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ppt_第1页
课件: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ppt_第2页
课件: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ppt_第3页
课件: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ppt_第4页
课件: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祛风湿药概述,【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性能特点】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适应证】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分类】祛风寒湿药 风寒湿痹 祛风湿热药 风湿热痹 祛风湿强筋骨药 痹证肝肾不足,祛风湿药概述,【配伍应用】因证选药,随证配伍。 行痹选善祛风的祛风湿药,配活血养营之品; 痛痹选温性强的祛风湿药,配通阳温经之品; 着痹选温燥的祛风湿药,配健脾渗湿之品; 热痹选寒凉的祛风湿药,配凉血清热解毒药; 病邪在表配祛风胜湿的解表药; 病邪入里配活血通络药; 挟有痰浊、瘀血配祛痰、散瘀药同用; 久病体虚,肝肾不足选祛风湿强筋骨药,配补肝肾、益气血的药物,扶正以祛邪。,祛风湿药概述,【用法】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或丸散剂。也可制成外敷剂型,直接用于患处。 【使用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祛风湿药概述,1.祛风寒湿药 掌握:独活、木瓜、威灵仙 熟悉:川乌、蕲蛇 2.祛风湿热药 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熟悉:五加皮 了解:狗脊,【教学内容】,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祛风寒湿药概述,【性能特点】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祛风,苦燥湿,温通祛寒。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祛风寒湿药,掌握:独活、威灵仙、木瓜 熟悉:川乌、蕲蛇,1.独 活神农本草经,【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切片,生用。 【处方名】独活、川独活、香独活。,十一.祛风湿药 ,1.独 活,【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独活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功近羌活,而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伏风头痛及腰膝部风湿痹痛。,十一.祛风湿药 ,1.独 活,【应用】 1.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2.风寒挟湿表证。辛散温通苦燥,散风寒湿而解表。 3.少阴头痛。善入肾经而搜伏风。 此外,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治风寒湿痹,配当归、白术、牛膝; 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配桑寄生、杜仲、人参。,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配羌活、藁本、防风。,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配细辛、川芎。,十一.祛风湿药 ,1.独 活,【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十一.祛风湿药 ,1.独 活,【羌活、独活功用鉴别】,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 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2.威灵仙新修本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应用较广。后两种部分地区应用。,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段,生用。 【处方名】威灵仙、铁脚威灵仙、铁杆威灵仙、赤茎威灵仙。,十一.祛风湿药 ,2.威灵仙,【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威灵仙辛散温通,苦温除湿,走散力强,为风湿痹证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伤正。此外,味咸可软化鱼骨,温燥又能除痰。,十一.祛风湿药 ,2.威灵仙,【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 2.骨哽咽喉。味咸软坚而消骨哽。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并能消痰逐饮,用于痰饮、噎膈、痞积。,十一.祛风湿药 ,2.威灵仙,【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十一.祛风湿药 ,2.威灵仙,3. 川 乌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生用或制后用。 【处方名】川乌、制川乌。,十一.祛风湿药 ,3. 川 乌,【药性】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川乌大辛大热,苦燥升散,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散寒止痛之功显著。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及心腹冷痛,跌打伤痛。,十一.祛风湿药 ,3. 川 乌,【应用】 1.风寒湿痹。本品辛热苦燥开通,善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辛散开通,散寒止痛显著,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止痛力强。,十一.祛风湿药 ,3. 川 乌,【用法用量】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 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十八反,十一.祛风湿药 ,3. 川 乌,4.蕲 蛇雷公炮制论,【来源】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干燥。去头、鳞,切段生用、酒炙,或黄酒润透,去鳞、骨用。 【处方名】白花蛇、蕲蛇、蕲蛇肉、金钱白花蛇。,十一.祛风湿药 ,4.蕲 蛇,【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蕲蛇走窜,通达表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搜风定惊,适于风湿顽痹及惊风等证。,十一.祛风湿药 ,4.蕲 蛇,【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风湿顽痹。 2.小儿惊风,破伤风。入肝,既祛外风,又息内风,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 3.麻风,疥癣。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 此外,以毒攻毒,可治瘰疬、梅毒、恶疮。,常配防风、羌活、当归等。,常配乌梢蛇、蜈蚣、全蝎等。,治麻风,配大黄、蝉蜕、皂角刺等; 治疥癣,配荆芥、薄荷、天麻等。,十一.祛风湿药 ,4.蕲 蛇,【用法用量】 煎汤,39g; 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服。,十一.祛风湿药 ,4.蕲 蛇,5.木 瓜名医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习称“皱皮木瓜”。 【产地】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切片,生用。 【处方名】木瓜、陈木瓜、光皮木瓜、宣木瓜、皱皮木瓜、炒木瓜、川木瓜、木瓜实、铁脚梨。,十一.祛风湿药 ,5.木 瓜,【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木瓜酸温,入肝经能益血舒筋而活络,入脾经能化湿调中而和胃,凡湿阻脾胃、肝旺筋急之证,均为常用,为肝脾二经要药。,十一.祛风湿药 ,5.木 瓜,【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 2.脚气水肿。本品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水肿常用药。 3.吐泻转筋。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配乳香、没药、生地; 治脚膝疼重,不能远行久立,配羌活、独活、附子。,治感受风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配吴茱萸、槟榔、苏叶。,治湿浊中焦之腹痛吐泻转筋,偏寒者,配吴茱萸、茴香、紫苏;偏热者,配蚕沙、薏苡仁、黄连。,十一.祛风湿药 ,5.木 瓜,【用法用量】 煎服,69g。 【使用注意】 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十一.祛风湿药 ,5.