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章-理气剂.ppt_第1页
课件:第章-理气剂.ppt_第2页
课件:第章-理气剂.ppt_第3页
课件:第章-理气剂.ppt_第4页
课件:第章-理气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理气剂,一、概念:凡用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的一类方剂,统称理气剂(Formulae that Regulate the Qi)。,二、适应证:气机失调。,1.气逆升太过 降气 (1)肺气上逆 咳、喘 降肺气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2)胃气上逆 呕吐、呃逆、嗳气 降胃气 旋覆代赭汤,2. 气陷降太过,升举中气补中益气汤 3.气脱出太过固脱 4.气闭入太过,出不来开窍剂,5.气滞气机不通畅,(1)肝气郁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2)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痛,嗳气呕恶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三、分类与治疗原则:,1. 行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行之,结者散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2. 降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高者抑之”。,四、理气剂应用注意事项:,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1)气滞误补气气更滞 (2)气虚误行气气更虚,2. 气滞兼有,(1)气逆行气 + 降气 (2)气虚行气 + 补气 3. 素体阴亏气弱者慎用。,第一节 行 气,一、越鞠丸 金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组成】越鞠香附栀曲芎术。 【趣记】越鞠香附智取熊猪。,【用法】水泛为丸。,【功效】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制方原理】,1.病机:肝脾气机郁滞导致气、血、痰、火、食、湿六郁。,2. 症状分析,(1)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fu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2)七情百病皆生于气也, 肝气郁滞: A. 气行则血行,气滞(香附) 血瘀脘腹疼痛(川芎) B. 气郁则化火火郁嗳腐吞酸(栀子), 脾胃气滞:,A. 不能运化水谷 食郁饮食不消化(神曲) B. 不能运化水湿 痰郁、湿郁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苍术),3.治法:,行气解郁+开血、痰、火、食、湿诸郁,君药香附:,行气解郁开气郁可配木香、枳壳、厚朴。 香附挥发油1%、香附子烯(Cyperene)抑制中枢神经传递,镇痛,抗炎,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保肝,利胆。,臣药,(1)栀子:清热泻火泻火郁可配黄连、黄芩。 (2)神曲:消食导滞消食郁可配山楂、麦芽、莱菔子。,(3)川芎:活血行气行血郁,可配桃仁、红花。川芎嗪(Chuanxiongzine)、阿魏酸(ferulic acid,C10H10O40.1%)、抑制心脏收缩,扩张冠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解除平滑肌痉挛。,(4)苍术:,燥湿运脾燥湿郁可配茯苓、泽泻。 苍术醇(Atractylol)调节胃肠运动,抑制食管癌细胞,抗溃疡,降血糖。,【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胸膈痞闷,脘腹胀满,饮食不消。,2.临证加减:,(1)痰郁咳嗽吐痰,苔腻脉滑半夏、陈皮、瓜蒌,燥湿化痰。 (2)肝郁青皮、川楝子,疏肝行气。,3.现代运用:,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等属气、血、痰、火、食、湿六郁者。,4. 注意事项:,(1)阴液不足者禁用应该用一贯煎。,二、 柴胡疏肝散,明叶文龄医学统旨 【组成】柴胡疏肝附芎陈枳草药。 【趣记】柴胡疏肝父兄陈治草药。,【用法】水煎服。,【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脘腹胀满,脉弦。,【制方原理】,1. 病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肝胃不和。,2. 症状分析:,(1)肝气郁结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脘腹胀满,脉弦(柴胡、香附、陈皮、枳壳) (2)气滞则血瘀胁肋疼痛(川芎、白芍),3.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君药 柴胡:,苦辛凉,条达肝气,疏散郁结。 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s)、柴胡皂苷d的总量 0.3%,保肝,解热,抗炎,镇静镇痛,镇咳,抗溃疡,抗菌抗病毒。,臣药(1)香附:,疏肝理气止痛。调肝用。 香附子烯(Cyperene)、香附子醇(Cyperol)抑制中枢神经传递,镇痛,抗炎,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保肝,利胆。