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一位学者写道:“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维持这个:“封建帝国”的前提因素是A. 王位世袭B. 分封制度C. 礼乐制度D. 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由“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可知西周初期实行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形成地域政治,建立起“拱卫王室”的共主帝国所以B项正确。A项在夏朝己存在,只是一种继承制,不是“帝国”维持的前提;C项是辅助、协调统治阶级秩序和关系的。D项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所以,只有B项符合材料主旨。2.有学者依据汉代文献和秦汉简牍,统计出商品有300多种,归纳为24个行业,其中有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如牲畜类、陶器类、药物类、调料类等等。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的发展A.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 推动庄园经济的出现C. 导致铁制农具的使用D. 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所说:“24个行业”的“300多种商品”,“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可知小农生产生活需要,即“市场”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小农本身具脆弱性,面向市场不利于规模的扩大,难以发展成庄园,B项错误;铁制农具的使用才导致小农经济的出现,C项说法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重农抑商会限制小农与市场的联系,D项不正确。【点睛】有效利用材料意图与关键字,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正确分析相关问题。3.建隆四年(963年)正月二十七日,宋太祖下诏:“礼部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宋政府还在科举考试中推行“锁院制”即主持考试的知贡举确定下来后,马上进入贡院,不得出外,不得与外人交通,食宿都得在贡院之内。上述措施A. 有利于完善考试制度B. 加大了宋朝政府财政负担C. 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D. 能够选拔出经世致用人才【答案】A【解析】【详解】由“朝臣不得更发公荐”,“锁院制”等可知,宋代在考试程序上规范了科举制度,有利于公平公正选取官员,所以A项正确。因为材料没有提供相关“费用支出”、“压制武将”,以及考试内容上与“时代、治国联系”的信息,所以BCD三个选项虽然与宋代历史和科举制的相关作用,但与本题主旨无关,并不是正确选项。4.清朝在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过程中,从双方对等的代表、卫兵人数,到写制、签署、互换、及最后使用拉丁文译本,都严格遵循了已有的国际法原则。但在官方材料中,清政府极少谈及这次谈判的经过。材料表明A.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朝贡体系B. 沙俄的实力较为强大C. 清政府开启外交近代化D. 中国的主权遭到侵犯【答案】B【解析】【详解】对于尼布楚条约签署等环节的规范,遵循国际法原则,清政府官方有意淡化“谈判”,可见对于中俄的正常交涉,政府不以为然,更倾向坚持惯例,放不下“天朝上国”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姿态,由此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是B项。A、C项是19世纪中期以后,侵华战争的结果。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可知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事实并未侵犯中国主权。故正确的答案只有B项5.下表为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材料主要体现了同文馆的办学理念是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1、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八年A. 穷则变,变者通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经世致用D. 师夷长技以制夷【答案】B【解析】【详解】虽然在左侧给出的同文馆课程条目中,有不少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翻译等内容,但是由右侧备注“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肆习洋文四种”可以看出,其课程设置对中西文化的主次设定,其办学理念是B项所说的中体西用。而A项是19世纪末维新派梁启超的观念,C项只是一部分,与整体和“同文”不符;D项是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的主张,而19世纪后期的洋务派侧重于“自强”,并非“制夷”。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项。【点睛】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在继承上不断创新发展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方向是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以此题为例,历史学习必须准确、熟练掌握史实,在选择判断时切忌张冠李戴。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土地问题成为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焦点,英国自由党提出土地改革。其一,实施“三英亩一头牛”计划。该计划要求国家为农村劳动者每人分配3英亩小土地和1头牛来维系生活。其二,颁布地方政府法。自由党在1894年短暂组阁期间颁布地方政府法,允许教区议会提供小块土地,至1902年地方政府为超过45000名佃农提供了小块土地。然而,这既没有为自由党赢得乡村的支持,也没有改变地主主导英格兰乡村的农业结构。其二,鼓励发展小土地和配给地。1905年自由党一上台就任命卡灵顿勋爵为农业大臣,力图主导一场“平静的农业革命”。袁臻英国自由党土地改革政策研究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如何处理好政策目标与政策措施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几点:关于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富农经济也地主经济都具有剥削性质,但富农经济比地主经济有进步之处。保存富农经济,“国为富农经济的存在及其在某种限度内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人民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因而对于广大的农民也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关于没收地主生产资料分给农民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之所以规定没收地主的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因为这些都是进行农业生产必要的生产资料,农民在分得土地后,必须有这些生产资料,才能进行生产。”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土地改革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土地改革的异同点。(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土地改革对新时代中国土地问题的解决有何启示。【答案】(1)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土地问题成为英国社会焦点;英国自由党的短暂组阁。(2)相同点:由政府主导;注重立法的方式解决问题;土地改革循序渐进,相对温和;建立小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不同点:英国土改没有赢得乡村农民的支持,中国土改得到广大农民拥护;英国土改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中国土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土地所有权,英国是地主占主导,中国是农民占主导;中国为减少改革阻力,保存富农经济;英国土地改革既没有为自由党赢得乡村的支持,也没有改变地主主导乡村的农业结构,成效有限;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3)根据国情制定相关土地政策,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与土地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土地改革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土地改革应充分照顾到广大农民的利益。【解析】【详解】(1)背景:从材料一中“19世纪下半叶”;“土地问题成为英国的焦点”;“三英亩一头牛”计划要国家帮助农村劳动者 “维系生活”;“自由党在1894年短暂组阁期间颁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2)异同点:从材料一中的“颁布地方政府法”,“鼓励发展小土地和配给地”, 力图主导一场“平静的农业革命”;联系材料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没收地主生产资料分给农民”等信息,并结合中国土地改革的时间等元素,可知两国在土地改革的主体、形式、做法、核心内容、历史进程和根本目的等方面上有相似之处。材料二中“保存富农经济”,“没收地主”等信息可知,在处理阶级关系和发展方向上,两者又有质的差异。 (3)启示:需要结合前两个问题的思路,如从两国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发展进程和取得成功的经验等方面归纳总结。【点睛】启示类型的问题,一般考虑从历史事物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得失成败以及从进程中昭示的智慧即经验教训中得到。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时间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美国欧共体日本1965年2003700141328016304069890031757091290所占%10070.538.1434.8815.854.561993年2311256618247536990262625989962797624214204所占%10078.954.2827.0827.1718.23(注: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上表为1965年、1993年世界经济发展简况表。