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思考4篇范文_第1页
如何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思考4篇范文_第2页
如何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思考4篇范文_第3页
如何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思考4篇范文_第4页
如何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思考4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思考4篇范文【篇一】监狱警察作为政法战线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大局和谐稳定起着很大的作用。身处特殊行业,一名合格的监狱警察除了要拥有强壮的体格之外,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健康的状态既是保持良好的心理卫生、维护人际关系、调解适应环境的需要,更是依法履职、打造“五个过硬”监狱警察队伍的坚强保障。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监狱警察承受着超乎其他公务员的工作负荷和心理负荷,较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现状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监狱警察是指秉承“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依法从事狱政管理、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等罪犯管理工作的人民警察,其本质是代替国家实行阶级统治职能的实际执行者,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工作内容单一枯燥、工作环境特殊,人们时常用“守着火山口、背着炸药包”来形容监狱工作。监狱警察人脉圈子狭窄、与社会外界沟通交流较少,导致监狱警察在遭遇心理压力后缺乏排泄渠道,社会支持系统没能及时补足,负面情绪不断积累,时间一长容易滋生精神垃圾。监狱警察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应激使其承受着比常人大得多的心理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是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行为的衰竭状态。监狱警察在教育改造罪犯的长期过程中耗费大量心血,容易出现情绪性的耗竭,主要特征体现在:对职业发展的前景模糊不清,没能建树起个人发展与监狱事业发展的线性关系,工作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作风不实,不能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等等。二是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监狱警察上班时间长,付出心血多,从身体上和精神上长期处于耗竭状态,容易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情绪明显、幸福指数低、对积极情绪的体验低等等,这些都成为监狱警察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诱因。三是角色冲突。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个体都有一定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或者个体对过多的角色期待难以应付时,必然会造成角色冲突。监狱警察在工作岗位上扮演着“老师”、“医生”、“父母”的角色,在家庭中扮演着“儿子”、“父亲”、“丈夫”的角色。由于部分监狱警察无法完成角色转换,将工作中“暴力”、“冷峻”、“强势”的心理惯性融入家庭生活中,与妻子、孩子、父母等亲人的沟通中往往以“命令”、“对抗”、“征服”等硬性沟通替代柔性沟通,加剧家庭关系不和谐稳定,同时又将挫败感带入工作中,造成恶性循环。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包括90个项目,9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15级),总分为90450分,分数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如果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者拟有心理障碍有研究者对海南省120名狱警进行SCL-90问卷调查,发现狱警在躯体化、抑郁、强迫、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摸(P0.001),工作岗位不同的监狱警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上有差异,年龄不同的监狱警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子上得分各不同,年轻监狱警察的心理障碍较为突出。研究表明,17.5%的监狱警察有明显的焦虑症状,15.4%的监狱警察有抑郁症状,36.17%的监狱警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虽然上述调查结果有局限性,但毋庸置疑的是,上述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南省监狱警察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高危险、高应激、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使其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压力。二、干扰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压力源分析生态是指一个主体与其周围客体环境之间的互动联系。借用生态系统的概念来分析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主体是监狱警察,客体是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压力源头、心理适应等等,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心理健康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输入端输入“压力源”,经过系统的调适处理,输出端输出“心理反应”。如果监狱警察能够处理好“压力源输入心理调适”之间的关系,则心理健康生态系统良好运行,否则导致系统失调。心理健康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如何维持心理健康生态系统平衡是一个核心命题。总体上看,干扰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压力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押犯结构复杂,履职能力不足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客观需求与监狱警察工作能力滞后的矛盾,构成了监狱工作的基本矛盾。新形势下对监狱警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监狱押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罪犯文化程度从低文化、低水平向高学历、知识型转变,犯罪类型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呈现出形势严峻和种类繁杂的特点,短刑犯、涉黑犯、涉毒犯、职务犯、“累惯犯”的比重不断上升,罪犯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病危犯、“三无”犯、顽危犯的教育改造难度不断提升,监狱警察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逐渐加重;另一方面,监狱警察的履职能力并没有呈线性相关提升,部分监狱警察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依赖老经验去处理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存在“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尴尬现状,出现了本领恐慌现象。