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耳鼻喉耳头.ppt_第1页
课件:耳鼻喉耳头.ppt_第2页
课件:耳鼻喉耳头.ppt_第3页
课件:耳鼻喉耳头.ppt_第4页
课件:耳鼻喉耳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次课,二、临床表现 1、瘘口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 2、单侧或双侧; 3、挤压有干酪样分泌物从瘘口溢出; 4、平时无症状,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 5、形成囊肿或脓肿、脓瘘、瘢痕。,二、病因 1、外伤、手术、冻伤、烧伤、耳针感染等。 2、最常见致病菌:绿脓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临床表现 1、早期多有耳廓灼热感、肿痛感; 2、病情发展快,疼痛迅速加重,且持续不止,病人日夜不安,尤以夜间为甚,一般止痛药片无效; 3、常有全身不适,体温升高;,4、检查:耳廓呈弥漫性褐红色肿胀,失去正常轮廓,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甚至破溃出脓;外耳道口肿胀闭塞致听力障碍。 后期遗留所谓“菜花耳”畸形。,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有明显的耳廓红肿、触痛及迅速出现软骨坏死、化脓症状诊断。 早期注意与外耳丹毒相鉴别,后者局部皮肤充血,但无明显的肿胀和疼痛。,五、治 疗 1、脓肿未形成,足量有效抗生素+激素,理疗; 2、脓肿形成,切开排脓,清除坏死软骨。,鼓膜外伤,一. 病因 为外力损伤所致,掌击耳部常见。 依受伤情况,分为下列二种损伤: 直接损伤(包括器械伤、医源性损伤、 烧伤、颞骨纵行骨折等) 间接损伤(包括压力伤等),二. 临床表现 症状 单纯鼓膜破裂者可突感耳微痛,听力减退较轻,且伴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闷塞感 压力伤者常伴有听骨链和内耳损伤,出现眩晕、恶心及较重听力障碍; 颞骨或颅底骨折发生者,兼有脑震荡症状;,检查 外耳道内血迹或血痂 鼓膜多呈不规则形或裂隙状穿孔,穿孔处无一定位置,形状亦不一 如有颞骨或颅底骨折,可见外耳道大量出血或清水样液流出 耳聋呈传导性或混合性,三. 治疗 治疗原则:保持外耳道干燥,预防中耳感染,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 治疗措施 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消毒外耳道及耳廓,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 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酌情使用抗生素;, 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 颅底骨折应请脑外科会诊 鼓膜药物烧贴法 穿孔仍未愈合者应进行鼓膜修补,手术适应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穿孔仍未愈合者。 伤后有重度眩晕,或有外淋巴瘘迹象,应早期作鼓室探查术。 穿孔愈合后,仍有较重的传导性耳聋者,应进行鼓室探查术。,四、并发症及预后 1、鼓室感染:常见并发症,尤以战伤为 多见,占8%50%。 2、鼓膜穿孔不愈:绝大多数外伤性穿孔34周自愈;仅少数遗留永久性穿孔。 3、听觉障碍:一般可逐渐恢复;少数永久性耳聋。,外耳道疾病,耵聍栓塞 (impacted cerumen),耵聍: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液体; 耵聍栓塞: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 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 治疗:3-5%碳酸氢钠浸泡2-3日后取出。,外耳道异物,种类:植物类、昆虫类、塑料类等; 植物类异物:可用酒精脱水后取出; 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用油类、酒精滴入耳内,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外耳道疖 (furunculosis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外耳道皮肤毛囊/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 诱因:挖耳,临床表现 1、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 2、可有耳鸣、耳闷,全身不适。 3、检查:外耳道局限性红肿,耳廓牵拉痛,疖破溃后可见脓血。,弥漫性外耳道炎 (diffuse external otitis),概念: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 热带与亚热带多见,致病菌以绿脓杆菌为最多见。常称为“热带耳”、 “新加坡耳”、“香港耳”、“游泳耳”; 急性:耳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 慢性:发痒,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外耳道变窄。,坏死性外耳道炎 (necrotizing external otitis),三个特点:外耳道炎、糖尿病及绿脓杆菌感染。 起病急骤,耳痛为主要症状,呈持续性加剧,耳道流少量脓性分泌物; 一般的抗炎疗法常无效,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进行性广泛坏死; 多发性颅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2019/8/6,41,可编辑,外耳道真菌病 (otomycosis external),轻者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 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时奇痒,以夜间为甚; 合并细菌感染者有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 检查:可见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可见薄膜或筒状痂皮,除去后见患处充血潮湿; 痂皮涂片或培养检查:查见菌丝和孢子。,治 疗,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细菌培养。理疗; 局部用药:未化脓:1%3%酚甘油; 疖肿成熟切开引流;未成熟的疖肿禁忌切开、挤压 排脓;切口须与外耳道纵轴平行; 慢性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霜剂; 真菌病:1%柳酸酒精、达克宁霜剂; 治疗糖尿病、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 otitis media),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 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非化脓性中耳炎等。 胶耳中耳积液极为粘稠而呈胶胨状的分泌性中耳炎。,一. 分泌性中耳炎的分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二. 发病率 多发生于10岁以前儿童,为影响听力的主要病变, 成人发生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者较少,但急性者常伴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疾病、耳气压损伤或鼻咽部恶性肿瘤。,反复发作,未及时或恰当治疗,三. 病因 1. 咽鼓管功能障碍 基本病因 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及其他头颈部肿瘤及鼻咽部填塞 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 管壁塌陷 此为解剖学基础,2. 感染 中耳积液1/2-1/3细菌培养阳性,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3. 免疫反应 型变态反应,四、发病机理 病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原有气体被吸收中耳负压中耳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漏出液,五. 临床表现 症状 听力减退:主要为传导性聋、自听增强,听力可随头位变动暂时改善或不变化。 耳痛:急性者有轻微耳痛,慢性者不明显。 耳鸣:为低调间隙性,如“劈拍”声或气过水声。 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可暂时减轻。, 检查 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鼓室积液征,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示传导性聋,一般以低频为主,但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可下降。 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为平坦型(B型)或高负压型(C3型),A型:正常型,B型:平坦型,C型:鼓室负压型,六、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听力检查诊断,必要时可于无菌操作下行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七、鉴别诊断 传导性聋须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等相鉴别; 蓝鼓膜须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相鉴别; 鼓室积液须与脑脊液耳漏、外淋巴漏相鉴别; 需排除鼻咽部肿瘤、中耳良性或恶性肿瘤、发育异常等。,八、治疗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鼓膜穿刺抽液:必要时可重复,可注药。 鼓膜切开术:适合经反复鼓膜穿刺无效,中耳积液粘稠呈胶胨状,或小儿局麻下不合作行鼓膜穿刺者。,鼓膜置管术:适合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胶耳或头颈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 通气管置放期限:一般68周,长6月1年。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t.i.d.或q.i.d. 咽鼓管吹张术:可采用捏鼻鼓气法、导管法。,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腺样体切除,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手术等。 3、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复习思考题,1、鼓膜外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可引起耳廓牵拉痛的疾病有哪些。 3、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 5、外耳道疖的治疗原则。,1、耳廓牵拉痛常见于:A、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B、急性鼓膜炎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D、外耳道疖肿 E、外伤性鼓膜穿孔 2、关于分泌性中耳炎,正确的有: A、传导性聋 B、耳鸣 C、耳堵塞感 D、声导抗测试其典型曲线为A型 E、鼓膜内陷,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 3、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B、鼓膜穿刺 C、1%麻黄素滴鼻 D、理疗 E、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短期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