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课件.ppt_第1页
课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课件.ppt_第2页
课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课件.ppt_第3页
课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课件.ppt_第4页
课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与控制,2,疫苗可预防传染病? 如何监测与控制? 可以用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进行预防,以保护易感者为 主的能达到控制乃至消灭疾病发生的这类传染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3,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种类,卡介苗 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AFP)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白破疫苗 白喉 百白破疫苗 新生儿破伤风 百日咳 麻疹疫苗 麻疹 乙脑疫苗 乙脑 甲肝疫苗 病毒性甲型肝炎 A群流脑疫苗 流脑 A+C群流脑疫苗 流脑 麻腮风疫苗 麻疹、风疹、腮腺炎,十一种疫苗,十二种传染病,4,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甲类、乙类和丙类。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5,如何开展监测工作?,6,疾病监测方法,疫情监测:对病例监测。 及时发现、报告、调查处理,防止扩散和流行。 病原学监测:对致病的病毒或细菌及其宿主监测。如猪、鼠等宿主带菌毒水平、媒介分布。 如宿主带菌毒就可能在免疫空白人群中传播和流行。,7,血清学监测:对人群疾病免疫状况的监测。 如人群免疫水平低或空白,一旦有传染源输入,即可导致暴发流行。 干预措施效果监测:对预防接种效果的监测。如接种后免疫成功率、免疫保护水平等。迅速、有效的预防接种是控制疫苗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8,疫情监测方式,被动监测 医疗单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情信息网络报告规范进行报告。 报告人主动报告,上级单位被动接受,报告受法律制约。 主动监测 监测单位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收集有关疾病的发病资料。 零病例监测 是包括在主动监测工作中的一种监测形式。 是为了主动搜索疫情,防止疫情漏报。 是对报告的监测结果的肯定 。 是对报告人的一种法律制约。,旬报表,9,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定义不等同于临床诊断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是为了及时搜索到相应疾病病例而制定的。 监测病例定义一般是扩大搜索面或病种(发热出疹性病例、AFP) 侧重于提高监测的敏感性,防止漏报。,10,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报告与调查处理,1、病例报告重点 2、个案调查仔细 3、标本采集规范 4、资料分析 5、调查处理,11,病例报告方式,疫情网络直报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疫苗针对疾病多为乙类传染病,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脊髓灰质炎为乙类传染病,但如果明确诊断为脊灰的,应按照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进行报告。 电话报告 发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疑似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立即电话逐级进行报告。,12,病例个案调查,县级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按照调查表的内容完成个案调查。步骤 : 1、发病史(时间、地点) 2、就诊史(单位、时间、报告单位) 3、临床表现 4、流行病学资料 5、免疫史 6、标本采集及结果 7、登记接触者 8、病例随访,个案调查表必须完整、真实、无逻辑错误,13,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报告时间:2小时内 调查:开展暴发调查 处理:隔离传染源、疫源地消毒、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易感人群应急免疫(服药)。,14,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15,控制和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病人坚持“五早”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疑似病人的管理 加强监测,应在及时报告的基础上,尽早明确诊断。 传染病接触者的管理 接受检疫,检验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检疫内容主要包括留验、医学观察、应急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等。 动物传染源采取有效管理 对有经济价值且对人类危害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采取隔离治疗;对无经济价值且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动物传染源,应彻底消灭。,16,切断传播途径 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应以切断空气传播途径为主;对肠道传染病,应以切断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途径为主。 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可采取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及个人防护等方法进行保护。,17,监 测 病 种,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麻疹 乙肝 乙脑 流脑 新生儿破伤风,18,急性驰缓性麻痹(AFP) 病例监测,19,监 测 目 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20,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不是单一病种,而是一组征候群。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AFP监测病例定义,21,1 脊髓灰质炎; 2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 神经根炎; 6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 单神经炎; 8 神经丛炎;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 急性多发性肌炎; 12 肉毒中毒; 13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 短暂性肢体麻痹。,症状监测,22,高危AFP病例定义 年龄5岁 接种OPV/IPV次数3次或服苗史不详 未采集或未采集合格双份大便 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定义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23,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为VDPV循环。 疫苗相关病例(VAPP) 服用活疫苗(首剂多见)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24,AFP监测病例报告,报告时限:尽快电话报告,24小时以内。 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免疫史等。 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25,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 监测科室: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 方法: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或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病例。 如有漏报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26,AFP监测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按照个案调查表逐项填写。 