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德州高三期末)下面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选A。由框内所列内容可判断该历史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以后,洪秀全把基督教义同中国的儒家思想、大同思想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故选A。2(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近代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在此意义上,太平天国运动()A标志着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B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C削弱了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D具有了工业文明的时代气息解析:选C。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3. (2019南通模拟)“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解析:选B。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这一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体现的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革命性的特点,同时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故B项正确。4(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一个稳定的中国对于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极为有利,因此英国决定维持清廷的存在并帮助它实现现代化,原先的中立姿态发生了变化积极支持中国。随着这种政策的转向,英国()A支持三国干涉还辽B支持清政府镇压义和团C支持清政府清末“新政”D支持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英国为了贸易改变原来的中立政策,转而支持清政府,联系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英国为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贸易权,积极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所以选D。5(2019福州高三质检)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解析:选D。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内乱导致江西人口减少,而随着1856年太平天国的由盛转衰,社会趋于稳定,人口转而增加,符合图示,故D项正确。6(2019惠州调研)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解析:选D。结合题中关键信息“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请旨裁夺”可知,此时资政院形同虚设,专制色彩依然浓厚,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资政院与君主立宪制属于不同的范畴,B项错误,排除;此时清朝统治依然是君主专制,C项错误,排除。7(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解析:选D。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可知人们转而支持革命派,这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故D项正确。8(2019孝义入学摸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一规定反映出()A议会主权至上B分权制衡的原则C人民主权至上D政府权力过于分散解析:选B。国家的统治权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共同行使,这本身即是一种分权与制衡,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并没有凸显议会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人民主权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是在防范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个人独裁而非使权力变得日益分散,故D项错误。9(2019桂林、北海等模拟)20世纪初,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约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这成为中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口号之一。这反映辛亥革命()A消解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现象B促使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形成D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解析:选C。材料“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说明当时民族复仇和民族压迫观念流行,不可能短时间消解,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五族一体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但不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故D项错误。10(2019东北育才学校联考)有人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此人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解析:选C。材料中“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说明纪年改革有助于人民对民主革命的了解,故C项正确。11(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选D。由材料“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可知,武昌起义后,在各派政治力量的博弈下出现了各省政体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故D项正确。12(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学者易中天说,实际上,历史的进步往往因为妥协其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美德。下列史实能够诠释上述观点的是()A版籍奉还B公车上书C清帝退位D一票共和解析:选C。清帝退位是三方(革命党、袁世凯、清皇室)妥协三方共赢的结果,而且成功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避免了一场内战,有利于社会进步,选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而事实上,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改编自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3)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得出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根据材料一“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得出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根据材料一“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得出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一“长受国民之优礼”得出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第二小问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承认共和政体、和平退位减少战乱值得肯定,而保留宫中小朝廷则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表现。(2)从各派力量在“孙中山让位”中获得的利益这一角度来分析,清皇室、革命派、袁世凯、立宪派、帝国主义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3)“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一方面说明了革命派的软弱妥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袁世凯精于权术,等等。答案:(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评价:清帝逊位,实行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逊位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清帝逊位是清王朝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2)理解:清皇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袁世凯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3)特点: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袁世凯善于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等等。(任答一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1928年间的这段历史是国人寻求宪政救国而归于失败的历史,袁世凯及北洋系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把这段历史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则明显是用一个集团来代替整个时代,而且,这段历史在国民党看来就是北洋军阀扰乱宪政,分裂割据的历史。在我们传统注重“大一统”历史观的民众看来,国民党无疑把这段历史的混乱责任简单地推给了北洋军阀。今日如果抛开党派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即使是北洋系上台的民初总统和政治治理也并非乏善可陈。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找出材料中的观点。材料“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表明作者主张民国初年宪政失败并不全是北洋军阀的责任。其次,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可以反对,或者提出新的观点。再次,根据所学,引用史实论证你的观点。最后,对自己的观点做简要的总结。如民国初年宪政的失败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不能把责任简单归结为北洋系。答案 示例一我认同民国初年宪政失败并不全是北洋军阀的责任这一观点。 理由:民国初年宪政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力量涣散,革命党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旧三民主义号召力不足;帝国主义威胁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