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共60)2016年8月底国内众多网上论坛上有关“太阳耀斑烧毁手机”的传言沸沸扬扬:“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消息, 2016年9月4日,木星、地球和太阳成一条直线,届时将发生太阳耀斑大爆发,这次爆发将会干扰通信、损毁手机,建议用户当天关闭手机。”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 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是( )A. 土星 B. 火星 C. 水星 D. 金星2. 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电离层3. 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黑子和耀斑增多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太阳活动的增强与否,对地球没什么影响 耀斑爆发持续的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大A. B. C. D. 【答案】1. B 2. B 3. C【解析】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位置,地球、木星轨道之间是火星。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黑子和耀斑增多,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1题详解】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结构,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是火星,B对。A、C、D错。【2题详解】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B对。光球层太阳活动是黑子,A错。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电离层属于地球大气,D错。【3题详解】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黑子和耀斑增多,对。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对。太阳活动的增强与否,对地球有影响,错。耀斑爆发时持续的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大,对。C对,A、B、D错。4.北京时间2018年7月5日20时,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耀斑是( ) 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为黑子,故错误;耀斑是色球上突然增亮的斑块,故正确;耀斑和黑子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故正确;耀斑是太阳释放能量的激烈表现,故错误,所以该题选B。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5.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 圈层a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只有圈层a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C. D. 【答案】5. D 6. 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圏联系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圏三大圏层,A联系了BCD三大圏层,是生物圏;C在最下层是岩石圏,B在岩石圈以上,大气圏以下是水圈。生物圏与其它圈层交互的,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圏的上部及几乎整个水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生物圈有生命活动,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5题详解】生物圏联系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圏三大圏层,A联系了BCD三大圏层,是生物圏;C在最下层是岩石圏,B在岩石圈以上,大气圏以下是水圈。选D正确。【6题详解】不同于其它圏层,A是生物圏,生物圏与其它圈层交互的,不是单独的,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圏的上部及几乎整个水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错正确;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其厚度不是300米的独立空间,错。生物圈有生命活动,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正确。选D正确。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表示( )A. 地幔 B. 地壳C. 地核 D. 软流层8.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图中( )A. 的顶部B. 的全部C. 的全部和的顶部D. 的全部和的顶部【答案】7. B 8. C【解析】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7题详解】图中表示表示地壳、表示地幔、表示地核,B正确。【8题详解】图中表示表示地壳、表示地幔、表示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正确。9.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现象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A图中,地面热的地方,垂直大气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垂直大气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再促进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圈,热力环流形式是正确的;B图中,白天, 同海拔的山谷上空的空气与山顶的空气比较,山顶附近的空气更接近地面,增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而相对而言山谷中的空气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形成谷风,热力环流形式是对的;C图中,白天陆地的温度比海洋的温度要高,气流是上升的,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圈,热力环流形式是错误的。D图中,城市形成热岛效应,温度高,气流是上升的,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环流,D的热力环流形式是对的。故选C。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处气压高于b处B. a处气压高于c处C. M处的气温比N处高D. d处的气温高于c处11.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B. M处盛行上升气流C. 近地面气流由M流向N D. N地气压低于M处【答案】10. C 11. B【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a、b在同一高空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的凹凸规律为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c处的气压高于ab,d处的气压低于ab,A、B都错。由高空的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可知图示M地地面为低压,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可判断M处气温较高,C正确;高空c处气温高于d处,D错。故选C。【11题详解】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M处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B正确;同一水平面上,气流始终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高空气流有c流向d,A错;N处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气压高于M地,近地面空气从N地流向M地,C、D都错。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学生需掌握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面上,高空和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回答下列各题。 12.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地球的重力能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 太阳辐射能13. 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14.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兴建水库 B. 节约用水 C. 植树造林 D. 跨流域调水【答案】12. D 13. C 14. D【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特点和理解,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12题详解】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D正确。【13题详解】是由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我国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湿润气流,C正确;长江是地表径流;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空气下沉,天气干旱;我国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ABD错误。【14题详解】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主要是缓解水资源时间不平衡的矛盾;节约用水主要是缓解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植树造林更多的是涵养水源,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15. 下列选项与下图中、最符合的是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答案】A【解析】,是把大岩石变成碎屑,所以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等。是把碎屑转变为沉积物的过程,所以为搬运作用16.具有“层理构造”、“常含化石”的岩石为()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答案】C【解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选C。17.读下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A. 三角洲B. 沙丘C. 冲积扇D. 冲积平原【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位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ABD错误,故选C。【点睛】水在搬运过程中,因为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18.台风过境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风暴潮地震狂风暴雨沙尘暴 洪涝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雨的强度很大,日降水量可超过100200毫米,甚至达500600毫米。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正确,即C项正确;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沙沙尘暴,错。故选C。【点睛】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极为猛烈的热带气旋,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大,台风并非百害无一利,其中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旱情,属于有利影响。2018年3月29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里氏4.8级地震,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观测,最大震度是南投埔里及台中大肚,均为4级。根据地震测报中心地震报告,这起地震发生在上午8时17分,震中在南投县政府东偏北38.8公里,深度为5.2公里。除埔里及大肚4级震度外,南投市、台中市、彰化员林、彰化市、云林古坑、云林斗六震度都是3级,其他地区除屏东外,分别有1至2级震度。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9. 材料中的“里氏4.8级”和“震度”分别指的是( )A. 震级,烈度 B. 烈度,震级 C. 震级,震级 D. 烈度,烈度20. 遇到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 身处户外时,应躲到房屋外墙窗下避震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身处街道时,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A. B. C. D. 21. 此次地震震源发生在( )A. 地核 B. 上地幔 C. 软流层 D. 地壳【答案】19. A 20. D 21. 