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调查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的调查研究当前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的调查研究报告以中国广州大学城为例调研对象: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大学生调研时间:2011年10月1日- 2011年11月24日目录1 摘要22 调查背景关于大学城大类招生开展情况概述33 调查目的、过程、对象和方法33.1 调查目的和过程33.2 研究对象43.3 调查方法54 对于大学生大类招生需求分析对于大类招生报考意愿和认知程度分析65 对于大类招生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95.1 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式合理性调查分析95.2 对大类招生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分析115.3 对学校开设大类招生优劣势分析和总结136 对于大类招生个人选择依据分析146.1选择大类培养的依据分析146.2选择理想的专业的依据分析156.3 对于大类生的优劣势分析和总结166.3.1大类生的优势分析166.3.2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176.3.3大类生与其他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对比分析187对非中国大陆大类招生的概况调研207.1大类招生在香港207.2大类招生在韩国207.3非中国大陆大类招生值得借鉴的经验208 意见和建议218.1针对大类招生了解程度的建议218.2针对大类招生课程开设的建议218.3针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建议228.4针对大类招生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建议228.5对大类生的建议239 调查总结2310 参考文献2411. 附件2511.1 附件12511.2 附件22711.2 附件33011.4 附件43211.5 附件53411.6 附件6381 摘要大类招生就是在高考之后,对新一届的大学生实施先不按专业和专业方向来招生,而是按学院或者一个系实施,在此基础上,同一学院或系的低年级学生在共同学科的范围内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高年级时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学科范围内选择专业, 然后在按照所分专业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其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分别站在大类生、老师、和学校的角度思考大类招生的优劣利弊,并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 大类招生 专业 学科2 调查背景关于大学城大类招生开展情况概述当今大学兴起一股新的招生热潮,新的招生方式,新的教育方法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源自于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辗转来到中国,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等。大类招生也正是创造性吸收了通识教育应运而生,但至今学术界对通识教育依然未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和做法,新的大类招生更是暴露出各种不适。怀着究竟是“术业有专攻”(专才)有优势还是“博学多才”(通才)更拔萃?大类招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正负影响?我们离真正的通识教育又有多远呢?等等问题,我们作为新一代大类招生的学生,希望能借此机会调研大类招生映射出来的真实状况,深刻认识中国教育改革的先例,探讨通识教育对高校生的深远影响,和为以后大类招生的改善或改变提供确切的数据。2002年清华大学首批按“工商管理类”招收的182名同学于2005年5月平稳、顺利地向金融、会计、经济和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分流。大类培养在促进专业结构及课程结构调整、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显现出积极效果。自此,各高校开始纷纷效仿。我们调研的所属广州大学城中10间高校中,部分高校自2008年开始进行大类招生,招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华南师范大学自2008年开始招生大类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四间大学都分别自不同时间开展。3 调查目的、过程、对象和方法3.1 调查目的和过程我们希望能借此次调查的机会,概括大类招生的开展情况。身为大类招生系统下的一员,利用亲身的体会和现实经验指出大类招生的一系列优点和缺点,并分别从学校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看待大类招生获得对中国新的教育制度大类招生的较全面的认识,并尝试为以后大类招生的改进提供经验数据和解决意见。 我们的调查过程分为六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20日)调查社会热点问题,尝试找出有社会价值的题目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2)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1日2011年10月30日)确定本次主题,攥写开题报告。(3)第三阶段:(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7日)了解各高校大类招生开展情况;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人群;设计访谈报告,确定访谈人群。(4)第四阶段:(2011年11月8日2011年11月17日)向大学城内有实施大类招生的四间高校派发问卷,向特定人群访问。(5)第五阶段:(2011年11月17日2011年11月24日)整理问卷、访谈数据,小组分工完成大类招生合理性分析报告初稿。(6)第六阶段:(2011年11月25日2011年12月15日)指导老师点评,修改并完善初稿,确定终稿上交。3.2 研究对象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广州大学城十间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通过实地调研,只有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在大学城校区有大类招生专业。