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二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二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二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二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二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二课题古代诗歌五首(2)课时1时间课标要求及学情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读古代诗歌而能有所感悟,哪怕是对个别诗句的感悟。学生之前的古诗学习,基本以背诵为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了解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教材分析课文选取的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鸟用凝练生动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2.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研活动导入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苏轼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联系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曹操的内容,走进教师所创造的意境。预习检测1.检查学生古诗朗读情况。2. 搜集作者、作品的情况,说给同学听。教师准备如下:搜集作者、作品、背景等情况,说给同学听。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2.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这是作者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之下创作的。3.马致远(约1251-1321),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小组内朗读交流。把搜集到的资料说给班内同学听。把自学部分删除。活动一反复读,读出节奏。朗读,疏通句子,理解诗意。1.范读或播放录音钱塘湖春行,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停顿与节奏。示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听读,点评。3.全体同学齐读。4.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自由诵读,并体会作者的胸怀。学生听读,听字音,听节奏。学生点评,读诗。小组交流。活动二抓“点”读,读出意味投影出示:1.全诗叙写了诗人的一次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2.“乱花”是什么意思?诗歌所写的景是哪个季节的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3. “行不足”是什么意思?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明确:1.写诗人骑马游览的西湖早春风光。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读着本诗让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2.各种各样的花。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3.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指定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句,另外的学生点评后再读,反反复复,深入理解词句背后的情感。学生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后,小组讨论交流,课堂展示。然后学生反复读这些词句,深入理解。活动三探究读,读出美境。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用词或句子,进行深入探究,从多角度说说你的理解。教师预设: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早春”之“早”的特点,就在一词一句之间尽显。这是春之美境,也是作者用词之境界。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细细品读,对这个问题深入探索,有了一定想法后,全班交流。活动四自主读,学以致用按照前面学习钱塘湖春行的方法,略学西江月。1.朗读西江月,疏通句子,理解诗意、情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文本初探投影出示: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诗描写了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思考品味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探究这首词的意趣。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明确:夜行是为了赶路,找到以前住过的那家旅店住下来。(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句中的“茅店”、“路转”、“忽现”,可以看得出,作者赶路所要找的正是这家旅店。)夜行的长间长。(从“清风半夜鸣蝉”中的“半夜”一词即可看出,赶路都赶到半夜了,时间很长。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外之意。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按照前面学习钱塘湖春行的方法,略学天净沙。1.朗读天净沙,疏通句子,理解诗意、情感。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2.文本初探投影出示: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3.思考品味教师预设:这些景色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何以见得?你能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萧瑟、苍凉、沮丧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时栖息树上的乌鸦却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更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