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制度范本_第1页
生产管理制度范本_第2页
生产管理制度范本_第3页
生产管理制度范本_第4页
生产管理制度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 Q/MLKM-241.01-2004 一期磷酸主控岗位操作法(1)2 Q/MLKM-241.02-2004 一期磷酸供磷岗位操作法(6)3 Q/MLKM-241.03-2004 一期磷酸燃烧塔岗位操作(13)4 Q/MLKM-241.04-2004 一期磷酸脱砷岗位操作法(22)5 Q/MLKM-241.05-2004 二期磷酸主控岗位操作法(31)6 Q/MLKM-241.06-2004 二期磷酸供磷岗位操作法(37)7 Q/MLKM-241.07-2004 二期磷酸燃烧塔岗位操作法(43)8 Q/MLKM-241.08-2004 一期冷却水站水泵岗位操作法(52)9 Q/MLKM-241.09-2004 二期冷却水站水泵岗位操作法(58)10 Q/MLKM-241.10-2004 黄磷罐区岗位操作法 (63)11 Q/MLKM-241.11-2004 磷酸包装岗位操作法 (67)12 Q/MLKM-241.12-2004 一期五钠主控岗位操作法 (71)13 Q/MLKM-241.13-2004 一期五钠中和岗位操作法 (83)14 Q/MLKM-241.14-2004 一期五钠喷粉塔岗位操作法 (96)15 Q/MLKM-241.15-2004 五钠分析岗位操作法(110)16 Q/MLKM-241.16-2004 二期五钠主控岗位操作法(115)17 Q/MLKM-241.17-2004 二期五钠中和岗位操作法(126)18 Q/MLKM-241.18-2004 二期五钠喷粉塔岗位操作法(138)19 Q/MLKM-241.19-2004 纯碱输送岗位操作法(152)20 Q/MLKM-241.20-2004 泥磷回收岗位操作法(160)21 Q/MLKM-241.21-2004 黄磷包装岗位操作法(170)目录1 Q/MLKM-240.01-2004 期磷酸生产工艺规程(1)2 Q/MLKM-240.02-2004 期磷酸生产工艺规程(23)3 Q/MLKM-240.03-2004 期冷却水站生产工艺规程(40)4 Q/MLKM-240.04-2004 期冷却水站生产工艺规程(49)5 Q/MLKM-240.05-2004 黄磷罐区工艺规程(56)6 Q/MLKM-240.06-2004 期五钠生产工艺规程(63)7 Q/MLKM-240.07-2004 II期五钠生产工艺规程(85)8 Q/MLKM-240.08-2004 纯碱输送工艺规程(106)目 录1 Q/MLKM-242.01-2004 喷雾塔检修规程(1)2 Q/MLKM-242.02-2004 燃烧水合塔检修规程(7)3 Q/MLKM-242.03-2004 磷酸尾气风机检修规程(13)4 Q/MLKM-242.04-2004 一、二级文丘里洗涤器检修规程(21)5 Q/MLKM-242.05-2004 潜磷泵检修规程(26)6 Q/MLKM-242.06-2004 冷却水泵(循环泵)检修规程(32)7 Q/MLKM-242.07-2004 黄磷罐区5吨行车检修规程(38)8 Q/MLKM-242.08-2004 QH100-80-44稀酸泵检修规程 (44)9 Q/MLKM-242.09-2004 QH65-50-50成品酸泵检修规程(52)10 Q/MLKM-242.10-2004 QH200-150-52磷酸循环泵检修规程 (61)11 Q/MLKM-242.11-2004 五钠尾气风机检修规程(70)12 Q/MLKM-242.12-2004 五钠二次风机检修规程(78)13 Q/MLKM-242.13-2004 五钠中和风机检修规程(86)14 Q/MLKM-242.14-2004 五钠燃气快阀检修规程(94)15 Q/MLKM-242.15-2004 五钠ZL型斗提机检修规程(100)16 Q/MLKM-242.16-2004 五钠MS25型埋刮板机检修规程(108)17 Q/MLKM-242.17-2004 五钠BGE60/50型计量秤检规程(116)18 Q/MLKM-242.18-2004 五钠HM60/80L(Om)磨机检修规程(124)19 Q/MLKM-242.19-2004 五钠(-4m)螺运机检修规程(131)20 Q/MLKM-242.20-2004 五钠溶碱罐搅拌器检修规程(138)21 Q/MLKM-242.21-2004 五钠S型双吸离心泵检修规程(146)22 Q/MLKM-242.22-2004 五钠冷却转鼓检修规程(153)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MANAGEMENT SYSTEM FOR KUNMING MALONG CHEMICAL CO., LTD.Q/MLKM-SC-02-2004(A/O)生产管理制度受控状态:分 发号:2004-08-15 发布 2004-09-01 实施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 发布目 录1 Q/MLKM-SC-02.01-2004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1)2 Q/MLKM-SC-02.02-2004 生产调度管理制度(10)3 Q/MLKM-SC-02.03-2004 消耗定额管理制度(17)4 Q/MLKM-SC-02.04-2004 生产经营计划管理规定(23)5 Q/MLKM-SC-02.05-2004 统计管理规定(31)6 Q/MLKM-SC-02.06-2004 计量管理规定(41)7 Q/MLKM-SC-02.07-2004 放射源、放射性仪表及放射源库的管理规定(59)8 Q/MLKM-SC-02.08-2004 产品原、燃、材料消耗定额管理规定(66)9 Q/MLKM-SC-02.09-2004 交接班制度(72)10 Q/MLKM-SC-02.10-2004 巡回检查制度 (7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工艺过程有关部门的职责、组织机构、管理内容、工作程序、工序管理及文件和记录等基础管理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2 组织机构 本公司生产工艺管理在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的领导下,实行三级管理。