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冲关鲁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冲关鲁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冲关鲁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冲关鲁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冲关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的含义及特征分析1、2、3、7、8、9、10、11不同区域的差异比较4、5、6、12、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区域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该区域位于()A.北非西部 B.印度半岛西部C.大洋洲西部D.南美洲西部2.与图示沙漠核心区自然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A.河流稀少B.终年炎热C.植被稀疏D.光照强烈3.图示海岸沙漠区常见大雾弥漫,其成因主要是()A.沿岸暖流增湿B.海水蒸发强烈C.沿岸寒流降温D.大气对流旺盛解析:1.D2.B3.C第1题,图示区域被回归线穿过,西侧临海且为沙漠气候,东侧有海拔超过6 000米的高山,故可以判断为南美洲西部地区。北非西部、印度半岛西部和大洋洲西部山脉的海拔都不足6 000米,故D项正确。第2题,图示沙漠核心区距海较近,受西侧寒流影响,加上海拔较高,故气温不是终年炎热。第3题,海岸沙漠区位于西海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多形成大雾天气。(2018河南三门峡模拟)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46题: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B.C.D.6.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是()多山的地形干旱的气候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短缺A.B.C.D.解析:4.C5.B6.C第4题,根据图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及轮廓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为我国海南岛;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故C项错误。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两地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故B项正确;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较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地形多山;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故C项正确。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据此回答79题:7.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现象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8.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解析:7.A8.C9.B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以草地为主,水土流失不严重,但也会有水土流失现象;荒漠草原区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易出现生态问题,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草甸草原区过度开垦也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第8题,以草原景观为主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河流数量不会很多,故C项不可信。第9题,草原区降水较少,过度开垦易出现荒漠化现象,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不宜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种植业。(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回答1011题:10.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半陷地下地热丰富,地温高B.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C.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D.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11.关于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广布B.冬暖夏凉C.多旱涝灾害 D.河流稀少解析:10.C11.C第10题,阿拉斯加冰屋,半陷地下,是利用冰雪防风保暖,与地热无关;东南亚水屋,房屋高架,是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架高防湿防虫;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是因当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窗小防风沙减少室外热空气进入,故C正确;北欧木屋,顶尖坡陡,是因为当地降水多,尖屋顶利于雨水排泄。第11题,东南亚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易发旱涝灾害,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读图,回答问题:(26分)(1)比较图中、两地地形特征的差异。(4分)(2)图中河口以上河段水量逐渐减小,试分析原因。(10分)(3)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4)长期以来,M省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试根据该省资源状况列举其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4分)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差异主要从地形和地表形态方面分析。第(2)题,图中河口以上河段为黄河上游地区,由于自然原因(降水量、蒸发量和支流汇入量等角度)和人为原因(生产和生活用水)使水量减少。第(3)题,从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11世纪种植业分布北界线看,种植业向北扩展。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出现。第(4)题,M省为我国山西省,从图中信息看,该省有丰富的煤、铁、铝矿产资源,因此可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发展冶金、钢铁、化工和电力等工业。答案:(1)差异:地(为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沙漠广布;地(为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河谷地貌发育)。(4分)(2)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几乎无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10分)(3)种植业向北扩展。影响:使该区域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8分)(4)冶金工业(钢铁或炼铝工业);(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电力工业。(4分)13.(2018福建漳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冬季干燥,温差大,多大风;夏季干热,雨量集中。象泉河流经札达(31.5N,79.8E)古湖盆,湖盆中沉积厚达数百米的黄土(胶结性好)层。公元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朝曾在此修建大量洞窟,用于居住、修行、供佛等。东嘎石窟里的大量精美壁画,历经千年,受破坏并不严重,基本保存完整。下图示意象泉河流域局部地区。(1)分析象泉河流域夏季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古格王朝时期建造洞窟的自然原因。(8分)(3)推测洞窟洞口的主要朝向并说明理由。(8分)(4)分析东嘎石窟壁画受自然破坏并不严重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题,由图及题干“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信息可知,该区夏季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该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日照时间较长,且位于谷地,地形较闭塞,热量不易散发,且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影响),气温较高等。第(2)题,由题干“湖盆中沉积厚达数百米的黄土(胶结性好)层”可知,该地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不易坍塌;易挖掘,且冬暖夏凉;该区植被稀疏,林木资源缺乏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题,由题干“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信息可知,该区受偏西风影响,故洞口应朝向南侧、东南侧或东侧,以便避开冬季风且向阳,可以防寒。第(4)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区气候干燥,且壁画位于洞内,受风化、侵蚀、阳光照射等较少,对其破坏性较少,故保存较完好。答案:(1)夏季,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或地处“雨影区”),降水少;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谷地地形,不易散热;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因而夏季气候干热。(6分)(2)植被稀少,缺少木材(或建筑材料少);沉积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或直立性好,不易坍塌),洞窟易挖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