木 瓜,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祛风湿热药概述,【性能特点】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 【适应证】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祛风湿热药,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 老鹳草,1.秦 艽神农本草经,【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挫去黑皮,晒干。切片,生用。 【处方名】秦艽、左秦艽、绞秦艽、麻花艽、西秦艽、川秦艽。,十一.祛风湿药 ,1.秦 艽,【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 通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秦艽辛散苦泄,性平不烈,长于祛风湿、疗痹痛,寒证、热证均可应用。此外,兼可退虚热,除黄疸。,十一.祛风湿药 ,1.秦 艽,【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 2.中风不遂。祛风邪,舒筋络,活血荣筋。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为治虚热要药。 4.湿热黄疸。苦以降泄,清肝胆湿热而退黄。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治热痹,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治风寒湿痹,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单用大量水煎服,或配升麻、葛根、防风、芍药;治血虚中风,配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治骨蒸日晡潮热,配青蒿、地骨皮、知母; 治肺痿骨蒸劳嗽,配人参、鳖甲、柴胡; 治小儿疳积发热,配薄荷、炙甘草。,单用为末服;或配茵陈蒿、栀子、大黄。,十一.祛风湿药 ,1.秦 艽,【用法用量】 煎服,39g。,十一.祛风湿药 ,1.秦 艽,2.防 己神农本草经,【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习称“汉防己”。 【产地】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切段,粗根纵切两半,晒干。切厚片,生用。 【处方名】防己、汉防己、粉防己。,十一.祛风湿药 ,2.防 己,【药性】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防己苦寒清降,味辛发散,外能祛风除湿,内能利水消肿,适于风湿痹痛及水饮内停而兼有热象者。,十一.祛风湿药 ,2.防 己,【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风湿热痹,配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 治风寒湿痹,配麻黄、肉桂、茯苓。,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配黄芪、白术、甘草; 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配茯苓、黄芪、桂枝; 治湿热腹胀水肿,配椒目、葶苈子、大黄; 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配吴茱萸、槟榔、木瓜; 治脚气肿痛,配木瓜、牛膝、桂枝、枳壳。,治湿疹疮毒,配苦参、金银花等。,十一.祛风湿药 ,2.防 己,【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十一.祛风湿药 ,2.防 己,3.豨莶草新修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以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黄酒蒸制用。 【处方名】豨莶草、制豨莶草。,十一.祛风湿药 ,3.豨莶草,【药性】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豨莶草辛散苦燥,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善疗痹痛;苦寒又有清热解毒之功。,十一.祛风湿药 ,3.豨莶草,【应用】 1.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 2.风疹,湿疮,疮痈。,十一.祛风湿药 ,3.豨莶草,【用法用量】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鉴别用药】 豨莶草生用性寒,善清热解毒,化湿热,除风痒,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以及湿热疮疡、风疹、湿毒瘙痒等证; 酒蒸制后转为甘温,祛风除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功,宜于风湿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酸软及中风半身不遂等证。,十一.祛风湿药 ,3.豨莶草,4.络石藤神农本草经,【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 【产地】主产于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处方名】络石藤。,十一.祛风湿药 ,4.络石藤,【药性】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络石藤有祛风通络之功,其性微寒,故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之有热者较为适宜。又有凉血消肿之效,可治咽喉肿痛,痈肿不消。,十一.祛风湿药 ,4.络石藤,【应用】 1.风湿热痹。 2.喉痹,痈肿。 3.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十一.祛风湿药 ,4.络石藤,5. 雷公藤本草纲目拾遗,【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或根的木质部。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秋季挖取根部,去净泥土,晒干,或去皮晒干。切厚片,生用。 【处方名】雷公藤。,十一.祛风湿药 ,5. 雷公藤,【药性】苦、辛,寒。有大毒。 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雷公藤苦寒清热,辛行通络,消肿止痛,入肝肾,走筋骨,善治风湿顽痹。此外,兼可杀虫解毒。,十一.祛风湿药 ,5. 雷公藤,【应用】 1.风湿顽痹。 2.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皮炎、皮疹。 3.疔疮肿毒。,十一.祛风湿药 ,5. 雷公藤,【用法用量】 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 研粉,每日1.5-4.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 孕妇忌用。,十一.祛风湿药 ,5. 雷公藤,6. 老鹳草救荒本草,【来源】为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夏、秋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晒干。切段,生用。 【处方名】老鹳草。,十一.祛风湿药 ,6. 老鹳草,【药性】辛、苦,平。 归肝、肾、脾经。 【功效】 祛风湿 通经络 清热毒 止泻痢,十一.祛风湿药 ,6. 老鹳草,【应用】 1.风湿痹证。 2.泄泻,痢疾。 3.疮疡。,十一.祛风湿药 ,6. 老鹳草,【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 外用,适量。,十一.祛风湿药 ,6. 老鹳草,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强筋骨药概述,【性能特点】主入肝肾经,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软弱无力者。,1.五加皮神农本草经,【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 【产地】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切厚片,生用。 【处方名】五加皮、南五加皮、南五加。,十一.祛风湿药 ,1.五加皮,【药性】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五加皮既能散风除湿以祛邪,又能补益肝肾以强身,最适于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之证。亦为滋补强身之佳品。,十一.祛风湿药 ,1.五加皮,【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祛寒,且兼补益之功,为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2.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本品有温补之效,能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 3.水肿,脚气。本品能温肾而除湿利水。,十一.祛风湿药 ,1.五加皮,【用法用量】 煎服,4.59g; 或酒浸、入丸、散服。,十一.祛风湿药 ,1.五加皮,2.桑(槲)寄生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十一.祛风湿药 ,【采制】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切厚片,生用。 【处方名】桑寄生、真桑寄生、桑上寄生、广寄生、北桑寄生、北寄生。,十一.祛风湿药 ,2.桑寄生,【药性】苦、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