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课题济南的冬天课时1时间课标要求及学情 本文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难点:对自然景物倾注真情实感,情景交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研讨活动导入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与冬有关的诗句?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这些诗句都展现出“冬”的魅力,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老舍笔下的冬天同样也有其可爱之处,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济南的冬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冬天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积累。预习检测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响晴:秀气: 贮蓄:澄清: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_,字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著名作品小说有 _ 、_、等和戏剧_、_,其中话剧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4.谈谈阅读本文的感受。1.先自主完成。2.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交流展示。简单谈谈即可。加点字改为划线字。把原来后面两个问题移到整体感知部分。活动一初读,理清思路1.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听清字音,读准每个字;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感情。2.男女生朗读比赛。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济南风光,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课文的美妙意境。下面进行男女生接力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3.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又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全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温晴 天气 山 水 具体又写: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细心听读。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给活动拟一个漂亮的名字。活动二再读,品景之美过渡语:课文整体内容我们已经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们又如何才能感知呢?投影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景物,分析其特征及作者绘景的技巧。教师指导:从内容、主线、情感、修辞、写法等多角度考虑,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小组探究讨论。明确:1.济南的天气:暖和安适。通过三组对比来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北平的寒济南的暖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伦敦的暗济南的明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热带的热济南的温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2.围绕“温晴”这一主线作者依次描绘了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城外的远山:淡雅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3.水色:绿、清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了景物的具体特点,并采用一定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济南冬天的美景,也展示出了语言之美。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关键词语和句子,认真体会分析,形成认识。2.组内达成初步共识,班内交流。活动三三读,悟情之真投影出示: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情景交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直接抒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虚实结合,抒发感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学生再读文本,结合具体语句,围绕“情景交融”这一写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四回读,学得写法投影出示:从本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学到了哪些绘景的方法与技巧?一、细致观察:1.眼看(形、色)2.耳听(声)3.鼻闻(味)4.身体触摸(感觉)5.观察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特点。二、怎样描写:1.抓住特征重点描写景物本身特征、时令特征、动态静态特征2.按一定顺序写3.恰当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