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二单元10课《木兰诗》 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二单元10课《木兰诗》 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二单元10课《木兰诗》 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二单元10课《木兰诗》 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二单元10课《木兰诗》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2通过研读,学习本诗叙述详略得当,描写细腻传神,形象塑造真实感人的写作方法。3通过诵读,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把握情节,背诵课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二、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辨字正音释义。机杼:,织布梭子。不能念,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可汗 ,专用名词,不能念 。鞍鞯: ,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 。辔头: ,缰绳。燕山: ,山名,不能念 。胡骑: ,战马,不能念。戎机:,军事。与“戍”的念,当防守讲,形音义都不相同。朔气:,北方。金柝:,打更用的梆子。红妆:,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穿。与“著作”中的“著”,念,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傍地走: ,靠近,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2结合课文注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诗歌脉络。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四个部分,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段意。板书: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第二部分:( 4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凯旋归来第四部分:( 7 )借兔赞美四、背诵课文1教师示范背诵,激发学生兴趣。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2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背诵。化繁为简,各个击破法。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以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领会意图,再现情节法。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 “可汗大点兵”一节,反映了当时军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父女对话至“从此替爷征”便然而止,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购鞍马一节,东南西北跑遍,每处只购一物,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旦辞”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要着重理解“但闻”所说的内容,想一想黄河声悲壮、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明堂”一节只写天子,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问所欲”一节有省略,其实是问“愿为尚书郎”否?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写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总之,要想得细致一些,才能体会到全家的喜庆情状。木兰开门坐床一节,表现了她对故居的热爱;恢复女儿妆一节,更显出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赞语要跟上文“朔气”两句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此中的韵味,说明木兰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跟其他战士相比,毫无逊色。 小组竞赛法(五至六人一组,用“接龙”方法背诵)五、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全诗。2有条件的课后观看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探究质疑,理解形象。一、合作探究,学生质疑四人为一组,借助课下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论中去,然后在了解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要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老师作应答预案。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这样写显示出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未被发现。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说将军都战死,壮士都归家了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 这是一种“互文”的写法,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二、品读诗歌,自主探究1这首乐府诗主要写了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创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请同学们仔细品读一遍课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语句,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如:(1)旦辞暮宿旦辞暮至。(行军速度之快)。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争的残酷)。 (3)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家人迎接木兰的场面)。 (4)开坐脱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的喜悦心情)。2千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试根据课文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两句,表明木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抛头露面被视为“非礼”,而木兰却女扮男装,准备和男儿一起,奔赴战场。到这里,木兰的勇敢、果断的性格,已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鲜明的印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夸张表现行军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矫健的形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在前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她超出男子的勇敢和才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女性特征。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从“出门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惊忙”,衬托出木兰的不凡。“安能辨我是雄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全诗的思想意义。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骋,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小结:作者就是这样详略得当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画出她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三、体验反思,探究互动 讨论:1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2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英雄人物? 以上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四、总结全文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2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花木兰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象。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象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3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怎样跟她当面交流?【资料宝藏】1.时代背景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古代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间叙事诗。