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绘图辅助工具.ppt_第1页
AutoCAD绘图辅助工具.ppt_第2页
AutoCAD绘图辅助工具.ppt_第3页
AutoCAD绘图辅助工具.ppt_第4页
AutoCAD绘图辅助工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绘图辅助工具,6.1 栅格 6.2 自动捕捉 6.3 正交 6.4 对象捕捉 6.5 极轴追踪 6.6 对象捕捉追踪 6.7 查询图形属性,AutoCAD 提供了一些辅助绘图工具 ( 如正交 ( Ortho ) 、栅格 ( Grid ) 、和捕捉 ( Snap ) 等 ) ,使得用户可方便、精地确定光标的位置。本章主要介绍有关这些辅助工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这对用户快捷、有效的绘制图件是非常有用。,6.1 栅格 ( Grid ),栅格 ( Gird ) 是一种可见位置的参考图标,它是由一系列排列规则的点或线组成,类似于方格纸,有助于定位。利用栅格可以对齐对象并直观地显示对象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绘图的精确度有重要的作用。不打印栅格。,1、 快速启动或关闭栅格,1)在状态栏上单击 按钮 2)在命令行里健入 Grid /on 或off 3)快捷键 F7,快速启动或关闭栅格有如下三种方式:,启动栅格后会在图形界限内显示相应的栅格点阵或线。,(1) 使用“ Grid ”命令进行栅格设置,在命令行输入grid后,会有如下提示: 指定栅格间距(X) 或 开(ON)/关(OFF)/捕捉(S)/主(M)/自适应(D)/界限(L)/跟随(F)/纵横向间距(A) :,指定栅格间距(X):指定栅格之间的间距; 开(ON)/关(OFF):打开或关闭栅格; 捕捉(S) :将栅格间距设置为捕捉(snap)间距; 主(M):当栅格为线时,设置主栅格线之间的栅格数; 自适应(D):有“是”和“否”两种状态,当为“是”时,栅格显示间距会随图形的缩放自动调整,当为“否”时,栅格间距始终为设定的间距; 界限(L):设置是否在图形界限以外显示栅格; 跟随(F):更改栅格平面以跟随动态UCS的XY平面; 纵横向间距(A):分别设置X和Y方向的栅格间距。,默认点阵中点与点之间在x、y方向是等间距的,均为10,点与点之间显示的距离随图形的缩放而变化,可以使用“ Grid ”命令或在“草图设置”对话框内修改栅格的相关属性。,2、 设置栅格属性,启动“草图设置”对话框的方法有:,(2) 使用“草图设置”对话框进行栅格设置,在命令行上键入 dsettings 或 ddrmodes 并回车确认; 菜单 “工具/草图设置“; 将鼠标移到 AutoCAD 界面下方状态栏的“栅格” 按钮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选项。,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后,选择“捕捉与栅格”选项卡即可对栅格属性进行设置。,6. 2 自动捕捉 ( Snap ),自动捕捉功能用于设置一个鼠标移动的固定步长,使得在绘图区内的光标沿 X 和 Y 轴方向的移动量总是步长的整倍数,以提高绘图的精度和效率。,1、 快速启动或关闭自动捕捉,快速启动或关闭自动捕捉有如下三种方式:,1)在状态栏上单击 按钮 2)在命令行里健入 snap /on 或off 3)快捷键 F9,启动自动捕捉后,光标只能以设定x、y方向上固定的步长移动。光标移动的步长或捕捉样式、类型可以使用snap命令或在“草图设置”对话框内设置,设置方法同栅格(grid).,2、 设置自动捕捉属性,6. 3 正交方式 ( Ortho ),在 AutoCAD 中,若要利用鼠标绘制较为精确的水平线或垂直线时,仅靠人眼判断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AutoCAD 提供的正交方式( Ortho )绘图命令可利用鼠标绘制精确的水平和垂直线条。,正交 ( Ortho )是一个开关命令,启动或关闭正交命令的方法有:,1)在状态栏上单击 按钮 2)在命令行里健入 ortho /on 或off 3)快捷键 F8,对象捕捉 ( Object snap ) 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精确地选择某些特定的点,即将十字光标线准确定位在已存在的实体特定点或特定位置上。 例如,若要以屏幕上两条直线的交点为起始点绘制直线时,就要求能准确地把光标定位在这个交点上,仅靠视觉是很难做到的。若利用交点捕捉功能,只需把交点置于捕捉选择框内,甚至置于选择框附近,便可准确地定位在该交点上,从而保证绘图的精度。,6.4 对象捕捉,AutoCAD 所提供的对象捕捉功能,均是针对捕捉图中的控制点而言的。 