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1页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2页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3页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4页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主要是根据课题委托方的要求,在现有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有关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梅州各县市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梅州市产业集群寻找合适的未来发展模式,并提出符合梅州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同样道理,梅州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走一条符合梅州市情、发挥梅州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梅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一)梅州产业集群发展概况近年来,梅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实施以开放梅州为先导、工业梅州为核心、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的“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梅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工业梅州”战略的全面实施,使梅州经济发展发生质的变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全市工业生产完成总产值达到314.66亿元,比“九五”前净增171.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7.1亿元,比“九五”前净增11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7.2亿元,比“九五”前净增49.3亿元。实现税金总额34.3亿元,比“九五”前净增27.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53亿元,比“九五”前扭亏为盈,变化巨大。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梅州市有些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大小不一的产业集群近十个,总产值196亿元左右,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六个,产值规模160多亿元(详见表1)。这为梅州实施“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1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依托它们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可能目前,梅州市排在规模经济增长前四名的行业是烟草、建材、电力、电子信息这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141.53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6.99%。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而且,梅州市还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制造业、铜系列加工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通过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和非资源型接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非资源型接替产业,指为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的依赖,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发展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产业的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拉长产业链,简称“小转型”。 如梅县宝新能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主要抓煤矸石建材和发电项目。发展替代产业是指发展与原有资源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通常也不太可能是新的资源产业,简称“大转型”。如发挥比较优势,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手段,培育发展绿色食品、旅游、生物制药等非资源型的新产业。同时,梅州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列入市重点扶持发展的11户骨干企业共完成产值100.41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8.9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2建起一批初具特色的工业园或工业基地,为产业链、特色产业群的培育构筑新的平台目前,梅州有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1个,县级工业基地20多个,规划面积11.32万亩,已开发面积3.52万亩,入园企业167家。在这些园区中,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2月通过国家的重新审核。园区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如梅州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电路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有电子电路板企业20多家,年产值超过3亿元。大埔高陂陶瓷工业基地、平远木业工业基地、五华丽水寨工业园、蕉岭金城工业园、兴宁华丰高新技术园、梅县扶大工业园等都形成各自特色,已经具有初步的产业集聚能力。总的看来,梅州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专业镇太少,真正的产业集群仍太少。3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梅州产业集群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传统陶瓷产业的复苏及新兴特色产业电声、工艺品、木制品加工业的兴起,为梅州产业集群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比如:(1)梅江区坚持把培育规模大、效益好、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龙头企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电路板、电机、建材、食品、酒饮料五个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2)梅县瞄准打造经济大县的目标,以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一批产权清晰、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强的电子企业。梅雁、线艺、超华、恩华这四大骨干企业撑起了高新技术产业,并初显集群效应,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05年,该县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6.83亿元。(3)丰顺致力打造培育产业集群专业镇,已形成明显的电声产业集群。丰顺工业园及其周围集聚了电声企业200多家,丰顺县汤坑镇的电声产业一直在国内享有声誉,汤坑镇已有电声企业195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声专业镇”,打造出梅州市目前最具特色和规模的产业集群。4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十五”以来梅州市发挥山区优势,通过结构、布局、功能的调整来改造传统农业,实施农业转型战略,积极优化与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特色农业发展走向生产基地化、加工园区化、批发集中化、营销网络化,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生存型转向生态型。全市新规划发展脐橙、南药、油茶、青榄等农业生产基地6.9万亩,水果、茶叶、优质稻、蔬菜、禽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取得较大进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到2005年,全市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25家,加工产值10多亿元。