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感染性疾病护理.ppt_第1页
课件:感染性疾病护理.ppt_第2页
课件:感染性疾病护理.ppt_第3页
课件:感染性疾病护理.ppt_第4页
课件:感染性疾病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目标1,1.掌握: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一般护理;麻疹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儿童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原发型肺结核的概念、转归和临床表现;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教学目标2,2.熟悉: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特点;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 3.了解: 麻疹发病机制;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一般护理,(一)特点 1.基本特征 特异性病原体 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特征 免疫性,2.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3.流行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一般护理,建立预诊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疫情报告 密切观察病情 促进休息和营养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心理护理 健康宣教,一、麻 疹,(measles),【病原体】,麻疹病毒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毒在外界生存能力不强,不耐热,对消毒剂和日光敏感,但在低温下可以生存较长时间。,发病机理图解表,麻诊病毒 机体 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 血流 病毒血症 急性结膜炎 科氏斑 眼结膜 皮膜粘膜血管扩张、充血 颊粘膜 气管及支气管粘膜 肠粘膜 浆液性渗出及单核细胞浸润 肺炎喉炎 厌食腹泻,发病机理图解表-续,皮肤 皮疹 毛细血管内血液瘀滞 红细胞分解 皮疹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 皮疹处退行性变 表皮细胞过度角化脱落 皮疹消退后糠麦样脱屑,【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出疹前5日-出疹后5日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带菌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污染的手 易感人群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6个月-5岁发病率高 病后能获持久免疫 潜伏期: 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延长至3-4周,【临床表现】,前驱期(3-4天) : 发热、上呼吸道炎、麻疹粘膜斑 出疹期(3-5天) : 病毒血症达到高峰 顺序: 耳后发际面、颈躯干四肢手心足底 恢复期(3-5天) : 皮疹淡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暗红 依出疹顺序消退米糠样脱屑、褐色色素沉着,麻疹粘膜斑(柯氏斑、koplik spots),并发症: 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辅助检查】 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升高; 鼻腔黏膜检出多核巨细胞包涵体; 血液和鼻咽处黏膜分离出麻疹病毒; 麻疹IgM抗体(+)。,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鉴别要点,【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多饮水 2.对症治疗:高热小剂量药物降温、烦躁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咳嗽止咳去痰药、继发感染抗菌素治疗 3.中药透疹治疗: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利促进血循环和透疹 4.并发症治疗: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的治疗,【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麻疹病毒引起的皮损 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 高热消耗增加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 肺炎、脑炎、心肌炎,【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休息、饮食、饮水、环境 2.降低体温:高热护理、忌用醇浴、冷敷;透疹 3.皮肤粘膜护理:五官、皮肤粘膜护理 4.病情观察: 5.预防感染传播: 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延至疹后 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切断传播 途径,接种麻疹疫苗,易感儿肌注免疫血清球 蛋白。 6.健康教育,二、水 痘,(varicella,chickenpox),【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流行病学】 全年发病,冬春季节为高,传染源: 病人,出疹前1-2日至疱疹全部结痂时 均有传染性,传染性很强 传播途径: 鼻咽分泌物及泡疹液中经飞沫和直接 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和免疫力: 易感儿(1-6岁)接触后90%发病。感染 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 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皮肤粘膜 斑疹、丘疹、庖疹和结痂并存 (因病毒间隙性侵入,皮疹分批出现) 潜伏期2周,前驱期(1天) :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出疹期: 皮疹以红斑疹、丘疹、庖疹、结痂顺序 演变同一时间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呈向心 性分布,亦可发生在粘膜,破溃后形成溃疡 顺序:躯干 脸、肩、四肢(躯干多,四肢少),2. 重型水痘 全身症状重、高热、皮疹范围广可融合成大疱型疱疹和出血性皮疹,可继发感染 多见于肿瘤或免疫低下或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役抑制剂的患儿,3. 