我们就在此四间大学内派发问卷和采访调研,调查大学生和老师对大类招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受访对象资料表见表31和图31选项小计比例华南师范大学6446.38%中山大学2316.67%华南理工大学0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518.12%广东工业大学2618.84%广州大学00%广州中医药大学00%表31基本调查范围图31基本调查数据百分比3.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使用以下方法:1. 文献调查法:本次调研参考部分图书馆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进行问卷设计与理论分析。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初步了解大类招生系统在大学城高校内的分布。3. 网络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电子平台定向投放问卷,具有客观性及随机性,获得对大类招生各概况的认识。4. 访谈法:(1)对实际参与专业分流(分专业)的学生进行访问,主要包括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吴尚彦同学,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杜心奇同学。 (2)对学生工作办主任、2009级管理类辅导员、社会保障学讲师程贯平老师进行采访。 (3)对香港岭南大学学生、岭南大学韩国留学生进行采访,主要包括香港岭南大学学生沈葆雯同学,韩国京畿大学宋智熙同学。4 对于大学生大类招生需求分析对于大类招生报考意愿和认知程度分析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大类课程的报考意愿有所差距的情况,本调研小组分别对不同学校的学生的报考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对应问卷问题:您个人报考大类课程的意愿?(单选)图4-1大学城高校学生对大类课程报考的意愿从图4-1可以看出:不同的学校由于开设大类课程的学院不同,学生们对大类课程的报考意愿也有所不同。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报考大类课程的意愿较其他几所高校来说较强;中山大学的学生报考大类课程的意愿较弱。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点:一、 某些高校开设大类课程的学科为该校热门学科,报考学生意愿强。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在机械类、化学与环境类、电器信息类开设3个大类创新实验班,对创新实验班的学生采取研究型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创新实验班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将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加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实验班的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后,根据学业情况优先获“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在多重优惠政策下,该校大类创新实验班成为学生报考的热点,报考分数线都在重本线左右,大部分选择该大类课程的学生都是有强烈的意愿进入该班学习,导致广东工业大学的大类课程报考较受欢迎。二、 某些高校开设大类课程的学科技术性较强,开设大类有碍专业课的学习进度。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开设大类课程最大的学院为经济与管理学院,该学院的管理类主要包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五个专业,其中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所学的知识技术性都较强,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学习和熟练专业课。开设大类课程使得该部分学生前两年几乎都没接触过专业课的学习,而把大部分专业课集中在大三一年消化,这让该专业大类的学生对比非大类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所落后,造成今后就业考证的不便,因此该校学习大类课程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普遍不满,对大类课程的报考意愿也较弱。针对选择大类课程的学生对大类招生认知程度不同的情况,本调研小组对参加了调查的同学做了一下分析,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您了解本校的大类生培养计划么?(单选)图4-2学生对大类生培养计划的了解程度从图4-2可以看出,选择大类课程的学生对大类招生培养计划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能对培养计划有个总体认知的同学只占21.9%;表示不怎么了解的同学占了绝大多数,达到64.96%;也有少数同学表示对大类招生培养计划完全不了解,占了所有参加调研人数的13.14%。对应问卷问题:您对大类每个专业了解吗?(单选)图4-3学生对大类每个专业的了解程度从图4-3可以看出,学习大类课程的学生普遍对本大类的专业了解不全面,大部分学生只了解部分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个别专业。根据以上的图形分析,本调研小组对学生对大类招生认知程度的差异做了调查实践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 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学校没有提供给学生详细的大类生培养计划说明绝大多数的同学在报考大类课程前对此的了解都是通过网络上各学校对本校大类课程的介绍说明。我们调研小组对大学城几所有大类课程的高校的官网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对本校大类课程的介绍都十分的简略,且大类生的培养计划写得比较的虚,仅介绍了学习大类课程的优点,例如:培养全方位通识人才、学习多学科全面知识等。并没有提到大类课程对一些专业的不良影响,例如:学习专业课的时间短、学习的学科较繁杂等。信息的缺乏使得学生们在入校前并不能对该校的大类生培养计划有个全面的了解,使得他们的报考带有一定的盲从行为。