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本公司生产工艺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控制。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工艺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生产工艺过程中内容变更的审核管理。3.3 车间(站)在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站长(或副站长)的领导下由专(兼)职工艺技术员负责组织本车间(站)的生产工艺管理工作。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2004-08-15批准 2004-09-01实施3.4 各车间(站)负责生产工艺过程的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暴露问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及纠正措施的提出。3.5 质量控制部、仓库、供销部协助生产过程的实施。4 管理内容 管理内容主要分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管理、工艺管理、公用工程管理、消耗定额管理。4.1 生产过程的原料管理4.1.1 原燃材料的控制指标执行主要进厂原料质量控制指标的规定或采购合同指标。4.1.2供销部根据生产部汇编下发的原燃材料采购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进货采购。4.1.3仓库负责原燃材料的运输、接收、保管、发放等储运管理。4.1.4质量控制部负责原燃材料检验和试验,并判定合格、不合格。4.1.5 各车间(站)在原料投用前,应建立原料投用台账,要求对原料名称、规格、质量状况(合格或不合格)、外观、投用时间进行记录。4.1.6 各车间(站)按生产部下发的生产计划要求,使用经验证合格的原燃材料,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中间产品作为下道工序的合格半成品,最终生产出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4.2 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4.2.1 生产部管理内容:4.2.1.1 贯彻执行上级的规定和本公司颁布的标准。4.2.1.2 负责组织编织和审核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并实施控制,确保生产工艺管理符合规定的控制要求。4.2.1.3审核开、停车方案及参与审核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的试车方案、试车总结报告。4.2.1.4 不定期地对各车间(站)的生产工艺管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基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4.2.2 技术研发部管理内容:4.2.2.1 负责组织编制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的试车方案的起草、审核、审批;4.2.2.2负责组织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的起草、补充和完善工作;4.2.2.3 负责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的峻工资料的移交归档工作。4.2.3质量控制部管理内容:4.2.3.1 负责进厂原料控制指标、主要中间产品质量管理点、出厂产品指标的管理、修订、审核、考核工作;4.2.3.2 负责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4.2.4 车间(站)生产工艺管理内容:4.2.4.1 编写本车间或站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方案。参与收集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资料,参与编制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试车方案。4.2.4.2编写新建(扩建)装置或技改、技措项目的试车总结报告。4.2.4.3编制、修订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4.2.4.4组织贯彻执行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4.2.4.5编制化工生产岗位记录表、控制图。4.2.4.6收集、整理、统计、保存生产工艺资料及岗位原始记录和具体基础管理工作。4.2.4.7 组织检查本车间(站)的工艺纪律、生产工艺执行情况。4.3生产过程中公用工程的管理4.3.1 电仪车间、空分供水车间、造气车间按规定要求提供满足生产条件的电力、高压和低压工艺水、蒸汽、工艺空气、仪表空气、氮气和煤气,供给生产车间或站使用。4.3.2生产过程中公用工程由生产部调度室统一调配,保证生产协调、稳定运行,公用工程的调配执行调度管理制度。4.4生产过程中产品消耗定额管理按消耗定额管理规定执行。