,(2)川芎:味辛气雄,,疏肝开郁,行气活血,止胁痛。 川芎嗪(Chuanxiongzine)、阿魏酸(ferulic acid,C10H10O40.1%)、抑制心脏收缩,扩张冠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解除平滑肌痉挛。,佐药,(1)陈皮、枳壳:理气行滞和胃。 (2)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养肝体。,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胁肋胀痛,脉弦。,2.临证加减:,(1)气滞血瘀当归、郁金、乌药,行气活血止痛。 (2)肝郁化火栀子、黄芩、川楝子,清肝泻火。 (3)肝阴不足枸杞子、沙参、麦冬,滋阴柔肝。,3.现代运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4.注意事项:,(1)芳香辛燥,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2)孕妇慎用。,四、 瓜蒌薤白白酒汤,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薤白白酒汤。 【趣记】瓜蒌薤白白酒汤,【用法】水煎服。,【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主治】 胸痹。,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制方原理】,1. 病机:胸阳不振,痰阻气滞。,2. 症状分析:,(1)金匮要略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 阳微阳气虚; 阴弦痰浊、寒凝、瘀血。,(2)诸阳均受气于胸中宗气,而转行于背,胸阳不振,阳不化阴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薤白)。 (3)津液凝聚为痰,痰阻气滞,肺失宣降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瓜蒌)。,3.治法:,化痰通阳散结+理气宽胸止痛,君药瓜蒌:,涤痰散结,理气宽胸。 瓜蒌含3,29-二苯甲酰基瓜蒌仁三醇C44H58O50.08%抗心肌缺血,抗菌,祛痰。,臣药薤白:,宣通胸阳,散寒化痰。 薤白苷、大蒜氨酸抗动脉硬化,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菌,抗癌。,佐药白酒:,辛散温通,行气活血。,【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胸中闷痛,喘息短气,舌苔白腻,脉弦紧。,2.临证加减:,(1)阳虚寒阻干姜、桂枝、附子,温阳散寒。 (2)痰浊半夏、菖蒲,燥湿化痰。 (3)气滞厚朴、枳实,下气除满。,3.现代运用:,冠心病心绞痛、非化脓性肋骨炎、慢性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等证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4.注意事项:,(1)阳虚寒凝者禁用应该用理中丸。,五、枳实消痞丸,金李杲兰室秘藏 【组成】半夏实厚,四君姜麦黄连消痞。 【趣记】半夏时候,四君将卖黄连消痞。,【用法】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g,白汤下。 【功效】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舌苔腻而微黄,脉弦。,【制方原理】,1.病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聚。 A. 实多虚少:气滞重而脾虚轻。 B. 热多寒少:湿热重而虚寒轻。,2. 症状分析:,(1)脾虚 + 湿热 + 气滞 +虚寒脾胃升降失常痞同“否” 痞塞不通(半夏) (2)脾虚湿热、食积内停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四君子、麦芽),(3)寒热错杂:,A. 脾阳虚生寒大便失调(干姜) B. 湿化热 舌苔腻微黄(黄连) (4)湿滞气机心下痞满(枳实、厚朴),3.治法:,行气散结消痞+补脾气+清热利湿+温里散寒,君药枳实:,苦辛,行气散结消痞。 辛弗林C9H13NO2 0.3%、橙皮苷(Hesperidin)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强心、对胃肠平滑肌双向调节、抗胃溃疡。,臣药厚朴:,苦辛温,下气除满消胀。 厚朴酚(Magnolol, C18H18O2 ) 、和厚朴酚C18H18O2总量2% 调整胃肠运动、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松弛血管平滑肌。,佐药(1)四君子汤:,补脾气,化湿。 (2)麦芽:消食和胃。 二者消补兼施,消补。 麦芽含淀粉酶,维生素B,磷脂,麦芽糖,糊精助消化,(3)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泻痞。 (4)半夏:辛温,散结和胃而除痞。,(5)干姜:辛热,,温中散寒而祛痞。 以上黄连、半夏、干姜,辛开苦降,寒热同调。 寒热并用,寒温,【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2. 临证加减:,(1)偏寒高良姜、肉桂,温中散寒。 (2)脾虚白术、人参,健脾益气。,3.现代运用:,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4.注意事项:,(1)虚多实少之痞满禁用应该用健脾丸。,六、半夏厚朴汤,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夏厚姜茯苏。 【趣记】“下后”将复苏。