二、 入学后学校对学生关于大类生培养计划的介绍不够充分详细根据对部分学生的实地访谈得知,大部分学校在大类新生入学后都开过类似的专业交流会来介绍大类里包含的各个专业的信息和培养计划,但由于是以自愿原则去参与,并没有把信息普及到每一个同学身上。并且学校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对大类专业的介绍也是很不足的,导致同学们对大类培养存在很多盲区,对今后选择什么专业也很迷茫。5 对于大类招生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5.1 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式合理性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学校对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方式的不同,本调研小组对各学校大类招生分流方式及其利弊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您的学校是根据什么条件分专业?(单选)图5-1学校专业分流方式调查对应问卷问题:您觉得这样的专业分流方式合理吗?(单选)图5-2 专业分流方式合理性调查由图5-1、5-2可以看出,各学校专业分流的方式主要是以排名加意愿为依据进行专业分流(82.48%),有小部分学校是按照意愿(13.14%)和统一分配(4.38%)来进行专业分流的。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专业分流方式持保留态度,认为其合理但仍需改进(57.66%),部分同学认为完全合理(21.9%),还有小部分同学对此不予理解,认为学校对大类生得专业分流方式完全不合常理(20.44%)。针对大类生对大类专业分流方式合理性的认知差异,本调研小组对此做了如下调查:对应问题:您觉得合理的原因(多选)图5-3 专业分流方式合理原因调查对应问题:您觉得不合理的原因(多选)图5-4专业分流方式不合理原因调查由图5-3可以看出,由于大部分学校都是实行按排名和意愿来进行专业分流,所以学生普遍认为该校专业分流合理的原因是公平竞争和在有限的资源内合理分配名额。以华师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该学院分设经济和管理两个大类,按前两个学年的综合成绩和平时表现排名,然后根据个人意愿结合排名进行专业分流。同时每个专业都有最大招收人数,额满为止。想选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成绩要达标,在靠前的名次提前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就让所有进校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减少了通过不正当途径来选择专业的可能。也让每个专业根据社会针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大小来合理培养不同数量的专才。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成绩与专业挂钩,可以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而不是及格就满意了。由图5-4可以看出,大部分觉得自己学校专业分流不合理的学生认为用排名或者以排名为其中之一的依据来进行专业分流会让他们的学习压力太大,无法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且如果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就无法选择到自己合适的专业,给他们带来困扰。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华师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他认为:“因为大类招生导致我们经管几个专业当中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有梯度, 这个是不好的, 会对很多学生产生心理影响, 就精神没以前的振奋了.”这说明很多成绩好的学生扎堆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专业,导致成绩稍落后的同学即使对此专业有兴趣也无法选到该专业,甚至让某个专业变成尖子班,某个专业变成所谓的差生班,这是不合理的。大家平等的进入大学,现在却像等级制般把他们归类,让很多学生心理不好受。且因为专业和成绩挂钩,导致很多学生一心只会读书而忽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反而违背了大类招生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主旨。综上所述,采取大类招生的学校大部分都会把专业分流与成绩相联系,并且此做法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同学们都反映因为有了选择自己理想专业的动力,让他们在学业上从不怠慢,上课的出勤率也比非大类的学生高出不少,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求知欲望让大学生活充实了很多。但与此同时,排名的压力也让部分同学感到不适,不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战累积经验,这样反而让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由此可见,各学校的专业分流方式仍有待改进。5.2 对大类招生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大类招生课程的合理性,我们小组对不同高校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不同高校对课程设置呈现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对应问卷问题:1.您所在的高校名称? 2.你觉得大类招生存在什么问题?图52课程设置合理性由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高校对课程的满意度不尽相同,以调研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为例,调研对象中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分别占了84.38%、30.43%、56%和42.31%。大类招生后,学校一般会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已达到通才培养的目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才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种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得到普遍的认可。