5工艺管理工作程序5.1 开停车及试车管理5.1.1 年度设备大检修或事故检修的停开车方案、化工清理置换方案,由车间(站)提出,生产部审核,经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5.1.2 新建(扩建)装置或技改、技措项目资料和试车方案,由该项目所在的车间(站)或技术研发部提出,报技术研发部、生产部审核,经技术总监批准后实施。5.1.3 新建(扩建)装置或大型技改项目投产(经考核)、鉴定,由该项目所在的车间(站)提出试车总结报告,报研发部、生产部进行评审经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和技术总监批准后,整理存档。5.1.4贯彻执行修订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5.1.5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不合格的原燃材料不准投入使用。不具备工艺规程规定的开车条件不组织生产。如有特殊情况经采取措施,并经生产部、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和技术总监批准后方可开车。5.1.6 各车间(站)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5.1.7 工艺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检查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的执行情况。5.1.8 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艺纪律,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6 工序管理6.1工序管理的要求6.1.1 车间(站)的工序管理由工艺技术员负责。6.1.2 车间(站)每月要组织一次工序管理分析研讨活动,活动要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为目标,与技术进步、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经济活动分析合理化建议相结合。6.2 工序管理分类一般工序指重要工序以外的工序。重要工序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序,确定为重要工序的有:磷炉工段,I、II 期五钠工段,I、II期磷酸工段。6.3工序管理的内容6.3.1 重要工序操作人员必须是能胜任本岗位的操作,持证上岗。6.3.2重要工序的工序控制点有工艺指标控制点和质量控制点,工序控制点按规定的检测频率、检测手段,进行管理。6.3.3一般工序、重要工序的工序控制点的组织与实施由管理点所在的车间(站)负责;每月28日定期向生产部报告;生产部、质量控制部进行不定期抽查。6.4工序控制点的管理6.4.1工序控制点包括工艺控制指标、质量管理点及中站产品控制点,具体设置和指标要求按主要中间产品、环境监测项目和控制指标的规定执行。6.4.2工序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的设置、更改,由各生产车间(站)提出,工艺指标控制点由生产部审核批准,质量管理点由质量控制部批准。6.4.3工序控制点各项指标超出范围后,应立即报告下道工序采取补偿措施,本工序采取纠正措施并在岗位记录上记录。6.4.4经调整后工序重要控制点连续8小时,质量管理点连续三次超出控制范围,应向本工序的车间主任和生产部报告,并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采取措施。6.4.5生产过程中遇有机、电、仪、分析检验问题影响工序控制点操作控制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不许拖延。6.4.6 工序重要控制点,如波动、控制不稳定,需采取统计技术分析说明;工艺技术员对工序控制点的现场检查情况作记录、分析、汇报。7 车间(站)工艺管理基础工作7.1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管理7.1.1 建立建全工艺技术文件档案,补充和修改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7.1.2工艺指标的调整,由各车间(站)提出,报生产部批准,中间产品、质量管理点报质量控制部批准。岗位操作的原始记录、台账摘要完数据后存档。7.2台账7.2.1各种工艺台账:工艺指标条件台账、消耗定额台账、能源管理台账,以上台账内容要求次月15日前完成填写。操作事故台账、技术改造台账、合理化建议台账,根据实际发生状况有则需填写。7.2.2工艺报表内容要求和时间要求:主要生产工艺指标执行情况月报表,工艺指标超标说明原因,在工艺上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7.2.3消耗定额统计月报表含消耗定额分析每月28日前报生产部。7.3 建立健全工艺技术文件档案7.3.1 在生产过程中或通过技改需要补充和修改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工序控制点、监测点时,由各生产车间(站)提出,报生产部批准,质量管理点报质量控制部批准试运行36个月,需正式修订时按Q/ML1-01-2004文件控制程序办理。7.4 报表产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主要生产工艺指标执行情况月报、工序控制点执行情况月报、消耗定额统计月报,要求车间每月28日前报生产部。8 检查、监督与考核日常工艺纪律、工序管理、基础管理工作、各种台帐、报表、情况分析、消耗定额统计、计算、岗位记录及工艺技术管理考核等由各车间(站)完成。