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doc_第1页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doc_第2页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doc_第3页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doc_第4页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结合2015年法治天津建设重点工作,推动天津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现就全面加强天津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背景与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与法治天津建设实际,全面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更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是巩固改革成果、引领和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卫生计生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全系统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日趋规范,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卫生计生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不相适应,还不能全面反映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有待继续深化;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体系不健全、保障不足、执法难度大;实现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还很艰巨等等。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二、目标及原则(一)总体目标 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监督执法等法律制度,力争到2020年左右形成上下统一、左右协调、内在和谐、有机衔接的卫生计生法律规范体系。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行业管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卫生计生单位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党对卫生计生立法、执法、普法、守法等各项工作的领导。2.坚持全面依法治理和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和保障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高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等各项工作的能力。3.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职能更多转向制定政策、规范、标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严格事中、事后监管。三、重点任务(一)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严格落实宪法中有关卫生计生事业的各项职责。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党委要高度重视宪法学习,将宪法列入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安排2次集体学习。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制定本部门法治建设工作学习培训计划,加强宪法知识培训。在每年十二月四日国家宪法日,要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和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在全系统形成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的氛围。(二)加快立法进程,强化合法性审查制度1.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通过立法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制度创新、引领改革发展。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研究重大决策事项方案和措施时,同步考虑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及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按照法定程序取得或者做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规规章,及时修改和废止。需要为改革决策预留空间的,在制定、修改有关法规规章时留出必要空间。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围绕重点、主动作为,做好出台配套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的基础性工作。2.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健全卫生计生地方性立法和重要规范性文件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地方性立法规划制度和年度地方性立法计划制度,制定出台卫生计生地方性立法和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制度或程序,加强法制机构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在起草地方性立法草案和重要规范性文件过程中,要在紧紧围绕全市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实际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基层卫生计生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3.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事关卫生计生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公共场所控烟、爱国卫生工作、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医疗技术操作、卫生计生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定期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标准清理,维护卫生计生法律法规体系和卫生标准体系的协调性、统一性。4.健全合法性审查制度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认真落实天津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按照天津市卫生计生委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要求制定和发布文件,做到制定主体、程序和内容合法。禁止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规范性文件不得违规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内容,对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要坚决撤销和纠正。法制机构要加强对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完善规范性日常清理制度,规范性文件一般每2年清理一次,凡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并向社会公布。(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1.依法全面正确履职制定权力清单,明确权力行使依据、承办机构、公开形式、公开内容、风险级别,并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部门职能、法律依据、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主动接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和计生服务单位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对涉及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和必经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草案应当在相关会议或者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做出决策。重大决策制定部门要随时跟踪了解决策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实施部门和单位应当定期向制定机关反馈决策执行情况。制定机关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对决策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完善。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卫生计生重大行政决策和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系统推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应当将行政审批标准、程序等同时移交,并做好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能力建设和衔接。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以审批事项、审批人员、审批权力“三集中”为抓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做到“一颗印章管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取消的审批事项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避免管理真空;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督促衔接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推动实施天津市卫生计生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与委托方的合同制式文本”、“四统一文本”及“天津市卫生计生行政审批中介机构开展业务备案表”等相关资料,加强对中介机构提供行政许可审批要件行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综合服务效率。4.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优化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资源,科学划分执法权限,提高监管效能,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加强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使综合监督执法机构的规格、编制、素质和人员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增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技术支持能力,落实经费保障。积极推动行政执法队伍整合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做好街镇综合执法改革和食品相关执法队伍整合等工作,不断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执法力量。5.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性收费、行政检查等卫生计生行政执法程序;积极推动天津市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试行)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有效提高处罚的横向与纵向公平性;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深入开展执法稽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监督举报案件及卫生计生行政执法投诉,依法查处和纠正行政不作为、越权执法、徇私枉法等违法行为。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执法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6.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层级监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政府内部监督中的作用,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纠错问责机制,明确问责主题,健全问责方式和程序,建立被问责人申辩、核查和救济程序,规范重新任用机制。积极配合和支持司法机关对涉及卫生计生系统的相关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和审理工作,尊重并执行法院的相关生效裁判。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市和区县两级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并充分利用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加强对卫生计生执法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7.全面推进卫生计生政务公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向社会全面公开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办事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一律向社会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天津12320卫生热线、12356阳光计生热线同步运行,确保“天津健康”政务微博在新浪、腾讯两个平台正常运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认真落实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主动公开医疗卫生服务有关信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依法执业,诚信服务。(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系统法治观念1.推动全系统全行业树立法治意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承担宣传普及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的主体责任,深化“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医疗卫生机构)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卫生计生行业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法律知识纳入卫生计生系统公务员初任培训、在岗培训的必修内容,课程学时(学分)不得低于学习培训总学时(学分)的20%,推动全体干部职工系统、完整地学习掌握卫生计生法律知识。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加大普法力度,使办案过程成为向群众宣传法律的过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每年集中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得少于20小时。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规范医疗行为,恪守职业道德,依法执业。将法律知识纳入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在职培训、年度考核,比例不低于10%。2.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把卫生计生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有效解决,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加强精神卫生普法相关宣传活动,提升精神卫生相关法律知识的社会知晓率。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动实施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条例,推进以人民调解为主体,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建设。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畅通便捷的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处理程序,积极推行医院签署医疗纠纷处置工作承诺书制度,组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缴纳年度医疗责任保险。三、保障措施(一)健全领导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充实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和其他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法治建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本区县卫生、计生行业法治建设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也要建立健全法治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各区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计生服务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县卫生、计生行业和本单位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负总责。要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业管理法治化水平,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推进整体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二)加强法治学习,提升能力水平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制定年度法治建设讲座计划,特别加强对依法行政的学习。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制定本部门法治建设工作学习培训计划,加强依法行政知识培训,组织机关干部、卫生计生执法人员等每年不少于40学时的法律知识学习。建立健全处级领导干部任期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与专业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推动全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工作。(三)健全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推进和考核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要把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将依法行政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