(2)课程设置欠缺合理原因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对应访谈问题:您认为大类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为什么? 通过对经管09辅导员程贯平老师的访谈,我们可以得知,实行大类招生前后课程的数量基本没什么增减。在实行大类招生前,课程设置同样也是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到了后期便会逐渐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实行大类招生后,部分专业会因为学习的梯度问题而受到影响,如会计、电商、信管,但部分专业如人力,因为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在大类基础课程中学习了,所以基本不会造成影响。而据经管吴尚彦同学反映,因为大类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学习较其它学校起步慢了,大四时候还没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致使实习时候与其他学校相比缺乏竞争力。但是,通过对另外一个学院文学院的杜心奇同学的采访,我们发现,并非每个学院的大类课程都是没有增减的,文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后,基础课程增加,导致部分课程学时减少而达不到深入学习的目的,部分老师对此也表示赞同。因此,综上所述,大类招生后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主要是因为:1. 基础课程增加,难以达到没科深入学习的效果2. 大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并未涉及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使得部分专业学习达不到梯度学习的效果。3. 基础课程的设置推迟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使部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知识欠缺。5.3 对学校开设大类招生优劣势分析和总结为了解大类课程的开展效果,我们小组对大类课程对学校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待大类招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 学校开设大类招生优势分析对应访谈问题:您认为学校开设大类招生有什么好处?根据对相关学生老师的访谈,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学校开设大类课程的好处是:1. 培养通才,提高学校学生素质,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2. 相当于提供学生二次选专业的机会,招生时候吸引生源3. 因为大类课程的设置促使学校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4. 促进学校内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5. 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2) 学校开设大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应问卷题目:你觉得大类招生存在什么问题?531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人最多,高达62.32%,其次,师资资源不足,专业分流方式不合理以及大类招生制度不符合实际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43.48%、41.3%和28.99%。除了上述四大问题外,还有人认为存在大类专业中部分专业差别不大或过大,生源素质分配不均,学校有关方面对问题的预防措施做得不够等问题,而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可以完善的,有些却是大类招生的弊端所在,很难避免。就像有人认为专业分流方式不合理,按绩点选择专业使得很多同学选不到自己想去的专业,但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偏好热门专业,现实的专业需求量却是是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要求的,因此这种大类招生所导致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并将可能长期存在着。(3)大类课程利弊孰轻孰重?对应问卷问题:您认为您所在专业是否有必要实行大类招生?532大类招生必要性 如图所示,学生对待大类招生态度不一,在大类课程的利弊权衡之下,有51.45%的学生认为大类招生没必要但可实行,有19.57%则认为十分有必要实行,相反,有28.99%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实行的必要。而根据我们对程贯平老师的访谈,他也认为就学生工作而言,大类招生的确影响较大,没有实行的必要。吴尚彦同学则认为大类招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是以后就业市场的需求所在,利大于弊,十分有必要实行。同样,杜心奇同学也认为只要适当完善问题所在,大类招生还是利大于弊的,有实行的必要。因此,对于大类课程的利弊孰轻孰重,大类招生是否有实行的必要这个问题十分有争议,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才见分晓。6 对于大类招生个人选择依据分析6.1选择大类培养的依据分析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大类课程的报考依据,本调研小组分别对不同学校的学生的报考依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您选择大类培养的依据是什么 多选:图61大类招生报考依据从图中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大类培养的原因是在大类专业里面有自己理想的专业,他们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对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专业已经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有百分之37.23%的同学是对自己兴趣以及专业的认识不足,还未能决定选择什么专业,抱着进去大学后再深入了解的心态选择了大类招生。而仅仅只有27.01%的同学的依据是希望把自己培养成通用人才,而这个依据,其实正是中国引入西方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但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少数的同学有这个概念,这也引起我们对大类招生一样目的性关注,对其提出质疑。