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范本_第1页
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范本_第2页
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范本_第3页
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范本_第4页
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四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杨发岭(潍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院长 副教授)项目建设团队:侯秉文 (潍坊职业学院原经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珍刚(潍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邱明静(潍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庞立伟(潍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讲师)王跃军(潍柴动力(潍坊)集约配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物流师)张博友(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张杰政(潍坊中百配送中心副总经理,工程师)姜兰英(山东德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经理,物流师)尹训廷(南储仓储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曹仁广(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览表姓 名职 称职 务单 位 名 称杨发岭副教授/经营管理学院院长潍坊职业学院王跃军物流师/副总经理潍柴动力(潍坊)集约配送有限公司张博友工程师/副总经理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张杰政工程师/副总经理潍坊中百配送中心姜兰英物流师/经理山东德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尹训廷培训师/人力资源经理南储仓储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邱明静副教授/物流师/教研室主任潍坊职业学院刘珍刚副教授/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潍坊职业学院曹仁广报关员/供应链经理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一、建设基础(一)背景与现状近年来,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都将现代物流作为优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在2011年4月发布的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还提出把山东省建成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之一。潍坊市同时属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区,是山东省7个省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是重点建设的4个临港物流基地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凸显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这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必将对物流人才提出更多需求和更高的要求。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全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中、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其中,对高职高专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占总需求量的60%。通过对潍坊市及周边地区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1%左右,在一些粗放型经营的物流企业中受过物流管理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则更少。物流企业急需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实现技术更新升级,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同时对物流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二)专业基础1. 厚实的专业积淀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672人。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5%以上,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奖16次,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经过7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在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专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1月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潍坊市物流协会理事单位;2011年4月经潍坊高新区科技局批准,成立了潍坊职业学院高新区物联网及生物技术研发中心。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了“一条主线、二个阶段、三个平台”的“1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条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物流管理职业能力为主线;“二个阶段”是指人才培养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阶段,“三个平台”是指培养过程中搭建的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岗位对接三个平台。行业企业介入、校内外实习实训、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3.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兼职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3人,11人具有硕士学位,双师素质教师5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全体专任教师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共同提高;通过“梯队建设、分向发展、分层培养”的方式,初步培养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能大赛、教研科研等不同领域的带头人。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均来自物流生产管理一线,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团队意识强,成长进步快,2011年9月,物流管理研究团队被评为“潍坊市十佳社会科学研究团队”,为培养物流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 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本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目前,本专业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的教师比例达90%,近年来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了10多部专业教材,在核心期刊、国家、省级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5. 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中先后 2次获得省级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物流沙盘模拟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次、省级一等奖1次、省级二等奖3次,在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在全国大学生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1次。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取得“双证书”人数比例达到90%。往届毕业生中,已有超过20%的学生成长为岗位能手、技术标兵,走上中级管理岗位;还有部分学生代表企业回母校交流合作、招聘学生。6. 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加大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现有2个校内实训室和1个物流实训中心。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了潍百集团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教师下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提供了稳定的实践场所。7. “宽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1)构建了“宽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依据专业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宽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宽平台”是指围绕职业素养和职业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平台;“多方向”是指制造业物流、商贸业物流、国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四个物流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第1-2学期学习职业素养和职业基础课程,第3-4学期学习职业技术课程,第5-6学期在校外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突出专业方向能力。其中,职业基础课程设置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方向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就业的需要。(2)制订了专业课程标准制订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物流管理基础、企业物流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等12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考核。(3)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潍柴动力(潍坊)集约配送有限公司、潍百集团等合作企业支持参与下,构建了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资源体系两大部分。