而“累惯犯”熟悉了监狱的改造环境和管理手段,总结了反改造经验,行为散漫、拉帮结党、抗拒改造,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不断激化升级,加重了监狱警察的心理焦虑。(二)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监狱警察是 8小时的待遇,12小时的工作量,24小时的责任。”监狱工作任务繁重,令监狱警察疲惫不堪。一是工作时间超长。大多数监狱警囚比例没达到司法部规定的18%的标准,警力严重不足。基层一线监狱警察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除了完成值带班工作以外,还要完成个别教育谈话、业务台账、应急处置、参加会议、理论学习、应付检查等各项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同时,在“值备休”的轮班模式下,监狱警察节假日休息的福利没能得到落实,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监狱警察身心俱疲。二是工作量庞大。人们时常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基层工作。监狱业务台账多,管教干事集常规的值带班和额外的业务工作于一身,包组民警还要对所包管的罪犯完成劳动定额、遵守监规纪律、思想情绪波动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在高压环境下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更容易引起职业倦怠。海南省新成监狱曾由政治处牵头组成调研小组,在半年的时间里多次深入基层和科室调研,整理出205项400余本台账,经过与省局业务处室反复沟通论证,经删繁就简,最终优化成5类业务工作台账模板123项。由此可见,事无巨细的巨大工作量耗费了监狱警察大量的心血。三是“一票否决”的失责追究制度加重监狱警察的心理负担。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实现监管安全“四无目标”,在“无罪犯脱逃、无非正常死亡、无狱内重大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目标的高压下,监狱警察在履职过程中倍加小心防范安全生产事故、聚众打架斗殴、突发疾病救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罪犯自杀等事件,使监狱警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常处于“强应激”的工作状态。只要出现一次工作失误,监狱警察的职业生涯和晋升通道可能意味终结,情节严重的甚至要面临法律的制裁。(三)职业环境特殊,社会地位较低监狱警察的执法环境较为特殊,其晋升的空间亦是非常有限,一系列因素使得监狱警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可持续现象非常严重,主要体现在:一是执法环境较为封闭。监狱的功能定位使得其相对于其他行政系统较为封闭,监狱警察不允许携带手机进入监管区域,监管场所的电脑也无法通过互联网与外界沟通,这就意味着监狱警察一旦进入工作场所,就与外界切断了信息、资源、人际方面的联系,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引起情绪衰竭。二是职业成就感低。教育转化罪犯需要软硬兼施、因势利导、多管齐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造时间长,改造难度大。尤其是顽固犯、危险犯、累惯犯、严管犯等特殊罪犯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对其教育改造堪比马拉松,战线拉的长、投入精力多、收效不明显,严重拉低了监狱警察的职业成就感,使其个人价值一时无法体现。三是社会地位较低。历史因素、体制短板、权力范畴、经济保障等因素造成了监狱警察当今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认同度低。因缺乏沟通导致职业孤独,因环境封闭导致社会误解,因警力不足导致交流机会较少,监狱警察经常把自己归为“二线警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存有较大的失落感。三、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措施今年4月份,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完善干警带薪休假、定期体检以及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缓解他们因长期处于应急、对抗等工作状态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对策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的策略十分有益。(一)自我调适压力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终须心药医”。因体制短板、职业环境、押犯结构等因素形成的压力源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因此监狱警察要增强心理健康卫生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掌握心理调适技巧,才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一是正确对待压力。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也就是说,监狱警察应正确对待压力,改变对压力的不合理、消极的认知,“允许”压力像空气一样随时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的是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压力就像硬币的两面,如果我们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正视它、克服它、战胜它,它将成为我们工作前进的动力。二是积极调适压力。压力的存在既然已成事实,监狱警察应当掌握一些减压技巧,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到公园、河边等幽静的地方散散心,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听音乐、体育锻炼等动感的方式调节心情,情绪激动时应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负面情绪积累时可以通过哭泣、倾诉、打沙包等途径宣泄,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幽默来增添生活情趣。(二)构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家庭、朋友、单位等社会各界对个体予以物质上或精神上支持的统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往往监狱警察进行自我调适压力会遭遇失败,因此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是维护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一是家庭亲情减压。“家庭是温暖的避风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父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兄弟之间的相互支持温馨融洽的家庭关系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帮助和恢复作用。目前监狱开放日主要是以对服刑人员开展亲情帮教为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军营开放日”的做法,针对监狱警察设立“警属开放日”,邀请监狱警察家属进监狱参观,让家属了解监狱工作现状,增进监狱警察和家属之间的理解信任,让家属对监狱警察倍加关心和支持。二是工作单位支持。监狱警察大半生都在为单位服务,单位及时关注并积极解决监狱警察的心理问题责无旁贷。事前预防阶段,监狱应建立以政治处为主导、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支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服务于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维护小组,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建立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性制定心理培训、健康指导、危机干预计划。