6.2选择理想的专业的依据分析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对选择理想专业的依据,本调研小组分别对不同学校的学生选择理想专业的依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您选择理想的专业依据是什么 多选:图62大类专业选择依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占大多数的同学选择理想专业还是基于自己兴趣爱好,但仍有接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专业是基于父母的因素。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生当然是有针对性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该专业合适与否,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更符合大类培养的意义。我们也幸运地看到只有少数人是由于舆论压力选择专业,盲从的现象不算突出。6.3 对于大类生的优劣势分析和总结6.3.1大类生的优势分析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大类招生的优势认知,本调研小组对大类招生的优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你觉得大类生有什么优势 多选:图631大类生优势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多数人的选择刚好对应了前面大多数人选择理想专业的依据,这样的模式其实是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可以更清楚认识自己。选择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也符合他们选专业的依据,这类学生刚好超过一半,即有一半的学生认清大大类培养的重要意义。只有少数人了解就业形势,这有部分的原因也是基于刚进入大学,对社会现实状况了解不够,而且现象瞬息万变,今日的优势到了明年未必仍然是优势。6.3.2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大类招生存在问题的认知,本调研小组分别对不同学校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你觉得大类招生存在什么问题 多选:图632大类招生存在问题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诸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这是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个问题。紧接着是师资资源不足以及专业分流方式不合理,这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师资不足必然引起专业分配不均匀,学位有限,分流方式必然无法全都按照每个人的意愿去选择。6.3.3大类生与其他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对比分析根据大类生与其他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对比,本调研小组分别对不同学校大类招生大类生与其他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如下:对应问卷问题:作为一名大类招生的学生,与其他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相比,您认为自己 多选题633与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的对比可以看出,大类招生带给学生的影响大部分还是认为劣势比较突出,总结如下:1 专业知识薄弱。这个主要是非大类招生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专业课程,而大类招生的学生必须等到专业分流后才接触到,这一点在已分流的大类招生学生的访谈里也有提到。2 缺乏实习等实践经验。大类招生的学生大三才接触到专业课程,而很多大三学生已开始进行实习,企业更倾向于招收专业知识更扎实的学生,于是大类招生学生的实习机会势必遭到影响。3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分流前的基础课程多,前两年的学习压力会比较大,而分流后的课程明显减少,空闲时间较多。优势方面主要有:1 基础知识全面扎实。前两年的基础课程较多,涉及面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与全面发展。2 给学生认清自己的机会。考生经过在学校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后,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更加理性地进行选择,可以找到适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7对非中国大陆大类招生的概况调研7.1大类招生在香港1大类招生在香港已经运行多年,广泛应用在各个院校以及多个学科,被普遍学生老师社会所接受。2. 目前大学的学制为3年。学生于第一年读大类下的通识课程,于第二年开始前进行专业或方向的分流。学生在第二,三年就读该专业或方向的专业课程。3. 学生同时要求修读两科非本专业内,而又属于本大类的课程,属必修课。如专业是市场营销的,会被要求就读两科不是市场营销而又隶属于商学的专业下的课程,如金融或会计之下的课程。4. 对于进入大类,对学生一般无特殊要求。只是对特殊类型的学科有要求,如就读医科则会被要求在中学时期修读过生物的学科。5. 专业或方向分流依据:第一年学业成绩+学生意愿。另外有一定程度的替补机制,如成绩差一点点未能进入所选专业,或可通过3位或以上的多位专业课老师推荐信保荐进入心仪学科,以确认其学生有就读该课程的资格和能力。6. 专业之间无可避免有冷热门之分,但资源分配相对均匀。另外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有相关导师指导关于该专业,而在学业之外如实习等方面的问题,系统相对完善。7. 多数学生认同此机制,并认为大类招生的学生了解其他领域知识,有优势,具有竞争力。7.2大类招生在韩国1. 与中国相似,只有小部分大学运行,但未被大量推行。2. 基本上所有学生会直接选择某大学的专业或方向,学习四年。3. 就目前状况看,大类招生的学生与非大类招生学生能力或成就的差异不大。4. 受访学生认同大类招生机制,并乐意参与,并认同成绩+意愿的选择方法。5. 受访学生认为大类招生的学生了解其他领域知识,有优势,具有竞争力。7.3非中国大陆大类招生值得借鉴的经验在香港,大类招生的机制相当成熟,并且运营恰当。