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实训实习课程(包括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和各门课程的实训项目,实践资源体系包括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 社会服务逐年深入随着校企合作建设的逐步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层次、程度不断提高。每年为潍百集团等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120人次以上,开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物流师”认证培训150人次以上,进行职业技能鉴定110人次以上。专任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运作中的问题,主持或参与社会及企业横向课题多项。(三)问题与不足经过6年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关注点、管理方式不同,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如何做到共建共赢,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需要深入研究探索。2. 实训实习条件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规模、层次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实训设备。3.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设计不够系统,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4. 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一定局限性,服务面不广、服务层次不高、参与程度不深,需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尽快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体系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潍坊市作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港物流基地的独特区位优势,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山东半岛区域高素质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按照学院做“优”服务类专业的总体要求,与潍百集团、山东德远物流等企业合作,探索实施“三方联动,三级跟进”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实施“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技能培养构建平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内培外引”方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德高技精、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省内一流的物流实训中心,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专业影响力,拓宽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的层次与水平;形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二)具体目标1. 体制机制建设由政府、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校企双方运作,建立“三方联动,三级跟进”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找准“双赢点”,稳固合作关系,深化全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专业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企业岗位对接。2. 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创新实施“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培养、校企工学交替、企业实习三个阶段,将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目标。3. 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围绕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技能培养,校企紧密合作,建设与“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相符合的平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合作,重点建设8门特色课程,开发6本特色教材,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4. 教学团队建设以“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聘用在物流行业企业中有较强影响力的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引进物流管理专业新教师2-3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8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新聘请物流工作一线技术骨干44名,兼职教师达到50人。5. 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设期内新建成1个大型综合性物流实训中心、1个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3D物流模拟实训室,满足教学、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培训等的需要。新建5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影响力,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层次与水平。为潍坊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提供培训、咨询、鉴定等技术服务1500人次以上。建设期内,力争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科技研发等方面实现收入200万元。7. 专业群建设通过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带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客户服务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建设相近的课程资源平台。形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三、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体制建设在学校校企合作部门的领导下,二级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理事会向上对接学校校企合作部门,向下领导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办公室工作,对外联系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在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二级学院的领导下负责专业建设的论证、规划、指导工作;产学合作办公室作为二级学院校企合作专设机构,在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二级学院的领导下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具体工作。(1)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与行业协会、合作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及重大问题决策,并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不断扩大、优化校企合作理事会的行业、企业成员单位,使其能更好地领导、协调校企合作工作。(2)改组专业建设委员会以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二级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组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3)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在二级学院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作为校企合作专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外沟通协调与行业、企业、学校的合作事务,对内协调安排教学组织、实训实习、学生管理等事宜,强化校企联合。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由政府、行业协会牵线搭桥,与潍百集团、山东德远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三方联动,三级跟进”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三方”是指由行业(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协调、指导,“三级”是指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面上根据职责分工,组织落实。如图4-4-3-1所示:教研室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落实各项决策和部署,研究专业规划与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兼职教师选聘,专任教师顶岗锻炼,学生顶岗、推荐就业等工作。学院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过程;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建立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二级学院与校企合作理事会共同制定工作章程;提出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商讨专业方向、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相关事宜。行 业企 业图4-4-3-1 “三方联动,三级跟进”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保障各项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工作职责类,明确各方的职责范围,做到事事有人做,如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责、产学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等。