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ppt_第1页
课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ppt_第2页
课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ppt_第3页
课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ppt_第4页
课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Bell麻痹(Bell palsy),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及病理,病因未完全阐明 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水肿导致相对容积不足,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 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自主神经不稳-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也可发生于格林巴利综合征 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引起轴索变性。,临床表现,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症状数小时到1到3天达到高峰。病初可伴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患侧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口轮咂肌瘫痪使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可使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多为单侧性,双侧多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表情肌,又称为面肌。 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人类面肌较其他动物发达,这与人类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思维和语言活动有关,人耳周围肌已明显退化。 面肌包括:额肌、枕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颧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颊肌,鼓索以上的面神经病变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发出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病变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外,还有患侧乳突不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称Hunt综合症。,鼓索,鼓索(Chorda Tympani):在面神经管距茎乳突孔6mm处发出,经鼓室,穿岩鼓裂至颞下窝,向前下并入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中,并随其分布。鼓索含有两种纤维:1 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到味觉冲动 2 副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腺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镫骨肌反射,.镫骨肌反射简单的说是耳朵在受到过大声音刺激时,镫骨肌收缩,增加中耳传导途径的劲度,而阻止过大声音传入内耳避免损伤内耳。镫骨肌反射的引出可以作为鼓室功能正常的指标,镫骨肌反射阳性表示听骨链完善,活动良好,声反射弧完整。,膝状神经节,它是面神经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纤维的胞体所在的神经节。具体位置在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起始部弯曲处。,2019/8/6,13,可编辑,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通常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要于以下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出现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特征性表现。 2.中耳炎、迷路炎和乳突炎等可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炎所致者有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颅后窝肿瘤和脑膜炎引起周围性面瘫起病缓慢,右原发病表现和其他神经受损。,治疗,1.急性可口服皮质类固醇,可减轻面部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均1次/d注射,可促进神经髓鞘恢复。 3.氯苯氨丁酸,减低肌张力改善血液循环。 4.理疗 5.康复训练 6.手术治疗进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膈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疗效没有肯定。 7.预防眼部合并症不能闭眼,角膜长期暴露。 用眼罩、眼膏、眼药水加以保护。,理疗,急性期进行茎乳孔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等有利于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 恢复期可进行碘离子导入疗法或进行针灸。,康复训练,最简单的练习是咀嚼,这样可以充分锻炼面部肌肉。 面部肌肉练习 锻炼表情肌的较好办法是对着镜子进行自我练习。首先,嘴张大(以可容两个手指宽为宜),练习发“a”音。 嘴角用力,嘴扁平,发“i”音。然后,嘴迅速嘟起,发“u”音。以此练习口腔肌肉。 嘴扁平,轻松地发“e”音。然后练习发“o”音。以上练习早晚各练五次。 双手按住双颊,反复按摩,可促进血液徨,并使表情肌得到休息。,分开双脚站直,双脚距离与肩部保持同宽。背部肌肉伸直。,缓慢闭上双眼,下意识的用力紧闭双眼,保持5秒钟。然后突然睁开双眼。反复做此动作3-5次。,将额头向上仰起。下意识的紧绷颈部前方肌肉。,尽全力张开嘴,慢慢做“啊,吾,哦“的发音,锻炼脸部肌肉。,低头,脸部向下,将额头尽力向喉咙靠近,慢慢做“伊,艾“发音,尽全力张开嘴,有意识的活动脸部肌肉。,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预后,1.不完全性面瘫起病后13周开始恢复,12月内可望明显恢复或痊愈,年轻患者预后好。轻度患者无论治疗与否,痊愈率可达92%以上。受凉起病者、面瘫4天后镫骨肌反射存在着预后好。老年者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者预后差。 2.病后十天民神经出现失神经电位通常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