恩斯主义假定工资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非常缓慢,需耗费相当的时日。,(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3.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 新凯恩斯主义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中借来了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居民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并在最大化原则假设前提下,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协调失灵,在微观层次上,工人和厂商在追求各自的私人利益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4.理性限制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从理性预期学派那里借来了理性预期概念,但不同于后者。 理性预期学派:公众的理性预期将使政府的政策失效。 新凯恩斯主义:在一定条件下,理性限制性预期使政府政策效力大于与传统的静态预期相联系的政策效力。例如,现期政府支出的扩大产生溢出效应将提高下期的国民收入。,(二)新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方法,1.短期均衡分析 2.不完全信息分析 绝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 相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市场经济本身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信息资源,而且信息资源的流动性、传播性、操作性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广义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上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又称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对称信息。即对于某些事务,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不完全信息分析方法的引入,产生了两项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意义:第一,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完整,买卖双方都有可能通过制定价格,获得暂时的垄断地位。于是市场将不再具有完全竞争的特征。第二,如果个人拥有的信息不完全,那么总体的名义冲击将又可能影响实际产出。,(二)新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方法,3.不完全竞争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者为了从微观上说明价格的成因,假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由于运用不完全竞争方法构建的新模型引入一些“摩擦因素”,所以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三)理论特点,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否认古典的两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1,不完全竞争是重要的。 古典的两分法是指经济中的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没有实质性影响。经济中的变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义变量如货币量;另一类是实际变量如就业、实际产量等。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工资都有弹性,所以,货币等名义变量变化只能影响价格等名义变量,对产量和就业等实际变量没有实质性影响。所以,国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两分法无效;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出现粘性的原因是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人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原因引起的,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特征。凡是否认古典两分法,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有非瓦尔拉斯特征的经济理论,都属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是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理论缤纷庞杂,但他们的中心是围绕发展和改进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来展开研究的。因此,他们集中精力建立起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理论基础,并区分了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 所谓粘性工资和粘性价格是指相对于需求的变动,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缓慢的、滞后的、小幅度的,即表现为粘性的。如果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能按照需求的变动相应变动,就存在着名义粘性;实际粘性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粘性。