二是工作规范类,提出工作标准和要求,使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如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暂行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主要内容见表4-4-3-1:表4-4-3-1 校企合作内容一览表序号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说明1专业发展规划、建设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二级学院负责人、企业专家、行业或协会专家组成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提出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聘请物流行业专家、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与物流专业骨干教师重组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3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物流职业标准和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界定物流岗位之间的衔接性、层次性和递进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4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物流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确定培养目标,创新实施“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5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审核,校企共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6课程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共同修订、评审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合作开发精品课程与教材。聘请高层次专家和客座教授,把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带入课堂,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7师资建设校企共建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企业聘请专任教师为顾问,承担企业课题研究、物流方案设计、员工培训等工作任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实践,对兼职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8实习实训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制订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责任、权利与义务。新建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表4-4-3-2 体制机制建设规划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负责人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小计2013年2014年2015年1.校企合作体制建设杨发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与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互兼互聘长效机制,优化院企合作管理制度和专业建设工作制度。3339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杨发岭校企共同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合作开发教材、师资培养、培训。3227合计65516(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中物流企业专家的作用,把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论证,开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共建共管共享,实现物流企业专家及校外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全过程,从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学生就业每个阶段都有企业人员参与。如图4-4-3-2所示: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专家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建设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图4-4-3-2 开放办学、校企合作贯穿始终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调查研究与分析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的区域产业旺盛的人才需求为更好地服务潍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面向潍坊区域内企业及其所在行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对来自用人单位、行业、往届毕业生等各方面的调查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如图4-4-3-3所示:专业定位:一个半岛四类物流一线人才服务于山东半岛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业物流全面发展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图4-4-3-3 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以物流业务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对接物流产业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根据物流岗位群对应的工作过程分析其所需的专项能力,并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业务规格和专业核心技能。从而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如表4-4-3-3、图4-4-3-4所示:表4-4-3-3 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分析序号岗位名称工作过程分析专项能力1仓库管理员核对清单验收货品签收清单入库分类储存仓库盘点出库1入库、储存、盘点、出库作业能力及单证处理能力;2仓库的业务组织、协调能力、仓储软件操作能力。2运输调度员制定运输管理制度制定运输计划制定费用计划制定行程计划运输过程控制行程与车辆跟踪运输费用总计运输工作总结1运输计划组织、协调能力2运输设备及软件操作能力3商品配送分拣员联系供应商进货商品入库检验入库储存货物分拣与补货流通加工配货包装与搬运出库与运输1配送中心管理与组织;2配送中心业务处理能力。4货运代理业务员接受货主询价接单订舱装箱报关提单确认和修改签单1组织、沟通能力;2国际货物运输管理及报关报检能力。5物流信息管理员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决策支持1.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能力;2物流信息技术(数据库、条码识别、EDI、物流信息系统)使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企业建议学院办学理念行业标准规范岗位需求分析 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成本等专门知识,能在生产制造和商品流通领域从事仓管、采购、调运、配送、物流业务等工作,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又具有物流操作技能、物流综合管理技能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据专业定位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基于能力的过程性考核体系图4-4-3-4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将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进行适当调整,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机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2. 创新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坚持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创新实施“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培养、校企工学交替、企业实习三个阶段,将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目标。如图4-4-3-5所示:通过教学项目以及岗位轮换,模拟典型物流企业流程,培养物流核心专业技能通过校内综合实训、企业岗前培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力在物流实训中心进行具体物流作业操作、设备使用,培养物流操作能力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的职业素养。通过感知企业文化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技 能 培 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综合素养素 质 养 成图4-4-3-5 “三段递进、两项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段递进、两项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3学期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素质。4-5学期通过校内校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以及岗位轮换,进行专业强化与拓展,培养学生适应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物流职业习惯等岗位专业能力。第6学期通过毕业实习,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等岗位综合能力。如图4-4-3-6所示:物流基础操作政治思想、价值观;计算机、英语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等;物流专业技能课程。第1-3学期物流综合管理;物流专业技能操作;职业道德;职业拓展等。第4-5学期物流岗位通用能力;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力;物流综合素质培养。