,【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滑。,【制方原理】,1. 病机:七情郁结,痰气互结于咽喉,肺胃宣降失常。,2. 症状分析:,(1) 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luan,半夏厚朴汤主之”。 (2)千金方:“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3)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胸膈满闷(厚朴、苏叶)。 (4)肺胃宣降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聚成痰,痰气交阻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半夏、茯苓、生姜)。,3.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君药半夏:,苦辛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总酸以琥珀酸C4H6O4 ) 0.25% 镇咳、祛痰、镇吐。,臣药厚朴:,苦辛温,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厚朴酚(Magnolol, C18H18O2 ) 、和厚朴酚C18H18O2总量2% 调整胃肠运动、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松弛血管平滑肌。,佐药,(1)茯苓:甘淡,渗湿健脾,杜绝生痰之源。 (2)生姜: 辛散郁结之气,降逆止呕。 解半夏之毒。,使药苏叶:,芳香行气,轻清疏散郁结,宣肺上行,引药至咽喉。,【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但饮食吞咽无碍,苔白腻,脉弦滑。,2.临证加减:,(1)肝气郁结川楝子、延胡索、香附、郁金,疏肝解郁止痛。,3.现代运用:,咽异感证、癔病、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喉炎等病属于气滞痰阻者。,4.注意事项:,(1)阴虚津亏者禁用应该用麦门冬汤。 (2)阴虚火旺者禁用应该用大补阴丸。,七、厚朴温中汤,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陈姜苓香姜朴草蔻。 【趣记】陈将领湘江破草寇。,【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除满,温中化湿。,【主治】中焦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无力,舌苔白腻,脉沉弦。,【制方原理】,1. 病机:寒湿困阻,脾胃气机壅滞。,2. 症状分析:,(1) 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2)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厚朴、陈皮、木香),(3)寒湿凝滞,,不通则痛脘腹疼痛(草豆蔻、茯苓) (4)寒湿困阻脾胃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无力(干姜、生姜),3.治法:,行气消胀+散寒燥湿,君药重用厚朴:,辛散行气以消胀,苦温燥湿以除满。厚朴酚(Magnolol, C18H18O2 ) 、和厚朴酚C18H18O2总量2% 调整胃肠运动、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松弛血管平滑肌。,臣药草豆蔻:辛温芳香,,行气燥湿,温中散寒。 草豆蔻挥发油1%; 山姜素C16H14O4、乔松素C15H12O4、小豆蔻明C16H14O4 总量1.35% ;恺木酮C19H18O 0.5%抑菌。,佐药,(1)陈皮,木香:行气宽中以消除胀满。 (2)干姜,生姜:温暖脾胃,散寒止痛。 (3)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脘腹胀满或疼痛,舌苔白腻,脉沉弦。,2.临证加减:,(1)寒凝疼痛高良姜、肉桂,温中散寒止痛。,3.现代运用:,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属于气滞寒湿凝滞者。,4.注意事项:,(1)胃阴不足者禁用应该用麦门冬汤。 (2)气滞化火者禁用应该用丹栀逍遥散。,八、天台乌药散,北宋徽宗圣济总录 【组成】巴金茴香(在)天台木乌青槟榔(喝)高良酒。 【趣记】巴金回乡在天台木屋请宾郎喝高粱酒。,【用法】 先将巴豆打碎,,同川楝子炒黑,然后去掉巴豆,与其他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1钱,温酒送下。,【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主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坠胀疼痛,舌苔白,脉弦。 也治妇女痛经,瘕聚等属气滞寒凝者。,【制方原理】,1. 病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2. 症状分析:,(1) 儒门事亲:“诸疝皆归肝经”。 (2)儒门事亲有“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颓疝”。,(3)疝气是指,肠腔的一段突出于腹壁、腹股沟或者从腹腔下进入阴囊的疾病。,(4)腹股沟管,是斜贯腹前壁下部肌肉,腱膜和筋膜之间的一条潜在管道,当睾丸下降时,是睾丸和精索经过腹壁的通道。,(5)寒客肝脉,少腹引控睾丸疼痛、 痛经(乌药、小茴香、高良姜)。 (6)肝气郁滞少腹、睾丸偏坠肿胀、瘕聚(青皮、木香、槟榔、川楝子)。