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增分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增分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增分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增分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增分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分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增分练第56页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下图为宁夏风沙干旱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的存在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强烈C.人口因大量外迁而减少,弃耕现象严重D.产业和就业结构较低,都以第一产业为主2.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重的主要影响是()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缩小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下降,加剧环境压力C.牧区面积增大,牧业发展速度加快D.黄河含沙量明显增加,洪灾频率增大3.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是因为()A.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安置劳动力多B.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C.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大量风沙土及沙质土的存在是土地沙化的物质基础,A项正确。宁夏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B项错;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是土地沙化的根源,人口大量外迁会减轻土地沙化,C项错;根据文字信息推断,该地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D项错。第2题,宁夏风沙干旱区主要位于黄河的东侧和南侧,该地西北风势力强于东南风,故沙化土地主要向东扩展,所以黄河沿岸的灌溉农业区和黄河含沙量受其影响较小,A、D两项错。沙化土地面积增加,草场退化,草场载畜量下降,加剧环境压力,不利于牧业发展,B项正确。C项不符合基本事实。第3题,发展中草药产业既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恢复植被治理沙化,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B项错,C项正确;中草药产业为技术导向型,A项错;该模式产业链长,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D项错。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第46题。4.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A.排灌结合B.大水漫灌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6.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板结加重D.地下水位下降答案4.A5.B6.C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水分蒸发会使盐分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集聚,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盐分容易向地表积聚,形成土壤盐渍化。第6题,土壤盐渍化使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由于土壤板结,土壤透水性变差,所以地下水位不一定会下降。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7.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植被破坏严重8.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A.B.C.D.答案7.C8.A解析第7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位于地势交界处,但不全是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因素。第8题,图中两项生态安全工程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对缓解下游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据此完成第911题。9.图中乙地黄土层的厚度最可能是()A.83米B.146米C.185米D.234米10.对于图中四地叙述合理的是()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11.若该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乙地退耕还林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C.丁地育林育草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答案9.C10.A11.B解析第9题,乙处海拔为850860米,乙处基岩高程是650700米,由此可判断乙地黄土层厚度是150210米。C项正确。第10题,甲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低,可以建设新农村,A项正确;乙地地形平坦,更适宜建梯田,丙地坡陡,比乙地更适合发展林牧业,B项错;丙地等高线密集,坡较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修建梯田,C项错;丁地位于山谷,地形相对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D项错。故选A项。第11题,图示甲是黄土塬下的一条沟,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可能是丙处的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的泥沙堆积在甲处形成的;乙在黄土塬上,地形平坦,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丙是沟谷地形,若森林遭到砍伐会加剧其水土流失;丁在沟谷最末端,育林育草会减少其水土流失量,不会增加甲的高度;甲本身是沟地,林地破坏,会让甲地海拔更低。B项正确。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度梯度中的石漠化土地分布年际变化。据此完成第1214题。12.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A.强度石漠化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B.坡度815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C.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反弹D.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13.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影响有()后寨河地区生态系统简单化后寨河地区耕地资源减少,加剧贫困珠江流域旱涝增加,长江流域旱涝减少长江、珠江河口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A.B.C.D.14.据图推测()A.坡度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B.坡度1525范围内植被砍伐加剧C.坡度8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坡耕地有所增加D.坡度815范围内垦殖等人为干扰减少答案12.D13.A14.C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D项正确。各种强度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即坡度25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但1963年坡度8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反而大于坡度815范围,A、B两项错。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减少,即处于恢复趋势,C项错。第13题,读图可知,石漠化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资源减少,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正确。石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长江、珠江河口沉积作用加强,土地承载能力不会大幅度降低,反而会增加,错。第14题,读图可知,坡度1525和25范围内无石漠化比例增加,说明这一范围内的植被在恢复,A、B两项错。坡度8范围内,潜在石漠化改革开放以来呈增加趋势,说明此时可能有坡耕地改造等不合理人类活动,C项正确。坡度815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在2010年有所增加,说明此坡度范围也受到垦殖等强烈人为干扰,D项错。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1)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或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2)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大、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第(2)题,图示区域属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冬春季节降水少,该地植被覆盖差,风力强,风蚀作用强;夏秋季节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第(3)题,从地形、气候、植被、土质等角度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第(4)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景泰川位于甘肃省中部,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昔日景泰川“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风沙不断头,十种九不收”。直到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通过提水、输水和分水,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成沃野、绿洲,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灌区大量耕地被迫弃耕。21世纪以来,经过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不懈努力,大部分弃耕地得以复种。下图示意景泰川位置。(1)分析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的原因。(2)说明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3)分析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大量耕地被迫弃耕的原因,并说明耕地得以复种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1)景泰川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活动频繁;水资源缺乏,且地势较高,难以引黄河水灌溉。因此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2)减少风沙灾害,有效地阻止了沙漠南侵;年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景泰川灌区气候得到改善。(3)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抬高地下水位,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严重的土地盐碱化。工程措施:开挖排碱渠(排水沟),将盐碱水排出。生物措施:种植枸杞等耐盐碱的作物。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可知,景泰川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活动频繁;水资源缺乏,且地势较高,难以引黄河水灌溉。因此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第(2)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