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新闻传播学论文重大灾难性事件中的电视直播策略研究以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为个案关键词重大灾难性事件电视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摘要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CCTV在第一时间24小时不间断对灾情进行电视直播,其迅速、公开、透明的直播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体现出信息公开的力量,发挥了凝聚民心、整合国家功能的巨大作用。本文从“实现对灾难性报道模式的突破”、“实现‘速报更正’的直播方式”、“整合媒介资源,实现电视直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及“采编合一的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CCTV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进行直播的策略,以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获得中国地震局的权威消息后,在新闻频道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了地震的消息,同时也拉开了以突发事件关注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截至5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报道。此次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外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时评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称“这场‘全国直播’的震情随着电波和网络迅速传送,不仅没有扩散恐慌,反而抚平了公众的不安,凝聚起坚定沉着宁静的力量。”①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也感叹到“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②CCTV对汶川大地震中的直播实现了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整合国家功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策略一直播突破了传统的灾难性报道模式,实现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表达。有研究表明,面对自然灾害,媒体大致有三种基本的报道模式一是“灾”情型,以自然灾害本身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二是“人”情型,以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所作所为与精神面貌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三是“综合”型,以客观的“灾”情报道和充分的“人”情报道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一般认为,西方新闻界基本上采用“灾”情型的报道模式。在我国,对重大灾害性事件的报道长期停留在“人”情报道的模式中,“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③的理念禁锢着新闻从业者的思维模式。过去灾难性报道的核心是救援者,外围是灾难本身,而这部分往往以国家保密为理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