依托监狱既有资源,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自愿与非自愿相结合,对监狱警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不断提高监狱警察的心理承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化解压力能力。危机干预阶段,无论是通过软件测评、日常观察、主动求助,还是遇到家庭变故、突发疾病、罪犯袭警等情况,一旦发现监狱警察有心理问题,专职心理咨询师须主动靠前,通过沙盘疗法、合理情绪疗法、音乐疗法等专业诊疗技术,帮助监狱警察缓解心理压力、修复心理创伤、维护心理健康。(三)切实从优待警监狱警察的良好履职能力是监狱作为国家暴力机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监狱从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福利待遇、成长空间等方面加大从优待警力度,切实为监狱警察减压减负,增强监狱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以人为本,做好监狱警察婚丧病学育、生日、警衔晋升培训的慰问工作,利用监狱帮困互助基金对困难民警职工进行帮扶,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法定节假日向监狱警察发放少量慰问品,加强监狱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建设,举办经常性的文娱活动,创造充满人文关怀、温馨融洽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科学用警,在不影响监管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排班,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备勤,落实休假制度,保障监狱警察的休息时间,进一步清理不必要的业务台账,取消不合理的考评指标,把监狱警察从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中解放出来。三是加强培训,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培训机制,让每名监狱警察都能定期参加培训,通过规范执法教育、岗位大练兵、业务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监狱警察的业务能力,努力使其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与所承担的责任任务相适应,进一步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为每名监狱警察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在本职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搭建平台。四、结束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堪忧,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寻求解决方法是当务之急,这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应该引起学界更多学者的注意。由于本文篇幅有限、笔者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等条件限制,本课题仅以定性研究为主,没有穷尽影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如果能够结合定量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的普遍性及推广意义则会更大。进一步的研究应加入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数据分析应用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监狱警察进行跟踪调查,以提高结论的信度和效度。【篇二】一、 监狱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现状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但是,监狱警察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加上监狱体制改革和社会急剧转型,都在时刻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由此引发心理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危机:(一) 规划危机未来该做什么?许多监狱警察很茫然。根据对第三师盖米里克监狱四监区的民警调查显示,70%的警察长期处于机械而又忙碌的工作中,无法对自己的兴趣、水平、能力、期望、心理承受度等作全面分析,难以做出较为准确和理智的职业规划。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对于未来,却迷茫无措,没有合理规划的工作毫不留情地把监狱警察带入规划危机。(二)工作危机监狱基层工作千头万续,常常使监狱警察身心交瘁。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监狱警察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正因如此,监狱警察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超过他能够承受的极限,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大部分兵团基层监狱民警吃住都在监区,工作几乎占据了所有时间,生活没有情趣,很少与人交流,疲劳综合症如影随形,久而久之,倍感人生了无意趣,疲惫、无奈、失望、麻木等表情自然就会爬满监狱警察的面庞。(三)健康危机叔本华说:“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一个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民警天天与服刑人员打交道,可谓是坚守在“火山口”、“炸药库”旁,长久工作下来,不少民警存在较严重的健康危机。很多基层民警要面临晚上值夜班的情况,晚上熬夜,白天休息,生物钟严重紊乱,长此以往,极易患病。根据近几年来兵团监狱民警体检情况来看,大部分人患有胆囊炎。就第三师盖米里克监狱四监区前两年的情况来说,已经有2名民警去世,这两名民警去世时的年龄分别为32岁和42岁,这对基层民警心理影响很大。(四)交际危机心理问题容易使监狱警察和谐、互补的人际关系受到创伤。根据第三师盖米里克监狱四监区民警心理健康调查表的情况分析,在人际交往方面,71.6%的警察或多或少存在孤独感;职业角色给61%的人带来压力;近一半的人长期受负性情绪困扰。警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人际关系中的不适应,像说话交流时的“一本正经”,做事急于求成时的“一厢情愿”,面对复杂情形思考时的“一种模式”,服刑人员个别教育的“一锤定音”皆容易在有的警察言行举止中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自身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偏差。现代社会,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一旦受挫,危机不言而喻。二、 监狱民警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而民警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不是在监狱工作中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据调查,造成狱警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因素1工作时间无限长。如今,一个基层监狱警察平均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是早上八点起床进监,晚上十点以后出监。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和节假日,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更是很少参与。