生产部进行不定期检查、监督,每月按考核内容及要求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9 质量记录本标准中涉及到的各种工艺台帐、报表等质量记录按Q/ML1-02-200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人:涂银芬本标准审核人:朱德益 王庆田本标准批准人:许 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以及生产调度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以及与生产有直接联系的部门。2 制度内容2.1 总则2.1.1 生产调度工作,是全公司生产活动的中心。为保证生产调度工作的集中、统一指挥,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运行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制定生产调度管理制度。2.1.2 生产调度的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在生产主管领导下,负责日常生产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平衡等工作,并及时收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上传下达,迅速有效地处理好涉及安全、连续生产的各类矛盾,保证各项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2.1.3 公司各单位必须遵照本制度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2.1.4 非本公司的有关生产单位,应根据双方签订的调度协议,认真贯彻执行。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2004-08-15批准 2004-09-01实施2.2 调度室工作职责和权限2.2.1 工作职责2.2.1.1 按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指挥生产。协调好物料、公用工程、物资等生产工作矛盾,及时地综合平衡全公司生产活动,力保全面、均衡的完成生产计划。2.2.1.2 负责对各生产装置计划内、外的开车、停车、升降负荷的统一安排。2.2.1.3 昼夜掌握各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对设备、工艺、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工作协助各职能部门进行了解、监督,必要时可命令停车,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解决处理。2.2.1.4 负责对各生产装置当班运行情况及主要参数的汇总记录,并通过综合分析,调整、平衡生产。2.2.1.5 执行和传达有关生产方面的指令,定期或不定期地汇报生产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办法。2.2.1.6 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预测,为完成计划任务合理的进行平衡、调度。2.2.1.7 工艺或设备出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分析,使问题得到尽快解决。2.2.1.8 生产中发生人身、设备、工艺、环保等事故时,要及时通知安全环保、机动等职能部门。重大事故要立即向生产副总报告。2.2.1.9 部分检修或大修需部分或全部停车时,要提前做好停车和开车的计划安排,做好吹扫、置换分析的组织工作。2.2.1.10 做好原始记录,认真填写各类生产数据,做好日常生产统计工作,认真编排各种调度报表。2.2.2 工作权限2.2.2.1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有关生产任务的布置,实施临时性措施、正常运行方案的变更等,原则上必须有调度室下达指令。特殊情况下处理的问题,必须及时通知调度室。2.2.2.2 调度室发出的调度通知,各生产车间和部门,必须按通知要求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先按通知执行,得到更改通知后,方可按更改后的通知执行。2.2.2.3 在生产紧急和事故情况下,调度人员有权对所有人力、物力和车辆、设备进行调度,便于组织抢修和抢救,各有关部门必须服从调配,及时支援。2.2.2.4 水、电、气(汽)的调配,外管线总阀的开关,生产单位主体设备的开停车,除紧急情况外,权利属于调度室,各单位不得自行其事。2.2.2.5 在电力、气(汽)物料供应不足或不能平衡的情况下,为保重点或安全起见,有权下令部分设备、装置、岗位停车或减量。2.2.2.6 在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分工不明,互相扯皮,有权临时作出决定,各单位及人员必须服从。2.3加强调度管理的若干规定2.3.1 直接调度的设备下属设备开停车时,车辆离厂时,除紧急情况之外,一般必须经调度室同意。a) 备料干燥机,烧结机,大小磷炉,、II期磷酸燃烧塔,、II期五钠喷粉塔,锅炉,煤气炉,分馏塔。b) 中轻依兰(集团)有限公司燃硫炉,磺化反应器,酸吸收塔,洗衣粉喷粉塔,APV装置。贝克吉利尼天创磷酸盐有限公司喷粉塔。c) 海口泵房、净化站、II期冷却水站各泵的开停;锅炉分汽缸中低压阀的开关;水、气(汽)干线、分干线阀门的开关。d) 工艺、仪表空气、氮气压缩机、煤气排送机、磷炉气压缩机的开停车。e) 110KV、10KV、6KV供电线路的拉合及倒换段位。f) 各类值班车。2.3.2 报告制度a) 各生产岗位发生事故或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调度。b) 各生产岗位,由班长或主控工在交班前半小时内,必须将生产运行情况和规定的数据报告调度室,便于下一个班综合、平衡。c) 下属各装置的设备,遇有故障停运及检修完毕后需重新启动,必须报告调度:d) 备料装置:圆桶仓至烧结磷矿皮带、硅焦皮带。e) 烧结装置::硅焦斗提机、球粒斗提机、磨机、矿粉输送皮带及计量设备、粉尘气动输送器、造粒盘、泥浆输送泵、布料皮带、炉篦调速机、返料链板机、返料皮带、球粒振动给料器、球粒振动筛、各大风机。