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pptx_第1页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pptx_第2页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pptx_第3页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pptx_第4页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一、解刨生理概要,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的中心,周围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一、解刨生理概要,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是乳腺的基本单位。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小乳管汇至乳管,乳管开口于乳头,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为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有固定和支持乳房的作用。,一、解刨生理概要,一、解刨生理概要,乳腺是许多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影响。妊娠及哺乳时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哺乳期后,乳腺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平时,育龄期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的生理状态在各激素影响下,呈周期性变化。绝经后腺体渐萎缩,为脂肪组织所代替。,一、解刨生理概要,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其淋巴液输出有四个途径: 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 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在第1, 2, 3肋间比较恒定存在,沿胸廓内血管分布)。 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 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一、解刨生理概要,一、解刨生理概要,目前,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 I组 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 中央组、肩脚下组及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 II组 即腋中(胸小肌后)组: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III组 即腋上(锁骨下)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二、乳腺癌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有城市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50%发生于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乳头附近)。,三、病因与发病机制,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光: 1.激素作用: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有直接关系。20岁前本病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升高有关; 2.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的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3倍; 3.月经婚育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年龄较大者发病机会增加;,三、病因与发病机制,4.乳腺良性疾病:多数认为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本病有关; 5.营养与饮食:营养过剩、肥胖和高脂肪饮食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机制; 6.环境和生活方式:北美、北欧的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四、病理生理,1.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四、病理生理,(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5)其他罕见癌:如炎性乳腺癌。,四、病理生理,2.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直2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可经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径扩散。其中主要的途径为: (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的癌细胞。又可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 (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样途径血行转移。上述的两个主要淋巴转移途径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后一途径的转移虽较少,但一经发生则预后较差。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腋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巴结转率为3035%.另外,乳癌原发部位与转移途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则大多(70%)在乳房内侧象限。,四、病理生理,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所以有人认为乳腺癌不单纯是乳房的局部病变,也应视为全身性疾病。,五、临床表现,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五、临床表现,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五、临床表现,酒窝征:乳房悬韧带受累 橘皮征:皮下淋巴管受累 卫星征:周围皮下扩散结节 菜花征:肿瘤缺血溃烂 炎症征:炎性乳癌,五、临床表现,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卫星结节、铠甲胸)。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六、辅助检查,1.乳腺癌的X线检查 (1)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确诊率可达80%90%。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取代它,现常用的有钼靶和干板摄片2种方法。X线平片有以下特征时,要考虑为乳腺癌。(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状,或见细小钙化灶。 (2)乳腺导管造影:影像特征可因癌肿的浸润、梗阻、破坏而引起乳腺导管壁僵硬、局部狭窄、管壁不规则破坏或突然中断,或本应呈树枝状分支的导管树整体走向扭曲异常。,六、辅助检查,(3)乳腺淋巴造影 (4)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能有助于检出小而致密的乳腺肿瘤,MRI亦可用于小乳腺癌检出,都优于普通X线检查。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能三维立体观察病变。被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六、辅助检查,2.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六、辅助检查,4.近红外线扫描:在显示器屏幕上可见到由浅到深灰甚至黑色多个灰度中心的阴影,可大于实际肿块,而且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同时其周边伴有异常的血管影,粗大扭曲中断,呈放射状、条束状、鼠尾状或蝌蚪状(图23)。 5.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6.活组织病理检查,七、临床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建议的分期方法 T(原发癌肿)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七、临床分期,T-原发癌肿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O:原发癌瘤未查出;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肿瘤最大直径在2-5cm; T3:肿瘤最大直径超过5cm; 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七、临床分期,N-区域淋巴结分期 N0:区域淋巴结未能扪及; N1: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近期将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亦归为N3;,七、临床分期,M:远处转移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七、临床分期,临床上乳腺癌分期主要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俗称的乳腺癌早中晚期。 