可借鉴的经验归纳如下:1. 通识教育时长设置合理。香港的学生每个学期至多可选择6门课,换言之1学年至多可选12门课。而在第一年,除了大类下的通识课,还必须修读其他非大类的通识课,因此大类通识课只有47科不等(科目数根据不同学科有不同)。而大类学习只占大学学习的三分之一的时间,专业深入的学习占三分之二,比较符合大学培养的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多、更细化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相对合理。2. 课程设置合理。大类课程为大类下的基础性学科,通用性强,能够使学生通过此学科对这个大类进行初步而较为全面的了解。3. 衔接容易。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衔接跨度交小,使学生能够平缓过渡。4. 资源分配相对均匀。专业之间无可避免有冷热门之分,但专业间在学习阶段的差异性不会有明显分化。各学科的专业性较强,专业老师分配得当,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在学习与实践的组合中,学科发展各有优劣。如比较冷门的学科,在科研能力交弱的情况下,会相应组织学生开支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弥补其不足。这样,各个学科更为平衡的发展。在学生的眼中,不公平性或差异性相对交小。5. 有替补机制。专业分流主要通过成绩+学生意愿来进行选择,但在此之外,学生或可通过得到多位老师的举荐进入本来并无资格进入的学科学习。但在此情况下,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权威性及公正性,否则此方法会滋长欺骗,引起更多不公,走后门的现象。6. 并非在所有学科内开展。大类招生应该因科设立,而非生搬硬套,强硬用于各个学科。例如有的学科专业性非常强,则无必要设立大类教育。8 意见和建议8.1 针对大类招生了解程度的建议1通过父母咨询。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父母的意见也是比较重要的,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具有参考意义。2向师兄师姐咨询。师兄师姐毕竟是进入大学的人,对学校大类招生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可以适当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建议再进行深入分析。3通过学校的老师或讲座咨询。这也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渠道。4学生自己通过上网,针对不同学校的大类招生政策进行深入了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适合自己的,再进一步通过其他途径,如亲朋好友的意见,师兄师姐的意见等了解。8.2针对大类招生课程开设的建议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大类招生的课程设置觉得满意但仍需要改进,其次是不怎么满意课程的设置,只有小部分学生十分满意或者完全不满意。因此,本调研小组针对大类招生课程开设提出以下建议:1. 各学院应该设立专门的课程讨论小组,对学生课程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然后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2. 由于大类招生前两年的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时间长,将专业课程全部积压在后两年,课程紧张,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而不精不专,因此,学校可以合理地缩短基础课程的教育时间,增加专业课程的时间。有时会出现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脱轨,出现专业课程基础不扎实,基础课程时间长,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短,学而不精,不专,因此高校应该在前两年适当开设一些专业课选修或者缩短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让同学提早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稳固基础。3. 大类招生有时会出现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脱轨,内容没有联系,因此高校应该在前两年适当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事先打好基础,更有利于专业课的学习。4. 课程尽量不要跨学院,应该以本学院的课程为主。 8.3针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校采取成绩+意愿的分流方式,大部分学生觉得专业分流的方式合理但仍需改进,例如大多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无法提升自己的其他方面能力。因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提出以下建议:1. 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的意愿优先,使学生选到合适自己的专业,但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例如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力量等。2. 对于连续几年生源质量好的专业,学校应加强建设,可以增加此专业的人数。对与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应该加大整理力度。3. 专业分流应该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把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比赛,社团,学生工作等以适当的比例考虑在内,使设置排名的条件更合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8.4针对大类招生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建议1. 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对于热门专业,应该增加教师资源,使资源充裕,可以减少教师的压力,调动老师的积极性。2. 提高师资质量。教师的教育方式应适当跟据大类招生有所变化。将学生培养为厚基础,宽口径,具备学习能力,扩张知识领域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3. 