先天性水痘 妊娠早期感染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死亡率高,神经系统伤残 妊娠晚期感染 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并发症: 皮肤感染 因皮疹瘙痒抓破引发继发感染:皮肤脓疡、蜂窝组织炎等 心肌炎 肝炎,【鉴别】,手足口病 (hand-foot mouth disease,HFMD )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历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辅助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偶有轻度增高 疱疹刮片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 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阳性。,【治疗要点】 1.抗病毒治疗:病毒唑、阿昔络韦等,对免疫功能受损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应及早将糖皮质激素减至生理量并尽快停药并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2.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小剂量药物降温、烦躁时用苯巴比妥等镇静剂、继发感染时用抗菌素治疗 3.支持疗法: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水痘病毒感染导 致皮损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 脑炎、肺炎、败血症,【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温度适宜,衣服被褥清洁,饮食 2.减轻皮肤病损,恢复皮肤完整性: 手和指甲清洁,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疱疹溃破涂1%甲紫或抗菌素 3.降低体温:中低度发热,不必降温,多饮水 4.病情观察: 一般过程顺利,观察并发症 5.预防感染传播:呼吸道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止, 保护易感儿:接触后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 疹免疫球蛋白 6.健康教育,三、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mumps),【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毒呼吸道侵入人体,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和淋巴结中复制并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病毒再此复制血流,并侵犯其他尚未受累的器官,临床上出现不同器官的相继病变。 腮腺因非化脓性炎症,致腺管肿胀、坏死、阻塞致唾液淀粉酶贮留并经淋巴管入血流,使血、尿中淀粉酶增高。睾丸、卵巢、胰腺甚至脑也可产生非化脓性炎症改变,【流行性学】,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腮腺肿大前1天到腮 腺肿胀消退后3日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储存在患者呼吸道处的分泌物通过飞沫直接 传播以及通过唾液污染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病后能获持久免疫力,多 发生于5-15岁的儿童 发病季节: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18日) 前驱症状(1-2日) : 发热、头痛、乏力、纳差。 典型症状(一周):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弹性、灼热和触痛。,并发症: 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 【辅助检查】 1.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升高 2.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增 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3.血清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增高 4.血、尿及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治疗要点】,抗病毒治疗:病毒唑、阿昔络韦。 对症治疗: 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严重疼痛或并发睾丸炎者给予止痛剂治疗, 睾丸局部用冰敷或睾丸托支持 严重呕吐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继发感染时用抗菌素治疗 脑膜脑炎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脱水剂,【护理诊断】 疼痛 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和(或)继发感染有关 潜在的并发症 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口腔、饮食护理;局部冷敷 降温 病情观察 预防感染传播 健康教育,四、中毒性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toxic type) 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 临床特点: 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 休克和昏迷为特征,病死率高,【病原体】,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 夏秋季节为高,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和免疫力: 2-7岁体格健壮,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 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病因和发病机理】 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的过敏反应 内毒素发热,毒血症状,微循 (大量) 环障碍 外毒素水样腹泻,神经系统症状 (少量),细菌裂解,【临床表现】,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 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混合型,【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2.大便常规:黏液浓血便者有大量的脓细胞 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3.大便培养: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4.免疫学检查:细菌抗原 5.特异性核酸检测:特异性强,快捷,【治疗要点】,1.降温止惊:物理、药物或冬眠疗法;镇静剂 2.控制感染:选用两种敏感抗菌素:丁卡+头孢 3.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血管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通畅、吸氧 降低颅内压,【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量的改变 与机体的高敏状态和 毒血症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 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4.