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1页
小学语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2页
小学语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3页
小学语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4页
小学语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秀教案(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读梗概,知大意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第二至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鉴于个别学生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印象讲述故事,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的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教学准备: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鲁滨孙飘流记原著。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孙。(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2.哪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完成?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先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四、小组合作学习请大家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由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的其他内容等。讲故事,听故事。阅读“阅读提示”,并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不理解的语句交流难理解的语句,讲讲鲁滨孙的故事。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讨论并归纳交流体会并自由发言五、重点研读感悟1.仔细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处、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办法,很不简单。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善于因地制宜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这组课文是外国名篇名著的阅读欣赏。选编的四篇文章呈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种是外国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是采用梗概加精彩的编排方式。作为单元整组教学中的一节感悟课,我力图以单元整组教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如果说我以前的导读课是属于策略型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补充,达成学法上的共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那么我今天的感悟课就是实践和运用这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我的这次教学设计从以下几点进行落实。 1以导读课上的学习计划展开过程。上课一开始便回顾出导读课上制订的学习计划,并交流课前学习情况。课中围绕学习计划中的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开展学习。在课快结束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后策略展开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总注意提醒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2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本课“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其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这样,课上读梗概,读片段,课后读原著,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这些学习方法将迁移到下一课的学习中。 3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基础。 课堂是活生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