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经典读书会.pptx_第1页
课件:经典读书会.pptx_第2页
课件:经典读书会.pptx_第3页
课件:经典读书会.pptx_第4页
课件:经典读书会.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熊继柏名医教案 规培十一组:符碧峰,肢体冷热麻木案,陈某,女,61岁,2007年1月10日初诊。 患者左手手指皮肤紫黑,数月不愈,近来紫黑色逐渐加深,并且明显麻木、畏冷,左肩肘部略感胀痛。既往左手并无外伤史,曾去医院做过多次检查,均未发现病因。查其右手手指皮色正常、无麻木冰冷感。舌苔薄白,右脉细,左脉细而涩。,辨证:臂痹,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4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1支(去头足),僵蚕10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0克,桂枝5克,防风10克。15剂,水煎服。,1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左手指皮肤紫黑色逐渐转淡,皮色已趋正常,左手指麻木、畏冷及左肩臂疼痛均明显减轻。近日略感头晕,舌苔仍薄白,脉细。病已显减,原方加减再进。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4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1支(去头足),僵蚕10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0克,防风10克,天麻15克。15剂,水煎服。,2月14日三诊:左手指皮色完全恢复正常,麻木、畏冷及胀痛感完全消失,头晕亦止。舌苔薄白,脉细。现脉络已通,痹阻已去,当调和营卫,以绝后患,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善后。 处方:黄芪30克,桂枝4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鸡血藤20克。10剂,水煎服。病愈。,评述,此证系左手脉络不通,血行不畅,以致手指皮肤紫黑、麻木、畏冷。取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又取虫藤饮搜风通络,药达病所,其效必也。 熊继柏教授根据痹证久病入络、病久必瘀的特点,采用黄芪虫藤饮治疗气血瘀滞证型的痹证,每获良效。,医林改错提出“痹症有淤血说”,叶天士 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 虫类药剔络搜风。分析本案,虽舌脉并无瘀象,但患 者年老体弱,肢体关节屈伸不利、身麻均是其特点, 正虚邪实、经络不通为本病之关键,治当扶正祛邪通 络,以黄芪虫藤饮治之,取黄芪益气通络,虫类药搜 剔经络,鸡血藤、海风藤、僵蚕活血、祛风通络,佐天 麻、防风熄风通络,全方共奏益气祛瘀、舒筋活络之功效,方证合拍,故取良效。,医林改错卷下:“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至清中叶王勋臣出,对于此证,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爰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以峻补气分,此即东垣主气之说也。然王氏书中全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熊教授治疗痹证,尤其强调辨别其病邪性质与病变部位。 痹证的发生。 外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气血不通,以致痹痛,而风寒湿邪伤人,各有偏胜, 风胜者,疼痛游走不定,称为行痹,当以疏风为主,散寒除湿佐之。以羌活胜湿汤、蠲痹汤、防风汤等; 寒眭者,疼痛剧烈固定,称为痛痹,以散寒为主,疏风除湿佐之,以蠲痹汤、乌头汤等; 湿胜者,痛处酸重麻木,称为着痹,以除湿为主,散寒疏风佐之,选用麻杏苡甘汤合白术附子汤等; 湿与热邪多相互缠绵,故治湿热痹,应清热化湿,使湿热并除,选用加味二妙散、四妙散、宣痹汤等。 古今医案日:“湿热与风寒,确乃痹证两大纲。”因此,必须首辨风寒湿痹与湿热痹两大类。再于风寒湿痹中察其偏风、偏寒、偏湿之别。于湿热痹中审其热胜湿胜之差。此乃痹证辨治的关键。,痹证有虚实之分,病发之初,风寒湿热在表,或久痹出现急性发作,治之务在祛邪; 而当痹证日久。反复发作,或有营卫不足,腠理不固,复感外邪,则形成虚实夹杂治之应当虚实兼顾,攻补兼施,且尤需注意调养肝肾,补益气血。 表现为日久不愈,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属气血虚弱者,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三痹汤、独活寄生汤,补气养血,祛风散寒; 痹痛日久,体弱、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属肝肾亏虚者,则以四斤丸、金刚丸; 痹阻日久,经络长期为邪气壅阻,营卫不行,湿聚为痰,络脉瘀阻,痰瘀互结,表现为痛势剧烈,日轻夜重,关节肿大,屈伸不利,患处皮色黯黑,舌质紫,苔白滑腻,脉细或沉有力,治当祛瘀涤痰,通络止痛,主方有身痛逐瘀汤、虫藤饮等。,因邪气壅塞和气血闭阻的部位差异。痛处各有不同; 熊老师善于针对疼痛部位处方用药,颈部胀痛者,主以葛根姜黄散;肩臂、上肢酸胀疼痛,活动不便者,多由风邪侵袭,主以蠲痹汤加减; 颈项引脊背痹痛,多由风寒客于太阳经脉,主以羌活胜湿汤加味;下肢痹痛多由湿热痹阻,主以加味二妙散; 膝部肿痛者,多由风湿或湿热结聚,属风湿者,则用独活寄生汤;属湿热者,则用加味二妙散; 足跟的疼痛,多因肾虚夹湿,则四斤丸合二妙散; 腰部疼痛,转侧不利,属经络气滞,则通气散主之;因湿热阻滞,则四妙散主之;因肝肾亏虚,气血两虚,风寒湿邪外侵,则独活寄生汤主之。 熊教授常言:“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诸如此类,皆当察之。”,谢谢聆听,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