f) 54MW黄磷装置:球粒、焦炭、硅石输送设备及电子称、返料设备、混料斗提机、加料系统设备、电除尘、滤渣泵、磷过滤器、冷热塔、喷淋水泵、14回路系统设备、渣池热水泵、各大风机。g) 7000吨黄磷装置:13号行车、加料系统设备、喷淋冷却系统设备、精制系统设备。h) 磷酸装置(包括罐区、冷却水站):磷输送接受设备、磷泵、热水泵、板式换热器、各酸泵、文丘里、各大风机、冷却风扇。i) 五钠装置:纯碱输送和计量设备、中和设备、喷雾液泵、返粉设备、文丘里、尾气洗涤水循环泵、五钠磨机、各振动筛、斗提机、输送机、冷却转鼓、尾气风机、罗茨风机、冷却水返回泵。j) 锅炉装置:锅炉给水设备及指示仪、送风机、引风机、无级变速机、碎渣机。k) 煤气装置:空气鼓风机、空塔、洗涤塔、电除尘器。l) 空分装置:各类加压机、电加热器、膨胀机。2.4 水、电、气(汽)的管理2.4.1 蒸汽:中、低压蒸汽的压力调整必须由调度室决定,操作工不得自行调整。各用户对蒸汽的用量应按工艺指标规定使用,严格控制用量。各装置不得自行增加或改变管线,设施。各用户有跑、冒、滴、漏应及时处理,不得将蒸汽直接或间接放空。2.4.2 煤气:各用户加量、减量或煤气炉减负荷,必须征得调度室的同意,方可进行。2.4.3 磷炉气:各用户加量、减量,必须征得调度室的同意,方可进行。2.4.4 电力:在电力紧张时,磷炉负荷上升界限必须由调度室掌握,以免引起外电网系统失控。在主变负荷较高时,增开较大功率电机(一般指6000V电机)必须经调度同意。总降压站在上述情况下,要加强与调度之间的相互联系,经常通知电力负荷情况,便于调度平衡。2.4.5 工艺水:各单位应节约工艺水,不得自行加接或改变外管线。发现外管线有漏水情况,位置所在部门应及时反映给调度,内部水管线漏水必须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与调度室取得联系,协助解决。2.4.6仪表空气、工艺空气、氮气各使用单位不得将气体大量泄露或放空,以免造成整个系统压力下降,用户发现压力下降及时通知调度,采取措施,避免引起联锁停车。有关装置不得将仪表、工艺空气当助燃空气大量使用,确因生产急需使用,必须征得调度同意,采取措施后方可使用。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人:李 辉本标准审核人:朱德益 王庆田本标准批准人:许 岗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原、燃、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任务、职责、管理内容、方法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相关的部室、车间(站)原燃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2 目的 贯彻和执行国家和上级的规定,本公司颁布的相关标准,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反映出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的原燃材料消耗定额情况,同时为降低消耗,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可靠数据,使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水平。3 职责3.1 生产部职责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2004-08-15批准 2004-09-01实施3.1.1 负责对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原燃材料消耗定额计划指标的组织修订,审核、报批及监督、检查。3.1.2 编制消耗定额计划的依据:装置的最终设计值、化学反应方程式和产品物料衡算,本企业年度历史先进水平,上一年度的实际水平和近三年的平均水平,同行业对比口径相同的先进水平。3.1.3 年度消耗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3.1.4 督促、检查车间(站)原、燃、材料、水、电、汽(气)动力等消耗的测定,核算、原始台账的统计。3.1.5 负责成本管理相关的消耗定额管理。3.1.6 二级计量系统负责提供水、电、汽(气)、生产量和各单位的实际用量。3.1.7 仓贮人员负责入厂原、燃、材料和外观质量的验入工作。负责入库、出库数量统计填报工作。3.2 各生产车间(站)的职责3.2.1 负责产品、半成品原、燃、材料、水、电、汽(气)等消耗定额计划的申报,负责原、燃、材料消耗定额测定、核算及统计填报工作。3.2.2 负责每周一报送实际主要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每月报送全部消耗定额执行情况。要求数据真实、准确,如有有异常进行分析说明。3.2.3 由车间(站)组织每月定期实际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讨论。并将分析及采取的措施一起报生产部。3.2.4 各车间(站)、班组建立和完善所有原燃材料投用的原始记录台账,要求真、准确。3.2.5 各车间(站)、班组建立和完善产品、半成品数量原始记录和班组消耗记录。3.2.6 质量控制部负责原燃材料的检验,并判定合格与不合格。负责产品、半成品的检验,并判定合格与不合格。4 管理内容与方法4.1 管理内容4.1.1 生产过程的分析、测定、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4.1.2 与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原燃材料,水、电、汽(气)消耗统计有关的各种计量器具,仪表的计量校准。4.1.3 产品产量(包括中间产品)的测定,统计。4.1.4 原燃材料耗用量的测定,统计。4.1.3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及原燃材料耗用量测定统计。