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与牡丹诗.ppt_第1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ppt_第2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ppt_第3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ppt_第4页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主讲人:韩宏韬 2010年4月24日,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了解牡丹名称的由来。 二、了解中国牡丹和洛阳牡丹发展的历史。 三、通过历代文人的牡丹歌咏,把握牡丹的审美特征,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 了解中国牡丹和洛阳牡丹发展的历史。 欣赏历代文人的牡丹歌咏,把握牡丹的审美特征。 难点: 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来把握牡丹的艺术审美特点。,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以牡丹喻人,赞颂杨贵妃的美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见到云就联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白玉般的人儿,不是人间的佳丽,分明是天女下凡。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月貌,就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恐怕只有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和神仙居住的瑶台才能见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从时间来写,运用楚襄王梦中的神女和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作对比,以带露之花来比杨贵妃的得宠:“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一枝红艳的牡丹,带着朝露,散发着芳香,云雨巫山的神女,楚王为她朝思暮想,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面前的人这样天生丽质!“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佳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靠新妆的打扮,那里及得眼前倾国倾城的杨妃,清水出芙蓉,天然绝色。,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和美人相映生辉,无比的美丽和谐,君王对花艳人美恩爱有加,常常含笑顾盼。“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当她那亭亭玉立的倩影,在沉香亭北斜倚栏杆时,无限的春恨,也就自然消散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一、牡丹的出现及其名称的由来,秦汉时神农本草经称“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记载:“古今言木芍药,是牡丹。安期生服炼法云:芍药有二种,有金芍药,有木芍药。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脉,此则验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药之名,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 安期生为秦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由此看来,秦汉之际木芍药和牡丹两个名称几乎同时出现,不过,其中木芍药之名仅延续到唐代。,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 “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汙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又说: “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他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指的应是作为药物的根皮的颜色。有人认为古代将红的颜色说成丹、朱、赤,最初看到牡丹的人,因为它开的是红花,也就叫“丹”,恐为不妥。,至于“牡丹”,字义应作雄性解。,至于“牡丹”,字义应作雄性解。李时珍说牡丹“虽结子而根上生苗”,“牡”似指其可营养繁殖之意。戴蕃认为“因其花较大,枝干较粗而有力,因此叫牡。神农本草经中,有牡桂、牡蛎、牡荆等药,命名原则是一致的。”这也是一家之言。( 中国牡丹全书),中国牡丹简史,野生药用,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已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 。,观赏植物,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隋炀帝与洛阳牡丹,隋炀帝(公元605-618 )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隋炀帝与楼台牡丹,隋炀帝即位后,任杨素为营作太监,令宇文恺主其事,修东变京,建宫殿,辟西苑,诏天下诸州献草木、花果、奇禽、异兽。河北易州进牡丹二十箱,尽植西苑。西苑周二百里,内建沟渠、缘渠十六院。为便于炀帝和三妃、九嫔在御花园观花,特修望花楼一座,名曰玉凤楼。楼高三丈三尺,长七百余丈,尽是青石结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登上玉凤楼,可览花园全景。 炀帝、王后、王妃、婕妤、美人、太监、宫娥一百余人,去花园游玩,登上玉凤 楼,举目四望,花园美景,尽收眼底。此时,谷届,牡丹盛开,异香袭人,炀帝、王后十分开心。但有一爱妃喟然叹曰:“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可惜楼高看不清晰,辜负了她那天香国色!”炀帝听过,立即下令,命御花园所有花工花师来见。不多时,数十名花工花师跪倒在炀帝面前。炀帝让常随官传旨,限期三天,栽十二棵高株牡丹,要和楼台一般齐,每株著花至少三色,违命者斩首。众花工、花师,个个吓得魂不附体,走向前去,连连叩头求饶,说:“万岁,牡丹乃是灌木,最高也不过三、四尺,要让它们长得同楼台一般高,实在办不倒,望万岁饶命!”旁边的太监刘天照出面求情说:“万岁,斩了这几个小小花工花师,不费吹灰之力;可是,高齐楼台的牡丹还是没有,不如召开下的花工花师,多献计献策,或许成功。”炀帝准奏,立下诏书,令天下花工花师会聚洛阳。 