由于工作时间严重超负荷,心理高度紧张,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甚至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正是监狱民警心理应激水平高的重要因素。2工作压力特别大。监狱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军事化的管理和高戒备的状态使监狱民警长期处在一种谨慎和紧张状态,尤其是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的监狱民警,工作量大,责任重,危险性强。只要服刑人员出现脱逃、自杀、自残、斗殴等恶性事件,就要唯他们是问,轻者降级使用,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3工作环境太封闭。兵团监狱绝大多数建在偏僻地区,信息封闭,交通条件差,办公设施简陋,工作环境恶劣。监狱民警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对的只能是围墙、电网、岗哨和服刑人员,而且一年四季只能是在有限的监区范围内工作。他们日常活动大多是两点一线: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监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二)社会因素1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远不如其他警种,与公安相比,同样是警察,都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安全,但社会地位却大相径庭。公安民警能得到社会的敬畏和支持,可监狱民警却难以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监狱民警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却也不得不面临“找对象难”的窘境。两种不同的社会际遇,不免使监狱民警心理上产生障碍,感到心灰意冷,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2社会偏见。监狱是收押和改造服刑人员的特殊场所,这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是管理在押服刑人员。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监狱人民警察存有偏见。想当然地认为新时代的监狱警察形象和旧社会的狱卒没什么区别,加上近几年监狱民警中出现的个别违法违纪事件被媒体大篇幅负面报道等,使其形象遭到歪曲,使人们误解监狱民警,社会信誉不佳,严重地挫伤和打击了监狱民警的积极性。(三)个人因素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民警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有些则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在于工作兴趣的保持、自我意识的认识、情绪心境的调控、人际关系的把握、人格品质的塑造、环境能力的适应以及一系列心理行为的问题把握上。这些个人因素如果处理得不当,就极易促成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三、 对监狱警察心理疏导的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心理疏导”的字眼,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的内心感受,心理疾病成为整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考验,不必讳疾忌医,而应坦坦荡荡就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疏导,摆脱内心痛苦的折磨,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工作生活。为了有效地缓解监狱民警的心理压力,开展民警心理疏导,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从工作角度讲,要构建彰显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机制1重视监狱思想政治工作,从心灵源头筑起心理压力的长城。监狱各级领导要注意引导监狱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从警为民的光荣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宽阔的胸怀和伟大的理想信念,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因素的侵入。要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摸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切实解决民警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把为民警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要主动下到基层,与民警谈心,了解民警的生活与工作困难,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做到“五多”:多尊重、多激励、多肯定、多建议、多倾听,确保使监狱民警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2切实抓好从优待警工作,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对于监狱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方针,善于从民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监狱民警的合理物质需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引发心理失衡的外部诱因。要关心民警的生活条件,在法律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切实帮助民警解决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具体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改善工作条件,使民警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要严格执行民警休假制度,使民警正常的学习、休息得到保证,使疲惫的身心得以康复。要关心爱护青年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个人婚恋家庭,为他们安排更多的与社会交流接触的机会。要注重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给民警提供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民警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要加快数字化监狱建设进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监狱,减轻民警的工作负荷。要对有工作实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激发民警的进取精神和干劲。3建立和完善警察心理支持体系,提供心理保健服务。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压力急剧增加的状况下,在全体民警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已是势在必行。针对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国家公安部已经建立了民警心理咨询网站,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相继建立了网站配备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要在全国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探索民警心理服务机制,成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在监狱内部网开设民警心理网络、心理咨询电子信箱,开通民警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心理干预机制,缓解民警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二)从社会角度讲,要营造和谐、关注、支持的心理环境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微观基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这一职业的了解程度。