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反映出A. 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法律程序B. 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C. 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D. 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中可以看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审判程序,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诉讼环节的地位,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有法不依,故C项排除。【点睛】“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是关键信息。2.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B.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D.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法令出台的整个过程都由公民参与和监督,并最终由公民大会决议并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雅典法律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非保护平民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司法审判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并未表明公民参政议政的真实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古代雅典的梭伦为了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到了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变化说明古代雅典A. 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B.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C. 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D. 民主政治走向鼎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梭伦时期“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 到伯利克里时期“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的变化,可以得出获得雅典公民身份需要更多限制,由此推导出古代雅典的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故答案选C项。A、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析类历史选择题,其在具体解题中首先要精准简约提炼材料信息,其次,将材料信息转化为相关历史学科术语,最后,据此信息推导其结果。例如:由材料梭伦时期“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 到伯利克里时期“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的变化,可以得出获得雅典公民身份需要更多限制,由此推导出古代雅典的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4.古雅典城邦有时会因为公民人数不足,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但其程序非常严格,要举行两次公民大会,第二次公民大会的参会人数不能少于6000人,而且会议必须采用秘密投票的表决方式。这一措施A. 导致外邦人获得雅典公民权B. 降低了公民集团的参政热情C. 推动了城邦决策方式的变革D. 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公民人数不足,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但其程序非常严格,要举行两次公民大会”表明古代雅典对“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有严格的规定,这项措施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故D项正确,C项排除;A项只是材料的表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的参政情况,故B项排除。5.古罗马的旅客服务设施包括船舶、客栈、车马店三种,公元前2世纪,裁判官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告示。它规定.经营船舶、客栈、车马店的人,要对发生在其经营场所的盗窃行为对旅客承担责任。该规定A. 维护了帝闰境内平民利益B. 可直接佐证罗马长途贩运业的发达C. 体现了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D. 表明罗马人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营船舶、客栈、车马店的人,要对发生在其经营场所的盗窃行为对旅客承担责任”可知,罗马法的规定维护了私有财产,故C选项正确;材料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规定,没有涉及到帝国境内的平民的利益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体现罗马长途贩运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规定,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6.公元前三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B. 罗马帝国时人人平等C. 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D. 万民法实施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等信息来看,说明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状况发展的需要,应当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故D项正确;世界市场发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业贸易发展对法律的要求,不是说明人人平等,与建立罗马帝国的合理性无关,排除B、C项。【点睛】“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是关键信息。7.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A. 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B. 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C. 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 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早期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形式的要求越严格,市民法的强制力就越强,仪式是罗马市民法增强有效性和约束力的重要手段,故 D 项符合题意; “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在当时可能导致贵族债权人与平民债务人矛盾激化, 故 A 项错误;“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强调的是古罗马重缔约形式的特征,与民主政治无关联,B项错误;随着商业的发展,形式主义的严格性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8.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 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 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C. 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 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是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因此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故C项正确。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并未说明要用于反教会,同时,国王也不是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并不能说明二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体现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故D项错误。所以选C。9.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A. 新大陆的发现B. 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C. 殖民扩张开始D. 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等信息说明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论述新浪路开辟的影响的,故选择C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10.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说:“1603-1660年的对外贸易与殖民地关系密切。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此时期英国A. 成为了“世界工厂”B. 建立起“日不落帝国”C. 商人主导国家决策D.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603-1660年”“对外贸易与殖民地关系密切”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18世纪下半叶确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商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点睛】“1603-1660年”是关键的时间信息。11.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A. 农村劳动力的增加B.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 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羊毛和商品粮需要量的增长与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且为租到土地而提高地租,而多少年来农民只缴纳固定不变的贡赋。由于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已明显相对减少,许多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资本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与封建领主更愿意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无关;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出现导致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不是封建领主意愿变化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中期,并非16世纪开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A. 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 体现了民主平等启蒙思想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等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推动了方言文学勃兴,排除A;启蒙思想出现于17、18世纪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欧洲陷入四分五裂,排除D。13.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下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A.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C. 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D. 牛顿开创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封建神学的禁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信息是“牛顿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是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A项错误;相对论理论是爱因斯坦的成就,因此C项错误;开场实验科学的是伽利略,因此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14.1792年,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对妇女权益的辩护。她指出,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内在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这表明18世纪A. 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B. 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大的提高C. 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D. 现代女权运动取得突破性发展【答案】A【解析】“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内在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表明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提出男女平等思想,说明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15.