了解麻痹发生时间 是否有发热/腹泻 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 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 OPV服苗史 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27,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采集病例粪便标本2份 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5份,28,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 两份标本采集间隔时间:2448小时 每份标本重量在5-8克(约为成人的拇指末节大小) 冷冻保存, 3天内带冰运送到省实验室 确保生物安全,合格粪便标本要求,29,AFP病例随访,发生麻痹60天后,进行随访,必须见到病例本人,随访人员应由病例调查人员担任。 填写随防表,麻痹75天内上报省CDC。 病例首次调查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随访时做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30,异地AFP病例的监测管理,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5天以上,不属于异地病例。 异地病例归属原居住地疾控机构管理。 病例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监测工作由暂住地县以上疾控机构完成。 病例归属地疾控机构接到异地病例后应及时与病例当时所在地的疾控机构沟通,综合管理。,31,麻疹病例监测,2019/8/6,32,可编辑,33,具有发热、出疹(重点监测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临床表现的病例);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监测病例。 监测过程中将麻疹分为四类: 1、疑似病例: 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网报,34,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麻疹监测病例定义,35,3、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诊断麻疹IgM抗体阳性;或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临床确诊病例 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没有标本检测结果,且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或实验室排除其它出疹性疾病。,麻疹监测病例定义,36,4、排除病例 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了合格血标, 经合格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 经实验室证实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如风疹等)。 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并且能明确找出是由其它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麻疹监测病例定义,37,报告时限: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中的项目和内容特别是姓名、年龄、地址、免疫史等要完整填写,各医疗单位的防保科核实各报告卡质量。,麻疹监测病例报告,38,麻疹监测病例调查,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按照统一麻疹个案调查表开展病例调查。 病例调查由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 调查结束后,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立即报当地县(市、区)级卫生防病机构。,39,医疗机构在患者首诊时,负责采集血标本。 基本要求: 采血量23ml; 标本送检表填写完整 血标本或分离血清(0.5ml)应放置4冷藏,并立即通知或24小时内送达当地疾控中心。 采集最佳时间为出疹后428天内。如在病人出疹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IgM阴性,或检测结果可疑,应采集第2份血标本。 所有发热出疹性病例就诊时,均要采集标本。,麻疹病例标本采集,40,乙脑病例监测,41,监测病例定义,疑似病例 临床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42,疑似病例,在乙脑流行季节即每年的3-11月,临床上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 15岁以下凡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43,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伴有以下情况: 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外观清亮 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 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 蛋白轻度增高 糖与氯化物正常。,44,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血或脑脊液中乙脑IgM抗体阳性者。 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者。 在组织、血液或其他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45,乙脑病例报告 报告时限:24小时内向发病所在地的疾控机构报告。 报告方式:网络直报。发现疑似乙脑病例时,卫生人员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疫情。 如乙脑暴发或流行时,应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46,调查时限:在24小时内派人到达现场。 调查内容: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开展个案调查。 注意:真实、完整填写个案调查表,无逻辑差错 随访调查:6个月后进行阳性病例随访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乙脑病例调查,47,乙脑标本采集,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 血液:全血24ml,要求在发病1周内采集第一份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第二份血液标本2ml。 如第一份标本结果为阳性,可不采集第二份标本。,48,流脑病例监测,49,监测病例定义,疑似病例 临床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50,疑似病例,在流脑流行季节即每年11-3月,临床上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的病例; 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增高;颅内压增高。,51,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皮肤、黏膜出现有瘀点或瘀斑者。,52,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或血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或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也异性核酸片段。 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者。,53,流脑病例报告 报告时限: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向发病所在地的疾控机构报告。 报告方式:网络直报。发现疑似流脑病例时,卫生人员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疫情。 如流脑暴发或流行时,应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54,调查时限:在24小时内派人到达现场。 调查内容: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 断,开展个案调查。 注意:真实、完整填写个案调查表,无逻辑差错,流脑病例调查,55,流脑标本采集,脑脊液:采集至少1ml 血 液:全血至少4ml 瘀点(斑)组织液:病人皮肤上的新鲜瘀点(斑),消毒后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涂片镜检。 标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脑膜炎双球菌比较脆弱,采集标本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