4.1.5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及原燃材料消耗的核算及分析。4.1.6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及原燃材料消耗定额的变更。4.2 管理方法4.2.1 生产部对各车间(站)实际原燃材料消耗统计原始台账监督、检查并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4.2.2 各车间(站)专监职工艺员对原燃材料投用记录、产品产量及半成品产品记录监督、检查。4.2.3 各车间(站)专监职工艺员要根据本装置产品产量和原燃材料测定方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装置盘点管理方法和计算方法,以保证测定数据的真实准确。4.2.4 各车间(站)专监职工艺员负责本部门消耗定额管理与分析工作,建立消耗定额台账。4.2.5 统计人员负责原燃材料及半成品产量统计核算工作,并且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4.2.6 投用原燃材料的岗位操作人员,要真实、准确、无漏的记录投用的数量及质量情况。4.2.7 电仪车间负责对计量器具、仪表要定期进行计量校验。4.2.8 各车间(站)要做好本部门无泄漏管理工作,杜绝原燃材料、产品半成品的“跑、冒、滴、漏”,让统计数据确实反映出生产过程的实际消耗。4.2.9 各车间(站)要负责本部门的消耗定额日常管理,分解节能降耗指标,逐层分解落实,督促班组完善班组核算。制定相应的经济考核办法,实行全员管消耗。4.2.10 各车间(站)每月28日前报消耗定额月报表及相关数据资料报生产部。4.2.11 质量控制部负责作好入厂原燃材料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质量分析、检验工作。4.2.12 对原燃材料及产品检验测定统计,填报准确无误。4.2.13 保证各种计量器具、仪表测量、传递的准确、可靠。4.2.14 生产组织要合理,设备运行要配套,科学合理地利用有效时间,使设备生产能力尽量发挥最佳作用。4.3 管理内容包括:4.3.1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产量4.3.2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的质量情况4.3.3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原燃材料消耗的统计情况4.3.4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原燃材料消耗的对比分析4.3.5 消耗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3.6 要采取的措施及建议4.4 消耗定额变更程序步骤序号项 目操作单位备 注1变更报告的提出车间(站) 工艺工艺员起草,主管领导签意见2变更报告的审核生产部生产部生产技术管理、生产部领导3变更报告的审批技术总监主管生产领导4变更消耗的下达生产部审批同意后方可下达5变更后消耗的执行车间(站)更变前的消耗同时作废注:若变更报告审批不同意,则执行原核定的消耗定额。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人:涂银芬本标准审核人:朱德益 王庆田本标准批准人:许 岗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公司生产经营系统计划的制定依据、编制内容、衔接平衡与计划执行、调整、跟踪、控制的管理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系统各单位计划的管理。2 目的强化计划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过程运作程序,提高生产、营销质量,实现公司运营目标。3 计划管理机构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2004-08-15批准 2004-09-01实施公司决策层财务部生产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控制部供销部备料车间黄磷一车间黄磷二车间五钠车间电仪车间造气车间空分供水车间行政人事部销售公司 4 计划管理组织程序公司计划管理遵循以下组织程序:信息分析 计划编制 计划平衡 决策 计划下达 计划执行 计划监督 计划协调 计划执行情况检查 总结及调整计划 5 计划管理制度5.1 计划决策原则结合马龙化建公司当前销售发展速度大于生产恢复进度的现实。公司计划执行“产销平衡、兼顾效益”的原则。各职能部门根据生产部制定的总量计划,编制专业计划报生产部进行综合平衡后(即技术经济指标平衡、产销平衡、生产与能力平衡、生产与供应平衡),上报公司决策层审定。5.2 计划编制程序公司计划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综合平衡”的编制程序。生产部首先提出总量,供销部及相关部门根据计划总量落实品种规格计划及其他专业计划,生产部最终以效益为重点,综合平衡后,编制并下达年、季、月度综合计划。 5.3 计划内容体系5.3.1 公司战略计划根据马龙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目标,按年度分解目标制订相应公司战略计划。5.3.2 年度综合计划年度综合计划内容包括计划指标和计划报告两部分,并分解为四个季度进行编制。当市场或其他内外部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编制并下达追加计划或变更计划。