这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梅州农业发展现状来看,虽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但仍需加大扶持力度,以促使它们尽快发展壮大。如梅州茶叶产业,至今已建立连片万亩茶叶基地4个,连片千亩以上茶叶基地40多个,茶叶总面积达21.2万亩,成为我国著名的“单丛茶之乡”。在该产业中,种茶、制茶、运茶、卖茶与茶叶的精淳加工配套成产业链条,每年产值达数亿元,初步形成一个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二)梅州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近几年梅州市各大产业有较快的发展,但我们在调研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梅州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情况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梅州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从产业集群的规模来看,梅州市与珠三角相比还偏小;从行业分布来看,既有劳动密集型如陶瓷、木业等产业集群,也有技术密集型如日益壮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从产业集群的推动力量来看,既有政府强力推动的产业集群如工业园区,也有市场自发形成的集群如丰顺电声集群;从企业类型来看,既有内源(内生)型的如大埔高陂陶瓷产业集群,也有外源型的如丰顺电声产业集群。1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1)梅州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2003年开始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梅州市重点扶持与发展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最近几年,梅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提出在继续巩固提高和调整优化原有的烟草、电力、建材等重点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制造业、铜系列加工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2)园区建设为产业集群提供较好的发展条件梅州根据工业布局和当前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把园区建设与调整工业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全市已建立5个省级开发区、2个省产业转移园、8个县级特色工业基地。其中,深圳盐田区(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畲江工业园主要发展机电和轻纺工业;梅州经济开发区东升工业园发展以电路板为主的电子产业;梅州城区高新区扶大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梅州城区北部的蕉华工业园重点发展轻工机械、建材行业。(3)依托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集群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梅州市先后建成电声、建材、工艺、纺织、木业、日用陶瓷、金柚、脐橙等11个省级专业镇和16个市级专业镇,朝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并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其中,丰顺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专业喇叭城,梅县是省级覆铜板生产基地和IT产业基地,兴宁是全国最大的球阀城,雾化是全省最大的无刷电机系列产品生产基地,蕉岭是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依托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梅州初步形成如下五大招商产业集群承载地。梅州经济开发试验区电路板产业集群:梅州经济开发试验区充分利用中方的技术、市场、人才和管理资源等优势,以现有的生产HDI高端多层电路板企业为龙头,带动和吸引有关企业在园区内投资IT产业,电路板生产厂家和上、下游产业在园区内办厂,形成PCB产业材料供应链和PCB工业生产服务市场。该区目前聚集了近20家电路板生产企业,一年有5000万平方米的电路板从这里流出。丰顺汤坑电声产业集群:2005年,丰顺县已有电声生产企业家,总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全县电声及其配件出口万元,增长.。2006年至月,全县电声产值.亿元,比增,外贸出口万元,比增多。大埔高陂陶瓷产业集群:大埔陶瓷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占据了广东陶瓷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省第一个国营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大埔县赤山瓷厂),广东省第一间陶瓷学校,广东省第一家陶瓷研究所(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均设立在大埔,大埔出产的陶瓷制品也频频在国际性舞台亮相。最近几年又从原有的单一产品衍生为化工陶瓷、美术瓷、现代陶瓷、青花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日用瓷等7大类别,拓宽了市场,增强了竞争力,形成了产业集群。蕉岭油坑建材产业集群:据初步探明,蕉岭境内石灰石储量达10亿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发展水泥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蕉岭县利用丰富资源,致力于做强做大水泥产业,积极扶持“塔牌”、“油坑”、“皇马”等水泥企业发展壮大。蕉岭境内现有各类水泥企业19家。至2005年,该县水泥产业税收近1亿元,占全县税收的45%。更可喜的是,已走过半个世纪的水泥产业,如今正以旋窑生产、精细化工为主导,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向产业集群纵深发展,逐步建设成为粤东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平远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平远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10.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3.1%,活立木蓄积417万立方米。在发展壮大木材精深加工业中,该县以保护木材资源为目标,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了大柘、差干2个木材加工产业基地,其中大柘为省木材专业镇。为扶持龙头企业,该县成立了木材行业协会,联合全县木材企业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在引进人才、融资、参加各种展览或商贸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对直接生产终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一般贸易的木材加工企业给予经济扶持,促进了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所谓一般贸易,就是与加工贸易相对的国际贸易方式,也是一种最常见的进出口贸易方式。近年来,平远县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优势,以木为本,以材生财,大力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木材加工业。至2006年,该县共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80家,占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税收总额1300多万元。2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从产业集群的规模来看,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在前面“梅州市产业集群分布表”的十大产业中, 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08户,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数多达2604户,平均每户企业产值只有55万元。而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中,梅州市还没有1家企业进入全省50强,全市工业总产值排第一的(梅州卷烟厂35.43亿元)也只相当上年度全省50强最未位企业总额的43.5%。就拿目前产业聚集较多、发展较好的特色产业即丰顺的电声产业来说,该县拥有电声企业185家,年总产值也只有7.5亿元,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电声企业只有11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只有2家。其它产业不仅企业规模小,而且产品档次也低。由于大部分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大多企业定位比较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获利能力低,产品市场狭窄且前景不好,使得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致使整个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升级换代比较慢。