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学习会计原理的秘笈.ppt_第1页
最新版学习会计原理的秘笈.ppt_第2页
最新版学习会计原理的秘笈.ppt_第3页
最新版学习会计原理的秘笈.ppt_第4页
最新版学习会计原理的秘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会计原理的秘笈,仁和会计,关于记账符号的回顾,“debit/credit”是贷金业最早使用的记账符号,有明确的“人欠/欠人”的含义。自从扩展到工商各业后,已经说不出有啥意义了,这本来就是会计界的“软肋”。 1907年,两位留日的在读本科生谢霖和孟森,将日本所用的”借/贷”引入中国.但他们有两个疏忽之处:,关于记账符号的回顾,一、“借/贷”符号在日本已经是简化后的结果。西洋的“debit/credit”到了东洋,找不到对应词,开始时被译成“借/贷”另加片假名“”和“” 。后来弃用片假名,借贷的意义是强行指定的。 二、在近代中国的语言环境中,“借/贷”实际上是同义词。“告借无门”和“告贷无门”说的都是借不到钱;“银行借款”和“银行贷款”毫无区别,关于记账符号的回顾,这无异于要我国会计人硬把同义词当反义词来用,实在是挑战我们的智商! 历史的阴差阳错,使中国学人百年来不断探讨,提出各种替代方案,展开无休止的”拉锯战”,堪称惨烈.2009年,独立研究学者汪致正指出,”借/贷”可以改成”左/右”来指明记账方向,厦门大学汪一凡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综合各种中国本土原创的会计思想,对源于西方的“借贷记账法”( “debit/credit复式簿记”)进行“混合式的改良”,用了增减法通俗易懂的思想,保留借贷法平衡公式简明的优点,但用“左右”取代“借贷”,“左方金额=右方金额”,加强记账的可操作性,形成无懈可击的方案,以后就不会再“折腾”了。,中国流方案用于会计原理学习,财务会计是通过预定的数据分类(账户)来记录和处理会计业务的,而账户已经为报表的编制作好了对应设计,实账户放到资产负债表,虚账户放到利润表,就可完成报表编制(详见配套账户表).所以,要点只在于正确高效地编制会计分录. 即记录业务时要遵从复式簿记的要求,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进行登记.,编制分录的思考过程,1.分析业务时,自然地想到该用到什么账 户(会计账户是望文知义,非此即彼的); 2.判断有关账户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3.判断账户属于资产大类还是负债大类; 4.根据记账口诀指明的左右,编出分录. (也可以根据左手定则确定左右),望文知义 非此即彼 (详见配套账户表),现金 银行借款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应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 实收资本 库存商品 本年利润 固定资产 利润分配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 管理费用,围绕天平判断账户金额增减,资产大类 负债大类,资产+费用 = 负债+业主权益+收入 (具体分类见配套账户表),用口诀确定记账方向,也可以用万仁章的”左手定则”,根据业务判断账户金额的增减 左手大姆指代表增加 左手小指代表减少 凡是资产大类账户,手心向内 凡是负债大类账户,手心向外 手指对应方向就是记账方向,投资业务,股东投资1,000,000元,已存入公司的银行账户。,两类同增,资左债右,银行存款 1,000,000 实收资本 1,000,000,贷款业务,向银行申请短期借款500,000元,已打入公司的银行账户。,两类同增,资左债右,银行存款 500,000 短期借款 500,000,采购业务,支付银行存款117,000元,购买原材料,增值税率17%,已入库。,关于增值税,增值税要对企业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增值的部分课征17%的税。怎么知道有多少增值额?在会计上,是在“购进”和“销售”两个环节分别记录: 商品售出时净价全额的17%,作为“应交纳的销项金额”;原材料购进时净价全额的17%,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交纳的”减去“可抵扣的”,就是企业在增值部分上应当交纳的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 = (销售净价总金额 购进净价总金额) 17%,备抵账户,当成另类 资产互换,增左减右,原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银行存款 117,000,购置固定资产业务,以银行存款购置机器设备60,000元,已验收。,资产互换,增左减右,固定资产 600,000 银行存款 600,000,购置固定资产业务,向白鹭制造公司购买旧厂房1座,价格600,000元,尚未付款。,两类同增,资左债右,固定资产 600,000 其他应付款 600,000,领料投产业务,领用原材料80,000元,投入生产过程。