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选择题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答案D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对一切运动形式的抽象概括,不是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A项不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也包括了意识的运动,B项不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也包括人类社会及思维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项不选,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2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解析材料中“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表明了银幕上的静止是相同画面的运动,这正体现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B、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本题答案为A。3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材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A B C D答案A解析题目中,我国当前的矛盾已经改变,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入选。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选A。4近几年,地震活跃频繁。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 B C D答案C解析“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表明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二者存在同一性,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A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A解析“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排除。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排除。6“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词中形象地说明了()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C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D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答案A解析该词形象地说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C错误。D颠倒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7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理论评价正确的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承认飞箭在一瞬间离开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A B C D答案C解析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飞矢不动”理论把飞矢在某一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排除,入选。8下列关于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B规律一定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C规律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定律、公理作为规律的反映,是客观的答案B解析根据规律的含义可知,规律一定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只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故选B。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A说法错误。规律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规律才可能发生作用,C说法错误。定律、公理是规律的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9“世界末日”的预言是虚构的,但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是真实的。“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A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当前人类的活动还无法影响世界答案C解析“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必须遵循它的法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C符合题意。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A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错误。人类的活动会对世界造成影响,D错误。10下列关于物质、运动、规律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世界是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规律三者的关系。A、C、D三项只是谈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未涉及规律,故不符合题目要求,不入选;只有B项才是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故可以入选。11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峻要解决,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持续发力,在环境治理上我们()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不尊重规律,必受惩罚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A B C D答案C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规律,说法错误。与题意无关。正确切题,故本题选C。1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观点蕴涵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歌皆自然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调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不合题意;说明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不符合题意;是强调规律的重要性,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13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状况: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要求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的重要任务。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2017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结合材料,运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性。答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具体任务,及时增添新的内涵。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始终坚持供给侧改革,保持决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要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保持决策的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解析材料中,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具体任务,及时增添新的内涵,可以从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材料中,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始终坚持供给侧改革,保持决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学生可以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决策的稳定性,又要能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可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要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14201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意见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答案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立足实际,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