,3.治法:,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君药天台乌药:,辛温,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乌药醚内酯C15H16O40.03% 、去甲异波尔定C18H19NO4 0.4%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升高血压、止血。,臣药,(1)青皮:疏肝破气 (2)小茴香:暖肝散寒 (3)木香、 高良姜:行气散寒止痛。,佐药,(1)槟榔:重坠直达下焦,破坚导滞气下行。 (2) 苦寒的川楝子被辛热的巴豆同炒制约:只保存了川楝子的疏肝行气散结之力,弃巴豆,避免了巴豆峻下之弊。,使药酒:,散寒止痛。,【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2.临证加减:,(1)肝气郁结荔枝核、橘核,疏肝行气止痛。 (2)寒凝肉桂、吴茱萸,散寒止痛。,3.现代运用:,腹股沟斜疝、睾丸炎、附睾炎、肠痉挛等病属于寒凝肝脉,气滞不畅者。,4.注意事项:,(1)肝肾阴虚气滞者禁用应该用一贯煎。 (2)阴虚内热者禁用应该用大补阴丸。,九、橘核丸,宋 严用和济生方 【组成】橘核藻通朴布,带索楝,枳实桃木桂。 【趣记】橘河早通瀑布,带索链,只是桃木贵。,【用法】为细末,酒糊为丸。,【功效】行气活血,软坚散结,逐寒祛湿。,【主治】颓疝。,睾丸肿胀偏坠,或者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则阴囊肿大,时出黄水,或成痈溃烂。,【制方原理】,1. 病机:寒湿侵于肝脉,阻遏气血,致使气血痰湿瘀郁结于睾丸。,2. 症状分析:,(1) 济生方:“夫阴颓之证有四:一曰肠颓;二曰气颓;三曰卵胀;四曰水颓是也”。,(2) 三因方:,“阴颓属肝,系宗筋,阳明胃养之”。 (4) 圣惠方:“肾气虚,风冷所侵,流入于肾,不能宣散而然也”。,(5)久处寒湿之地,,寒湿侵于肝脉,阻遏气血,致使气血痰湿瘀郁结于睾丸睾丸肿大坚硬如石。,3.治法:,软坚化痰散结+逐寒祛湿+行气活血,君药橘核:,苦辛平,行气散结止痛。,臣药,(1)海藻、昆布、海带:软坚化痰散结。 (2)桃仁:活血止痛。 (3)川楝子:行气止痛。,佐药,(1)元胡:活血散瘀。 (2) 木香、厚朴 、枳实:行气以化湿。 (3)木通:利湿通血脉。 (4)肉桂:温肾散寒。,【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睾丸肿硬偏坠,痛引脐腹。,2.临证加减:,(1)瘀血三棱、莪术,活血化瘀。 (2)阴囊红肿黄柏、土茯苓,清热利湿。,3.现代运用:,急慢性睾丸炎、睾丸结核、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等病属于寒客肝脉,气滞血瘀者。,4.注意事项:,(1)肝肾虚寒者禁用应该用暖肝煎。,十、暖肝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组成】姜苓茴桂,当沉乌枸暖肝。 【趣记】将领回归,当趁乌狗暖肝。,【用法】水煎服。,【功效】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主治】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舌苔白,脉沉迟。,【制方原理】,1. 病机:肝肾不足,寒客肝脉,气机郁滞。,2. 症状分析:,(1) 景岳全书:“疝气病者,凡小腹睾丸为肿为痛,止作无时者皆是也”。,(2)肾阳虚不能暖肝,睾丸冷痛(肉桂、小茴香) (3)寒湿从下受,客于肝肾畏寒喜暖(当归、枸杞子、生姜、茯苓) (4)气机郁滞,脉络拘急小腹疼痛(沉香、乌药),3.治法:,暖肝温肾+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君药(1)肉桂:,暖肝温肾,散寒止痛。 (2)小茴香:暖肝散寒,理气止痛。,臣药,(1)乌药、沉香:行气散寒止痛。 (2)当归、枸杞子:补肝血,养肾精。,佐药,(1)茯苓:渗湿健脾,“湿盛则阳微”,湿祛则阳气得到恢复。 (2)生姜:温散寒凝。,【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睾丸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得温痛减,舌淡,舌苔白,脉沉迟。,2.临证加减:,(1)肝气郁青皮、橘核,疏肝行气止痛。 (2)寒凝附子、吴茱萸,散寒止痛。,3.现代运用:,腹股沟疝、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等病属于肝肾虚寒,肝经气滞不畅者。,4.注意事项:,(1)肝经湿热者禁用应该用龙胆泻肝汤。,十一、加味乌药汤,奇效良方 【组成】加味乌药附元,姜砂香草。 【趣记】加味乌药复员,将杀香草。,【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气滞血瘀的痛经。,痛在月经前或在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痛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舌苔薄白,脉弦紧。,【制方原理】,1. 病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2. 症状分析:,(1) 西医痛经分为: A.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 B.继发性痛经:有器质性病变。盆腔子宫内膜异位证。,(2)中医分虚、实两类:,A.实证痛经:不通则痛 气滞、血瘀、寒凝、湿热。 B.虚证痛经:不荣则痛气血虚弱、肾虚。,(3)根据期、量、色、质辨别:,A.实:痛在经前、经期、拒按 B.虚:痛在经后、喜按 C.寒:冷痛、绞痛、得热痛减(生姜) D.