,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一、长期劳动合同论和名义工资粘性 二、效率工资假说、隐性合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与实际工资粘性 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 四、信贷配给理论 五、市场协调失灵论,一、长期劳动合同论和名义工资粘性,(一)长期劳动合同的特征 1.工资有计划变化和生活费用协议 2.合同期限 (二)长期劳动合同的微观基础 1.长期劳动合同造成经济周期波动。 2.长期劳动合同可以使厂商和工人收益最大化,两者都偏爱合同并延续较长时期。 3.长期劳动合同必然导致工资和价格在短期内的相对刚性。,二、效率工资假说、隐性合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与实际工资粘性,(一)效率工资假说 (二)隐性合同理论(不成文合同理论) (三)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一)效率工资假说,1.内容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总是伴随着非自愿失业。那么,劳动力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何在呢?斯蒂格利茨和索洛提出了效率工资假说加以解释。 假设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个厂商的行为都相同,其生产函数是: QFe(w),N 其中,Q-厂商的产出量;N-厂商雇员人数;e-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w-实际工资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它选定的工资水平上雇佣它想雇佣的工人,这时实际工资水平为W*,当它满足工资对效率的弹性为1的条件时,称它为效率工资。(即工资增加1,劳动效率也增加1,在这个工资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换言之,效率工资可以使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程度。效率工资一般是高于或几倍于使市场出清的工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厂商雇佣到最高生产效率的工人。,(一)效率工资假说,效率工资会导致非自愿失业的产生。失业者在实际工资水平下希望得到职位,但厂商却不愿以这种工资水平或低一些的工资水平雇佣他们。因为,降低在岗工人的工资,就会导致降低在岗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厂商会以效率工资雇佣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工人。这样,非自愿失业产生。这样,效率工资假说就解释了非自愿失业。,(一)效率工资假说,2.效率工资假说的应用 .实际工资粘性的原因 根据效率工资假说,经济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生产状态产生影响,进而使劳动的边际产品改变。厂商为了保持劳动生产率,首先改变的是雇员数量,而不是实际工资。经济受到冲击就将引起就业的改变而不是实际工资的变动,(如最近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大公司纷纷裁员举措)。因此,实际工资具有粘性。,(一)效率工资假说,2.效率工资假说的应用 .双元劳动市场现象 双元劳动市场现象是指经济中有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中劳动市场是非出清的,另一个是出清的。在前一个部门,劳动市场和效率工资相关,该部门中厂商认为较高的工资能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厂商理性地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后一个部门中厂商理性地支付市场出清的工资。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劳动力市场是非出清的。两个部门的工资差别诱导某些寻找工作的失业者不愿意接受较低工资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而宁愿滞留于劳动力市场,等待机会以获得较高的工资。因而,双元劳动力市场会有失业现象。,(一)效率工资假说,2.效率工资假说的应用 .同质工人的工资差异现象 以往理论很难解释为什么不同市场会提供同质工人不同的工资。 按照效率工资假说,尽管工人是同质的,但工资和努力的联系在不同的企业里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效率工资。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同质工人工资差异现象。,(一)效率工资假说,2.效率工资假说的应用 .不同类型群体的工资歧视现象 工资歧视是指厂商对属于不同群体的工人做同样的工作却支付不同的工资的现象。最明显的工资歧视是男女同工不同酬与支付中的种族歧视现象。 当雇主可以“零成本”地推行工资歧视政策时,他会根据个人的偏好来确定不同群体工人的工资。而当雇主有“成本”地实行工资歧视时,他主要是从效率工资角度来考虑问题。雇主发现,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在各个群体中常常是不同的。每一个群体的工人都有自己的效率工资和所对应的单位产品“效率劳动成本”。所以,雇主就给劳动效率高的群体支付高工资,给劳动效率低的群体支付低工资。,(一)效率工资假说,3.效率工资假说的微观基础 有四种微观原因来解释效率工资:怠工理论;劳动转换理论;逆选择理论和社会学模型。 .怠工理论 为了防止工人怠工,厂商通常支付给工人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 鲍尔斯、卡尔沃、怀特、斯蒂格利茨等人在80年代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他们提出了“欺骗与威胁”理论。,(一)效率工资假说,3.效率工资假说的微观基础 .怠工理论 威胁是针对工人而言的。威胁之一,失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完全监督工人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工人总有怠工的机会,而且监督的成本很大。