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说课稿_第1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_第2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_第3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新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教材整合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还有武昌起义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重点,但不作为难点处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应用层次的要求。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为主。同时,了解、知道部分的内容为探讨提供史实依据,将三部分有机结合。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三、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讲课时要尽量直观,避免一些深奥的概念,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武昌首义剧照(多媒体)。介绍:这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而拍摄的电视剧武昌首义中的一幅剧照。提出问题:武昌起义的情况如何?辛亥革命又是怎么回事?与孙中山先生有什么关系?用电视剧剧照导入,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的设置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二是电视剧本身也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为情感目标的实现做铺垫。2讲授新课(1)围绕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入手,首先请学生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提醒学生交待清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培养学生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2)结合武昌起义形势图,让学生回答: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如何发展的?学生会答出:A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结合地图,让学生数一数独立的省份,思考地图所能够说明的问题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等)B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说明什么人们拥护和支持孙中山)C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教给学生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这一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文掌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地图的方法以及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再有,培养学生透过事务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这个问题解决后,继续提出问题: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远在国外,并没有直接领导起义,为什么起义后要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呢?学生一时之间可能反应不过来,教师需要继续引导,武昌起义的胜利和孙中山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会回答到孙中山主要的革命活动,然后乘机提出:“孙中山主要的革命活动由哪些?这个问题还是以学生自己解决为主。学生们会积极地从课本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对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以及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要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时,通过这些,让学生认识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时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这样,把话题还引回来,交代辛亥革命的概念。(4)提问:那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国家形势又是如何发展的?让学生阅读课本38、39页的小字部分,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清帝退位,清政府的统治宣告结束,二是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讲完这些内容后,抛出一个问题: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你的理由?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前面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作铺垫,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一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二是教给学生如何做到论从史出。讨论的结果有以下三种,一种认为成功了,一种认为失败了,还有一种认为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无论哪种观点,只要做到言之有理,都要进行鼓励,保护学生大胆思索的积极性和探究的勇气,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还补充了以下两则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材料二: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枚。加上正在筹备和即将开工的二三十家,投资总额约6000多万元。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面粉厂和机器磨坊约40家,1919年增至120多家。出示这两则材料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影响到了中国的政治、思想,而且对经济、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从多角度、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3课堂巩固因为本课是打乱了教材顺序进行的,为了避免学生思路混乱,同时也认识到革命形势的发展,设置了一个题目:“穿针引线”,给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一些历史事件,要求学生把这些历史事件的关系表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本课的思路,另一方面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时偶然的,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4情感升华本课主要认识了一位伟人,那就是孙中山,课前已经安排同学们搜集用“中山”命名的机构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