(2)梅州的产业集群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高的产业集群还较少当前,梅州市的产业集群多数是依托于小城镇或农村发展而成的,这些集群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较低,如木制品加工、工艺品、陶瓷、家具等。这些产业对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进入门槛低,因此仅仅通过简单的模仿与学习,就迅速形成低端路线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里的企业以个体、家庭企业为主,起点低、规模小,再加上广泛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和同业竞争,产业集群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与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当前,梅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只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竞争优势,企业难以培育出知名的品牌,也必然会增强环境治理压力等问题,成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梅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技术改造与合资合作,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成为近年来全市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有18家,工业产值达到11.17亿元,成为梅州市的新兴战略产业。(3)从产业集群的推动力量来看,既有政府强力推动的产业集群,也有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致力打造工业产业园区,如东升工业园已日益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但政府推动产业集群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的县(市、区)对产业集群问题认识不够,对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重点把握不准,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特色,缺乏优势产业。有些同志对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了解,片面认为“抓工业就是上项目”,甚至只讲数字和速度,忽视效益和后劲,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大。二是对产业集群的统一规划力度不够,使产业发展的随意性加大,造成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共享度低,污染难以集中治理。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内生成长机制,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其发展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丰顺电声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就是由于市场需求而自发形成的。三是发展环境仍不够好。由于全市对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措施,应该说大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据了解,有些执法部门以种种名义到中小企业“吃拿卡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4)从产业集群的关联带动作用来看,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梅州市绝大数产业集群基本上处于孤立状态,上下游和前后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相互支持和带动作用。各产业内企业之间产品结构雷同,“断线”产品多,众多企业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一个产品进行生产,不注重在产业链条的延伸方面下功夫。如电子产品基本上停留在元器件上,没有把链条向高档IT产业延伸。同时,全市的产业集群分工很不明显,企业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每一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而不是联合成一个“有机体”共赴市场大潮。而缺乏分工与协作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获得产品同质比较优势,而且还会形成这样一种结果:同行业企业之间是“冤家”,一旦产品需求减少,就会陷入过度竞争。如水泥行业在2003年旺销的时候一路竞相涨价,2004年又一路竞相降价,现在降到了200多元一吨,利润明显下滑,很多企业面临亏损。二、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发展模式的选择(一)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1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发展产业集群,鼓励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近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发展产业集群,鼓励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并将其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2005年出台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部署,2006年9月22日“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所制订的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提出,2005至2010年,广东将以现有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为基础,扶持建设一批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促使升级示范区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基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县域经济的坚实主体,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抓住这个机会,对梅州发展产业集群能够起到较大促进作用。2梅州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引导发展产业集群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发展产业集群,以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作为基础支撑,以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乡规划的产业示范园区,努力形成专业化多类型产业集群。3梅州具有后发优势和成本优势(1)外部条件逐渐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经济全球化为梅州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其次,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接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把梅州市从一个离广东省会广州极偏远的山区市,推到了粤闽赣三省合作的前沿。再者,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建设为梅州发展新兴产业、配套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发展产业集群梅州具有后发优势梅州市的后发地位,可以在产业分工运动中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梅州虽然处于后发地位,但也正好可以在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国内外项目。可以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可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的适度的工业化道路。可以尽量设法提高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尽量设法改善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和配置效益,尽量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从而尽量争取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3)梅州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优势根据梅州市经贸局2006年统计显示,梅州市电价、水价、土地使用费和厂房租金成本普遍较低。