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临床》ppt课件.ppt_第1页
《风湿病临床》ppt课件.ppt_第2页
《风湿病临床》ppt课件.ppt_第3页
《风湿病临床》ppt课件.ppt_第4页
《风湿病临床》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微循环和静脉。它是维持血液循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及传递体液信息的结构基础。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 本章主要讨论风湿病、心瓣膜病、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第五节 风 湿 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致病因素 (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非特异性炎 (二)肉芽肿性炎 三、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风湿病/概述,1 病变部位: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累及心脏(心脏炎)、关节(多关节炎),其次为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组织(皮下结节)、脑(Sydenham舞蹈症)和血管等,其中以心脏病变最为常见。 2 病变性质: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2 病变特点: 风湿小体形成 3 临床表现: 急性期称为风湿热,临床上除有心脏和关节症状外,常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滴度增高等表现。,一、概述,4 发病情况 (1)发病率:我国年发病率20.05/10万, 现有风心病患者237-250万人。 (2)地区:多发生寒冷地区,东北、华 北多发。 (3)季节:多发生在冬、早春。 (4)多发生在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风湿病/概述,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本病的发病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但不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菌)感染直接引起的。而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生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依据为: 1)风湿病的好发地区、季节、发病率与链球菌性咽喉炎的好发地区、季节、发病率密切相关; 2)病人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滴度增高; 3)应用抗菌素预防和治疗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明显减少风湿病的发生。,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并不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直接引起,证据为: 1)链球菌感染为化脓性炎症,但风湿病为非化脓性炎症; 2)风湿病发生不在链球菌感染初期,而在链球菌感染后23周后出现; 3)风湿病并不发生在链球菌感染的直接部位,而在远离感染的心、关节等部位; 4)在病灶内不能分离出链球菌,说明病灶内可能没有链球菌存在。,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2 发病机制: (1)多数人支持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a 链球菌细胞壁的C多糖抗原引起的抗体可与结缔组织(如心脏瓣膜及关节等)发生交叉反应; b 链球菌细胞壁的M蛋白抗原的抗体可引起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交叉反应。 (2)也有认为链球菌抗原可引起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风湿病/基本病理变化,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非特异性炎: 在浆膜、皮肤、脑、肺等部位引起充血、水肿、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胶原纤维可能发生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 变质渗出期 (二)肉芽肿性炎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纤维化期或愈合期,风湿病/基本病理变化,肉芽肿性炎分为三期: 1、变质渗出期:,早期阶段,持续约1个月。 结缔组织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 病变 浆液、纤维素渗出 细胞浸润 淋巴C 浆C、嗜中性粒C,2、增生期,病变特点:形成风湿小体。约持续23个月。 风湿小体组成 中央:纤维素样坏死灶 周围:风湿细胞 (Aschoff细胞) 外周:成纤维C 淋巴C、单核C 风湿细胞来源:巨噬细胞,3 瘢痕期(愈合期),持续2-3个月。 病变特点 纤维素样坏死物被吸收 风湿C 转变为纤维C 成纤维C 产生胶原纤维 玻璃样变性 风湿小体转化为梭形小瘢痕 整个病程约为4-6个月,由于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3 瘢痕期(愈合期),持续2-3个月。 病变特点 纤维素样坏死物被吸收 风湿C 转变为纤维C 成纤维C 产生胶原纤维 玻璃样变性 风湿小体转化为梭形小瘢痕 整个病程约为4-6个月,由于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三、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RHD) (二)风湿性关节炎(rheeumatic arthritis) (三)皮肤病变 (四)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 (五)风湿性动脉炎(rheumatic arteritis) (六)风湿性脑病,风湿病/各个器官病变,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期的风湿性心脏炎 静止期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2040岁,1718岁为高峰,心 脏 炎 (carditis)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CRHD),(一)风湿性心脏病: (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风湿病/各个器官病变,RHD,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外膜炎,1 *风湿性心内膜炎:,(1)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心瓣膜 二尖瓣二尖瓣+主A瓣主A瓣三尖瓣和肺A瓣 (2) 病变: 早期:变质渗出性变化 瓣膜肿胀 继而:瓣膜闭锁缘 形成疣状赘生物 肉眼:单行排列、粟粒大小、灰白色、 质硬、半透明、不易脱落。 镜下 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小灶状纤维素样坏死 周围出现风湿C(少量),病变后期: 瓣膜风湿病变纤维化,赘生物机化 形成瘢痕。 由于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形成大量瘢痕组织最终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变形、或瓣叶彼此粘连;腱索增粗、融合、缩短,最终发展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 Mc Callum斑:由于心内膜风湿病变,引起左房后壁因机化增厚、粗糙、皱缩,称为Mc Callum斑。,2、风湿性心肌炎 * 成人常表现为灶性间质性心肌炎,以心肌间质内小血管附近出现风湿小体为特征。