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其自身也会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这份热爱追求,心理调节功能就会起正激励作用,不但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监狱民警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的安宁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一直以来缺少正面宣传,造成社会媒体对监狱系统极少数腐败分子十分感兴趣,报道有时也失之偏颇,致使监狱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不佳。因此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宣传手段等,尽量客观、公正地宣传报道监狱工作,增强监狱民警的职业感,提高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促使全社会了解监狱工作,宣传监狱工作取得的成绩,使社会公众对监狱民警产生敬畏感,认识到社会稳定离不开监狱工作。只有这样,监狱民警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三)从个人角度讲,要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助人自助,即民警要自己学会心理调适,学会自助,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1要加强自身个性修养,做好心理的自我调节。要不断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做人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宽容大度,乐于奉献。要不断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做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始终在快乐中工作、生活、学习。2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监狱民警首先要培养对职业的兴趣,要正确认识监狱警察这个职业是教育、改造和挽救迷途之人心灵的工程师,是维护社会及人民安全的保护神,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业。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满腔热忱地投入,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同时,监狱警察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增添活力和放松情绪,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3要正确对待压力。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路,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要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进取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同时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做到有张有弛,有劳有逸,适当宣泄,及时疏导,乐观幽默,积极向上。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既然体育运动能够强身键体,那么体育运动就能为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运动能产生快乐的荷尔蒙,有助于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促进积极的人际交往,它是宣泄不良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的最佳途径。【篇三】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派出所的民警,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繁琐事务的纠缠, 饱受各种社会矛盾的困扰,使得警察心理压力过大。这既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又危害了警察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工干部要重视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增强民警心理承受能力,这既是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工作实际,谈谈增强基层民警心理承受力的几点看法。一、当前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基层民警长期处在工作时间超负荷、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了身心疲惫不堪,而随之产生心理紧张和情绪消极,长此以往,如不注意情绪的调节和泄压,极易造成民警情绪上的冲动,行为上的偏差,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紧张,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民警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削弱队伍战斗力。通过对部分基层民警的调查,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种:(一)工作时间过长,是形成心理压力过大的首要因素。基层派出所民警除了正常的上班,还有每三天或四天一次的值班。如我所对民警的加班加点情况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全年,全所民警平均值班91天,加班36天,其中值班为24小时制,第2天还需正常上班,不管什么法定假日,值班都少不了。近年来,相关部门还提出了“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的口号。这种长时间、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成为基层民警沉重的负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民警因此患上各种疾病。经统计,我所民警12人,2016年体检结果表明仅2人体检基本健康,其余10人均存在肝、胆、心脏、颈椎腰椎等各类疾病,情况令人担忧。(二)各项工作任务繁杂,是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当前,上级公安机关为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最大限度地把各项任务分解成各种指标,对基层所队进行考核且都列入绩效考核。这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队正规化建设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基层民警疲于奔命、被动应付,没有真正调动起民警的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基层民警产生畏难情绪,担心任务完不成,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三)执法环境的恶化是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的重要因素。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广泛接触的职业,处在与人民群众接触的第一线,特别是派出所民警更是处在与最基层群众接触的最前沿。