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材料中里氏4.8级指的是震级,表示地震大小,震级数字越大,表示地震愈大,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系,用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表示地震的大小;震度是指受破坏程度,即烈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A正确。【20题详解】本题考查遇地震的自救方法。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身处户外时,应跑到户外较为空旷的区域;身处楼房,用绳索下楼可能造成其他的危险,身处街道时,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以免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综上所述,正确,故选D。【21题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台湾岛,深度为5.2公里,陆地地壳的厚度在几十千米,5.2公里处属于地壳,故此次地震发生在地壳,D正确。【点睛】学生需熟悉地震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地震的自救方法,熟悉地球各个圈层的空间范围及厚度。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回答下列各题 22. 据图可知(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C. 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23. 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 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C. 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 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24. 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加强监测和预报 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出行建议乘坐飞机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农田夜间防御霜冻A. B. C. D. 【答案】22. B 23. D 24. B【解析】【22题详解】由图可知,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录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B正确;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形成,春季也有,A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错;夏季台风生成和登录个数都多,D错。故选B。【23题详解】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D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洪涝灾害,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C错。故选D。【24题详解】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等,利于减轻灾害,B正确;台风天气不易乘飞机,乘飞机也不能预防台风灾害,农田夜间防御霜冻与寒潮有关,与台风无关。故选B。【点睛】台风是指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我国夏秋季是台风多发期,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有利也有害,人类可采取一些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台风危害。25.下列有关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冷空气就是寒潮 寒潮通常带来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 “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可能与寒潮是天然“杀虫剂”有关 寒潮不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锋面系统和天气。所谓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产生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有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传递,温度降低幅度大,是天然的杀虫剂,C正确。【点睛】熟悉寒潮的定义、特征及影响。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国家甲乙丙丁人口出生率(%)29262413人口死亡率(%)23121011人口增长率(%)06141402人口迁移率(%)-02-010102回答下列各题。26. 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7. 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26. C 27. D【解析】【26题详解】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丙国的自然增长率和乙国相等,都是1.4%,但是乙国的人口迁移率是负值,迁出人口数多于迁进人口数,丙国的是正值,因此四国中,丙人口增长最快,C正确。【27题详解】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由于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等因素,人口迁移以迁入为主,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丁国,D正确。【点睛】表格中人口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反映人口机械增长,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高。28.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多的休闲时间C. 更高的收入 D. 更优的自然环境【答案】C【解析】【详解】迁出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迁入国主要为发达国家,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收入,C正确。【点睛】该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2017年最新预测,2020年中国流动迁移人口,包括现在预测要在城市落户的人,将逐步增加到2.91亿,年均增加60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还会由于人口的迁入继续增长,其中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约占60%,越来越多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影响人口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集聚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社会因素 D. 个人因素30. 根据材料推测,未来几年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表现为A.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B. 高学历的人口迁移减少,低学历的人口迁移增加C.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主D. 劳动人口迁移比重减少,老年人口迁移比重增加【答案】29. A 30. D【解析】【29题详解】“十三五”期间,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还会由于人口的迁入继续增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城镇之间人口流动将日趋活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沿江、沿海、铁路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A正确。【30题详解】由材料“越来越多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可推测,劳动人口迁移比重减少,老年人口迁移比重增加,D正确。【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四道题,共40分)3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曲线是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答案】 (1). B (2). 低 (3). 白天阴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反射)强。 (4). 高 (5). 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强,补偿回地面的热量多。【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阴天昼夜温差小,牢记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而非太阳辐射。【详解】(1)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会较高,因此昼夜温差比晴天小,读图可知,A、B曲线中昼夜温差小的是B曲线,因此,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曲线是B。(2)白天阴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和大气气温比晴天时较低。(3)夜晚阴天,有云,大气的逆辐射增强,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地面和大气气温比晴天高。【点睛】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结果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云层越厚,反射越强;云层越厚大气保温作用越强,夜晚地面温度越高,由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因此,气温越高。3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2)图中包括的全部水循环类型是_、_、_。(3)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1)降水;水汽输送;下渗。(2)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类型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内容简单。【详解】(1)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读图可知,A表示海水蒸发,B表示湖泊水蒸发和植物蒸腾,C和D分别表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图中缺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环节。(2)水循环的类型有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读图可知,三种循环都有。(3)降水减少的原因首先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而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水体和植被,使蒸发和蒸腾减少,如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降低大气的水汽含量,从而使区域降水减少。【点睛】该题需学生理解记忆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基本类型,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的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环节。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及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2)由内地迁往沿海。 原因: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人口迁移,熟悉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以及影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一题可从安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及安徽省存在哪些推力因素分析;第二题有三问,一一作答,现代人口迁移以经济因素为主,迁移的目的是追求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水平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详解】(1)安徽成为劳务大省,说明输出劳动力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所以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2)由材料二可知,图中箭头粗细可反映迁移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内地迁往沿海。原因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等。【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