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02院前急救.ppt_第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2院前急救.ppt_第2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2院前急救.ppt_第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2院前急救.ppt_第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2院前急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院前急救,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王惠珍,学习目标,掌握院前急救的特点及原则。 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 掌握灾难院前救护要点。 熟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学会院前急救的常用救护技术。,第一节 概述,院前急救: 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以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病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EMSS的首要环节,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特点,(一)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 社会性强:院前急救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已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随机性强:病人呼救无时间限制,病情种类多样化,重大事故或灾害的发生时间及地点往往也是个未知数。,(二)时间紧急 (1)行动急: 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都是急病或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急救工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紧急处理,刻不容缓。 (2)心情急: 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在伤病现场往往都是倍感焦虑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的心理十分迫切,即使是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也不例外。,特点,(三)流动性大 院前急救系统一般都是在急救医疗服务的区域内活动,而急救地点可以分散在区域内的每个角落。 患者的流向一般也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区域内每一个综合性医院(有固定接收医院的地区除外)。遇有特殊需要,可能也会超越行政医疗区域分管范围。,特点,(四)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救护的条件大多比较差:急救人员、设备仪器均受限制;环境恶劣、设备受现场条件限制;病人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运送时救护车的震动、马达声和路途颠簸等常给一些必要的检查、治疗工作带来困难,有时甚至因为险情未除造成人员的再度伤亡。,特点,(五)病种复杂多样 呼救的患者疾病种类会涉及到临床各科,而且是未经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患者,因此要求救护人员需要在较短时间做好患者病种的初步筛选、诊断和处理等工作。,特点,(六)以对症治疗为主 在院前急救现场,通常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来给医护人员进行患者伤(病)情的鉴别诊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症急救,也即能使病人初步得以救生的各种对症急救工作。,特点,(七)体力强度大 道路不平坦等带来的颠簸劳累,院前急救现场的复杂多样,随身携带急救箱,既要救治病人,又要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等,因此在急救的整个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这就要求救护人员需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特点,原则,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 3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 6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我国院前急救工作模式,现场评估,现场观察保证安全 急救人员首先应进行现场环境的评估,观察现场有无危险因素的存在,同时查询病人受伤的线索,这对判断伤情是很有必要的。,病情的评估,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Response 若病人对呼唤、轻拍均无反应,婴儿拍打足跟或掐捏其上臂不能哭泣,则可判断其无意识。一旦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应立即呼救,请求援助。 判断伤病员病的气道是否通畅Airway 检查伤病员是否有呼吸苦难症状存在,并查明原因,必要时清除伤病员口腔等部位的异物,有假牙托者需取出,保持伤病员气道的通畅。,判断伤病员是否有呼吸Breathing 维持开放气道的位置,用耳贴近病人的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前后观察时间控制在5秒钟左右。 判断伤病员是否有脉搏Circulation 成人可通过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来判断有无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婴儿触摸颈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及其强弱。对没有呼吸脉搏及微循环者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病情的评估,现场救护,紧急呼救 体位 1体位的安置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 2安全松解或去除患者衣物 脱上衣、脱长裤、脱鞋袜、脱头盔。,伤病员的分检过程需遵循边分检边抢救的原则,通常由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来统筹安排,保证分检过程的快速、准确及无误,分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2min。,伤病员分检,伤病员分检,简单询问病史:主诉,既往史,健康资料册 体征观察:在询问病史的同时,注意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观察伤病员的阳性体征。 全身检查:采用国内外普遍倡导的“撞击计划(CRASH PLAN)”检查方法,Freehand : “CRASH PLAN 撞击计划”,C=cardiac(心脏) R=respiration(呼吸) A=abdomen(腹部) S=spine(脊柱脊髓) H=head(头颅) 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 A=arteries(动脉) N=nerves(神经),伤病员分类卡,检伤分类:根据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确定优先治疗程序的过程。 卡片上项目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用药等 常挂在伤病员左胸的衣服上。 绿 轻 黄 重 红 危重 黑 死亡人员,现场急救区划分,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在此区进行分类,并提供必要的 抢救工作。 急救区:接受重伤病员(红色卡、黄色卡),在此做进一 步抢救工作。 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员(绿色卡)。 太平区:停放已死亡的尸体。(黑色卡),转运与途中监护,转运工具 担架:灾难急救转运病人最常用的工具 汽车:颠簸,晕车现象 汽艇,轮船:洪涝灾害时的搬运工作,晕船现象 飞机:上升和下降时气压有变化,噪音,颠簸,转运途中的监护,1根据运输工具和伤情摆好伤病员的体位,确保体 位的合适,舒适。 2担架在行进途中,注意保持伤员的头部在后,下 肢在前。 3若遇脊柱受伤者应保持脊柱轴线稳定,对已确定 颈椎创伤的患者最好用颈托保护颈椎,待固定完 好后再进行搬运。 4运送前要评估地面平整度,救护车尽量保持平稳, 以免病人病情加重,发生坠落等。,5空运中,注意保暖和湿化呼吸道,一般将病员横放在飞机上,休克者头朝向机尾。颅脑外伤导致颅内高压者应减压后再空运。 6转运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相关措施,保持各种管道妥善固定,通畅。 7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意识、面色变化、出血等情况,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途中一旦出现窒息、呼吸停止、抽搐 等紧急情况,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8转运途中做好抢救、观察、监护等有关医疗文件的详细记录,并做好伤病员的交接工作。,转运途中的监护,灾难救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