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ppt_第1页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ppt_第2页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ppt_第3页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ppt_第4页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 通论音韵,第一节 音韵学基本概念,一,声母及相关术语 1.声母、声纽、声类 声母是汉语音节的开头辅音。如“电影din yng”的“d”、“y”。其中“y”是零声母。声母古代又叫纽、声纽。 声类是反切上字的归类。反切注音中,同一个声母往往用不同字表示,把表示同一声母的各个字归纳起来就成为一个声类。如声母“d”,广韵分别用“都、丁、多、当、得、德、冬”七字表示,此七字即为一个声类“都”类。声类理论上应等于声母,但实际并不如此。,2.五音和七音 五音是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辅音的统称。辅音发音时气流会在唇、舌、齿、牙、喉五个口腔部位受到阻碍,辅音因此分为五类。五音之外还有介于舌齿之间的“半舌音”和“半齿音”,一共七音。五音 、七音是对辅音发音部位的描述。 唇音古代分为重唇、轻唇两类。重唇音现代称“双唇音”,如“b、p、m”,轻唇音现代称“唇齿音”,如“f”。 舌音古代分为舌头、舌上两类。舌头音现代称“舌尖中音”,如“d、t、n”。舌上音现代称“舌面前音”,如36字母中的“知、彻、澄、娘”。 齿音古代分为齿头、正齿两类。齿头音现代称“舌尖前音”,如“z、c、s”。正齿音现代也称“舌面前音”,如“j、q、x”。 牙音现代称“舌面后音”或“舌根音”,如“g、k”。,喉音现代归入“舌根音”,古代另立,包括三小类:(1)喉塞音“影”,(2)喉擦音“晓”和“匣”,(3)半元音“喻”。 半舌音现代称舌尖中(边)音,只有“l”。 半齿音现代称舌面前(鼻擦)音,只有“日”。 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头、正齿、牙、喉、舌齿(即半舌、半齿)又合称“九音”,3、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描述辅音发音方法的术语。 发音时,口腔中两部位闭合后突然打开的叫“塞音/闭塞音”,如“b、p、d、t、g、k”。 发音时,两部位不完全闭合、然后打开的叫“擦音/摩擦音”,如“f、h、x、s、sh、r”。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缓慢打开的叫“塞擦音”先塞后擦,如“j、q、z、c、zh、ch”。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转道由鼻腔通过的叫“鼻音”,如“m、n”。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从舌边通过的叫“边音”,如“l”。,4、送气与不送气 也是描述辅音发音方法的术语。 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的叫“送气”,较弱的叫“不送气”。两者相对而言。如“b和p”、“d和t”、“g和k”、“j和q”、“z和c”、“zh和ch”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送气在国际音标中加标。 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在汉语中能够区别意义: 鼻子皮子 肚子兔子 狗子口子 精华清华 清早青草 工长工厂,5、清音与浊音 也是描述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发音时,声带不震动的叫“清音”或“不带音”,震动的叫“浊音”或“带音”。 普通话声母只分“清、浊”两类,古代汉语声母则细分为四类: 全清/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次清: 送气而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全浊/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边音、擦音和半元音 清与浊的对立在普通话中基本消失(只有“sh”和“r”),古代却非常普遍。