第6学期物流一体化运作物流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物流操作课程物流基本素质培养毕业实习物流通用能力训练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物流综合实训顶岗实践岗位专业能力培养校企工学交替企业实习学校培养图4-4-3-6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继续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岗位对应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三)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在对潍坊市大型物流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跟踪回访的基础上,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典型岗位群,分析每个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并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进行解构,进行职业行动领域归纳,再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加强工学结合专业课程的建设,重点建设5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教材3本,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体系构建构建基于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区域经济、行业特色和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等问题进行调研,确定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按照岗位群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对接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的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4-4-3-7所示:制造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职业方向商贸业物流仓储岗位群配送岗位群运输岗位群支撑课程:思想政治、计算机、英语、管理学、物流管理基础、企业认知等专业基础模块人文素养:政治、人文素质等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等能力专业技能模块职业素养: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专业技能:配送、仓储、运输等技能仓储技能进出库作业能力货物保管、盘点能力装卸方案规划能力方案设计能力仓储方向及拓展模块配送方向及拓展模块运输方向及拓展模块配送技能制定配送计划能力处理不同类型配送业务完成配送中心作业能力正确使用配送设备工具运输技能客户订单处理能力运输路线设计与优化运输计划制订能力货运代理业务能力学习领域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等学习领域配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学习领域运输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英语、供应链管理等综合能力模块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迁移能力等综合技能: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力等支撑课程:物流综合实训、就业指导、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图4-4-3-7 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为原则,按认知实习、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四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培训、实践操作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素质养成与物流职业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如表4-4-3-4所示:表4-4-3-4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项目构成要素内容与措施实践教学目标素质养成目标人文素养: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职业素养: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的职业素养。综合素养:通过感知企业文化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目标基本技能:在物流实训中心进行具体物流作业操作、设备使用,培养物流操作能力专业技能:通过教学项目以及岗位轮换,模拟典型物流企业流程,培养物流核心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通过校内综合实训、企业岗前培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力实践教学内容认知实习包括专业宣讲、认识实习、市场调研、职业素养和团队训练,旨在通过感悟式学习让学生从行业概况、就业方向等方面了解物流行业,获得对物流职业的感性认识。单项实训仓储管理岗位实训;配送管理岗位实训;运输调度岗位实训;企业采购岗位实训;销售岗位实训。综合实训以校内为主开展ERP实训、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实训、第三方物流综合实训、物流一体化运作实训。顶岗实习以校外合作企业为主,学生到物流企业的配送、订单处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货代等相关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支撑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专职教师:通过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现有基础上再聘任44名兼职教师,通过“进学校、上课堂、带学生”等措施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建成稳定的50名兼职教师队伍。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在现有物流管理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物流实训中心基础上,新建3D物流模拟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大型综合性物流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在现有潍百集团、山东德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5家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管理校内实训教学管理目标管理: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分解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项目及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中去。过程管理:制定有关实训教学前的准备、实训项目设计、实训课教学、实训报告、实训记录等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分别制定独立设课的实训课与非独立设课的实训课的考试考核办法。信息管理:建立实训室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建立实习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习场所和实习方式、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守则等,制定校外实习的考核办法。建立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物流管理专业素质培养体系由人文素质培养、职业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三部分构成,人文素质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国诚信、遵纪守法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公文写作等文化底蕴。职业素质主要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行过程中,素质教育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图4-4-3-8所示: 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场体验实践实训实习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训练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训练图 4-4-3-8 素质教育培养体系2、核心课程建设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企业一线的物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为重点,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实际。将职业岗位标准,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融入课程,使课程更符合行业实际。完善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物流管理基础、企业物流管理等5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为例,本课程是以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物流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如图4-4-3-9所示: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设计思路仓储企业调研,确定仓储岗位群 仓储类物流企业调研并邀请物流专家,了解仓储人才需求特点和工作岗位,围绕仓储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采用企业现场任务和项目考核方式,专兼教师共同进行考评校企两个课堂、专兼教师合作教学 依托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实施仓储管理的情景、案例、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确定并分解岗位工作任务 基于能力本位过程性考核依据物流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专业能力目标,设计项目图4-4-3-9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设计思路校企共建特色教材。根据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设计思路,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将物流实践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等充实到教材中,形成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相配套、与前沿领域相协调的、有特色的系列教材。见表4-4-3-5:表4-4-3-5 校企共建课程建设情况序号课程名称教材建设参与企业完成时间1仓储管理实务开发校本教材生产型企业2014年2运输管理实务开发校本教材运输类企业2014年3配送管理实务开发校本教材仓储类企业2015年建设教学资源库。与校外企业合作,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形成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范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库、课程考核题库、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技能大赛方案等系列成果。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基础、供应链管理等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验实训指导书、任务书、试题库等制成网络学习资源库,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四)教学团队建设本着“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理念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采用“互兼双聘”校企共同培养的模式,在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同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强强联合的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使其成为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理念先进、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专业建设领军人物,带动整个专业全面发展。