想要有效制约工人,应使工人承担一定的成本。工人怠工会被解雇,解雇就成了工人怠工的成本,也是工人所受到的威胁。为了消除怠工,加重对怠工者的处罚,单个厂商会提高工资,这样,失业的成本就更高了,工人所受的威胁更大。当所有的厂商都采取高工资来防止怠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时,平均工资就会上升,就业率就会下降。在所有厂商支付的工资都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时,失业意味着既失去高工资,又意味着陷入难以重新就业的困境。威胁之二,就业费。厂商在雇佣新工人时,要向就业者收取就业费。这样,怠工者一旦被解雇,就要为重新就业缴纳就业费。,(一)效率工资假说,3.效率工资假说的微观基础 .怠工理论 欺骗是针对厂商而言的,指的是厂商的败德行为。因为对于厂商来说,雇佣新工人比较划算,新工人工资低,又要向厂商缴纳就业费。这样,多雇佣新工人就会降低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下降就能减少甚至消除非自愿失业。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败德行为。如厂商为了压低工资,设法制造借口,宣称原有工人偷懒,取消工资合同,用新工人取代他们。尤其是当老工人的工资超过劳动边际收益时,会刺激厂商的败德行为。解决败德行为的两种方法:一是厂商关心声誉而自觉按道德规范行事;二是终身合同能有效解决不道德行为问题。,(一)效率工资假说,3.效率工资假说的微观基础 .劳动转换理论 厂商可能提供超过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以减少劳动转换。 这种思想最初由斯蒂芬萨洛普提出,他认为,在高失业率水平下,由于效率工资,工人更不愿意失去工资较高的工作。一个厂商这样做,其他工资较低的厂商中的工人就会“跳槽”到高工资厂商,为了防止工人跳槽,厂商只好采取高工资策略。这样会出现一种可能的均衡,即伴随着非自愿失业,所有厂商所付出的工资同时超过市场出清水平。,(一)效率工资假说,3.效率工资假说的微观基础 .逆选择理论 斯蒂格利茨和威斯对此有较多的论述。他们认为:工作表现依赖于能力,而工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能力与最低期望工资是正相关关系,支付高工资的厂商将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求职者。 如果每个厂商支付一种效率工资,会将那些能力低的提供较少“努力”的求职者拒之门外。厂商将依据求职者提出的工资高低衡量他们的能力。求职者提出低工资会被厂商认为是无能力的表现,所以,厂商理性地将高工资支付给那些能力强的人,并拒绝那些要求低工资的求职者。这种选择雇员的方法和一般厂商以低工资雇佣新工人的做法相反,故称之为“逆选择”。 新雇员进入企业后,厂商要设计“自我选择机制”引导雇员显示他的真实能力,在了解新雇员能力的基础上作出解雇与否的决策,以保证高工资高效率。 所有厂商都做逆选择的结果是:在职工人的工资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因此,失业率会提高,且在职工人之间的工资存在明显差别。,(一)效率工资假说,3.效率工资假说的微观基础 .社会学模型 乔治阿克洛夫在1982年第一个用社会学模型来解释效率工资。 内容:每个工人的努力程度依赖于他们所在组织的工作规范。因此,厂商能够通过提高工作群体的工作规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厂商可以制定一个略高于工人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在这个工资以上,给予奖励工资。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通常将获得最低工资水平的产量定额定得比较低,使大多数人都能超过这个标准,以获得奖励工资。这样,能够通过工作规范来激励大多数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二)隐性合同理论(不成文合同理论),实际工资粘性是厂商和工人的共同偏好所决定的。前提假设是:工人厌恶风险,而厂商的风险是中性的,他们不象工人那样厌恶风险。 工人厌恶风险,希望收入稳定。这样,详尽地规定真实工资稳定性和保证充分就业的雇佣合同,可以满足工人避免风险的要求。 对于厂商来说,虽然风险是中性的,但厂商要做到最起码不使工人有其他选择,为做到这一点,需要根据工人对不稳定性的反应,预先确定粘性工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人的效用最大。,(三)内部人外部人模型,这一理论由林德贝克、斯诺沃在80年代期间发展起来。也解释了粘性工资存在的原因。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中,集中点转变到至少部分地对工资和就业作出抉择的内部人权利上。(在效率工资模型中,厂商决定支付高于市场出清工资的工资。) 内部人:在职的工人或暂时被解雇但与在职工人同属某一利益集团的人;外部人:长期失业的工人或短期工作的临时工,不受工会等组织的保护,与内部人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 内部人权利由于流转成本而产生。这些成本包括:第一,雇佣和解雇的成本,例如搜寻劳动市场的成本,登广告和放映的成本,强制性的解雇费和诉讼成本。第二,与生产有关的和由于需要培训新雇员而引起的成本。第三,激励成本。如果内部人感到他们的地位受到外部人的威胁,那么他们可能拒绝与新工人合作并拒绝培训新工人,这还会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愉快。 以上因素使得外部人的雇佣缺乏吸引力,这也造成工资粘性。,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一)名义价格粘性 1.菜单成本论(有成本的价格调整论) 菜单成本:包括两类成本,第一是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如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第二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称菜单成本。即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整价格;否则,厂商宁愿保持价格不变。 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呈相对粘性。