现代吴语系统保留了清与浊的对立。,6、三十六字母 标记声母的三十六个汉字,每个汉字都代表着自己所属的声母类别。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重唇/双唇 塞 帮 滂 并 鼻 明 轻唇/唇齿 擦 非 敷 奉 鼻 微 舌头/舌尖 塞 端 透 定 鼻 泥 舌上/舌面 塞 知 彻 澄 鼻 娘,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齿头/舌尖 塞擦 精 清 从 擦 心 邪 正齿/舌面 塞擦 照 穿 床 擦 审 禅 牙/舌根 塞 见 溪 群 鼻 疑 喉/ 塞 影 喉/舌根 擦 晓 匣 喉/半元 擦 喻 半舌/舌尖 边 来 半齿/舌面 鼻擦 日,“36字母”是了解古代声母的基准点,应熟记。 过去学者以为“36字母”为唐末和尚守温所创,称“守温三十六字母”。其实“守温字母”只有30个,没有“非敷奉微、娘、床”6个(且“帮滂”写作“不芳”),宋代学者补充为36,反映了汉语在宋代的声母系统。,二,韵母及相关术语 1、韵母、韵、韵类、韵部、韵摄、韵目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韵头、韵腹、韵尾三要素构成。 头+腹+尾:宣扬-uan、-iang 腹: 社稷-e、-i 头+腹: 华夏-ua、-ia 腹+尾: 山峰-an、-eng 韵腹由元音充当,是汉语音节的必备要素;韵头由半元音、”充当;韵尾由元音、鼻音、或塞音、充当,比现代复杂。,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一韵平水韵的“删韵”。,韵和韵母的区别: 第一,韵是类别概念;韵母是个别概念。单个的韵母不能称韵。 第二,韵包括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和声调,不包括韵头;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不包括声调。因此,韵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可属一韵,如“间-ian、还-uan、山-an”,韵头、韵腹、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却分为不同的韵,如广韵“东、董、送”“平、上、去”三韵。韵强调声调相同,而不论韵头;同一韵母则强调韵头相同,而不论声调。,韵类是反切下字的归类。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声调,因此“韵类”是指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的音节。韵不要求韵头相同,韵母不要求声调相同,比较之下,韵类的外延比“韵”、“韵母”都小。广韵共206个韵,陈澧区分为311个韵类。 韵部就是“韵”。如广韵206韵可称为206个韵部。声调是“韵”或“韵部”的必备要素,但讨论上古韵部时,一般不论声调,因为说不清。 韵摄是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一类韵母,不论韵头和声调是否相同。每一韵摄都包括若干韵,如“效摄”包括广韵的“萧、宵、肴、豪”四韵。 韵目是韵母各种分类的标目,如“某韵”、“某部”、“某摄”。,2、四呼 呼是关于韵头的概念,目的是以韵头区分韵母。音韵学家最初以“”把韵母分为两类:韵头或韵母是“”的叫“合口呼”,其他都叫“开口呼”。后来语音发展,韵头“i、u”可同时出现,如“uan”前出现“i”,变成“iuan”,“un”前出现“i”,变成“iun”,两个韵头连读,就成了“”。于是以“、”三个韵头区分韵母,韵母被分为四类:“开、齐、合、撮”。 开口呼韵头或韵母不是“、”的韵母; 齐齿呼韵头或韵母是“”的韵母; 合口呼韵头或韵母是“”的韵母; 撮口呼韵头或韵母是“”的韵母。 江永:“音呼有开口、合口,合口者吻聚,开口者吻不聚也。”,3、四等 “等”是关于韵腹的概念,目的是以韵腹(主要元音)区分韵母。韵腹由元音构成,元音发音时,口型有大小、舌位有高低,古人据此将韵母分为四个等级。王力对“四等”的理解是: 一等韵韵腹为 二等韵韵腹为 三等韵韵腹为 四等韵韵腹为 从一等到四等,舌位依次前移、口腔依次张大。而三、四两等又都带韵头。 江永:“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四等尤细。”,“等”虽是关于韵腹的概念,但它涉及韵头,而韵头又和声母有着搭配关系,因此“等”又和声母发生了关系。 “三十六字母”与四等的搭配关系如下: “帮滂并明”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非敷奉微”只和三等韵相配; “端透定泥”只和一、四两等韵相配; “知彻澄娘”只和二、三两韵等相配; “精清从心”只和一、四两等韵相配; “邪”只和四等韵相配; “照穿床审”只和二、三两等韵相配; “禅”只和三等韵相配;,“见、溪、疑”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群”只和三等韵相配; “影、晓”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匣”只和一、二、四等韵相配; “喻”只和三、四两等韵相配; “来” 和一、二、三、四等都相配; “日”只和三等韵相配。 这种搭配关系客观存在,所以音韵学有“照二、照三”、“喻三、喻四”之类的说法,似乎声母也分“等”。其实“等”只是对韵腹的区分,而涉及声母罢了,所以陈澧说:“等之云者,当主乎韵,不当主乎声。”,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三者是关于韵尾的概念,目的是以韵尾区分韵母。古代汉语有三种韵尾:元音韵尾、鼻音韵尾、塞音韵尾。 (1)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叫“阴声韵”,如广韵: 肴韵 佳韵 麻韵 模韵 脂韵 (2)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叫“阳声韵”,如广韵: 寒韵 唐韵 谈韵 先韵 青韵 添韵 (3)以塞音收尾的韵母叫“入声韵”,如广韵: 帖韵 屑韵 锡韵 盍韵 曷韵 铎韵,“阴阳入”三分的意义: 第一,反映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广韵阳声韵26、阴声韵35,入声韵34(实为35),三类韵母一一对应: 阳声韵 阴声韵 入声韵 东韵 模韵 屋韵 寒韵 歌韵 曷韵 只是阳声韵少9个。 第二,反映汉语语音变化的规律。 (1)韵腹不变而韵尾变化,称“对转”或“阴阳(入)对转”。 吾卬 饥馑阴变阳,非弗 负背阴变入 陟登 类伦入变阳 (2)韵尾不变而韵腹变化,称“旁转”。 省相 合阖 主要元音舌位升降 “对转”虽属韵尾变化,但入声韵尾变化导致声调变化,即“入声四派”。,第二节 广韵和中古音,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1.先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上古音”,以诗经音为代表。 2.汉魏六朝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中古音”,以广韵为代表。 3.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称“近古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4.“五四”以后的汉语语音称“现代音”,以北京话为代表。 广韵是中古音的代表。 广韵对于音韵研究的重要性:一是中古音的全面记载,二是上推上古音、下联近古音的桥梁。广韵之于音韵学,如同说文之于文字学。,一,广韵的由来和性质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由北宋陈彭年、邱雍等人于大中祥符元年(1108)奉敕据隋陆法言切韵重修。 我国韵书首见于魏晋,第一部为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稍后是晋吕静的韵集。南北朝时期,韵书纷出,见于隋书经籍志者凡数十种,如周研声韵、阳休之韵略、沈约四声,见于它书者尚有周颙四声切韵、杜台卿韵略等,正如颜之推所云“音韵蜂出”。 韵书大量出现带来了新问题:标音不统一,“各有土风”。切韵即为“正音”而作。陆法言切韵序论及是书编写缘起,其言云:,昔开皇初,有刘仪同臻、颜外史之推、卢武阳思道、李常侍若、萧国子该、辛咨议德源、薛吏部道衡、魏著作彦渊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鱼”语居反、“虞”遇俱反,共为一韵,“先”苏前反、“仙”相然反、“尤”于求反、“侯”胡钩反,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颜外史、萧国子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馀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凡所文藻,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贵贱礼隔,以抱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须泣玉,未可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之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 可见切韵为统一诗文用韵而作。