聘用在物流行业企业中有较强影响力的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理论研修和师资培训等培养方式,使其掌握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带领专业教师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发与创新、技术服务,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专业知名度。如图4-4-3-10所示: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预期目标国外培训国内访问学者参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会议参加全国物流发展高峰论坛协助企业做发展规划协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教材开发把握高职高专发展动向带领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带领团队完善“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预期目标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参加高等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协助专职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主持企业相关课题的攻关研究参与物流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行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协助学校进行教材开发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方向指引带领团队完善“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图4-4-3-10 专业双带头人培养2.骨干教师培养在现有基础上,再培养4名骨干教师,使总数达到8名。通过国内业务进修和技术交流、深入企业参与实践与顶岗锻炼、参与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等专业建设项目,使其成为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具备科技研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能力等。如图4-4-3-11所示:骨干教师培养预期目标国外培训国内访问学者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或一个学期的实践锻炼每年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e路通杯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参与物流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参与高职高专教材编写会议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能够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功能融入到教学中主持4精品课程建设获高级物流师资格证书能够编写校企合作校本教材5本图4-4-3-11 骨干教师培养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中百集团、潍柴集约配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优化师资能力结构,培养6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达90%。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行业协会等一线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通过“进学校、上课堂、带学生”等措施,培养和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期内,在现有基础上再聘任44名兼职教师,建成稳定的50名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进行考核,激励与动态更新相结合,发挥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图4-4-3-12:兼职教师培养预期目标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课程建设参与物流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能够配合专职教师进行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能够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能够以就业为导向,协助学校进行物流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图4-4-3-12 兼职教师培养表4-4-3-6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建设项目负责人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小计2013年2014年2015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专业带头人培养杨发岭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继续双带头人培养。912627骨干教师培养杨发岭培养1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队伍人数达到5人。培养2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队伍人数达到7人。培养1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队伍人数达到8人。151083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杨发岭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双师教师达到12名。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双师教师达到14名。“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105217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杨发岭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从物流行业新聘20名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从物流行业新聘20名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从物流行业新聘4名兼职教师。77620合计41342297(五)实训条件建设在现有实训实习条件的基础上,依托合作企业,按照“校内实训基地职场化,校外实习基地课堂化”的理念,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共建、自建、引进等形式,建立完全满足工学结合、顶岗培养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及管理制度。建设期内,新建成1个大型综合性物流实训中心、1个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3D物流模拟实训室、5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 新建1个综合性物流实训中心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训条件,购买物流自动分拣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重力式货架、流利货架、阁楼货架、电瓶叉车、液压推高车、地牛、托盘,超市收银系统、货架等设施设备,配置一流的实验设施,满足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的需要。建设内容如表4-4-3-7、4-4-3-8所示:2. 新建1个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一个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满足10组学生同时模拟实训的要求。建设内容如表4-4-3-7、4-4-3-8所示:3. 新建1个3D物流模拟实训室系统包括现实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覆盖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通过不同角色的实训,使学生熟悉物流企业各项典型工作任务流程及相关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建设内容如表4-4-3-7、4-4-3-8所示:表4-4-3-7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一览表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实训(或对外服务)项目建设类型资金预算(万元)建设时间大型物流综合实训中心仓储作业中心仓储实训、配送实训、运输实训、货代实训、综合实训新建2502013年1月2014年12月配送作业中心包装作业中心条码制作中心信息控制中心模拟超市运营中心物联网运营中心国际物流实训区未来超市展示区物流文化展示区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实训、运输实训新建92014年1月2014年12月3D物流模拟实训室第三方物流实训、仓储实训、配送实训、运输实训新建412014年1月2014年12月建设资金合计300万元表4-4-3-8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拟购设备及型号清单单位:万元实训室名称拟购设备名称数量功能单价(万元)总价(万元)物流综合实训中心仓储作业设备1仓储实训6060配送作业设备1配送实训7070包装作业设备1包装实训1010条码制作设备1条码制作1010信息控制系统1信息处理3030模拟超市设备1模拟超市实训1010物联网运营系统1运输管理2020国际物流实训设备1国际物流综合模拟实训2020未来超市设备1未来超市效果展示1010物流文化展示设备1物流文化展示1010金额小计250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计算机8沙盘实训0.54沙盘桌、凳8沙盘实训0.32.4服务器1安装软件11.1多媒体设备11.51.5金额小计93D物流模拟实训室3D物流综合模拟实训软件1实训11.511.5计算机54安装软件0.527服务器1安装软件11多媒体设备11.51.5金额小计414.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由校企合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根据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实习的需要,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实现紧密型校企合作。到2015年,新拓展5家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0家。同时,进一步提高合作办学的紧密度,由基地企业派出业务骨干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等,同时承担教师实践锻炼与研修,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员工培训,实现校企互动,合作双赢。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专业优势,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