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doc_第1页
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doc_第2页
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doc_第3页
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doc_第4页
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13 页隧道明暗挖安全防护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起讫桩号为K0+000K1+260,标段总长1260米。工程起点位于建国路和解放路交叉口,沿解放路在大学路口以东约30m下挖,采用隧道形式穿越解放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三角地、环城东路、铁路、贴沙河、杭州自来水厂及凯旋路后出洞。隧道全长686m,其中暗挖段共4段共计216米,各暗挖段起讫里程分别为:K0+500K0+599、K0+635K0+667、K0+760K0+825、K0+880K0+900,暗挖段总长221m。明挖段分为五段总长470m与暗挖段间隔施工,各明挖段起讫里程分别为:K0+395K0+500、K0+599K0+635、K0+667K0+760、K0+825K0+880、K0+900K1+081。U型槽段里程分别为:进口段K0+270K0+395、出口段K1+081K1+220,长度分别为:进口段125m、出口段139m,全长264m。明挖段基坑两侧围护采用钻孔咬合桩(1m),横向临时支撑采用609钢管,明暗挖交界处采用旋喷加固土体,厚度3.0米。基坑深度514米。2、隧道暗挖施工安全防护方案一、施工安全措施1.1开工前期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风、水管路安设及养护制度。有关乘坐车辆的安全专项规定。防雷电、防洪、防火的安全专项规定。隧道工操作安全手册。1.2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2.1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量测指导施工,确保安全。1.2.2隧道开挖过程中,设地质队和专职地质工程师,做好地质描述和超前地质预报,提出对策和措施,每个开挖工班配一名工程师跟班,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保证标准化作业。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发现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1.2.3在洞口安设“进洞安全须知”标牌:所有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尤其是电工、电焊工、砼喷射手等严格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维修及保养,确保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及时的跟踪注浆,以消除施工对周围环境(包括管线、建筑及铁轨)的不利影响。1.2.4工具上配制大型抽水泵及相关管路若干,以应付突发性暴雨对工程破坏。1.2.5开挖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CRD工法的施工原则:短进尺、勤量测、早封闭、紧跟进、早成环2.2.6过铁路暗挖段施工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付组长的紧急状态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我集团公司专业注浆工、司钻工及电焊工及钳工等技术工人。小组派驻杭州火车站驻站代表一名,主要负责与车站调度及工务段间的横向联系。3、隧道明挖与支护安全防护方案一、施工安全技术基坑工程的施工必须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基础的安全以及临近建筑物、构造物、地下管线不受损害。1.1放坡开挖1.1.1开挖深度不超过4.0米的基坑,有条件采用放坡开挖时,并经验算能保证土坡稳定时,采用放坡开挖。1.1.2开挖深度超过4.0米时,宜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每层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米。1.1.3放坡开挖的基坑,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1.3.1坑边不宜堆土或堆载;1.1.3.2土方开挖必须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米;1.1.3.3放坡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基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出的水渗入或倒流入基坑。二、有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2.1.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2.1.2除设计允许外,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作。2.1.3采用机械挖土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桩。2.1.4应尽量缩短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对一、二级基坑,每一工况下挖至设计标高后,钢支撑的安装周期不宜超过一昼夜,钢筋砼支撑的完成时间不宜超过两昼夜。2.1.5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挖除整平,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2.1.6对面积较大的一级基坑,土方宜采用分块、分区对称开挖和分区安装支撑的施工方法,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浇筑垫层。2.1.7基坑边统一采用脚手架栏杆、立柱围挡,除施工人员进出口采用活动门外,其它地方全部拦死,晚上、雾天设红灯警示,栏杆上挂警示牌。2.1.8钢支撑两头高低要平,与围护结构连接处设置钢围囹,牛腿。2.1.9基坑顶头板回角应用剪刀撑或八字撑加固。2.1.10上下基坑采用固定式直爬梯,直爬梯设护笼,高度超过8米时,设置梯间平台。2.1.11基坑边0.8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土,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基坑边安全距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实施。2.1.12加强基坑边构造物的监控量测,当构造物变形超过标准时,应暂时停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固构造物。2.1.13严格按施工图纸设计尺寸、平面位置及标高施工,在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前不擅自变更施工;2.1.14施工前通过试桩核实地质资料是否有出入;2.1.15施工时加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2.2.4所有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才能使用。2.2.5加强现场用电管理,照明、高压电力线路的架设应顺直、标准,保证绝缘良好。各种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洞口设防护措施并加强照明。三、基坑施工安全基坑开挖工作面大,高差大,加之各种机械较多,人员繁杂,保证安全作业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其作业特点,特制定本安全措施。3.1起重机、挖掘机、冲击抓斗等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3.2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3.3起重司索人员和起重指挥人员需经考核,持证上岗,信号指挥人员应有明显的标志,不得兼任其它工作,做到定机定人指挥,要严格执行“十不吊”原则。3.4吊钩、起重限位器、力矩限位器、吊钩保险、起重量指标器等齐全,灵敏,灯光、喇叭(警铃)等完好无损。3.5吊装作业须在起吊机具组织试吊、试运行之后进行。吊装作业中严禁超载。3.6生产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以防机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7生产区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并系好帽绳。三、脚手架与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方案一、概况本工程施工项目隧道二次衬砌、U型槽段衬砌、沟槽施工涉及脚手架、模板的作业面较多,为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及工程的安全,特制定脚手架、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方案。