热:灼痛、得热痛甚,(4)根据胀、痛程度辨别:,A.气滞胀甚于痛,随情志波而加重(香附、乌药、砂仁、木香)。 B.血瘀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元胡)。,3.治法:,行气疏肝+活血调经止痛,君药香附:,行气疏肝,调经止痛。香附挥发油1%、香附子烯(Cyperene)抑制中枢神经传递,镇痛,抗炎,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保肝,利胆。,臣药,(1)乌药:辛温,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2)元胡:行气活血止痛。,佐药,(1)木香、砂仁:行气消胀止痛。 (2)生姜:温胃暖中散寒。,使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痛在月经前或在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舌苔薄白,脉弦紧。,2.临证加减:,(1)刺痛甚蒲黄、五灵脂,祛瘀止痛。 (2)绞痛甚吴茱萸、小茴香,散寒止痛。,3.现代运用:,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等病属于气滞血阻者。,4.注意事项:,(1)冲任虚损者禁用应该用地黄饮子。,第二节 降气,一、苏子降气汤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苏子归朴前,官桂半三苏。 【趣记】苏子归朴前,官贵伴三苏。,【用法】水煎服。,【功效】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制方原理】,病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以上实为主。 A. 标实:痰涎壅肺,肺失宣降。 B. 本虚:肾阳虚馁,肾不纳气。,2. 症状分析:,(1)局方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2)“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痰涎壅肺,肺失宣降,肾不纳气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苏子、半夏、厚朴、前胡、当归)。,(3)肾阳虚,,气化不利腰疼脚软,肢体浮肿(肉桂) (4)“以方测证”,降气消痰药多,补肾纳气药仅肉桂一味,且用量不多,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以上实为主。,3.治法:,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温补肾阳,纳气平喘,君药苏子:,A.辛温润,降肺气消痰,治疗痰壅气逆胸满之要药。 B. 润肠通便,通大肠腑气,有助于肺之肃降。 迷迭香酸C18H16O80.25%升高血糖,镇静,抗菌,抗病毒。,臣药,(1)半夏、厚朴:辛苦温,降气祛痰,平喘止咳。 (2)前胡:降逆化痰,并且有辛散之性,与诸药配伍,降中寓宣,以恢复肺之宣降。,佐药(1)肉桂:,辛甘大热,温补肾阳,纳气平喘,引虚阳归元。挥发油 1.2%;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C9H8O1.5%强心、镇痛、扩张血管、抗血小板集聚。,(2)当归:辛苦温润。,A. 温养气血,补下元之虚。 B. 本经治“咳逆上气”。 C. 防止辛燥药伤津。,使药,(1)生姜:降逆和胃。 (2)苏叶:宣肺散寒。挥发油 0.4%; (3)大枣、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咳喘气急,痰多稀白,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2. 临证加减:,(1)痰涎壅盛葶苈子,降气平喘。 (2)表证麻黄、杏仁,宣肺平喘。 (3)肾阳虚附子、补骨脂,温肾纳气。,3. 现代运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痰壅于肺,气机上逆者。,4. 注意事项:,(1)下元虚甚之喘逆气短者禁用应该用人参蛤蚧散。,二、定喘汤,明 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组成】苏芩麻桑银,冬花夏草杏。 【趣记】苏秦妈嗓音,冬花夏草行。,【用法】水煎服。,【功效】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主治】哮喘证。,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制方原理】,病机:外感风寒,痰热内蕴,肺失宣肃。 内外合邪,但以里实为主。,2. 症状分析:,(1)素有痰内蕴,肺失宣肃哮喘(白果) (2)外感风寒恶寒(麻黄),(3)内外合邪,,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黄芩、桑白皮、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3.治法:,外散风寒+ 清热化痰+宣肺降气。,君药(1)麻黄:,辛温,宣肺平喘,发散风寒。 盐酸麻黄碱(Ephedrine,C10H15NOHCl)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 0.8%,拟肾上腺素作用,升压,解热,舒张支气管。,(2) 白果:,甘涩,敛肺定喘,祛痰止咳。 麻黄配白果:一散一收。 银杏总黄酮醇苷0.4% 、银杏内酯A C20H24O9、银杏内酯B(Ginkgolides) C20H24O10 、银杏内酯C C20H24O11 、白果内酯 C15H18O8总量0.25%降血脂,降胆固醇,止咳 。,臣药黄芩、桑白皮:,清热泻肺,降气化痰平喘。 