AutoCAD 共有 13 种对象捕捉方式, 1) 端点捕捉 2) 中点捕捉 3) 圆心捕捉 4) 节点捕捉 5) 象限点捕捉 6) 交点捕捉 7) 插入点捕捉 8) 垂足捕捉 9) 切点捕捉 10) 最近点捕捉 11) 延伸交点捕捉 12) 平行捕捉 13) 延伸线捕捉 常用的有 7 种 , 如图所示。,下面分别介绍这 13 种对象捕捉方式。,一般只打开常用的几个模式,如果打开过多,会干扰捕捉的效果。,快速打开或关闭对象捕捉,1)在状态栏上单击 按钮 2)快捷键 F3,打开或关闭具体捕捉模式的方法,1)在状态栏上右击 按钮,选择相应捕捉模式即可打开或关闭该模式; 2)使用命令 Osnap或菜单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相应捕捉模式即可打开或关闭该模式; 3)使用“对象捕捉”工具栏,选择捕捉模式可以临时打开相应的捕捉模式; 4)按住 Shift 键同时单击鼠标右键 ,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捕捉模式,可以临时打开相应的捕捉模式;,仅仅打开对象捕捉还不能真正捕捉到对象上的点,还需要进一步打开具体捕捉模式。,6.5 极轴追踪,极轴追踪是按事先给定的角度增量和极轴距离在指定方向上追踪特征点。,1、设置极轴追踪增量角和极轴距离,AutoCAD默认极轴追踪的增量角为90,极轴距离为10个单位;可以在“草图设置“对话框中设置极轴追踪增量角和极轴距离。,极轴追踪的增量角在“极轴追踪”选项卡下设置,系统预设的增量角有90、60、45等9个角度,用户可以通过新建附加角来设置其他增量角。 追踪角度的精度与在“图形单位”对话框设置角度的精度有关。,极轴距离在“栅格和捕捉”选项卡下设置,要设置极轴距离,必须先选中“PolarSnap”作为捕捉类型;同时,必须启动捕捉,极轴距离才有效。,2、启动极轴追踪,启动或关闭极轴追踪的方法,1)在状态栏上单击 按钮; 2)快捷键 F10; 3)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极轴追踪”选项卡,选择“启用极轴追踪”复选框; 以上三种方式只能启动或关闭“极轴追踪”功能,要启动极轴追踪的“极轴距离”,还必须启动“捕捉”(注意:不是“对象捕捉”),6.6 对象捕捉追踪,使用对象捕捉追踪,可以沿着基于对象捕捉点的对齐路径进行追踪,该功能可以看作是“对象捕捉”与“极轴追踪”功能的联合应用。 捕捉到点之后,将显示相对于获取点的水平、垂直或极轴路径。,启动或关闭对象捕捉追踪的方法,1)在状态栏上单击 按钮; 2)快捷键 F11; 3)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对象捕捉”选项卡,选择“启用对象捕捉追踪”复选框;,要使对象捕捉追踪起作用,还必须启动一种或多种捕捉模式。,例:以0点为起点,作一垂直于23的直线,且该直线的终点在过圆心的水平线上。,6.7 查询图形属性,AutoCAD提供的查询功能,可方便用户获取两点间的距离、图形的面积、点的坐标以及实体的属性参数等。,6.7.1 查询距离 ( Dist ),利用 AutoCAD 提供的距离查询命令 , 可查得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X 坐标增量、 Y 坐标增量以及直线的角度。,用户可通过下述三种方法启动查询距离 ( Dist ) 命令: (1) 单击工具栏上的 按钮; (2)菜单 “工具/距离 ( D ) ” (3) 在命令行键入 Dist 并按回车键。,启动查询距离 命令后,用鼠标先后拾取要查询距离的两点即可,查询结果显示在命令行里,若命令行无法显示完整信息,可按F2调出命令文本窗口。,6.7.2 查询面积 ( Area ),利用 面积查询命令,用户可查询由若干点所确定区域 ( 或由实体所围成区域 )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还可对若干个区域的面积进行加减运算。,用户可通过下述三种方法启动查询面积( Area ) 命令: (1) 单击工具栏上的 按钮; (2)菜单 “工具/面积( D ) ” (3) 在命令行键入 Area 并按回车键。,例:查询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启动面积查询命令后,命令行有如下提示:,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对象(O)/加(A)/减(S):,指定角点:可以根据命令提示指定一系列点,并计算和显示指定的各个点所组成的封闭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 对象(O) :则计算和显示所选对象的面积和周长。可被查询面积的对象包括圆、椭圆、样条曲线、多段线、多边形、面域等。 加(A)/减(S):可以计算多个区域的面积的和或差。,6.7.3 查询点的坐标,可通过下述三种方法启动查询点的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