5.3.2.1 生产计划 生产部(包括产品、半成品、副产品生产量计划)5.3.2.2 销售计划 供销部(包括品种规格、内在品质要求)5.3.2.3 物资采购计划 供销部(包括重要、一般、辅助原燃材料,合理储备量、价格) 5.3.2.4 消耗定额、工艺指标达标率计划 生产部(包括产品、半成品、副产品)5.3.2.5 质量工作计划 质量控制部(出厂产品质量、中间产品质量、主要原料、燃料、包装材料质量)5.3.2.6 运输计划 供销部(包括铁路、公路运输的方式、运量)5.3.2.7 检修计划、设备零购更新计划、计量器具检定计划、A类设备运转率计划 生产部(包括系统停车大检修、平时设备检修、工程量、工时、检修费用计划等)5.3.2.8 技改技措计划 技术研发部5.3.2.9 科研、设计计划 技术研发部(包括新技术应用、新课题研究、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攻关计划)5.3.2.10 安全环保工作计划、劳动保护费用计划 生产部(包括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劳保、保健费用等计划)5.3.2.11 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职工福利计划、社会保险计划、工资计划 行政人事部5.3.2.12 三费、融资计划、制造费用计划 财务部(包括成本、费用、资金、效益等)5.3.3 季、月度计划5.3.3.1 产品生产计划5.3.3.2 产品销售计划5.3.3.3 物资采购计划5.3.3.4 资金收支计划5.3.3.5 费用计划5.3.3.6 运输计划5.3.3.7 技改技措计划5.3.3.8 大检修计划5.3.4 追加、变更、作业计划6 计划实施监督协调程序计划实施采取“统一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生产车间、工作站、职能部门依据生产部下达的月度综合计划及旬、周作业计划,组织实施,确保实施进度。生产部负责对计划执行过程的协调,各职能部门对计划执行进度、执行质量实行层层监督。7 计划权限规定7.1 公司年度、季度、月度、追加、变更、作业计划均由主管领导审核签发。7.2 生产部负责编制并下达综合年度、季度、月度、作业计划,有监督、协调、检查权。7.3 供销部负责提供市场信息,上报销售计划、运输计划;提出合理储备定额并根据生产需求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有执行权、监督权。7.4 财务部根据生产部提供的年度、季度、月度和作业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对下达的成本控制计划、三费计划、融资计划有监督权、检查权。8 计划时限规定8.1 年度综合计划生产部于每年10月下旬下达编制年度计划的通知。各职能部门必须于11月5日前将次年的各项年度专业计划报生产部平衡、汇总。综合平衡后制定的年度综合计划(报批稿)由生产部上报公司决策层审定,11月15日召开公司年度综合计划平衡会。年度综合计划于11月25日下达执行。8.2 季度计划生产部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日前制定出生产能力计划报供销部,供销部、技术研发部分别于18日前将品种规格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资金计划及技改技措计划报生产部平衡、汇总, 20日召开计划平衡会。生产部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4日下达季度综合计划。8.3 月度计划生产部于每月15日前根据季度综合计划及生产装置状况制定出月生产能力总量,供销部、技术研发部分别于18日前将品种规格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资金计划及技改技措计划报生产部平衡、汇总。20日召开计划平衡会。生产部于每月24日下达月度综合计划。8.4 变更计划、追加计划、作业计划(旬、周)对月计划的临时更改(调整),部门必须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并由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9 计划信息管理程序计划信息来源于统计信息、会计信息、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各职能部门有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义务。生产部统一汇总、管理信息,作为制定公司计划的依据。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人:白 艺本标准审核人:朱德益 王庆田本标准批准人:毕宏斌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部、财务部、供销部、质量控制部、技术研发部。2 统计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及管理制度2.1 统计人员职责2.1.1 严格遵守统计法,实事求是,不得虚报、瞒报,任何部门领导不得授意统计员篡改数据。2.1.2 遵守有关保密制度,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任何资料不得外传。2.1.3 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并对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和统计分析。2.1.4 组织、协调本部门的统计工作,管理统计报表,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2.1.5 承担各级领导布置的各项统计任务。2.2 权利2.2.1有权要求相关单位和所属部门,依照本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2.2.2有权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有权要求改正不确定的统计资料。