增加实验室,图书馆的资源,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8.5对大类生的建议根据调查显示,大类招生的学生大部分只了解一部分专业,大部分大类招生的学生觉得自己与非大类招生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薄弱,缺乏事件经验。同时,按成绩排名选专业导致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因此,我们对大类生的建议是;1. 加强对专业的了解,避免跟风,理性选择专业。首先自己了解清楚专业,可以从网站,老师中真实了解专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专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要随波逐流。2. 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采取成绩+意愿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勤奋好学,提高自己的成绩以便增加选择的权利。3.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点学习专业知识,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里面很多的学习信息是要自己主动去了解去咨询的,所以要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自己去规划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等着别人为你筹谋。4. 对于选择不到喜欢的专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专业没有好坏之分,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选择不到喜欢的专业,不要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应该更加勤奋,勇敢地面对。而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则应再接再厉,学精学专。5. 提高综合素质,多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培养自己全方面发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9 调查总结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小组得出如下结论:一、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大类招生政策的报考意愿与非大类招生报考意愿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具体还是要看改专业的热门程度和以后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就业是否有优势。诚然这两个方面一直都是学生的经济选择,但作为培养更广泛、更适合社会变化的大类招生来说,其优势并没有被学生所理解。经调查,大部份学生对大类招生的认识并不充分,主要原因有两个:1、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学校没有提供给学生详细的大类生培养计划说明。2、入学后学校对学生关于大类生培养计划的介绍不够充分详细。对此,我们小组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加强对学生入学选择专业前的指引,做好充足的介绍工作,为学生分析大类生优劣性,提供专场指导拓宽学生对大类招生的理解;第二,入学之后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的指导,提供各年的毕业数据为学生分析各专业独特的优势和长远发展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避免学生但从追捧热门专业而盲目选择自己并不擅长和爱好的专业,甚至错失将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二、开展大类招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我们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学校和学生都有明显的优势:学校开设大类招生的优势有:1.培养通才,提高学校学生素质,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2.相当于提供学生二次选专业的机会,招生时候吸引生源3.因为大类课程的设置促使学校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4.促进学校内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5.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 对于学生的优势有:1. 培养自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通才2. 熟悉以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减少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从众性3. 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有助解决一考定终身4. 有良好的就业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学校开设大类课程存在的问题有:师资资源不足,专业分流方式不合理以及大类招生制度不符合实际,还有人认为存在大类专业中部分专业差别不大或过大,生源素质分配不均,学校有关方面对问题的预防措施做得不够。对于学生的劣势:最突出的一个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还有师资资源不足以及师资不足引起的专业分配不均匀,学位有限,最终分流方式必然无法全都按照每个人的意愿去选择。另外,对比于非大类生,专业知识薄弱、缺乏实习等实践经验等问题也有待解决。以上问题有些本来就是大类招生根本存在的问题,有些则是可以通过学校协调解决的。对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第一,作为学校和学生双赢的优势,校方应该加强指引和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第二,对于课程设置,可以适当压缩以前的基础课程,或者将部分基础课程尤其和专业联系得比较密切课程留待分专业后实施,提起分专业,使需要有梯度学习的专业课能循序渐进。第三,从教师的访谈和学生态度来说,可以取消分大类招生,但仍按照通用课程的设置来上课,由此解决专业课程的问题但又不影响培养通用人才的目的。第四,学习应该适当投入经费,增加教育资源,如实验室,聘请相关教师等。