劳动力资源方面,梅州劳动者素质普遍较高,且价格低廉。4梅州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位条件有所改善(1)梅州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为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交通、能源、通信等硬件条件第一,梅州交通日益发达,枢纽优势逐步形成。梅州背靠内陆,毗邻沿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望成为粤闽赣三省的经济转承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第二,梅州供电充足稳定,是广东省电力生产和输出的重要基地。梅州电力充沛,自用有余且能向外输出。目前,正在兴建和报批的火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501万千瓦。第三,梅州电信事业按照适度超前的思路快速发展,数据网络、宽带传输网络建设均居广东省山区市前列。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80,000门,平均每百人电话机拥有量达25部,邮电业务总量达15.9亿元,农村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公路。开办了特快专递、数据通信等业务,美国联邦快递已在梅州设立代办点。(2)区位条件有所改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区位因素对地方产业定位、布局的重要影响。位于三省交界的特殊位置是梅州的区位优势,因此梅州一方面可以根据这种区位优势,发展运输指向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条件(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吸引外来投资,加快本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所谓运输指向型产业,又称为运费最低点指向型产业。当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由运费的高低决定时,则这类产业的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上,称为运输指向型产业。运输指向型产业又分为原料地指向型、燃料地指向型和市场指向型。如果只在原料地和市场区之间进行选择,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如果在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区等多个点中进行选择,用区位多角形来确定。(二)影响和制约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因素 首先,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相比,梅州产业集群基础较差,发展水平和阶段较低。各工业园区不是按照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规划,招商引资比较混乱,不利于集群的较快形成。其次,在生产要素上有所制约。梅州市多山,适合连片、大片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另外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再者,梅州高素质人才比较缺乏。在一般劳动力方面,由于广东珠三角近年用工存在缺口,梅州面临本地劳动力向珠三角流动的问题。在梅州工作的经济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等高级人才则更加缺乏,这主要是因为高级人才对梅州山区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制度环境比较担心。所以,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机构应重视给高级人才提供较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灵活的制度环境,以此来吸引人才;也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将部分咨询和研究业务外包给相关机构和人才的办法,以弥补梅州高级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梅州应选择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若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可划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和无形大工厂式五种模式。1轴轮式产业集群轴轮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按照它的要求,为它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或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日本的丰田汽车城与意大利的百能顿是轴轮式集群的典型代表1。2多核式产业集群多核式集群是指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形成初期,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些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多个核心企业,形成同一集群内多个主体并存的局面,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2。3网状式产业集群网状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佩扎罗省的木器家具产业3。4混合式产业集群混合式集群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5无形大工厂模式无形大工厂模式的集群是由诸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的普拉特毛纺织集群5。 根据梅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比较适合采用混合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梅州现辖8个县市区,各地情况参差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也个不相同,因此说很难用某种单一的模式来概括。我们在这里建议的混合式发展模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第4种模式所描述的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其实也可以将轴轮式与网状式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多核式与无形大工厂模式结合起来,等等。以下试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第一,通过梅雁、线艺、超华、恩华等大型企业带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就是一种多核式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群不同区域由于区域性发展历史不同,导致不同的集群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集群模式即东莞集群模式、长江三角洲集群模式以及天津集群模式,如表2所示。梅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群,可以参考我国的三种电子产业集群模式,扬长避短。同时,不同类型的电子信息企业的特点有所不同,如表3所示。在电子信息产业群内,经济主体间通过上下游产品的供应、配套、生产、加工、服务来形成内在价值链条。因此在这一链条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工合作,方可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链集群。所以,梅州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把产业、政策、成本和区位四大优势结合起来,为产业准确定位。通过梅雁、线艺、超华、恩华等大型企业带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由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包括上中下游生产厂商的配套与横向同类企业的合作,提升集群规模与产品种类。此外,要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间的人员与信息交流;生产厂商之间的沟通、合作及互派技术人员驻厂;建立学习型工厂,即生产与销售部门之间通过多种渠道达成信息沟通,在企业和消费者间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通过政府机构的介入来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创新学习机制,强化区域内知识流动,使区域逐渐发展成为学习型区域;引导或追踪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维持产业群的强创新能力,使区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政府通过改善产业集群的“生态环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及产业链、企业集群、区域经济体等,通过一系列改革,增加外资引进,带动产业扩大和技术提升,最终使梅州电子信息产业由依附型走向自立型发展之路。