,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一)名义价格粘性 2.交错调整价格论 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方式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交错调整价格可以使厂商的利润实现最大化。 以交错调价方式调整价格,各厂商往往不会关注经济信息总量,而关注临近厂商的信息,并会试探性地调整价格(大幅度调价会导致销售量大幅度下降),并在价格的动态调整中确定最优价位,其结果是地区物价水平螺旋式上升,并扩散到其它地区,而这会导致物价总水平有粘性,易升难降,价格对总需求变化的反映显得呆滞。,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二)实际价格粘性 1.厂商信誉论 在不完全市场上,价格的选择效应和激励效应会诱使厂商实行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会导致实际价格有粘性。 价格的选择效应:在不完全市场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没有完全的信息,但他们坚信“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并以此来判断商品质量,即优质产品一定会以高价来评定商品质量。这种信念使价格具有选择效应。 价格的激励效应:消费者对优质高价产品的选择会激励厂商为维护声誉而保持产品优质,以达到长期高价出售产品的目的。 经济中各厂商都采用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价格将不随总需求的改变而迅速变动,各地产品的相对价格比近似不变,价格有实际粘性。,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二)实际价格粘性 2.需求非对称性理论 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对降价和提价的反应不同,导致需求有非对称性:价格提高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幅度。 对此,传统的解释是,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价格,它的竞争者会仿效。而一个企业抬高其价格,其他的企业并不仿效。 斯蒂格利茨在消费者不对称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另一种解释。他假定消费者能立即得知与他正在进行交易的厂商的价格变化,但只能慢慢得知其他厂商的价格变化,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这样,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价格,只能吸引少量的消费者,因为搜索是昂贵的,因而只有少量的潜在消费者获悉价格的削减。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企业提高价格,它将失去大量的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合理地相信会在别处发现较便宜的商品。,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二)实际价格粘性 3.投入产出表理论 投入产出表理论是从厂商之间的相互联系来说明实际价格粘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协作的发展,经济中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厂商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从厂商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来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单个厂商生产的厂商很多,成百上千的厂商直接或间接地为某个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单个厂商往往只知道直接提供生产要素价格的厂商的价格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想要预测所有影响因素,就要计算数以千计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厂商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依据直接供给要素的厂商所提供的信息调整价格。由于需求变化对单个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链条之间的传递十分缓慢,所以,需求变动对要素价格的变动的影响也非常缓慢。这样,投入产出链众多的要素供给厂商的成本变动也很慢。成本和总需求表现出相对独立性。依照成本加成原则定价的厂商也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所以各厂商之间的相对价格比较稳定,价格有实际粘性。,三、产品市场和价格粘性,(二)实际价格粘性 4.寡头市场论 寡头市场中的限制性价格形成一种行业壁垒,阻止新厂商进入。 寡头厂商为了阻止新厂商进入,通常不把价格定得过高,而是保持在某一适当水平上。这样,潜在的想进入该行业的厂商考虑到边际成本与价格相比显得过高,价格不足以补偿边际成本而取消进入该行业的打算。寡头限制价格阻碍新厂商进入。 经济景气时,寡头厂商为了阻止新厂商进入该行业,愿意牺牲当前利益,以低价去阻止潜在的进入者建新企业。当经济衰退时,新厂商进入行业的威胁也降低,寡头厂商因缺乏紧迫感而不愿意降价(改变原有价位)。这样,各寡头行业产品的价格也近乎不变,实际价格有粘性。,四、信贷配给理论,(一)信贷配给的基本含义 信贷配给是指贷款人基于风险与利润的考查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机制而往往附加各种贷款条件,通过配给的方式来实现信贷交易的达成。 斯蒂格利茨和威斯指出,即使在市场运行良好的时候,借款人也不能借到他想借到的资金,这就产生了信贷配给。表现为:第一,在既定的利率水平,借款人实际所获得的贷款量小于他所希望获得的贷款量,为了获得数额更大的贷款量,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利率。第二,按某些借款人给予对自身违约概率估计,在他们认为是适当利率水平上,仍然不能获得贷款。