,统一诗文用韵的标准,颜之推认为应“以帝王都邑,参校方言,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颜氏家训音辞) 陆法言原则上接受颜之推的看法,但同时又认为:“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广文路”、“赏知音”两者兼顾。所以序文最后说:“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 因此切韵成为以洛阳话为基础、兼顾古音和某些方言的读书音系,代表当时的雅言,“准普通话”,与明请“官话”性质相当。,宋代以切韵、唐韵为基础重修韵书,书成定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对切韵系韵书的修订有四个方面: 1)增加收字,由12158字增加到26194字。 2)增加韵数,由193韵增加到206韵。 3)改换少数反切。 4)增加释义。 可见广韵未改变切韵语音系统,它产生于宋代,而反映的却是汉魏六朝的旧音。,广韵编排体例: 共三个级次。首先按四声分卷:平声两卷,其他三声各一卷,共五卷。其次按韵母分韵:平声57韵(上平声28+下平声29),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再次按声母分小韵。同一“小韵”的各个字,声韵调全同(即同音),其中第一个字用反切注音,其他各字省略不注。每一小韵前用“”断开。,二,广韵声母系统 广韵是韵书,声母需要归纳其中的反切上字才能得出。王力把广韵声母定为35个: 唇音4: 帮 滂 并 明 舌音7: 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齿音14: 精 清 从 心 邪 庄 初 崇 山/生 章 昌 船 书 禅 牙音4: 见 溪 群 疑 喉音4: 影 晓 匣 喻 半舌1: 来 半齿1: 日,广韵声母与“36字母”差异: 第一,唇音不分轻重。即“36字母”的轻唇音声母“非敷奉微”仍读重唇“帮滂并明”,尚未分化出来。 第二,舌音“娘、泥”不分。即“36字母”的舌上音声母“娘”仍读舌头音“泥”,尚未分化出来。 第三,正齿音分为两类。即“36字母”的“照穿床审禅”分为“庄初从山”和“章昌船书禅”两组,即尚未合流。 第四,喉音喻母分为“云/于、馀/以”两类。“云类”广韵属匣纽、“馀类”即广韵喻纽”。(上表无法看出),广韵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 唇音:帮滂并明 b、p、m f 舌音:端透定泥 d、t、n 知彻澄 zh、ch 齿音:精清从心邪j、q、x z、c、s 庄初崇山 zh、ch、sh 章昌船书禅zh、ch、sh 牙音:见溪群 g、k j、q 疑 零声母,喉音:影 零声母 晓匣h 喻 零声母 半舌:来 l 半齿:日 r 差别在于: 第一,全浊清化。广韵10个全浊声母,在普通话中已与对应的清声母合流: 并帮、滂 澄、 定端、透 群见、溪 从精、清、章、昌 邪心、书,崇、 禅、 船、 匣晓 第二,“帮滂并”分化出轻唇音“”。先分化出“非敷奉”,后又合流为“f”。 第三,“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分化出“j、q、x”。经过浊音清化,“精清从心邪”只剩“精清心z、c、s”,“见溪群晓匣”只剩“见溪晓g、k、h”。后又受韵头“、”同化,进一步变成“j、q、x”。 第四,“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合流为“zhi、chi、shi”。具体说: 知澄(仄)庄章崇(仄)船(仄)禅(部分仄)变为zhi; 彻澄(平)初昌崇(平)船(平)禅(部分平)变为chi; 山、书、禅(部分)变为shi。,三,广韵韵母系统 广韵206韵的实际读音,王力拟测如下: 平上去 入 1.东董送, 屋, 2.冬宋 沃 3.钟肿用 烛 4.江讲绛 觉 5.支纸寘, 6.脂旨至, 7.之止志,8.