,资产互换,增左减右,生产成本 80,000 原材料 80,000,领取现金业务,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0元。,资产互换,增左减右,库存现金 100,000 银行存款 100,000,应付薪酬业务,计算应发放的工资,管理人员 30,000元,生产工人60,000元。,两类同增,资左债右,管理费用 30,000 生产成本 60,000 应付职工薪酬 90,000,发放工资业务,以现金发放工资90,000元;,两类同减,债左资右,应付职工薪酬 90,000 库存现金 90,000,职工借款业务,采购员借支现金5,000元。,资产互换,增左减右,其他应收款 5,000 库存现金 5,000,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要分摊在它能提供效用的会计期间上(制度规定是下月起才计提折旧). 会计上保留其原始价值不变,同时用“累计折旧”作为备抵账户,代表已经摊销掉的部分。 设机器设备60,000元有效使用期10年,平均分摊结果,每年6,000元,每月500元 设购进的旧厂房还可以用10年,平均分摊结果,每年60,000元,每月5,000元。,备抵账户,当成另类 两类同增,资左债右,管理费用 5,500 累计折旧 5,500,产成品交库业务,投入生产过程的产品1000件全部完工,经产成品仓库验收,成本 140,000元。,资产互换,增左减右,库存商品 140,000 (1000件) 生产成本 140,000,商品销售业务,库存商品900件以单价220元售出,销售金额198,000元;收现183,660元, 另有48,000元挂记“应收账款”。 这也是与增值税有关的业务,在销售环节上要计算“应交纳的销项税额”,销售金额的17%,即3,3660元,作为应交纳的销项税额(实际交纳时还要扣除“进项税额”),198,000元是净价,登记在“主营业务收入”。,两类同增,资左债右,应收账款 48,000 库存现金 183,660 主营业务收入 198,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3,660,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到目前为止,“库存商品”的总金额为140,000元,总数量为1000件,每单位成本是140元,那么应当转出的已售商品总成本为 140元 900 = 126,000元。,资产互换,增左减右,主营业务成本 126,000 库存商品 126,000(900件),其他应付款转实收资本,经与白鹭制造公司协商,尚未付款的旧厂房按原定价格600,000元,转为该公司的对本公司的投资。,负债互换,减左增右,其他应付款 600,000 实收资本 600,000,平衡性账户的用法,有一类账户较为特殊,无论划分在“资产”大类还是“负债”大类,都不适宜,这就是平衡性的科目,如”商品进销差价”、“材料成本差异”、“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如 “本年利润”用于结清损益类科目余额;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用于结清本年利润余额.,左余则右,右余则左,主营业务收入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 本年利润 (也可能在左方),金额负数,左右实反,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有一种源于前苏联的”红字冲账”的做法,即会计分录中的金额用红字(负数)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平衡时要掌握的原则是其方向应该相反:在左实右,在右实左,更多的信息请参见汪致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更多的信息请参见汪一凡之 及附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0月,”借/贷”不知所云,教学效率奇低,请转发,请讨论,两位在读本科生不经意间犯下的错误,足足把中国会计界折腾了一百年。 现在的问题首先在会计教学上。面对“借贷”两个字要讲一学期,学生还是“晕乎乎”的现状,现在有了更好的方法,我们要不要采用?我们还忍心一代代地往下折腾学习会计的孩子吗? 救救孩子!,新的复式簿记标准,与千百万人的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任何改进,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其快速扩散的势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顺应这个潮流。100年来,中国学人接力求索,终成正果,笼罩复式簿记500多年的迷雾豁然散开,是中国对世界会计作出的学术贡献,我们正在见证和亲自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会计资讯。 了解更多会计知识,轻松通过会计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