风湿小体多见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上部,其次为左室后乳头肌,左室后壁及心耳。此外见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 儿童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心肌间质明显水肿,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甚至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水肿及脂肪变性,有时可见左房心肌发生条束状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病/各个器官病变,3 * 风湿性心外膜炎: (风湿性心包炎),(1)病变特点: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 以浆液渗出为主:形成心包炎性积液 (湿性心外膜炎)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形成绒毛心 (干性心外膜炎) (2)病变结局 溶解吸收 机化 纤维性粘连 缩窄性心包炎,(二)风湿性关节炎,1 部位:肩、肘、腕、膝、髋等大关节 2 *病变 关节腔内大量渗出浆液为主。 少量淋巴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关节周围有少数风湿小体 3 结局:浆液性渗出物可完全被吸收 而不留 痕迹。 4 临床表现:游走性关节疼痛,关节局部红、 肿、热、活动受限等表现。,(三)*环形红斑与皮下结节,1 环形红斑:躯干和四肢出现淡红色环状红晕, 中央皮色正常。 病变:渗出性病变 2 皮下结节: 部位:四肢大关节附近伸侧皮下 病变: 肉眼:单个或多个直径0.5-2cm的结节,无压痛。 镜下:增生性病变 病变持续数周后 纤维化 形成小瘢痕。,(四) 风湿性动脉炎,部位:以小动脉病变为常见 病变: 急性期 动脉管壁粘液样变纤维素样死, 甚至形成风湿小体; 后期: 血管壁因纤维化而管腔狭窄,并发 血栓形成。 依动脉狭窄程度出现相应区域的缺血。,(五) 风湿性脑病,1 发病年龄:多见于512儿童。 2 部位: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 及小脑皮质 3 *主要病变:脑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 镜下 神经细胞变性, 胶质细胞增生和 胶质结节形成。 4 *临床表现:小舞蹈症。,(二)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各个器官病变,(续),风湿病/各个器官病变,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cute indocarditis endocarditis ),1 病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 侵犯正常心内膜 3 主要引起瓣膜急性化脓性炎 4 基本病变: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1)光镜: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大量细菌构成。,(2)大体:体积较大、灰黄色、质松软、易脱落。 5 易致瓣膜破裂、穿孔,键索断裂。 死亡 慢性心瓣膜病 感染性梗死和脓肿,6 结局及并发症:,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subacute indocarditi endocarditis ),主要病理变化:,1 心脏: (1)病变特点:侵犯已有病变心内膜 (2)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大体:较大、呈息肉状/菜花状、污秽、 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 镜下:血栓、坏死组织、细菌、少量中性粒 细胞构成。 (3)瓣膜易增厚、变形,重者发生溃疡、穿孔;常发生钙化。,2 血管:,(1)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2)无菌性梗死,3 变态反应:,(1)肾小球肾炎: (2)Osler结节:,4 败血症:,发热、脾肿大、皮肤、黏膜小出血点、贫血等表现。,结局:,1 治愈率达89 %。但易造成慢性心瓣膜病。 2 少数因急性瓣膜口关闭不全而死亡。,第六节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一、概述,1 定义: 是指心瓣膜因各种原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2 病因 : 主要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少数亦可由主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发育异常导致。 3 部位 : 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4 *表现形式: (1)瓣膜口狭窄:表现为瓣膜机化和钙化使瓣膜增厚、变硬、相邻瓣叶粘连,使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导致瓣膜口狭窄,使血流通过障碍。 (2)瓣膜口关闭不全:瓣膜缩短、卷曲、穿孔、腱索融合缩短,使瓣膜关闭时瓣膜口不能完全闭合,形成瓣膜口关闭不全,使部分血液反流。 瓣膜双病变: 联合瓣膜病:,二、二尖瓣狭窄: (mitral stenosis ),1 病因: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 少数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 2 *病理分型: 隔膜型:瓣膜轻度增厚,瓣叶边缘轻度粘连,弹性良好。 漏斗型:瓣膜极度增厚,瓣叶广泛粘连,瓣膜口缩小呈鱼口状。,3 * 血流动力学变化,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流入左室受阻,左房代偿性扩张、肥大,左房血液淤积 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水肿 漏出性出血,腔静脉回流受阻 体循环淤血,血液流经狭窄口引起漩涡,心尖部舒张期 隆隆样杂音,呼吸困难,咳嗽,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 下肢浮肿,肺内小A收缩 肺A压升高,右室扩张 右房淤血,右室代偿性肥大,4 临床表现:,(1)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X线检查:早期左心房肥大 呈倒置梨形心 (3)左心及右心衰竭的表现 (4)继发附壁血栓、栓塞,三、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insufficiency ),病因: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也可由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引起。常与二尖瓣狭窄同时发生。 动力学改变: 左房扩张、肥大 左室扩张、 肥大 右室扩张、肥大 左心及右心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收缩时血液返流回左房,血液反流引起漩涡,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舒张期左室 容量负荷增加,左室代偿性肥大 扩张,左心血液淤积 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水肿 漏出性出血,呼吸困难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小动脉收缩 肺动脉压升高,右室肥大,右室扩张 右房扩张,颈静脉怒张 肝脾肿大 下肢浮肿,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左房淤血,3 临床表现:,(1)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2) X线检查:左心室肥大呈球形心. (3)左心及右心衰竭的表现。,四、主动脉瓣狭窄: (aor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