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A. 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C. 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D.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启蒙运动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启蒙运动构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批判封建制度,这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启蒙运动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16.16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思想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世界。这些方法包括细致人微的观察,以及对经验数据的逻辑陈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欧洲思想家的行为A. 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B. 有利于用理性发现人类社会法则C. 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D. 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性是指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说明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表明欧洲思想家的行为中有了理性的成分,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欧洲思想家在研究自然世界的方法中已经渗透了理性的成分,并不能得出根本上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故A选项错误;西欧各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引发原因有很多,不能说由它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故C选项错误;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17.“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A. 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B.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C. 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D. 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口号中都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走向理性的过程,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故B项正确。“人是万物的灵长”没有反对欧洲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是对天主教会的质疑,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未体现理性至上,故D项错误。所以选B。1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76.35.32科学1.84.675.1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 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C. 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D. 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土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可知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是由于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得不出宗教改革是否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故B排除;此时进化论还没有出现,故C排除;“逐渐抛弃”说法较片面,故D排除。19.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己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 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内阁制初见端倪,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的分析理解,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解答。20.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和包括新贵族在内的大地产者发动的;政变后,由他们控制国家政权。19世纪中期以后,大地产者最终失去了控制国家政权的权利。这一变化主要是A. 宪章运动的产物B.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C. 启蒙运动的影响D. 权利法案的颁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结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并通过此前的议会改革获取了更多的政治权利,而大地产者是旧势力的残余,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其地位和影响必然缩小,故B项正确;结合所不知识可知,宪章运动是英国的工人要求改判生活待遇、争取政治权利的工人运动,其结果是失败的,并不涉及与大地产者之间的斗争,故可排除A;启蒙运动的影响主要在法国,故排除C;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排除D项21.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A. 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 保证了下议院立法权C. 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D. 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材料中“英国下议院”通过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体现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特点,这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内容,没有涉及到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议会对政府的牵制作用,与立法权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内容,没有体现国王加强了对上院控制的内容,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22.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反映了美国A. 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B. 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C. 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D. 联邦法院与总统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可以看出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C项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司法、行政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表述错误,排除A;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行政大权,这一点没有改变,但他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23.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A. 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C. 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成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诸多问题,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中仅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无关;B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里的人民包括欧洲移民,与种族歧视无关;D选项错误,美国中央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是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4.下图是有关近现代某国的政治体制的漫画。该漫画意在批评A. 邦联制下国家结构松散B. 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C. 政党政治引发利益之争D. 三权分立影响政治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反映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体制,从“这都是你的错”可以看出,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因此三大机构之间互相抱怨。故答案为B项。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联邦政府的不同机构,不是不同政党,排除C项;三权分立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排除D项。【点睛】在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中,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但这种制度设计的弊端是,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效率低下。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表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差异【答案】(1)原因:王朝更替;政治中心变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2)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争霸;资本主义的发展;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文艺复兴的冒险精神;基督教的传播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3)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海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之后海运便停止。西方是以商业立国,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更开辟新的路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和影响,以及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比较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可以联系所学,根据材料涉及朝代的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2)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基督教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对世界市场、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欧洲原始资本积累等方面来回答。(3)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中西的经济形态、航运的目的和结果等方面分析比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新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5年,枢密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摘编自萧瀚神圣的辨护: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辨护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角度1:卡拉斯冤案暴露的社会问题论述:卡拉斯冤案是一起典型的宗教迫害事件。这次冤案的发生,意味着18世纪的法国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然而天主教与新教彼此间矛盾重重,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尚未实现。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理性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启蒙运动需要深入开展的迫切性。角度2: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原因论述:由于饥荒、战争、宗教迫害,18世纪法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卡拉斯冤案的发生正是当时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的缩影。然而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法国社会的逐步启蒙为辩护提供了有利的與论氛围,伏尔泰作为启蒙思想家持续不懈努力是冤案得以解决的重要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