二、安全施工控制程序脚手架、钢模板由专人设计,然后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由专职安质人员监督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出并及时纠正。安装完毕后由工长、安装班组长、专职安质人员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返工,直至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1、脚手架1.1脚手架采用直径4851mm壁厚33.5mm焊接钢管,扣件连接,不得使用铅丝及其它材料绑扎。1.2结构施工用脚手架,其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必须经过计算确定。1.3装修施工用脚手架,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8米,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8米,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架子高度在2米以上6米以下,脚手板可以花铺,但空隙不得超过0.2米,板搭头必须用铅丝绑牢。架子高度超过6米,必须满铺脚手板。架子四周必须设斜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剪刀撑,一直到顶。架子顶部临边应绑两道护身栏和设挡脚板。上料口四角应设安全护栏。1.4脚手架搭设的上料平台1.4.1结构尺寸应根据搭设高度及承受荷载大小经计算确定。1.4.2一般立杆间距不超过1.2米,步距不超过1米,地基要夯实平整,立杆安插在底座上,下铺木脚手板。1.4.3平台架的四边从下至上应设剪刀撑。1.4.4平台架顶部四周要设1.2米高两道护身栏,并设挡脚板。1.4.5平台作业面满铺脚手板,板下支撑横杆间距一般不大于0.75米。1.4.6平台架高度超过10米时,四周应设缆风绳。1.5脚手架必须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米,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米。1.6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0.2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兜设水平网。操作面梯子的搭设必须坚实,不得缺层,阶梯的间距不能大于0.4米。梯子要搭在坚固的支持物上,如果底端放在平滑的地面,应该采取防滑措施,立梯的坡度以60度为宜。两梯连接使用的饿时候,在连接处要用金属卡子卡牢,或者用铁丝绑牢,必要的时候可以支撑加固。2、脚手架各种尺寸必须满足安全要求。立杆纵向间距不大于1.5m,横向间距不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8m,立杆遇大横杆接点处必须设小横杆,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5m。3、脚手架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飞跳板,脚手架下层兜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设两道护身栏杆、一道护脚栏杆和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为1m。首层必须固定一道36m宽的安全网,其它每四层设一道安全网。4、高度在20m以上的脚手架,纵向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0m以下的必须设置正反斜支撑。5、安装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带。6、吊装脚手架、钢模板时,下面不准人员停留,防止落物伤人,临街施工或附近有人经过时,周围必须设挡护并设警示标志。7、脚手架、钢模板搭设或组装完毕后,使用前,由主管工长、班组长、专职安质人员一起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各种结构尺寸、连接是否符合要求,脚手板的铺设安全防护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脚手架基础处理是否稳固。8、工作平台的边缘不准放各种物品,防止落物伤人,脚手架上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戒标志。9、交叉作业人员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必须在同一垂直方向平行作业时,要设置防护层。10、脚手架、钢模板拆除时,在周围应要设围栏或树立警示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严禁非专业人员入内。11、脚手架拆除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12、拆除脚手架、钢模板的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13、拆除时统一指挥,当解开与别人有关的接扣时,要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14、拆除过程中,不能中途换人,如须换人应将拆除的情况向对方交代清楚方可离开。5.6高处作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一概论本方案主要针对的是杭州市解放路延伸工程所涉及到高空作业安全问题。二施工中的一般高处作业21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及专业技术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22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即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的必须停止作业。对于施工作业场所所有坠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消或加以固定。23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均应及时消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雪设施,遇有6级以上的大风、浓雾等恶劣气候时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24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三洞口作业1防护设施311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312电梯开口必须设置防护栏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米设一道安全网。313钢管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挖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314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应设红灯示警。32洞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防护设施时必须注意: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四攀登作业4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确定用于现场施工的登高和攀登措施,柱梁和行车梁等构件吊装所需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用挂攀中,应在构件中施工图或说明内作出规定,攀登用具结构构造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荷载强度必须满足要求。42墙脚底部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用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以宜,不得有缺档,如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一处,连接后的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43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固定式直爬式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L70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使用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宜加设护笼,超过8m,必须设置平台。44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45钢柱安装登高时,应合用钢挂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钢柱的接柱应使用梯子和操作台,操作台横杆高度,当无电焊防风要求时其高度不宜小于1m,有电焊防风要求,其高度不宜小于1.8m。46钢屋架的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461在屋架上下弦登高操作时,对于三角形屋架应在屋脊处梯形屋架应在两端设置。攀登时上下的梯架,材料选用毛竹或原木,踏步间距不应大于40cm毛竹梢径不应小于70mm。462屋架吊装以前应在上弦设置防护栏杆,在下弦挂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