根据表中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如有学生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一方面,二战后世界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无论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经济水平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具体而言,战后世界秩序整体的相对稳定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的环境;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各国之间贸易的增长与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进了各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使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世界经济整体上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高收入国家凭借着资本、技术等先天的优势,依托战后建立的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大肆地对外扩展,输出资本。低收入国家在这种竞争中处于劣势,不断落败,与高收入国家间经济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战后世界经济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解析】【详解】本题首先需要明确三项任务:一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二落实观点,三按照限定条件“世界史知识”理顺思路,规范作答。由材料为1965年、1993年世界经济发展对照简况表,从数据变化尤其是百分比升降,找到中心问题是全球化加快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涉及到的论点可以是不平衡的原因也可以是趋势,还可以是对策,但必须照顾到题目所要求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规范,用词科学。8.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启动首先来源于边缘革命,即真正的变革不是来自于计划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而是来源于那些被市场经济主体排斥的、边缘化的群体。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特区这四大边缘革命的力量不断突破现行体制的桎梏,并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正是这此边缘力量成就了一系列变革,这一系列变革使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一开始就具有了真正的市场力量。田卫民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市场化道路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经过十余年来的自下而上推动的市场化启动,市场已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其次,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之上;再次,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市场化战略。田卫民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市场化道路(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边缘革命”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四大的理论突破的内涵及意义。【答案】(1)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的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社会实现拨乱反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边缘化群体不断突破现行体制的桎梏;民主法制不断完善与健全。(2)内涵:充分肯定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各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背景:材料的出处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市场化道路可知,本题的时间设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前后;材料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是“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材料中“被市场经济主体排斥”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2) 内涵:依据材料中“党的十四大”、“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知。意义:从材料中的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市场化战略等结合当代历史,从理论发展和现实意义、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30年代,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大国却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乌云中。苏联面对的纳粹德国的威胁,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以赢得备战时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时也加强了对边界的防御。德国入侵波兰后的1939年9月17日,苏联红军越过西部国界进入波兰境内,进驻和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1939年10月,苏联又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遭到芬兰拒绝。双方因此爆发战争,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芬兰政府战败。苏联由此取得芬兰4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40年6月,正当希特勒进攻法国之际,苏联对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实行了军事占领,并在8月初将这三个国家并入苏联。此后,苏联又出兵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5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就是“东方战线”。它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0000平方公里,西部边界向西推进了约三百至四百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但它最终没有也不可能阻挡德军的大举进攻。它的建立鲜明地打上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烙印,特别有损于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英法奉行的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通过工业化、五年计划等使综合国力增强。(2)影响: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缓解了德军的推进速度;它突出地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恶化了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苏联的孤立状态。恶化了苏联同周边国家以及英法等国的关系,对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形成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解析】【详解】(1)背景:从材料给出的时间:“30年代”, 起因:“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绥靖政策”,以及“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中与之相关的苏联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比如工业化等知识点,可得出。(2)影响:通过提取材料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打上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烙印”,“有损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等信息,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相关史实,从近及远,从浅及深地分析相关事件产生的影响。1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贫苦家庭。1906年,陶行知进入歙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学习,开启了他中西文化交融的第一步。1910年,陶行知升入金陵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师从杜威等进步主义教育大师。1917年回国,演戏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期望通过这一运动扫除中国大量的文盲,以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为了改造中国乡村的落后状况,陶行知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的乡村教育,在南京城北创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1932年起,积极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以“小先生制”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各类知识。抗战时期,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以学习武训的“叫花子办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