第三,按违约风险水平对借款人进行分类之后,贷款人拒绝向某些贷款人发放贷款,因为他们在任何利率水平上都不能使贷款人获得满意的预期利润。第四,一些借款人获得了贷款,而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另一些人却不能获得借款。以上情况说明,在资本市场,仅靠利率机制是不可能实现市场出清的。信贷配给和利率在资本市场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四、信贷配给理论,(二)逆向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利率的正向选择是: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的直接反应。 利率的逆向选择是: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有良好资信的厂商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度很低、乐于从事风险投资的厂商会继续申请贷款。这些厂商还款率低,从而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超过逆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当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超过正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会下降。新凯恩斯主义重视的是逆向选择效应。,四、信贷配给理论,(二)逆向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信贷市场上,作为贷方的银行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而作为借方的厂商处于优势 。 但银行可以通过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制,辨识出厂商喜好风险的程度和将款贷给不同风险组的厂商。假定存在一个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存在一个临界利率。当利率低于临界利率时,两组厂商都申请贷款。当利率提高时,低风险组中偏好安全投资的厂商逐渐退出信贷市场。当利率提高到临界利率时,低风险组厂商全部退出信贷市场,只有高风险组厂商还在申请贷款。银行据此可以推测出厂商投资的风险性并决定将款贷给哪些厂商。这能解释以下现象:即使所有申请贷款的厂商都愿意支付相同的利率,也会出现一部分厂商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厂商无法获得贷款的情况。,四、信贷配给理论,(二)逆向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银行还可根据利率的正、逆向选择效应确定银行的最优利率。当利率很低时,低利率鼓励厂商从事无风险项目投资,以取得可靠的收入。这时的厂商都愿意从事安全项目投资,所以,各类厂商的还款概率都很高,此时,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在起作用。当利率不断提高时,利率的激励机制诱导厂商去从事有较高风险和较高收益项目的投资,低风险厂商逐渐退出信贷市场,银行的贷款风险随之加大,银行的期望收益虽贷款的风险递减。这时,利率的正向和逆向选择效应都在起作用。在利率提高的过程中,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递增而正向选择效应递减。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大于逆向选择效应时,银行贷款虽然会因还款概率的下降而受到部分损失,但银行的总收益还呈上升趋势。银行收益随着利率提高而递增。但如果当利率提高到某一水平后,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超过正向选择效应,厂商拖欠贷款的概率显著增大,银行贷款风险剧增,收益锐减。这时,银行收益随着利率增加而递增。显而易见,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销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的收益达到最大化。,五、市场协调失灵论,协调失灵:单个经济单位缺乏自利动机而没有采取一致行为导致了社会负效应(外部性)。 市场协调失灵:在一个由许多经济人构成的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尽管经济人是理性人,然而每个理性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体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消灭市场失灵。 三个代表性理论:交易搜索论;递增收益论和市场对策论。其共同点是:第一,存在外部性或溢出效应,即个人选择直接影响其他人的福利。第二,存在策略互补,即个人的选择规则使其他人的均衡决策产生了正相关。只要这两种情况存在,无论是研究产品市场,还是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都呈现出多重均衡的特征,表明市场协调失灵。,(一)、交易搜索论,1982年由戴蒙德在发表的搜索均衡中的总需求管理一文中提出。 搜索论的重要特征是交易的外在性。如雇主增加开支用于提供工作消息和寻找雇佣工人,这虽然降低了摩擦性失业,增加了工人和社会效益,但却不符合雇主利益。所以,当企业从自身利益决定雇佣工人时,他不会花费更多的资源作更多的努力。对于工人而言,在一个复杂的现代经济系统中,个人信息不完全,要通过搜索来获取较为完备的信息,找到交易者并完成交易,但经济人无法找到所有潜在机会,造成交易协调失灵。因而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二)递增收益论,墨菲、施雷佛和维什尼于1987年建立了揭示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性多重性均衡模型。 他们认为:每种商品都能用两种技术来生产,一种是技术规模收益不变,一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产品,这种技术可为所有企业得到。另一种是技术规模递增,这种技术只有垄断者才能得到。这样,经济中至少有两种均衡:一种是低水平的均衡,所有部门使用第一种技术,市场规模是小的;另一种是高水平的均衡,所有部门使用第二种技术,市场规模是大的。