微尾未, 9.鱼语御 10.虞麌遇 11.模姥暮 12.齐荠霁, 13.祭, 14.泰, 15.佳蟹卦, 16.皆骇怪, 17.夬, 18.灰贿队 19.咍海代,20.废, 21.真轸震, 质, 22.谆准稕 術 23.臻 栉 24.文吻问 物 25.欣隐焮 迄 26.元阮愿, 月, 27.魂混慁 没 28.痕很恨 29.寒旱翰 曷 30.桓缓换 末,31.删潸谏, 鎋*, 32.山产裥, 黠*, 33.先铣霰, 屑, 34.仙狝线, 薛, 35.萧篠啸 36.宵小笑 37.肴巧效 38.豪皓号 39.歌哿箇 40.戈果过, 41.麻马祃,,42.阳养漾, 药, 43.唐荡宕, 铎, 44.庚梗映, 陌, 45.耕耿诤, 麦, 46.清静劲, 昔, 47.青迥径, 锡, 48.蒸拯证, 职, 49.登等嶝, 德, 50.尤有宥 51.侯厚候 52.幽黝幼,53.侵寝沁 缉 54.覃感勘 合 55.谈敢阚 盍 56.盐琰艳 叶 57.添忝囗 帖 58.咸豏*陷* 洽 59.衔槛*鉴* 狎 60.严俨*57酽* 业 61.凡范梵 乏,附:平水韵106韵韵目: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东 1.董 1.送 1.屋 2.冬(钟) 2.肿 2.宋(用) 2.沃(烛) 3.江 3.讲 3.绛 3.觉 4.支(脂之) 4.纸(旨止) 4.寘(至志) 5.微 5.尾 5.未 6.鱼 6.语 6.御 7.虞(模) 7.麌(姥) 7.遇(暮) 8.齐 8.荠 8.霁(祭),9.佳(皆) 9.蟹(骇) 9.泰 10.卦(怪夬) 10.灰(咍) 10.贿(海) 11.队(代废) 11.真(谆臻)11.轸(准) 12.震(稕) 4.质(術栉) 12.文(欣) 12.吻(稳) 13.问(焮) 5.物(迄) 13.元(魂痕)13.阮(混很)14.愿(慁恨) 6.月(没) 14.寒(桓) 14.旱(缓) 15.翰(换) 7.曷(末) 15.删(山) 15.潸(产) 8.黠(鎋) 1.先(仙) 16.铣(狝) 16.谏(裥) 9.屑(薛) 17.霰(线) 2.萧(宵) 17.篠(小) 18.啸(笑) 3.肴 18.巧 19.效 4.豪 19.皓 20.号,5.歌(戈) 20.哿(果) 21.箇(过) 6.麻 21.马 22.祃 7.阳(唐) 22.养(荡) 23.漾(宕) 19.药(铎) 8.庚(耕清) 23.梗(耿静)24.映(诤劲) 11.陌(麦昔) 9.青 24.迥(拯等)25.径(证嶝) 12.锡 10.蒸(登) 13.职(德) 11.尤(侯幽)25.有(厚黝)26.宥(候幼) 12.侵 26.寝 27.沁 14.缉 13.覃(谈) 27.感(敢) 28.勘(阚) 15.合(盍) 14.盐(添严)28.琰(忝俨)29.艳(掭酽) 16.葉(帖业) 15.咸(衔凡)29.豏(槛范)30.陷(鉴梵) 17.洽(狎乏) 30(=15+15) 29 30 17=106,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对应关系: 1.东,eng蓬蒙、ueng翁瓮、ong同 红、iong穷穹 2.冬 ong统农 3.钟 eng封奉、ong龙从、iong凶用 4.江 ang邦胖、iang项腔、uang窗 双 5.支,i皮奇、i紫斯、i知池、er儿尔、 ei碑累、uei规吹 6.脂, i地夷、i自私、i致迟、er二贰、 ei悲类、uei轨虽 7.之 i里喜、i兹词、i痴治、er而耳 8.微,i机岂、ei费非、uei鬼辉,9.鱼 u 猪初、女居 10.虞 u主树、趣雨 11.模 u布胡 12.齐,i米妻、uei圭惠 13.祭,i蔽例、i制世、uei岁税 14.泰, ai太害、uai外侩、uei最绘 15.佳,ai柴派、iei鞋解、a罢洒、ia 佳、ua蛙挂 16.皆, ai斋排、uai乖淮、iei界届 17.夬,ai寨败、uai快狯 18.灰 ei辈梅、uei堆回 19.咍 ai来开,20.废, ei肺吠,uei秽 21.真,en珍陈、n窘陨、in宾民 22.谆 uen春伦、n均循 23.臻 en臻榛 24.文 en分愤、uen问纹、n君训 25.欣 in勤隐 26.元,an反烦、ian建言、uan晚 万、an喧远 27.魂 en本盆、uen敦论 28.痕 en跟很 29.寒 an单难 30.桓 an般漫、uan端乱,31.删, an班栈、iani雁颜、u还湾 32.山,an盼绽、iani艰眼、u鳏幻 33.先,iani边天、玄犬 34.仙,an善然、ian编连、u传 软、全宣 35.萧iao条晓 36.宵 ao朝昭、iao标苗 37.肴ao包稍、iao巧效 38.豪ao保劳 39.歌 e歌何、uo多罗 40.戈,e科讹、o磨颇、uo朵坐、 e瘸靴,41.