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PEP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Unit 1 Hello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听懂,会说Hello./Hi. Goodbye.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2、能够听说、认读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 pencil-case, book, sharpener, bag, school,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 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教学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准备: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3、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4、学生和教师各自收集一些印有外国文字的物品,如:化装品。5、学生收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能用英语表述的物品或图片,如:VCD。教学过程: 1、 热身 (Warm-up) (1)教师用“Hello.”问候学生。(2)辨认不同国家的文字,想一想,哪种文字应用最广泛。(3)教师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4)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边展示实物或图片边说)或日常用语。2、 呈现新课、操练 (Presentation/ Practice)(1)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 “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Hi, Im (3)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Hi, Im (4) 介绍本套教材中的主要人物Sarah, Chen Jie, Mike, Wu Yifan,请学生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 Im (5)听录音,或通过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3、活动、操练 (Activities/ Practice)(1)游戏:击鼓传花(2)情景表演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1)听录音,仿读对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2)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要用打招呼;分手时要用道别。 (3)制作人物面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有关文具的五个词汇 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的学习,并用英语介绍文具。教学难点:较准确读出各单词,尤其是crayon,eraser 两个单词的发音。课前准备:学生的面具教学过程: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1)师生共唱英语歌曲 “Hello”(2)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人物面具,表演见面打招呼或自我介绍用语。(3)游戏:A name train2、 呈现新课、操练 (Presentation/ Practice)(1)教师事先安排一位学生扮演Zoom,并向学生介绍情景:今天是Zoom的生日,爸爸、妈妈为他买了个新书包作为生日礼物(拿出准备好的实物)。Zoom打开书包,一一拿出蜡笔、铅笔、钢笔、橡皮、尺子,边拿文具边说英文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教师用双面胶将这些实物固定在黑板上。(2)教师教新单词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3)游戏: Show me your(4)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3、活动、操练 (Activities/ Practice)(1)游戏:Matching game(2)小组竞赛:猜词游戏(3)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 Lets do 部分的活动。(4)分小组活动,练习 Show me your (5)游戏:传口令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部分练习:5、 课外活动 (Add-activities)(1)听说、认读新单词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2)做单词卡片。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教学过程: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1)游戏:抛球(2) 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3)游戏:What is missing?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3、趣味操练 (Practice)(1)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名卡。强调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2)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奖励。(3)游戏:记忆名字(4)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要求学生听录音,跟读并表演A部分的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的学习,以及另一种表达道别的表达法:See you.教学难点: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中name 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 的发音。教学过程: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 唱“Hello”歌 (2) 师生互相问候Hello! /Hi!(3) 学生戴着头饰或面具,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2、呈现新课、操练 (Presentation/ Practice)(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 Im Miss/Mr. 然后用My names. 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 your nam(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 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教师说的新句型。(2)跟读、模仿、操练My names. 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 a 的发音。(3)跟读、模仿Whats your name? (4)抛球游戏(5)教道别语See you., 告诉学生其中意思是“再见”或“一会见”。(6)听录音,或通过VCD来展示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3、活动、操练 (Activities/ Practice)(1)Pair work: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书上Lets talk 的对话。(2)游戏:猜一猜我是谁(3)Lets play中的游戏。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4部分练习。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1)要求学生听录音,然后模仿课本第4-7页的内容并伴有动作表演。(2)鼓励学生用第4-7页所学的内容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pencil-case, book, sharpener, bag, school, 5个有关学校及学习用品的词汇学习。教学难点:本课词汇的认读。教学过程: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1)“接力活动”:学生一个接一个进行口语问答,要求又快又好。(2)通过图片和单词卡片复习学过的单词crayon, ruler, eraser, pen, pencil. (3)游戏: Touching game2、呈现新课、操练 (Presentation/ Practice) (1)教学单词pencil-case, book, sharpener, bag, school(2)游戏:Touch and say(3)教师边做打开书的动作边说Open the book.用同样的方法教Show me your sharpener. Carry the bag. 等句子。 (4)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 部分的活动。 3、活动、操练 (Activities/ Practice)(1)游戏:画文具。(2)通过游戏Simon says 来练习以show, open, close, put, carry所引导的祈使句。(3)恰逢教师节,教唱歌曲Happy Teachers Day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学生根据录音,圈出所听到的文具。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1)要求学生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句子,并在实际生活中自然运用。(2)将学习用品逐个用英语说给家人听,并制成单词卡片。(3)移pencil变图形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听力练习和学习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教学难点:歌谣的学习教学过程: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1)师生共唱英语歌曲“Hello”。(2)吟小诗,做游戏 A rhyme “Names, names, are not the same. My names Chen Jie, and whats your name? (3) 复习有关文具的单词,可通过实物和单词卡来显示。 (4) 游戏1:Show me your. (5) 游戏2:用Simon says 复习第8页所学的指令性动作。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1)教师从自己准备的书包中拿出一本书,并指着自己说:I have a book. 随后再掏出笔袋,对学生说:I have a pencil-case.再从笔袋里拿出一支铅笔说:I have a pencil. 拿出一把尺子说:I have a ruler. 等等。待学生熟悉了I have a .是“我有一个.”后,请学生用自己的文具来说:I have a. (2)请一名学生说自己所有的物品,如果他/她说I have a book. 时,教师则举起自己的书说Me too! 告诉学生如果你有与别人东西相同时,可说Me too! 3、活动、操练 (Activities/ Practice)(1)操练Lets chant(2)游戏:幸福家庭 (2) 听力练习:Lets check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练习。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让学生听录音,跟读A、B部分Lets do 和Lets chant的内容。摘要 “操练”是对话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发现我们很多老师在对话教学设计上往往会偏重于“呈现”这一环节,而忽视“操练”这一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目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对话操练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在小学英语对话操练中的问题提出策略。关键词操练 问题 策略我们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通常分成三个步骤,即呈现、操练和输出。“操练”是对话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操练”是指教师在呈现完新的语言项目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组织学生对新授内容进行巩固性的训练,从而在语言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语言实践能力。操练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对话的掌握程度。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发现我们很多老师在对话教学设计上往往会偏重于“呈现”这一环节,而“操练”这一环节经常是草草了事,我认为目前小学英语对话操练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一、重操练结果、轻操练过程在实际的对话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所学对话是“读读会读,背背会背,但用用不会用”。在具体的应用中,他们的反应有时还会慢上好几拍。这是由于我们在对话操练时片面追求知识目标的实现,认为学生能够把单词和文本读好背好就是唯一目的,而不注重过程和方法,把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变成了费时费力的机械操练。这样的机械操练不但让学生失去了操练的兴趣,而且只能让我们认读对话中的语句,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操练。对策 新颖灵活的操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操练的兴趣,灵活多样的操练方式如同魔法石一般,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大胆的操练对话,同时能增加学生对话的机会。下面就介绍几种灵活有效的对话操练方法:1、在歌曲中操练对话。儿童歌曲和童谣一般都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轻松欢快的节奏,在歌曲中操练对话是一种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对话的好方法。因此,在小学英语牛津教材中就整理了不少这样的歌谣。例如我们在三年级的How are you的对话教学中,就可以穿插单元后面的歌曲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