一般来说,每个部门都具有转向第二种技术的激励,因为投资第二种技术和使用这种技术,意味着增大产出,赚取更大的利润。在所有部门的转换过程中,形成了影响宏观经济指标的复杂机制,以至于投资水平和产出出现多重均衡。,(三)市场对策论,考虑市场对策的协调失灵论认为:在由多个经济人构成的经济中,每个行为者都力图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但个人经济目标的实现又受经济中其他行为人的制约,经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多人对策中局中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策论来分析市场中经济人的行为。 经济人在市场中的对策行为会产生策略补偿和溢出,策略补偿和溢出导致市场协调失灵,经济中会出现多重均衡,整体经济可能处于非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市场协调失灵,政府的干预就显得很重要。,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一)价格政策 (二)就业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信贷政策,(一)价格政策,交错调整价格论者:制定能诱导同步调整价格的政策,减少经济中的交错调整价格,以克服物价总水平的惯性。(同步调整价格方式,物价总水平有弹性,总产出和就业比较稳定。) 菜单成本论者:小的菜单成本会引起经济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社会福利会有较大的损失。因此,为了稳定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国家应该推行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较有弹性的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稳定总产量。,(二)就业政策,局内人局外人理论:由于局内人(在职人员或与在职人员关系密切的暂时被解雇的人员)比局外人(长期失业者或临时工)有大得多的市场力,局外人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劣势,他们愿意接受比局内人低得多的工资仍然得不到就业机会,所以,失业存在并会持续。鉴于局外人在劳动市场上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该理论的政策建议是:政府的就业政策应该更多地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供就业机会。 长期劳动合同论:由于经济中存在长期重叠和时间错开的合同制度,造成工资总水平粘性,使工资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化而迅速地调整,经济中出现失业。其政策建议是:政府应当干预劳动工资合同,货币政策应使得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就业率。,(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推行与需求变动相适应的货币政策、工资政策和价格政策,改变经济中的无效状态,推动经济向高产出的均衡状态运动。 政府最优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四)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信贷市场,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银行通常不是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而是运用配给的方式使信贷市场达到均衡。银行往往不愿意将款贷给那些高风险项目的厂商。但从社会角度看,这些高风险项目是有效的,是对整个社会有利的,有利于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这时就需要政府干预。 政策建议: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贷款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贷款配给论给出的政策建议既简明又比较实用具体,且有一定的可行性。按照信贷配给论建议的政策行事,资金流向趋于合理化。这是一个既考虑银行利益、又兼顾厂商利益的经济政策,比较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利益主体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评说,一、观点纷繁且无结论性 目前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曼丘为代表,一派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第一派强调工资、价格的名义粘性,采用菜单成本、长期劳动合同等解释这种粘性。并由这种粘性来解释非自愿性失业。第二派强调价格调节风险的理论,以不完全合同和厂商厌恶风险理论为基础,导出价格越灵活货币非中性作用就越显著的结论。并强调真实工资粘性。这两派的理论如何被结合起来,以及能否从眼花缭乱的各种解释中发现统一的原理,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文献大多集中于价格、工资和就业及信贷市场的讨论。这些讨论为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贫乏的供给理论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微观经济学基础,但也遭到来自各方的批评。,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评说,二、对劳动市场和工资粘性理论的评议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对工资粘性和失业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有微观经济基础的劳动市场理论,比传统凯恩斯主义没有理论证明的、武断认定的工资刚性的观点更完善了一步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