第二,通过集中扶持较具实力和潜力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培育旅游产业集群。由于梅州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其中雁南飞与叶帅故居的知名度已经相当高,可以作为梅州旅游业的核心品牌,因而对于整个梅州市的旅游产业来说,可以考虑使用网状式与轴轮式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应尽快开展的工作如下: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加强景区(点)的统筹规划、统一开发,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品、绿色山水休闲度假精品、热矿泉康体名品,增强“梅州游”吸引力。推进旅游企业改革,探索多形式的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旅游系列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实现旅游业市场化经营。突出抓好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客家山歌旅游节、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客家文化开发创新工程,加快客家特色人文景区景点建设,促进客家民俗文化游发展。以泛珠三角经济圈为平台,推动旅游区域合作,重点提升梅州与赣东南和闽西南地区的旅游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促进粤闽赣三边旅游区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内知名旅游区。第三,通过推动大埔陶瓷、兴宁工艺等众多中小企业发展来培育产业集群,以多核式、无形大工厂等模式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可将大埔打造成广东陶瓷产品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建成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三陶瓷并重”,紫砂陶、特种陶瓷和配套产业同步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其次,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做强梅州陶瓷产业。建立市科技专项基金,以政府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财政补贴等形式,扶持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成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陶瓷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拉长陶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陶瓷产业链,提高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市陶瓷企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产品推介和招商,提高陶瓷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要组建市陶瓷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优势互补,推进梅州陶瓷产业化进程。再者,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南粤瓷都”。同时,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选择政府推动型或者市场推动型之间存在差异。正如中山大学丘海雄教授指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是自发的自我选择过程,但是它成长起来后能不能持续发展,政府应该积极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的主要有四种角色:第一是引导者。政府就是要发现当地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去扶它一把。第二是促进者。潮州陶瓷产业为什么能够超过景德镇,就是因为在政府帮助下打进国际市场,大部分产品都出口了。政府要促进企业建立国外销售网络,进行商贸协商。第三是协调者。区域品牌建设肯定离不开政府,广东现在很多产业集群已经做出了集体商标,很多都是由政府去推动。第四是经营者。通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提供技术经验交流平台,由政府投资建立一个公众服务平台,为广大的供销者服务。三、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一)总体思路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为外力,以梅州现有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和支撑,以营造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为配套,以工业园区、专业镇为主要平台,推动梅州市产业集群快速发展。1借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梅州产业集群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在全球兴起。这轮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先,从产业转移的领域来看,制造业仍然是转移的主要领域之一,但重心已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大大提前和加快;服务业正成为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其次,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来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且对外转移的产业链条拉长。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只是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转移;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环节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与售后服务等,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再者,从产业转移的方式来看,出现产业链的连锁转移。当一家大企业转移后,相关配套产业如物流、后勤服务、中小企业也随之转移。由于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具有的这些新趋势、新特征,如能吸引国际新一轮产业和产业链向梅州转移,无疑对提高梅州产业结构水平、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同时,应积极把握省内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地区现在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一部分产业要转移出去。广东省委、省政府支持珠三角地区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2005年12月13日,广东省长黄华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04年修订稿)。根据规划和实施方案,在20052010年期间,广东将通过重点建设一批支柱产业基地,建设一大批重要产业项目,促进全省支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不同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实施方案重新制订鼓励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转移的产品目录,提出鼓励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转移的产品63个,进一步引导部分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促进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协调发展。抓住这个机会,对梅州电子信息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集聚能够起到较大促进作用。2以梅州现有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和支撑“九五”以来,梅州工业发展步入快速成长之路,一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烟草、电力、建材、铜系列加工、电子信息等一批支柱产业撑起梅州工业发展大局,机电、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陶瓷、工艺等特色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电声、电子信息、机电等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所有这些,为梅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企业支撑。