麻, a巴拿、ia家牙、ua瓜花、 ie姐些、e车社 42.阳,ang张昌、iang良将、uang 庄爽 43.唐, ang帮忙、uang光黄 44.庚,eng彭冷、ing兵景、 iong兄永 45.耕,eng萌争、ing莺幸、ong轰宏 46.清,eng正声、ing名令、iong琼 47.青,ing并丁、iong迥炯 48.蒸,eng称胜、ing冰陵 49.登, eng朋能、ong弘肱 50.尤 富浮、ou手谋、iou牛秋,51.侯 ou走勾、u母亩 52.幽 iou纠幼 53.侵 en沉针、in心林 54.覃 an贪南 55.谈 an甘三 56.盐 an沾陕、ian贬廉 57.添 ian点念 58.咸 an站斩、ian减陷 59.衔 衫忏、ian监岩 60.严 ian剑腌 61.凡an泛范 1.屋,卜木、菊育、ou粥肉、iou六,2.沃 督酷 3.烛录足、曲玉 4.觉 o驳剥、uo桌浊、ie歇揭、e确 学 5.质,i必七、i秩日 6.術 出述、律戌 7.栉 i栉虱 8.物 弗勿、屈鬰 9.迄 i乞讫 10.月,a发伐、ua袜、ie歇揭、e 越阙 11.没 o勃没、突忽 12.曷 a达擦、e割喝 13.末 o拨沫、uo夺撮,14.鎋, a铡、ia瞎辖、ua刷刮 15.黠,a察八、ia轧、ua滑挖 16.屑,ie铁节、e决血 17.薛,uo拙说、ie别列、e绝雪、 e哲热 18.药,uo酌若、e略雀 19.铎, o博摸、uo托络、e各恶 20.陌,o伯帛、uo虢、e客泽、i 戟逆 21.麦,o脉、uo获、e责革 22.昔,uo硕、i碧益、i掷尺 23.锡,i劈析,24.职,i逼极、i直食 25.德,o默、uo国或、e得刻 26.缉 i立集、i执十 27.合 a答杂、e鸽盒 28.盍 a塔腊、e磕盍 29.叶 ie接聂 30.帖 ie叠帖 31.洽 a眨插、ia夹洽 32.狎 a翣、ia甲压 33.业 ie怯胁、e辄涉 34.乏 a法乏,普通话韵母与广韵韵母相比,大为简化: 第一,韵头合并。、,、,、。 第二,韵尾合并。(1)入声韵因韵尾-、-、-脱落变成相应的阴声韵。(2)双唇鼻音韵尾-变为舌尖鼻音韵尾-,从而消失。 第三,韵母合并。如“萧、宵、肴、豪”韵腹、,合并为ao、iao两类。其他仿此。,四,广韵声调 广韵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及收藏。康熙字典卷首,广韵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平 上 去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 变化有三: 第一,平分阴阳。即中古平声字普通话读阴平或阳平。(1)清声母平声字读阴平,如“东、方”。(2)浊声母平声字读阳平,如“朦、胧”。,第二,浊上变去。即中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普通话读去声,如“善、断”。清声母上声字和次浊上声字仍读上声。 第三,入声四派。即中古入声字普通话读阴平、阳平、上声或去声。(1)全浊声母的入声字读阳平,如“白、读”。(2)次浊声母入声字读去声,如“植、物”。(3)清声母入声字分别读阴、阳、上、去。如“七、八”读阴平,“别、国、”读阳平,“百、尺”读上声,“设、策”读去声。,入声字识别: (1)声母为b、d、g、z、zh、j的阳平字古读入声,如“白拔博别薄”,“达敌夺独迭”、“革格国”、“杂则卒凿”、“疾节局夹绝”、“哲直竹轴浊”。 (2)韵母为“ie、ue”的音节古读入声,如“别灭跌铁列捏”、“决月学虐略雀”。例外“爹靴瘸”。 (3)音节“de、te、ne、le、ze、ce、se”古读入声,如“德特讷勒乐则册色”。例外“了呢”。 (4)音节“fa、za、ca、sa”古读入声,如“发罚法扎擦撒”。 (5)音节“zhuo、chuo、shuo、ruo”古读入声,如“捉桌戳辍说硕若”。 (6)以前后鼻音n、ng收尾的音节古代不读入声。,杜甫绝句中古拟音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百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节 上古音研究,一,依据和方法 依据反映古代语音的书面记载,主要有古代注音、韵书反切、诗文韵脚、谐声偏旁、古书异文、中外对音等。现代方言也常用来参证和比较。 方法一是归纳,一是演绎。 1.古代注音 方法主要有直音、读若、反切。 汉楚元王传:“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音劳。轑,轹也。” 说文:“氓,民也,从亡民声。读若盲。,语周上:“其后稷省功。”韦昭注:“(省)息井反。” 