其中 乳腺癌I期包括T1 N0 M0; 乳腺癌II期包括T0 N1 M0、T1 N1 M0、T2 N0 M0、T3 N0 MO等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乳腺癌; 乳腺癌III期包括T3 N1 M0、T3 N2 M0、T2 N2 MO等; 乳腺癌IV期包括M1的任何TN.,八、处理原则,乳腺癌不同分期的治疗 临床而言,乳腺癌I期是指癌细胞局限于原发部位,这类分期的乳腺癌患者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无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可不做放射治疗。 乳腺癌II期患者癌细胞已经有明显的局部浸润,并有少数区域淋巴结转移。此类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以放疗或联合癌症生物治疗,尽可能防止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加重病情。,八、处理原则,乳腺癌III期癌细胞已经有广泛的局部浸润或广泛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主要是以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联合癌症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亦可合并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癌IV期患者就是俗称的乳腺癌晚期,此时癌细胞已经呈现远处转移,乳腺癌晚期治疗应以内分泌治疗、化疗药物联合癌症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主,尽可能延长患者5年生存期。,八、处理原则,乳腺癌根治术:切除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在乳腺癌根治的基础上行胸廓内动、静脉及周围淋巴结清除术(即胸骨旁淋巴结)。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2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二是保留胸大、小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适用于I 、II期乳腺癌病人。 全乳房切除术: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适用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做根治术者。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周围1cm的组织,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适用于I期、II期病人,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光效果者。术后必须辅以放疗、化疗等。,九、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终止妊娠或哺乳 以减轻激素的作用。 3.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和准备。对手术范围大、需要植皮的病人,除常规备皮外,同时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乳房皮肤溃疡者,术前每日换药至创面好转。乳头凹陷者应清洁局部。,九、护理措施,(二)术后护理 1.体位 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换,切口辅料渗血渗液情况并记录。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有损伤胸膜可能,病人若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早期发现和协助处理肺部并发症,如气胸。,九、护理措施,3.伤口护理 (1)有效包扎:手术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胸壁,防止积液积气。包扎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手指、维持正常血运、不影响呼吸为宜,包扎一般维持7-10天。包扎期间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松解绷带,瘙痒时不得将手伸入辅料下抓挠,绷带松脱,应及时重新包扎。如压迫过紧可引起皮瓣、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包扎松驰,易出现皮瓣下积液,致使皮瓣或植皮片与胸壁分离不利愈合。,九、护理措施,(2)观察皮瓣血液循环 正常皮瓣的温度较健侧略低,颜色红润,并与胸壁紧贴;若皮瓣颜色暗红,提示血液循环欠佳,有可能坏死,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若手指发麻、皮肤发绀、皮下降温、动脉搏动不能扪及,提示腋窝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九、护理措施,4.引流管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引流,以便及时、有效地吸出残腔内的积液、积血,并使皮肤紧贴胸壁,从而有利于皮瓣愈合。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有效负压吸引:负压吸引的压力大小要适宜。若负压过高可导致引流管瘪陷,引流不畅;过低则不能有效引流,易致皮下积液、积血。若引流管外形无改变,但未闻及负压抽吸声,应观察链接是否紧密,压力是否适当。 (2)妥善固定引流管 (3)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若局部积液、皮瓣不能紧贴胸壁且有波动感,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九、护理措施,(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术后1-2日,每日引流量50-200ml,以后颜色逐渐变淡减少。 (5)拔管:术后4-5日,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每日量少于10-15ml,创面与皮肤紧贴,手指按压伤口周围皮肤五空虚感,即可考虑拔管。,九、护理措施,5.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 主要原因是上臂的淋巴回流不畅、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死腔积液等。 (1)避免损伤:术后要避免在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测量血压,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 (2)保护患侧上肢:通常手术后病人手臂会有轻度水肿,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太高10-15,肘关节轻度屈曲;半卧位时屈肘90繁育胸腹部;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或健侧手将患肢抬高于胸前:需要他人扶持只能扶持健侧。避免患肢下垂过久。 .(3)促进水肿消退:出现明显水肿时,除继续抬高患肢外,可采用按摩患侧上肢、进行适当的手臂运动、腋区及上肢热敷等措施,九、护理措施,6.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由于手术切除胸部肌肉、筋膜、皮肤,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1) 卧床期的功能锻炼:为术后1-3天,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九、护理措施,(2)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九、护理措施,(3)术后4-7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九、护理措施,(4)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九、护理措施,(5)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九、护理措施,术后7日内不上举,10日内不外展肩关节。每天锻炼3-4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九、护理措施,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要点: (1)术后24小时活动腕关节; (2)术后12天(练习伸指、握拳简单动作); (3)术后23天练习屈肘屈腕,坐位屈肘前臂伸屈动作; (4)术后35天,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 (5)57天,练习肩关节抬举、屈曲肩关节抬至90度; (6)710天,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以后逐日增加运动量; (7)10天后,练习“吊环”运动每日数次,九、护理措施,7.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 (1)上肢旋转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