焦虑(家长) 与病情危重有关,【护理措施】,降低体温、控制惊厥 保证营养供给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预防感染传播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五、结核病 (Tuberculosis),【概述】,定义: TB呼吸道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TB:结核杆菌) 发病率:卡介苗接种有划时代意义 经济落后地区 流动人口 卡介苗质量 接种技术 初种后未加强,结核病仍是儿科常见病,小儿结核病特点:,年龄越小,免疫力越差,越易感染 以原发型为主 以淋巴及血液播散为主,恶化时易引起粟粒性肺结核及全身性结核病 卡介苗接种在儿童期有肯定的保护作用,【病原体】,结核杆菌: 分支杆菌属,抗酸染色(+), 人、牛、鸟、鼠四型 生长缓慢 固体培养基1月不利于快速诊断 抵抗力强 潮湿环境存活半年传染性强、危害大 易变性强 抗痨药使用不当 易产生耐药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为主,少数消化道、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结核菌素的毒力和数量、机体抵抗力、 遗传,【发病机理】,结核病的免疫反应 (cell-mediated immunity) 结核病的变态反应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感染TB后,90%不发病,5%发病原发型肺结核 另5%日后机体免疫力 时才发病继发性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protein purified derivative (纯蛋白衍生物),PPD 0.1ml (5U) 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6-10mm皮丘,48-72小时后观测,【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硬结直径 5mm - 阴性 硬结直径 5-9mm + 阳性 硬结直径 10-19mm + 中度阳性 硬结直径 20mm + 强阳性 硬结直径 20mm 伴水疱、局部坏死等 + 极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阳性反应: 1、接种卡介苗后,人工免疫 2、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 3、3岁以下尤其1岁以内未接种过卡介苗者,中度阳性 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 核的可能越大 4、强阳性反应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的结核病存在 5、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10mm,且增加幅度为6mm以上, 表示新近感染,阴性反应:,1、未感染过结核 2、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3、假阴性反应(机体免役功能低下或抑制) (1) 重症结核病 (2) 急性传染病 (3) 体质极度衰弱 (4) 原发或继发免役缺陷病 (5) 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4、试剂失效或技术误差,【实验室检查】,结核杆菌检查:痰液、胃液、胸水、腹水、 脑脊液 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血沉:增快,无特异性 X线检查 纤支镜,【预防】,管理传染源 普及卡介苗接种 预防性化疗 【治疗原则】 抗结核药物治疗: 早期 适宜 联合 规律 全程 分段,原发型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概述】,定义:TB初次进入机体发生的感染,儿童最 常见类型,占853% 类型:1.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tuberculosis of tracheobronchial lymphonodus),【病理】,1.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病灶 淋巴结炎 部位:上肺下段、下肺上段接近胸膜处,多 见右侧 基本病理改变:渗出、增殖、坏死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胸腔内肿大的淋巴结为主,淋巴管炎,【转归】 1.吸收好转:吸收、钙化、痊愈 2.进展 (1) 原发病灶扩大 空洞 (2) 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炎 干酪性肺炎 (3) 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肺不张或肺气肿 (4) 结核性胸膜炎 3.恶化:血行播散,粟粒性肺结核,【临床表现】 1.起病缓,低热,轻咳,纳呆 2.稍重者: TB中毒症状: 长热,纳呆,消瘦,盗汗,乏力 3.部分患儿可有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 红斑,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4.肺部体征不明显 5.胸部X改变 6.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阴性转变为阳性,【辅助检查】,结核杆菌试验: 胸部X线检查 CT扫描 纤支镜 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纳差、消耗 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结核杆菌感染,机体消耗有关 3.舒适度减弱 与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性炎症有关 4.知识缺乏 家长及患儿缺乏相关知识 5.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 6.潜在的并发症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护理措施】,1.保证营养供给:高热量、蛋白、维生素 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空气流通、睡眠 3.加强病情观察,促进舒适 4.消毒隔离:活动期呼吸道隔离,物品消毒 5.指导合理用药: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6.健康教育,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多见于15岁小儿,是严重的、 常致死的重型结核,【发病机制和病理】,是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 不全,免役功能低下 软脑膜及脑底诸池充血、水肿、炎性渗出,【临床表现】 缓慢起病,病程分三期 1.早期(前驱期):1-2周,性情改变 呆滞、易怒、好哭、卧不安、嗜睡、头痛、呕吐 2.中期(脑膜刺激期):1-2周 颅压升高,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 脑膜刺激征(+) 3.晚期(昏迷期):1-3周 病重、昏迷、惊厥、极度消瘦、水盐紊乱,颅压 增高,脑疝,【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压力,透明或毛玻璃外观,白细胞,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 GS、Cl-下降 培养(+)可确诊 结核菌抗原 抗结核抗体测定 结核菌素试验 胸部X线检查,【治疗要点】 1.抗结核药物治疗: 强化治疗阶段、巩固治疗阶段 2.降低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