它收在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郭茂倩说,这首诗是最早著录在南朝陈僧智匠的古今乐录(原书已佚)中。以后见于宋人编著的文苑英华古文苑。这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的“双璧”。木兰诗的写作年代,自宋代刘克庄以来曾有过很多争论;有的认为它出自汉魏,有的认为它出自南北朝,也有的说是隋唐作品。多数研究者根据诗涉及的历史、地域情况及诗里所呈现的浓厚的北朝民歌色彩,肯定它是北朝后魏时的诗。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北朝各族相继用武力建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战争频繁,人民兵役负担日益加重。北方游牧部族,崇尚武艺,即使女子也是骁勇善战。从公元407年到493年八十多年当中,北魏与北方的另一个民族柔然发生过多次大的战役。木兰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等征战地点正是北魏与柔然作战的古战场。可见,北朝游牧部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是木兰诗产生的基础,而北魏与柔然族的战争则可能是木兰诗故事的背景。至于木兰是否真有其人,倒也未必然。过去有人说木兰姓魏,有人说姓朱,有人说姓花,也有人说木兰是姓不是名,这些都不可信。姓花的说法流传得较广,这出自明朝徐文长所用剧本四声猿“雌木兰代父从军”一折,其中有“妾身姓花,名木兰”的台词。这纯属剧作家虚构,并没有事实根据。2.写作特点(1)剪裁得当,情节生动。这篇文章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经过,从家出发,再回到家乡结束。文字简约,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第一部分用三个自然段写木兰的抉择,真实可信,毕竟女子从军,古无前例;第二部分共三大句六小句,概括木兰十年战场生活;第三部分通过木兰归来见天子这一场景,从侧面说明木兰战场勇敢,战功显赫。这一部分还着力渲染木兰“巾帼”英雄一面,写出爱美的天性。结尾用比喻修辞,突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2)人物形象生动。木兰故事所以千古流传,关键在于本文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文章开头写出木兰的叹息,表明木兰在犹豫,反映了木兰的无奈。第二部分虽没有提到木兰,但战争严酷实际反衬了木兰的刚烈、勇武。第三部分写木兰不慕权势,思亲怀乡,表明木兰轻利重义的性格特点。文中紧扣“巾帼英雄”这四个字刻画人物,既写出她英雄一面,又写出她作为女性的一面,如勤劳、善良、爱美、孝顺等品质,读罢真实感人。 (3)语言质朴。本文属于民歌,语言上没有藻饰,基本上采用白话,通俗易懂,尤其大量运用叠字,摹声形象。全文以五言为主,间以七言、九言,句式长短交替,既使节奏鲜明、流畅,又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3.课文详解木兰诗北朝民歌【题解】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名木兰辞,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南北朝时北朝民歌。作者不详。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是一篇乐府名作。“木兰从军”也是家喻户晓的动人传说。 【注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复:又。木兰:诗中女主人公。当:对着。户:门。机杼:指织机。杼():织机的梭子。惟:只。译文:唧唧声又是唧唧声,木兰当门把布织。听不见织机上的梭子响,只听到木兰女在叹息。 【注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所思者何”,意思是“想的是什么”。忆:思念【注译】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亦:也。所思(忆):所思念的(所字结构)。军帖():军中的文告。可汗( ):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大:大规模。点兵:征兵。军书:指征兵的名册。十二卷:指多册(十二为虚数)。爷:与下文“阿爷”,均指父亲。【注译】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长兄:大哥。愿为():即“愿为(之)”,意思是“愿意为此(指替父出征)”。市:名词用为动词,“买”。鞍马:马鞍子和战马。从此:从今(以后)。征:出征、征战。译文:问女儿思什么,问女儿想什么。女儿我没思什么,女儿我没想什么。军中文告昨夜已见,可汗正在大规模征兵。征兵名册实在很多。册册都有爹爹的名。爹爹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大哥哥,女儿我愿为出征买鞍备马,从今后替爹去从军。【注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往东边集市。(“东市”,名词做状语,以下“西市”、“南市”、“北市”用法同。)骏()马:良马。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注译】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早晨。辞:辞别。暮:傍晚。宿:住。唤:呼唤。但:只(副词,表范围)。鸣溅溅:响声溅溅。溅溅():象声词,流水声。 【注译】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黑山:与下文“燕山”,均为北方的山名。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时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骑:此指战马。鸣:叫。啾啾( ):象声词,战马嘶叫声。译文:到东面的集市买好战马,到西边的集市买好马鞍,到南面的集市买来辔头,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清晨告别父母出征去,傍晚住宿在黄河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奔涌水声溅溅。清晨辞别黄河出征去,傍晚来到黑山之巅,听不到爹娘呼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嘶鸣。 【注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赴:奔赴。戎()机:本义“军机”,此指“战场”。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翻过一座座山。关山:关口、山岭。度:过。 【注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气:寒气。传:传送。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的器具。此指打击金柝报更的声音。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寒光照铁衣:寒冷的月光映照着铠甲。 【注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百战死:多次战斗出生入死。百:虚数,形容极多。壮士:勇士,指木兰等。十年归:(征战)多年归来。十:虚数。译文: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过道道险关、重重山峰。北风传送着军营中击柝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映照着铠甲征衣。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勇士们征战十年凯旋归来。 【注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见天子:朝见君王。古时称帝王为“天之子”。明堂:朝延。策:本义为竹简,此处名词用为动词,“记下”。勋():功劳。十二转:指记功晋级多次。十二:虚数。转:古时将官每升一级叫“一转”。赐():赏给。百千强:百千有余。百千:虚数,形容多。 【注译】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可汗:同上文“天子”均指君王。所欲:所要的。不用:不作。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古时尚书省为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驰:奔驰。千里足:能行千里远的好马。儿:指木兰自己。译文:归来后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廷大堂。给木兰记下屡屡战功,千次百次受到奖赏。君王询问木兰希望得到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只愿骑上千里快马,送我早早回到故乡。【注译】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郭:外城。相:相互。扶将:扶持。将():语尾助词。姊:姐。理:梳理、打扮。红妆():古代女子的装束为红装。霍霍( )磨刀的声音。 【注译】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阁:指闺房。脱:脱去。战时袍:打仗时穿的战袍。著()穿。旧时裳:过去穿的(女子的)衣裳。当窗:对着窗户。理:梳理。云鬓:像云样的鬓发(形容发美)。帖:同“贴”。花黄: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 【注译】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同“伙”。皆:都。惊忙:惊异慌忙。同行:共同行动(征战生活)。十二年:虚数,指多年。是:判断词。女郎:姑娘。译文:爹妈听说女儿归来,互相搀扶迎出城外。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喜对门户整理容妆。弟弟听说姐姐回来,磨刀霍霍向着猪羊。木兰打开东房的门,坐在西房的床上,脱下征战时的战袍,换上昔日女儿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云发,照着明镜贴上花黄。走出门外看看伙伴,伙伴们惊奇地不能相识,朝夕征战十二年,竟不知木兰是个姑娘。【注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双兔:雄雌两兔。傍地:(一并)贴着地面。走:跑。安:疑问副词,“怎么”。辨:辨别。译文:雄兔前脚常不停地爬动,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