圣旨传出,各地花工、花师推举技艺高超者云集东都。其中有个叫齐鲁恒的花师家住山东曹州,最擅长管理牡丹。他所培育的牡丹株高花艳,无人能比。但要育出楼台高的牡丹,实在是一大难题;若夜谁也培育不出,都难活着回去。齐鲁恒夜里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分析牡丹的生长规律、习性与特点,又想到繁殖的方法。忽然想起牡丹可以嫁接,就立即披衣下床,对同屋的花师说出了他的构想,大家都很高兴,决定一起搞实验。他选择了杏树、桃树、梨树、桑树、槐树、椿树、枣树等十种树各二十棵,做嫁接牡丹的实验。又挑选 了十个人,一人嫁接一种树。结果,其它九人都没有成功,唯独齐鲁恒在椿树上嫁接成功。三年之后,嫁接在椿树上的牡丹开放,高过楼台,炀帝站在楼上赏花同在地上一样,看得清清楚楚。人们称为“楼台牡丹”。 炀帝论功行赏,太监戚尚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在炀帝面前摇唇鼓舌,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带领搞出来的,是他的功劳。炀帝偏听偏信,赏他黄金万两,绸缎千匹,官升两级,一跃而为朝中有名的功臣。花师们敢怒而不敢言,齐鲁恒也气得晕倒在地,一病几个月。 齐鲁恒病愈后,告别众人,又回到山东曹州老家。发誓不再玩花,培育楼台牡丹的枝术连他的亲生儿子也不传授,因此,楼台牡丹技术便失传了。隋末家民大起义,炀帝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被摧毁,御花园因战乱而荒芜,楼台牡丹也随之绝迹,唐代牡丹栽培,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许多诗篇描绘了当时帝都长安裁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酉阳杂俎)。这也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武则天和牡丹,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武则天边赏雪,边与上官婉儿赌酒吟诗。上官婉儿做“雪”诗一首,武则天就喝一杯酒。喝着喝着,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不觉龙颜大悦,并异想天开地认为,园中各花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便吩咐备辇,准备与公主一起去赏花。这时公主说:“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在又不是春天,怎么会有花开呢?腊梅原是冬花,这时开很正常。”公主是个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时有序的。可武后不听这一套,觉得自己是“圣天子百灵相助” ,夺人工挽造化不成什么问题。 当然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认为人定胜天的同志一记响亮的耳光。幸亏有会来事的太监,这么给武后圆场:“据奴婢看来,大约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来,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于是武后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美丽并非传说,龙袤的全唐诗话,里面是这样说的:“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幸上苑,许可,寻复疑之。先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据说镜花缘便是根据这一段得来的构思。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可以猜断的是,武则天使用的大概是“堂花术”,也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温室栽培法。,早期温室栽培法,明确的记载出现在汉代。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是汉元帝时的事。晋王嘉拾遗记说,“汉兴至哀、平、元、成,尚宫室,崇苑囿,孝哀广四时之房”, 这种“四时之房”也应是温室设施。“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 唐朝时内宫的园圃中使用温泉灌溉,唐还设立了“温汤监”这一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事。到了宋朝,出了个育花能手马塍,暖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六专门有一条“马塍艺花”,记载得很清楚:“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驰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盖桂必凉而后放,法当置之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臻其妙耳。” 堂花术就是在用纸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马尿以及硫磺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地上开沟,沟里放进热水,热气腾上来屋里温度得到提升,这样花卉会提前开放。,历史真相,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县人。在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将武则天描写成一个暴君。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且尤好牡丹。据舒元舆牡丹赋说:“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正说明了武则天的家乡,早就种有许多牡丹,而且品种“特异”,已超过京城许多品种,因此,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到都城来。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来,是合乎常理的事。,武则天,宋代牡丹栽培,宋代(公元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欧阳修绿竹堂独饮,牡丹有花王之称,姚黄是“王中之王”,俗称花王,出于宋代洛阳姚家,花色淡黄,瓣如着蜡,光彩照人。古时姚黄很少,如今我市已有成片种植。姚黄株高可达1.8米,冠径200厘米。 魏紫俗称花后,亦出洛阳,乃后周宰相魏仁溥培育,花大如盘,十分艳丽,时人想看一眼,得掏十数钱,是最早收“门票”的牡丹。 梦游洛中十首(之八) 宋蔡襄 名花百种结春芳,天与秾华更与香。 每忆月陂隄下路,便开图画觅姚黄。 (月陂张家牡丹百余种,姚黄为第一),北宋洛阳赏花习俗,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人对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谓天下真花独牡丹”。