注音是最原始的语音记录,极可珍视,但零碎不成系统,且散见群书,不易收集。 古代“声训”也具有注音作用。 尔雅:“鬼之为言归也。” 说文:“马,怒也、武也。” “声训”目的是释义,声音相同是其必备条件,故反映读音。 “声训”材料非常丰富,不仅散见群书,而且还有专著,如东汉刘熙释名。其缺陷在于所涉之字未必完全同音,可靠性因此降低。,2.韵书反切 反切不仅用于疑难字注音,而且用于韵书收字的注音,后者反映语音系统。 反切方法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兼取声调。据此,归纳一部韵书的全部反切上字就形成该韵书的声母系统、归纳一部韵书的全部反切下字就形成该韵书的韵母系统。 陈澧是归纳韵书反切的第一人,创立并阐述了归纳的方法。其言云:“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同用者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同用都字也;互用者如当,都朗切、都,当孤切,都、当二字互用也;递用者如冬,都宗切、都,当孤切,冬字用都字、都字用“当”字也。,按照“同用、互用、递用”和“又音”、“互见”之法,陈澧把广韵声母归纳为40类、韵母归纳为311类,成为系统研究声母、韵母的创举。陈澧的方法被称为“反切系联法”。,反切是古音研究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据,但其作用也有局限: 第一,不能据以得出声母和韵母。系联反切上下字,只能得出声类和韵类,因为:(1)声类划分受韵头影响,声母则不论韵头。如广韵声母“见”按与之相配合的韵母有无韵头而分为两类,无韵头的叫“古类”,有韵头的叫“居类”,而实际只是一个声母。(2)韵类有声调的区别,韵母没有。 第二,不能反映上古音。反切产生于东汉,此前语音没有反切记载。,3.诗文韵脚 诗歌韵文都是押韵的,把押韵字(韵脚)归纳起来,可以得出韵母类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小雅鼓钟) 上例“鸠、洲、逑”押韵,下例“鼛、洲、妯、犹”押韵。此六字由于“洲”的联系而属于一个韵部上古音“幽部-”。 音韵学称此法为“丝联绳引法”。 归纳韵脚的前提是要确定这个字是不是韵脚,确立韵脚的依据是“韵例”即押韵规则。汉语诗文的押韵规则主要有:,第一,押尾韵。即诗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因此押韵字叫“韵脚”。 诗经尾韵还有一种变式,即韵脚后面还跟着一、两个虚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郑风羔裘) 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齐风著) 真正的韵脚在句尾虚字的前面,古代称之为“富韵”。 第二,连句押韵和隔句押韵。 第三,一韵到底和中途换韵。 诗经换韵规则主要有三。 (甲)随韵。即每两句押一种韵。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乙)交韵。即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周南兔罝) (丙)抱韵。即四句诗中,首尾两句押韵,中间两句押韵。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非尔极。(周颂思文) 诗文韵脚是韵部归纳的直接依据,但其作用也有局限: 第一,不能考定韵母,只能考定韵部。诗文押韵不论韵头,而韵母则有韵头的区别。 第二,不能区别合韵。诗文押韵常常邻韵通押,此谓“合韵”。“合韵”是押韵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同一个韵母。 第三,适用的韵例往往因人而异。某个字依据这种韵例是韵脚,依据另一种韵例则可能不是韵脚,依据何种韵例往往取决于人的主观认识。 第四,韵脚只占汉字的一部分,不能据以得出全部汉字的所属韵部。,4.谐声偏旁 即形声字的声旁。对于古音研究有两方面作用。 第一,确认原始字音相同。同一谐声的形声字,在造字之初,读音相同、至少近似,否则造字者不会用同一个字做声符。 工功攻,广韵“古红切”,见母东韵、平声 贡, 广韵“古送切”,见母送韵、去声 江豇, 广韵“古双切”,见母江韵、平声 空, 广韵“苦红切”,溪母东韵、平声 项, 广韵“胡讲切”,匣母江韵、上声 汞, 广韵“胡孔切”,匣母董韵、平声 红虹鸿,广韵“户公切”,匣母耕韵、平声 除“功攻”与所谐之声“工”同音之外,它皆有异,但相去不远。