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北方村庄的派性政治与日常生活摘要“派性”在北方村庄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包括村庄选举、村庄权力结构、纠纷调解、上访等多方面。外来的政治运动和政策等只是派性产生的表层原因,小亲族的存在是派性的深层原因,也是派性的基本单元。在区域比较的视野下可以看到,派性与北方村庄多姓杂居的基本结构密切相关。由于多姓杂居,村庄日常生活空间无法按照小亲族进行隔离,血缘关系之外的地缘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在政治生活空间中表现出派性来。关键词派性地缘关系政治生活空间日常生活空间一、村庄生活中的派性在北方的村庄调查,不断听到“派性”这个词汇。所谓派性,按照村民的看法,就是对村庄事务持有不同的看法。派性主要体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也体现在村庄生活的其它方面。最初在村庄内发现派性是在村委会选举观察中,那时我们发现派性与村庄控制有较多资源有关。在浙江缙云县城关镇调查时,贺雪峰发现,全镇18个村,城关5个村的派性都十分严重,非城关村的情况则好得多。城关村的派性严重,是因为城关村的土地值钱,村集体掌握着大量的经济资源,经济资源引起村民对利益的争夺,派性由此而生。在此基础上,当时他认为,派性斗争不是无缘无故的,斗争双方要有收益空间,而村集体资源是村庄派性斗争最为主要的收益空间。他当时甚至判断,在一般意义上,村集体掌握的资源越多,再分配村集体资源的机会就越多,数额也越大,形成派性的可能性就越大。村集体不掌握资源,就失去了再分配村集体资源的机会,也就没有关心个人收益的村庄精英来掺和村里的事情,村庄的派性斗争也就无从谈起。而派性之所以与村庄选举联系在一起,则是因为村庄选举为资源争夺及派性斗争提供了合法的表达途径。1后来贺雪峰到安徽阜阳调查,发现阜阳农村存在众多派别,村庄中的一派村民成为村干部,另一派村民便到县乡上访,农村出现了频繁的针对村干部的轮番群体上访。2再后来董磊明到河北调查,我们一起到山西运城调查,均发现了村庄中存在派性。最近我们又到河南安阳调查,也发现了有些村庄存在派性。这些村庄并不是之前我们所观察到的那些村集体掌握比较多的资源的村庄,而是传统的农业型村庄。在同样的农业型村庄,湖北农村和江西农村就没有形成类似的派性。这促使我们思考派性产生的更为一般的原因。河南安阳的许多村庄都存在派性。在有派性的村庄,选举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各派都想占据村委会和党支部的重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