群众现在都知道,有事打110,事实上很多警情,如界址纠纷、婚姻纠纷、合同纠纷等等确实不是公安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你却不得不去。这让基层民警很是头痛和无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群众还往往把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公安机关或民警身上,甚至横加指责,有的还进行不实投诉、举报。这些社会上不公正的待遇、评价、指责、投诉、困扰,构成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误解和对民警的偏见,使得民警的积极性特别是职业荣誉感受挫。二、过大的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的危害(一)对基层派出所民警身体的摧残。有人把持续的心理压力称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变, 引发多种疾病,如使人的血脂、血压升高, 诱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 使人精力体质下降, 免疫力降低, 发病的可能性增大, 甚至引发心肌破裂而突然死亡。据报道,2016年全国共有362名民警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工作岗位上,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1岁。猝死成为民警牺牲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多集中在刑侦、派出所等一线岗位。事实上基层派出所民警在进入警界时大多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但在派出所工作数年后,很多基层民警身体健康质量状况却呈现下降趋势。(二)对基层派出所民警心理的折磨长期处于压力下会出现精神焦虑, 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的病性表现。具体表现为: 专心和注意的范围缩小, 难以保持聚精会神, 观察力下降, 容易分散注意力, 记忆力减退。在民警情感方面具体表现为: 心理紧张增加, 焦虑、烦恼, 神经过敏、敌意。在民警性格方面具体表现: 很仔细的人会变得热情减少, 容易激动、暴躁、难以控制。三、对增强民警心理承受能力的几点思考增强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归根到底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优势,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执法为民教育,引导民警从大环境、大格局、社会发展进程,以及本地区、本单位和家庭的变化、个人的切身体会中正确认识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想法设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改变民警的处事态度,激发民警的活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出民警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一、派出所领导要善于了解和掌握民警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上杜绝那种只追求业务成绩,而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片面认识,不能只用兵,不爱兵;要深入开展调研,及时对民警在工作、生活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思想动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采取顺势而行、因势利导的方法去帮助民警消除压力;要经常性地进行换位思考,善于站到民警的角度来审视某些问题,设身处地地为民警着想,帮助民警理顺情绪。二、重视激励作用对人的影响,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自信心。民警都有做好工作、创造成绩、实现自我的愿望,激励对于民警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充分激发队伍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不同方面满足民警的不同需求,发挥好激励作用。一是正确看待市场经济下民警的物质需求,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关注民警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依法做好民警的维权工作,为民警创造良好的执法工作环境;三是通过内外宣传,弘扬主旋律,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四是通过落实奖惩措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激发民警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五是通过设置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民警在完成工作中树立自信心、胜任感和成就感。三、宜“放”不宜“压”,为民警开辟释放压力的多种渠道。心理压力具有本能性,不能一味的否认和压抑,否则“物极必反”,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对工作和个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让民警释放压力,比如,采取领导与民警面对面对话的形式,既可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又可收集民警的意见建议,还可以让民警把憋在心里的话讲出来,通过讨论互动,互相启发,帮助民警舒缓心理压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工作间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警营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情操,消除疲劳,缓解压力,以利再战。四、合理调整民警工作岗位。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民警有不同的人性特征。因此,要根据这种心理特征差异,结合各警种所担负的任务,合理安排、使用民警,尽量使民警的心理特征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符,体现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现有警力的最大效能。比如,精神抑郁的民警,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善交际,可安排做内勤、档案、统计等工作。对性格外向、善交际、反应灵活的民警,可从事治安、刑侦、巡警、外勤等警种工作,对一些感到压力大的民警可及时调整到压力小的岗位。【篇四】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公正、惩治犯罪的重大历史使命,每天都在承担着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因而比其他职业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遇到担负如十九大这样重大安保任务期间,基层民警日夜辛劳,超负荷工作,可谓压力山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如果警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致身心出现种种严重问题,对国家、社会、公民都将意味着潜在的灾难。正视民警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压力源,采取有效的应付措施,对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心理压力表现民警心理压力过大,会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情绪方面。在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