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ppt_第1页
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ppt_第2页
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ppt_第3页
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ppt_第4页
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喉癌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间接喉镜和活体组织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但对喉癌深层浸润、软骨破坏及淋巴转移的评估,临床和喉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影响判断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至2007年间43例喉癌手术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 采用Philips Aura螺旋CT机扫描,电压130KV,电流100MA,层厚25mm ,层距5mm,矩阵512X512,扫描野自下颌骨下缘至锁骨上区。,临床资料,43例喉癌患者,男42例,女1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2岁,临床上表现声嘶,进行性加重,伴咽部疼痛8例,颈部包块3例,呼吸困难8例,痰血2例,病程3月至20年不等,观察内容与判断标准,重点观察喉周间隙、前后连合、梨状窝、声门下、喉部支撑软骨、颈前软组织及颈部淋巴。 判断标准:(1)喉周间隙内脂肪密度影被肿块部分或完全代替;(2)前连合厚度大于2mm,后连合出现增厚软组织影;(3)肿块致梨状窝消失或明显狭窄;(4)声带突下5mm出现软组织影;(5)支撑软骨破坏碎裂或消失,邻近颈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对于淋巴转移判断标准以:(1)颈部淋巴结区域出现大于1.5cm肿块;(2)肿块中心出现低密度区,增强呈环形强化表现;(3)肿块融合。肿瘤分期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2002年临床分类法。,喉癌的TNM分期(AJCC 2002第六版),T(原发肿瘤)分级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 声门上区 T1肿瘤局限于声门上区的一个亚区,声带活动正常 T2肿瘤侵犯声门上一个以上亚区、侵犯声门区或声门上以外的粘膜区(如舌根、会厌溪、梨状窝内壁),无喉固定。 T3:肿瘤局限于喉腔内,声带固定,和(或)侵犯下列任一部位:环后区、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和(或)较小的甲状软骨侵蚀(如内皮质) T4a: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和(或)侵犯超越喉部组织(气管、包括深部舌外肌在内的颈部软组织、带状肌、甲状腺、食管) T4b: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围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声门区,T1:肿瘤局限于声带(可能累及前连合或后连合),声带活动正常。 T2:肿瘤扩展到声门上区和(或)声门下区,和(或)声带活动受限。 T3:肿瘤局限于喉内伴有声带固定和(或)侵犯声门旁间隙,和(或)较小的甲状软骨侵蚀(如内皮质) T4a: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和(或)侵犯超越喉部组织(气管、包括深部舌外肌在内的颈部软组织、带状肌、甲状腺、食管) T4b: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围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声门下区,T1:肿瘤局限于声门下区。 T2:肿瘤扩展到声带,声带活动正常或受限。 T3:肿瘤局限于喉内伴声带固定。 T4a:肿瘤侵犯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和(或)侵犯超越喉部组织(气管、包括深部舌外肌在内的颈部软组织、带状肌、甲状腺、食管) T4b: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围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N(淋巴结)分级,Nx:无法对区域淋巴结做出估计。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 N2:同侧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单个最大径3cm,6cm;多个6cm;或双侧多个淋巴转移,最大径小于6cm;或对侧淋巴转移,最大径小于6cm。 