昆明马龙化工有限公司2004-08-15批准 2004-09-01实施2.2.3有权对所属区域内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指导。2.3 义务2.3.1 遵守本规定,承担本规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2.3.2 修改、完善本规定。2.4 管理制度2.4.1 统计人员应当具有执行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上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的统计岗位证书。2.4.2 各部门必须保障有技术职称和统计岗位证书的统计人员的稳定性,确实因工作需要变换统计人员时, 须征得主管部门同意。3 报表制度3.1 报表期别及报送方式统计报表有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期别,统计人员按统计原则要求,分别以电话上报和报表直报等方式上报。3.2 统计原则3.2.1 产品生产量3.2.1.1 一切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统计产量,不合格产品不能计算产量。3.2.1.2 产品产量是指企业生产的随时可提供给社会需要的产品数量,因此,只有经过检验合格并办理了入库手续的产品才能计算产量。3.2.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统计截止时间为月末28日16时。3.2.2 产品、副产品销售量3.2.2.1 采用送货制销售的产品如由本企业运输部门发送,以产品出库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如委托专业运输部门发运,则以运输部门的承运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3.2.2.2 采用提货制销售的,以给用户开具的发票和提货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3.2.2.3 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以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为准。3.2.2.4 采用预收货款销售的,以发出产品时作为销售。产品尚未生产出来,已预收货款或预开提货单的,不应算作销售。3.2.2.5 出口销售的产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般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以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3.2.2.6 只有企业销售的合格产品或按用户订货要求生产的产品才能计算销售量,销售的次品不得计入销售量。3.2.2.7 企业直接从外购进的产品,只是更换了标签或包装的,不能作为销售统计。3.2.3 产品库存量3.2.3.1 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已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售出,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未办妥货款结算手续,按送货制的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仍应视作本企业的产品库存量统计。3.2.3.2 计入产品库存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的并有权销售的,对已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本企业已无权支配,这种产品虽然仍存放在仓库中,也不作为库存统计。3.2.3.3 产品库存量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来得及入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办入库和出库手续,并计入相应的产品产量中。3.2.3.4 应计入本企业产品库存量中的产品。a) 本企业生产的并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含报告期前生产的产品;b) 盘点中的帐外产品; c) 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3.2.3.5 不应计入本企业库存中的产品a) 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货款结算和开具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还暂存在仓库中的产品; b) 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c) 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d) 由外单位买来,未经本企业作任何加工的产品。3.2.4 售出产品退货3.2.4.1 退回报告期内销售的产品,应从销售量中扣除,如果退回报告期内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还要同时扣除生产量。3.2.4.2 退回报告期之前已销售的产品(不论合格产品还是不合格产品),由于要冲减相应的销售收入,为了保持一致,这部分产品也应从销售量中扣除。3.2.5 原燃材料消耗 3.2.5.1 月末二级库需办理退库手续,保证库存的统一性。3.2.5.2 不合格产品原料消耗由合格产品承担。3.2.6 统计分析3.2.6.1 当月计划执行情况,影响计划完成率的各种因素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