桑白皮含桑皮素、桑苷有利尿,降压,镇静,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佐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平喘止咳。 款冬花含款冬酮,芸香苷,槲皮素有镇咳,祛痰,平喘,调节血压,抗炎作用。,使药生甘草:,止咳,调和诸药。 甘草苷C21H22O90.5%;甘草酸C42H62O162%镇咳、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癌、抗病毒、抗菌、保肝、解毒,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临床应用】,用方要点: 咳嗽气急,痰多色黄,苔黄腻,脉滑数。,2. 临证加减:,(1)热痰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 (2)肺热石膏、金荞麦、鱼腥草,清泄肺热。,3. 现代运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痰热蕴肺者。,4. 注意事项:,(1)肺肾阴虚者禁用应该用百合固金汤。 (2)肺肾气虚脉弱者禁用应该用人参蛤蚧散。,三、四磨汤,宋 严用和济生方 【组成】乌药香槟人四磨? 【趣记】 无要香槟人是麽?,【用法】 上药各自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 【功效】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主治】,肝郁气逆证。 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苔白,脉弦。,【制方原理】,1.病机:肝气郁滞,肺胃气逆,气滞兼有气逆。 标肺胃气逆; 本肝气郁滞。,2. 症状分析:,(1) 怒则气上,肝气郁结,上逆犯肺胸膈胀闷,上气喘急(乌药、沉香) (2)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槟榔、人参),3. 治法:,疏肝行气+降肺胃之气,君药乌药:,辛温香窜,行气疏肝。 乌药醚内酯C15H16O40.03% 、去甲异波尔定C18H19NO4 0.4%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升高血压、止血。,臣药沉香:,行气散滞,温降调中。 苄基丙酮有解除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胆汁分泌,麻醉止痛,抗菌的作用。,佐药(1)槟榔:,A. 破积下气,畅中焦消痞满; B. 降肺气之逆而平喘。 (2)人参:补脾气。 A.配沉香温肾纳气; B.防破气之品戕杀正气。,【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胸膈胀闷,上气喘急。,2. 临证加减:,(1)体壮去人参,加枳实、木香(五磨饮子),气厥证。 (2)便秘枳实、大黄,化痰和胃。,3. 现代运用:,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肝气犯肺,气逆者。,4. 注意事项:,(1)脾虚肾亏者慎用应该用人参蛤蚧散。,四、旋覆代赭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旋覆代赭夏三人。 【趣记】旋覆代赭吓三人。 【用法】水煎服。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制方原理】,1.病机:伤寒发汗后,又误用吐、下攻伐,脾胃气虚,痰浊阻滞中焦,胃气上逆。本虚标实: 标实气逆、痰阻; 本虚脾胃气虚。,2. 症状分析:,(1) 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2)伤寒经汗、吐、下,三法攻伐,表证虽解,胃气必因之受伤脉虚(人参、大枣) (3)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凝为痰,阻滞中焦气机的升降心下痞硬(半夏、生姜、旋覆花)。,(4)痰凝阻滞中焦气机,,胃气上逆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代赭石)。,3. 治法:,降胃气+ 化痰+补脾胃之气,君药旋覆花:,苦能下气,辛温能散胶结之痰,降逆下气化痰。 旋覆花内酯,槲皮素,旋覆花黄酮有平喘、镇咳,保肝,抗菌作用。,臣药(1)代赭石9g:,重镇降逆,下气止呕化痰。 代赭石含Fe2O3 其中含铁45%保护胃黏膜,促进肠蠕动,促进RBC血红蛋白生成,镇静,抑制心脏作用。,(2)半夏、生姜:,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总酸以琥珀酸C4H6O4计算 0.25%镇咳、祛痰、镇吐。,佐药人参、大枣:,补脾气,防止金石药伤胃气。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s)0.3%;人参皂苷Re0.3%;人参皂苷Rb10.2%;强心,促进性腺,调节心率,促进RBC生成,抗疲劳,增强免疫。,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 心下痞硬,噫气频作或呕呃,苔白滑,脉弦虚。,2. 临证加减:,(1)痰多苔腻茯苓、陈皮,化痰和胃。 (2)脾胃虚寒干姜、吴茱萸,温中祛寒。,3. 现代运用:,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气逆者。,4. 注意事项:,(1)中焦虚寒者禁用应该用理中丸。,五、橘皮竹茹汤,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竹茹三人参。 【趣记】橘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