“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可见,洛阳人养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风民俗。其时,牡丹的栽培技艺普遍提高,在播种繁殖的同时,用嫁接的方法固定变异,牡丹“不接则不佳”,使得新品种不断出现。,南宋牡丹栽培,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裁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阳花事衰微,杭州却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元代,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明代,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 花技术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曹州与亳州牡丹,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 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 。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至四十亩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五杂俎)。 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牡丹的主要产地菏泽,在明代就已开始繁盛了。,北京,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清代,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 ,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 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收益亦大。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常期发展,历久不衰 。,牡丹栽培中心的变换,中国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是中国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发展中心:一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周围及皖东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肃的兰州、临夏;四是广西的灌阳。,牡丹品种的演进,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由之,新品种大量涌现。,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我国牡丹栽培中心,同时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宋元明清洛阳牡丹,北宋之后,由于战乱与沉重的赋税,洛阳牡丹品种与数量大减。在元朝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牡丹的发展进入低潮时期,优良品种难得一见。 明清时期,洛阳牡丹已缓慢恢复阶段,据清乾隆年间洛阳县志记载,洛阳有牡丹品种163个。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洛阳牡丹品种仅剩50余个。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得到恢复与发展,在收集、整理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国内外牡丹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品种数量迅速扩大。1962年,洛阳牡丹品种为105个,1985年为265个,1990年达538个。而今,洛阳牡丹花色甚丰,有白、红、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个色系,国内外品种近700个。,洛阳“牡丹花会”的议案,为发展特色产业,宣传洛阳,1982年洛阳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命名牡丹为“市花”和确定每年4月15-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的议案。为加大对牡丹科学研究力度,1983年12月,洛阳市政府决定成立洛阳牡丹专业研究机构-洛阳市牡丹研究所。1984年经国家城建部批准,在该所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洛阳牡丹科研中心。之后,洛阳政府为大力发展牡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优惠政策。目前各大公园、生产园圃、街道、机关、庭院遍植牡丹,牡丹种植面积近万亩,使洛阳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城”。,洛阳之盛衰,侯于园辅之废兴,纵观洛阳牡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代兴亡的演变史。难怪李格非叹曰:“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侯于园辅之废兴”,此言甚诚。在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今天,在迈进21世纪继往开来的今天,雍容富贵,情系万众的牡丹必定会益增美艳,倍崇尊荣。,牡丹诗赏析,歌咏牡丹的形态美,浑侍中宅牡丹 (唐刘禹锡) 径尺千余朵, 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 更不向诸家。,赏小园牡丹有悉 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 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 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侷促, 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 安得尺箠驱群胡。,牡丹的形态美,奉陪颖叔赋钦院牡丹 宋沈辽 昔年曾到洛城中, 玉椀金盘深浅红。 行上荆溪溪畔寺, 愧将白发对东风。 牡丹 明冯琢庵 数朵红云静不飞, 含香含态醉春晖。 东皇雨露知多少, 昨夜风前已赐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牡丹芳 白居易,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