N3期:转移的淋巴结最大径6cm。,M(远处转移)分级,Mx:不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肿瘤分期,0期:TisNoMo I期:T1NoMo II期:T2NoMo III期:T3NoMo,T13N1Mo IVA期:T4aNoMo, T4aN12Mo,T13N2Mo IVB期:T4b任何N、M,任何T和N3Mo IVC期:任何T、N和M1,结果,所有病例皆为鳞癌。声门型25例(58%), 声门上型12例(28%), 跨声门型6例(14%),未见单独发生的声门下型。CT诊断148个部位受侵犯,其中手术病理证实有137个部位受侵,总的阳性预测值为92.6(137/148),CT漏诊6个部位,因而手术证实受累部位共有143个,假阴性率为4.2(6/143),敏感性为95.8(137/143)。43例喉癌中16例颈部淋巴转移,其中声门型有6例;声门上型有7例,累及双侧3例;跨声门型3例,累及双侧2例。术前CT分期和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总体符合率89.2。,喉癌的生长和扩散,喉癌大部分为鳞癌,以直接扩散为主,又因所在部位和癌细胞分化不同,其侵犯途径和方式也不一样。 在喉癌中,颈部是否有淋巴转移,转移范围,转移的淋巴数目和大小等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密切关系。转移主要以喉的部位、大小和癌细胞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声门癌最多见,该型起源于真声带,大部分位于声带的前半部分,早期病变生长、发展比较缓慢,可停顿数年之久,其扩展主要延粘膜表面向前,可以绕过前连合,侵犯对侧声带前端,由于前连合处甲状软骨无软骨膜,癌细胞容易侵入,破坏喉支架;肿瘤还可以侵犯后连合,引起杓状软骨间软组织影增厚,甚至引起杓状软骨旋转移位,环杓关节、环甲或甲杓间隙增宽 。病变也可以向深部蔓延,侵犯甲杓肌,进入喉旁间隙,引起声带固定,晚期病变垂直蔓延,向上侵犯室带,向下累及声门下。,增大窗位、窗宽,有利于早期病变的显示,声门型喉癌例(1),声门型喉癌例(2),半喉切除,肿瘤位于右声带,病理发现右侧甲状软骨内有灶性癌侵润,术前分期T1N0,术后分期T3N0,声门型喉癌例(3),肿瘤累及前后连合,通过喉旁间隙,破坏甲状软骨进入颈前软组织,分期T4N0,声门上癌系发生于会顶部至喉室的肿瘤 ,占喉癌的2030,根据发生部位进一步分为:前组声门上(会厌)、边缘型(杓会厌皱襞)、后外侧型(喉室或假声带),大多数原发于会厌喉面根部。声门上型分化差,尤其是后外侧型。一般说,喉室和前连合是声门上癌和声门癌的分界线,癌细胞不易逾越,当声门上癌的下界保持在喉室和前连合以上,就不会侵犯甲状软骨,从而声门上癌适于行保留喉发声功能的水平上半喉切除术,但是该屏障并非绝对的,晚期病变经粘膜下或直接经粘膜面向下累及声带,进一步侵犯至声门下 。,声门上喉癌例(1),右侧室带癌,术前分期T3N0,半喉切除术后病理分期T1N0,声门上喉癌例(2),会厌癌,累及杓会厌皱襞和会厌前间隙,增强后有较明显强化,分期T3N0,声门上喉癌例(3),会厌癌,累及杓会厌皱襞和会厌前间隙,可见溃疡形成,溃疡,溃疡,声门上喉癌例(4),同上一病例,左侧颈静脉上组淋巴转移,分期T3N2,行半喉切除,2区淋巴转移,2区淋巴转移,声门下喉癌 起源于声带至环状软骨下缘间,原发于此区的癌肿极少,多继发于声门型和声门上型,CT上表现为声带突下5mm出现软组织影,CT能够清楚显示病变下缘与环状软骨的关系,从而为采用全喉或部分切除提供帮助。,跨声门型癌是尚在探讨的喉癌类型,UICC和AJCC等组织尚未确认该型,1961年Mcgavran首先提出跨声门型癌定义,认为是喉室深部的肿瘤向上下扩展而形成,现在大多数学者支持此类肿瘤属一类极具侵袭性的癌,以广泛侵润粘膜下和喉旁间隙为特征,而粘膜面可以相对完整,文献认为从肿瘤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癌肿同时原发于喉室、声门及声门上区似乎不太可能,而且声门上和声门癌均可侵犯喉旁间隙,并以此为通道分别向上或向下扩展,从而形成跨声门癌的临床和病理改变 ,并且由于其缺少T1 病变,故不能单独列为一型。,跨声门型癌例(1),T4N0肿瘤向后累及后连合,环状软骨板上缘部分破坏,行全喉切除。,跨声门型癌例(2),3区淋巴转移,全喉切除,病理证实:肿瘤主要在粘膜下生长,右侧颈静脉中组淋巴转移,CT可见淋巴中心低密度区;肿瘤分期T3N2,跨声门型癌例(3),肿瘤侵润性生长,破坏甲状软骨达颈前软组织,肿瘤分期T4N0,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矢状位会厌前间隙肿瘤侵润,冠状位重建喉旁间隙累及。,CT的局限性,CT难以区分真假声带的过渡带,不能显示轻度的粘膜异常,易受到扫描层厚和呼吸的影响。 CT作为一种解剖研究,不如喉镜可直接观察喉功能,同时CT不能发现喉旁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的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