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内容和意义。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有利、不利因素和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历程(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含义: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思维点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被视为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概念解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1)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但没有外交权。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2)过程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举行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1984_年12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图解历史香港问题由来2澳门回归(1)背景: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2)过程1987年4月,中葡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_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判断正误(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中国政府坚持以“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答案解析“和平统一”是基本方式,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答案解析“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区不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易混易错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都可采用“一国两制”,但它们有本质区别。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和祖国大陆领土主权没有分离,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因而,台湾问题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深化理解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1)前提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3历史意义(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交流(1)停火:1979年,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民间交流: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进展(1)1992年10月,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3展望(1)有利形势:结束了长期隔绝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2)不利形势: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破坏中国的统一。(3)解决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深化理解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文化同源。人心所向: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历史潮流。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国际认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被大多数国家认同。归纳总结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异同(1)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不同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设立目的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设立区域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作用祖国和平统一各民族共同繁荣知识结构图示法掌握本课知识(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关系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应用材料表明“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应用据材料,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答案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一国两制”构想对推进祖国统一的伟大意义“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应用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下图反映了两个瞬间,这两个瞬间之所以出现,其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C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D邓小平的主观努力答案C解析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落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也大大增强,这就为解决港、澳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故选C项。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B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两种制度,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选B。21978年,邓小平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省的现实。比如,台湾省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这里,邓小平初步表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A“一国两制”B一国一制C和平统一D武力解决答案A解析“尊重台湾省的现实”“某些制度可以不动”表明A项正确。3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A南海诸岛问题B香港问题C台湾问题D澳门问题答案B解析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B收回对香港的主权C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D实行港人治港答案B解析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方面的原则立场,故选B。5“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答案C解析“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都承认一个中国,而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均和“九二共识”无关,故C项正确。6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中国政府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答案A解析由“一个统一的中国”可以看出,不管两岸的社会制度有何区别,但国家就一个,故选A。课时训练题组1“一国两制”的构想1“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以直接推断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故选B。2下图是孙老先生保留的一张旧报纸,但中间有块空缺处,这里应该是漏掉了一个人名,此人是这个文件的发布者,他应该是()A孙中山B毛泽东C叶剑英D徐向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中的信息“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故选C。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构想,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C项正确。题组2香港、澳门回归4港澳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B回归后的港澳台保持原有社会制度C其核心是一个中国D回归后港澳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同答案D解析回归后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故选D项。5澳门回归以来,澳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下面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葡萄牙“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邓小平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应选D项。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一国两制”“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判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故应选D项。题组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7(2018北师大附中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达成“九二共识”,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A实现海峡两岸“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D台湾肃清“台独”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达成“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C、D项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涉及国家统一问题时我们强调的原则就是坚持一个中国,B项符合题意。8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答案A解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9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年平均投资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答案C解析A项出现在197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材料中“从1992年到1997年”的时间限定,C项正确;D项错误,2008年两岸才实现“三通”。10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答案C解析从“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邓小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11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A社会制度不同B实施群体不同C享受权利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答案A解析材料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上的不同是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本题选A。12(2018太原高一检测)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在这里强调的就是香港并不是完全的自治,而是“一国两制”之下的地方特别行政区,故A正确。13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回忆15年前的今天。从此,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错误的是()A开创“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B实现了“澳人治澳”、完全自治C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D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答案B解析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开创了“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A项理解正确;“一国两制”下实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而不是完全自治,B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C项理解正确;在祖国全方位的支持下,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执行基本法,为澳门提供了创造美好明天的重要制度保障,D项理解正确。14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ABCD答案C解析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实中两岸还未实现统一,“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正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故错误;它们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故正确;它们提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在两岸达成共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15(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