抓住梅河高速通车的契机,积极开展沿高速公路工业经济带的调研,制订沿高速路产业园区规划。利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工业飞地”的政策,积极与珠三角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或高新技术配套加工园区,吸引相关产业和上、下游行业进入,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产业集群。3以工业园区、专业镇为主要平台目前,梅州有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1个、县级工业基地20多个,园区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中,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机电和电子产业、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的电声产业、梅县高新技术园区的电子产业、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的机电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在专业镇方面,大埔高陂、光德、桃源镇和丰顺砂田、潭江镇的陶瓷产业,梅县畲江镇和兴宁新圩镇的工艺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集聚基础。这些工业园、专业镇为梅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集聚平台。至于如何营造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配套环境,将在政策建议部分详细论述,故此处不再赘述。(二)发展重点一般而言,任何产业相对集中在一定地域,要素互补,资源优化组合,以集群性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单个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够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然而,再发达的地区,产业基础再雄厚的地区,也没有可能做到所有产业都集群性发展,而只能根据比较优势和既有基础,在某些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集群,从而推动这个产业集群性发展。梅州市发展产业集群也遵照应这一规律,有重点地扶持与发展产业集群。1推动建材、铜系列加工等支柱产业集群性发展烟草、电力、建材、铜系列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是梅州市的支柱产业。其中,烟草业产业链条短,梅州市也就两家烟草企业。有人说,可以将“五叶神”品牌拓展到食品饮料、旅游产品开发等行业,扩大经营,但这应该属于品牌经营,不是集群发展的范畴了。就电力产业而言,梅州形成规模的主要是电力的发电环节,在发电装备的制造环节方面则是薄弱的,集群性发展具有局限性。因此在这里,我们建议发展以水泥为主打产品的建材产业集群。梅州建材业有发展成产业集群的条件,一是梅州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全市现有石灰石储量60亿吨。二是已产生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主要包括:水泥生产企业梅州市塔牌集团、油坑集团、宁江建材公司及龙腾、皇马、广岭、福岭、金三角、凯跃、石扇、程江、大坪、隆文、丙村水泥厂等,规模以上企业有42家;新型建材企业广福建材(蕉岭)精化有限公司、蕉岭县广福超细粉体厂、蕉岭广福建材有限公司、梅县龙盘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梅县雁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有12家。为拉长建材产业链,今后宜重点发展重钙粉、新型高层建筑墙漆等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同时,我们还建议积极推动铜系列产业集群的形成。梅州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有14.58万吨(金属量)。铜系列产业已成为梅州市的支柱产业,培育出一批铜系列生产企业如梅州市金雁铜业公司、梅州市明珠冶炼有限公司、梅州市金雁电工有限公司、梅州金达铜材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有4家。今后宜在铜冶炼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电解铜、铜线坯、无氧铜杆、漆色线、铜箔、覆铜板等产品,延长铜系列产品的产业链。2发展电子(电声)、机电(汽车配件)等战略产业集群我们在做“发挥梅州特色与优势,加快扶植与发展战略产业”课题时,提出梅州市应该把电子、机电、生物医药、旅游业作为梅州市的战略产业加以发展。在这四大战略产业中,电子(电声)、机电(汽车配件)产业比较有条件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梅州市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加快发展步伐,已经成为梅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梅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有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梅州市区和梅县高新技术园区。梅州经济开发区已有电子电路板企业20多家,年产值超过3亿元。至2005年末,梅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达16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6.8;完成工业总产值9.1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6;实现利润1.8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数的29.6。这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初具产业集群雏形。今后梅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可考虑以畲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梅县高新技术园区为核心,以梅雁集团、市无线电厂、超华集团、线艺集团、恩华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骨干,以TFT导光板和液晶显示器、光盘、光纤配线架等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建设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带动本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电声领域,丰顺经济开发区已形成明显的电声产业集群,园区及其周边集聚着200多家电声企业。丰顺县汤坑镇的电声产业一直在国内享有声誉,汤坑镇已有电声企业195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声专业镇”,打造出梅州市目前最具特色和规模的产业集群。电声产业集群要想进一步发展,重点在于提高电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打造本地品牌。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涉足汽车电子行业,如培英集团已开始跨入汽车音响、汽车定位仪等汽车电子领域,试图将电声和电子产业融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梅州机电装备工业基础较好,是梅州市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普通机械、专用机械、电气机械和交通机械,已初步形成汽车机械、电气机械和通用机械产业集群。2005年,梅州市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组建“广东省火炬计划机电特色产业基地”。按照规划,梅州市机电特色产业基地由核心区和辐射区组成。核心区位于梅县畲江镇与兴宁市水口镇交界区域,畲江沿梅江而下的“一江两岸”也一并纳入规划,总体规划框架为“三区一廊”,规划建设面积平方公里。该区重点发展电气机械、专用机械、汽车零部件。在辐射产业带区,五华县可以推动以广东井得电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企业集聚,争取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兴宁市则仍以精密球阀、水电设备布局为主,随着富和产业转移园云山汽车项目的建设,汽车配件业也可以向该地集中布局,逐步形成汽车及汽车配件产业集群。3发展陶瓷、工艺等传统产业集群陶瓷产业是梅州市传统的特色产业,产区主要集中在大埔、丰顺两县。今后宜大力发展传统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走“传统产品精品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发展道路。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布方面,以大埔高陂工业园区(基地)为主要产业集群聚集基地,光德、桃源和丰顺的沙田为陶瓷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工艺品制作加工是兴宁市和梅县的重要产业,也是梅州市新兴的特色产业。