第五,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我们可以深入学习别人的课程设置系统,合理分配通识课程,合理开展通识课程,避免过多开展和该大类不相关的课程。另外,香港和国外的教授推荐制度也有其合理性,处理按照综合测评成绩来计算,还可以通过教授推荐,使为改方向作出重大贡献和研究的学生也参与到本来通过成绩选择不到的专业当中去。另外,我们对大类生自身也有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在本文8.5节当中已详细罗列,此处不再赘述。10 参考文献1艾尔巴比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2张悦刊,杨俊茹,杨前明.基于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院系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1):15-163陈文韬.毕业班学生对院教学及管理的评价分析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74王恒安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5胡咏梅,郭洁等某校08级医学生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11. 附件11.1 附件1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存在合理性的调查问卷 以广州大学城十校大类生为例尊敬的同学:你们好!感谢你百忙之中参与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班调研小组关于大类招生合理性的调查问卷。此次问卷数据仅用于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将严格保证您填写信息的保密性,感谢您的参与。2011年11月一、基本信息:学校名称:_ 性 别: _ 专业所属大类:_是否已经专业分流 是 否 就读专业:_(选“否”不填) 二、概况调研1. 您个人报考大类课程的意愿: A十分想报考 B. 没所谓 C. 不想报考但被迫报考2. 您了解本校的大类生培养培养计划么?A了解 B. 不怎么了解 C. 完全不了解3. 您对大类每个专业了解么?A全部了解 B. 了解一部分 C. 只了解个别 D. 完全不了解4. 您满意大类课程的设置么?A十分满意 B. 满意但仍需改进 C. 不怎么满意 D. 完全不满意5. 您认为您所在专业是否有必要实行大类招生?A十分有必要 B. 没必要但可实行 C. 没有实行的必要三、大类教育实施情况:6. 您的学校根据什么条件分专业?A. 排名+意愿 B. 意愿 C. 学校统一分配7. 您觉得这样的专业分流方式合理么?A. 合理(直接作答8 题,跳空9题) B. 合理但仍需改进 C. 不合理(直接作答9题)8. 您觉得合理的原因 多选:A. 公平竞争 B. 在有限的资源内合理分配名额 C. 可以选择到合适的专业D. 促进自己努力学习 E. 其它_9. 您觉得不合理的原因 多选:A. 学习压力太大,无法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B. 无法选到自己合适的专业C. 设置排名的条件不合理D. 完全按照意愿分流造成的供需不平衡E. 其它_10. 按成绩排名有给你带来竞争压力吗?A. 非常大 B. 一般 C. 没有压力11. 您觉得选不到你理想的专业对你影响大么?A. 非常大,因为我想就业的方向专业性很强的 B. 勉强可以接受,我能自行调剂 C. 没什么影响,以后出来工作不一定要对口的D. 不能接受,有厌学倾向四、个人选择情况:12. 您选择大类培养的依据是什么 多选:A. 大类专业中有自己的理想专业 B. 还没决定自己的理想专业C. 专业调剂 D. 为了培养自己成为通用人才E. 其它_13. 您选择理想的专业依据是什么 多选:A. 个人兴趣 B. 父母意愿 C. 专业调剂D. 舆论压力 E. 其它_五、大类招生的优劣和发展:14. 你觉得大类生有什么优势 多选:A. 培养自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通才B. 熟悉以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减少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从众性C. 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有助解决一考定终身D. 有良好的就业优势E. 其它_15. 你觉得大类招生存在什么问题 多选:A. 师资资源不足B. 课程设置不合理C. 专业分流方式不合理D. 大类招生制度不符合实际E. 其它_16. 作为一名大类招生的学生,与其他同等院校同专业非大类招生学生相比,您认为自己 多选题 A. 专业知识薄弱 B. 缺乏实习等实践经验 C. 基础知识全面扎实 D. 其它_17. 你对大类招生的意见和建议_。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你的参与。11.2 附件2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办主任程老师采访稿麦: 请问老师您现在任教的是什么专业的什么课程呢?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保障学.麦: 请问您觉得大类招生前后的课程设置方面有什么变化呢?程: 一个最基本的变化就是在大类招生前在分专业之前就有专业课,而现在只有分完专业才有专业课.麦: 那课程有因为这样缩减过么?程: 没有缩减过.麦: 专业课很多课程都需要有梯度的学习的,就人力资源的课程来说会有影响么?程: 基本上人力的课程是没什么梯度的. 但会计, 电商, 信管等专业就有影响. 由于大二的时候经济学,管理学的等的基础课程都已经学习,所以对人力资源没太大影响.马: 老师你觉得哪一种课程设置会更好呢?(分专业前有专业课和分专业后才有比较)程: 我个人认为, 结合学生工作来说我是不倾向于大类招生. 然后如果说想要增加学生的技术知识储备的话,可以在大一大二就加一些课, 但就不需要搞这个大类招生. 当然这个是结合我的学生工作来说的. 因为大类招生我们几个专业当中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有梯度, 这个是不好的, 会对很多学生产生心理影响, 就精神没以前的振奋了. 如果单从教学来说, 这个教学问题还不是特别大. 前两年有专业课和后两年才有专业课,这个影响差不多. 以往(未大类)的时候大一二也是基础课程居多, 只有少量的专业课程. 麦: 那对学生的实习会造成影响么?程: 实习没有太大影响. 因为到大四上半学期基本学完, 毕竟现在的专业课也不多. 对于以前的没大类的也差不多. 以前我们叫实习做社会实践, 也是做一些很基础性的工作而已, 并不需要用到很多技术知识. 麦: 那他们大四还需要上专业课么?程: 大四有,不过很少. 前面的几个月是不用上课的. 我们安排社会实践. 后面有课也很少, 也不影响同学出去找工作做实习.马: 大类招生会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