,第二,弥补韵脚系联不足。没有做过韵脚的汉字无法进入韵脚的归纳系联,但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没做过韵脚的汉字大都可凭借谐声偏旁联系起来。 谐声偏旁在音韵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只适用于上古时代,具体地说只能适用于小篆以前的音韵研究以说文解字为下限。,5.古书异文 是指一个词在不同书籍或不同版本中的不同写法,简称“异文”。 具体形式有三。 第一,异体字。如“桴”和“枹”。 第二,假借字。如“劳”假借为“忧”。 第三,记音字。如:地名“姑苏”又写作“姑胥”,国名“乌桓”又写作“乌丸”;联绵字“逶迤”又写作“委蛇、委迟、威夷”。 “异文”的共同特点是读音相同或相似,因此可以用来推论字音相同,但其作用也有局限: 第一,无法系统利用。异文是偶然现象,不具系统性,且又散见群书,不易搜集。 第二,受时代限制。不同时代产生的异文不能证明字音必然相同或相似。,二,上古声母考证 上古声母的研究创始于钱大昕,起因是他对“类隔切”的怀疑。如广韵反切: 阪,扶板切 贮,丁吕切 “扶板”切fn,“丁吕”切d,与今音不同,前人称为“类隔切”。 凡切与被切的声母大类相同而小类不同的反切叫“类隔切”,凡切与被切的声母大类相同、小类也相同的反切叫“音和切”。 钱认为“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后人不识古音,谓之类隔”。 自钱以来,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成果有七个方面。,1、古无轻唇音 由钱大昕提出,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意即 “36字母”的轻唇音“非敷奉微”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并明”,上古 “帮滂并明”中古一分为二: 帮帮 滂滂 并并 明明 非 敷 奉 微 “古无轻唇音”证据: (1)古代注音 说文:“凭,任几也。读若冯。”凭,扶冰切,并、重唇音;冯,房戎切,奉、轻唇音。 西晋吕忱字林:“邶,方代反。”方,府良切,非、轻唇音;邶,蒲昧切,并、重唇音。,东汉刘熙释名:“邦,封也。” 封,府容切,非、轻唇音;邦,薄江切,帮、重唇音。 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依。”郑玄注:“负之言背也。” 负,房九切,奉、轻唇音;背,蒲昧切,并、重唇音。 (2)谐声偏旁 畐声字有“愊逼”,又有“福富”畐愊,芳逼切,滂,逼,彼侧切,帮,皆重唇音;福,方六切,富,方副切,非、轻唇音。 卜声字有“仆”,又有“赴讣”卜,博木切,帮,仆,普木切,滂,皆重唇音;赴讣,芳遇切,敷、轻唇音。 免声字有“冕勉”,又有“晚挽”免冕勉,亡辨切,明、重唇音;晚挽,无远切,微、轻唇音。,(3)古书异文 “凤”说文重文作“朋、鹏”凤,冯贡切,奉、轻唇音;朋鹏,步崩切,并、重唇音。 联绵字“匍匐”又写作“扶服”;人名“伏羲”又写作“庖犠”;左传人名“士鲂”公羊传写作“士彭”扶,防六切,伏,房六切,鲂,符方切,皆奉、轻唇音;匍,薄胡切,庖,薄交切,彭,薄庚切,皆并、重唇音。 从现代语音观察,“古无轻唇音”即:(1)“f”上古读“b或p”;(2)部分“w”上古读“m”。,2、古无舌上音 由钱大昕提出,认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意即“36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上古读作舌头音“端透定”,上古“端透定”中古一分为二: 端端 透透 定定 知 彻 澄 “古无舌上音”证据: (1)古代注音 说文:“冲,读若动。”冲,直躬切,澄、舌上音;动,徒揔切,定、舌头音。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法,三曰咸陟。”郑玄注:“陟之言得也。”陟,竹力切,知、舌上音;得,多则切,端、舌头音。,(2)谐声偏旁 童声字有“撞幢”,又有“潼瞳”童潼瞳,徒红切,定、舌头音;撞幢,直绛切,澄、舌上音。 占声字有“点店、拈”,又有“沾站”点,多忝切,店,都念切,皆端、舌头音;拈,奴兼切、泥,亦舌头音;沾,张廉切,站,陟陷切,皆知、舌上音。 者声字有“都睹、屠”,又有“猪著、禇楮、储躇” 都,当孤切,睹,当古切,端、舌头音;屠,同都切,定,亦舌头音;猪,陟鱼切、著,陟虑切,知、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