全市有工艺品生产企业123家,其中兴宁59家,梅县44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其中兴宁17家,梅县10家。今后,工艺品产业集群可考虑主要集中在梅县畲江、兴宁新圩两块产区发展,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产品方面,应在现有藤、竹、木、铁、丝五大类制品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工艺创新和新品种开发。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还应兼顾国内市场,争取更多订单。4努力建立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梅州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不少农林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大力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特色农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以科技为依托,使农业现代化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比如说,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形成金柚、茶叶、龙眼、青榄、荔枝等五大优势品牌,全市拥有梅州金柚等一批国家级农业名牌产品,有80种名优茶叶获省、部优产品称号;创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0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集群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更优途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倍增器。首先,梅州的茶叶产业从种茶、制茶、运茶、卖茶到茶叶的精加工配套成产业链条,每年产值达数亿元,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其次,南药种植与加工在制药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完全有条件培育成为具梅州特色的南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再者平远、兴宁油茶的商品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鉴于油茶的产业链较长,油茶产品又符合现代饮食健康化的发展方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也可当作农产品深加工集群化发展的重点。在农产品深加工集群化发展方面,梅州市可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以茶叶、南药、油茶等深加工为先导,以产业基础和资源基础较好的地区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而逐步推进。(三)主要任务1各级职能部门制定、完善工业园区和专业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梅州市委、市政府在“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梅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初步规划,但还可以更细化,最好专门制定出台一个“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梅州下辖各县市区也有必要对本县可集群发展的产业制定出具体规划。如梅县可规划电子、建材、工艺品等产业集群,蕉岭县规划铜系列、建材产业集群,五华县规划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丰顺县规划电声产业集群,兴宁市规划工艺、汽车及其配件产业集群等。2加强有针对性的产业和产业链招商珠三角的经验表明,招商引资是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梅州市各级政府部门都清楚地知道招商引资对推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促进了本地工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梅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从产业类别看来有点杂,有点不太突出重点。一个地方的土地和环境的承载力总是有限的,五花八门的工厂遍地开花,总有一天会严重限制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空间。因此,梅州市要以重点发展的产业和产业集群为核心,以这类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招商引资为重点,面向境外、全国、珠三角,以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境内外企业落户梅州,促进这些企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快速发展。3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梅州的龙头企业多数是自我发展型的企业,由小到大发展起来,因而形成一花独放的现象。如铜业产业的金雁集团,在梅州做其下游深加工产品的也只有兴宁金雁电工的漆包线一家企业;汽配产业的强华无刷发电机有限公司、井得电机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龙头地位比较明显,但主要还是与外地企业配套,梅州本地与之配套的生产企业不多;等等。这些龙头企业在产业集聚方面尚未形成网络,因而集群带动效应还不是很明显。所以,今后需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拉动、带动作用,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4推进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分工与合作由于历史原因,梅州的产业小而全、布局散而乱,区域规划先天不足,各地区协调不够,多数企业与产业内的其他企业或附近地方的产业联系较少,分工和专业化不明显。如水泥产业,有资源的蕉岭、梅县等地区建大型水泥厂,没有多少资源的五华、兴宁、平远、大埔等也都建了好几家水泥厂。又如汽车配件产业,市级的有梅州齿轮厂,梅县有BPW车轴有限公司,五华有井得电机有限公司、强华无刷发电机有限公司,而丰顺、平远、蕉岭、兴宁也都有汽车配件厂。缺乏分工与协作的企业集群不但不会获得集群性发展带来的成本优势和网络、渠道优势,而且一旦市场上产品需求减少,这些企业之间很容易竞相压价,陷入过度竞争的恶性循环,最终将损害整个产业的发展。梅州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间分工很不明显,导致产品的成本优势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质量优势未充分展现出来,规模优势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问题有赖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通过自发地加强分工与合作来解决,更有赖于政府职能部门出面引导而加快解决。四、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一)正确界定政府职能1发展产业集群,政府要引导而不是主导在产业集群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引导者,政府的作用与职能应体现在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制度。政府有效参与,是梅州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要促进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政府科学引导,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有所不为”是指政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合理配置资源,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与职能应体现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制度;营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提供更加完备的信息、完善的公共服务和适当的政策支持来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应把握集群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对集聚产业的整合或调整,延长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加强监管上来,做到既加快发展,又加强管理。应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的水平,把公共政策的重点转向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上。为此,政府要积极推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