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摘要产权非物质权能是产权物质权能实现的前提。产权舆论监督的前提条件是全民拥有国有银行的非物质权能,只有把本来属于全民的非物质权能实行回归后,全民的产权舆论监督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国有银行非物质权能的回归具有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是全民治理发挥的前提条件:关键词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初始委托人;产权舆论监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建设银行上市的完成,自2003年以来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充分展开,与此同时,关于银行改革路径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对于国有银行制度改革,一直存在“产权论”和“超产权论”的不同路线之争。“产权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国有独资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或者通过各种形式的民营化优化企业的产权安排。“超产权论”认为产权结构改革仅是硬化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约束的必要条件,并不能解决所有效率问题,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作用,竞争才能牵动产权创造效率或者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银行政革的关键。“折衷论”认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应一方面改造产权,另方面改造市场结构,两者协调配套,相互促进。“产权论”、“超产权论”及“折衷论”的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竞争环境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人大推动了银行的各项制度改革进程。但是“产权论”、“超产:权论”和“折衷论”的研究路线,均假定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是国有银行的股东,然而,在国仃银行(企业)庞大的体系里,活动着的全部是形形色色的“代理人”,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只是国有银行“代理层次”上的股东,全民才是国有银行法律上的初始委托人和真正股东。以往研究忽略了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的研究,隐含假定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是同质的,在国家所有制下,全民对国有资产的关心度很低,在关心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上都具有理智的冷漠和搭便车行为。我们认为在承认个人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下,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是有动力去关心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的。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研究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的产权特征和作用路经,提出产权非物质权能概念和产权舆论监督概念,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二、既有产权的忽略: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仔细分析中外企业产权研究文献,不难发现产权功能观下的产权束(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消费权等)强调的都是其物质功能(使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其效用感觉是从物质方而来衡量的)。在国有银行制度下,“产权论”衡量全民是否关心国有银行资产的准则是:以个体是否能够分割、交易、享受法律上届于他们的一份国有资产为前提。“产权论”认为在国家所有制下,由于任何单个的人对应属于自己的一份财产都没有独立的支配权,不可能得到相应的物质效用,所以全民对国有资产的关心度很低,在关心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上都具有理智的冷漠和搭便车行产权拥有者维护其产:权权益的前提条件是产权主体对自己的财产具有知情权。所谓财产知情权,是指拥有所有权的委托方(产权所有者)虽然无法知道代理人的投入努力程度,但其有权且必须知道委托财产的产出结果以及可能会使委托财产发生重大收益或受损的行动决策,这样委托人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爿:有可能在预期委托财产发生重大损失时采取果断行动(在其权利范围内行为或不行为宋制止代理人的行动或决策)。我们称财产:知情权是产权的非物质权能(本文中,财产知情权与产权的非物质权能可交替使用,它们的意义相同),产权非物质权能是产权物质权能实现的前提:财产产权拥有者一产权非物质权能(财产知情权)一物质权能(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等权利束)一物质效用(受益受损的结果)。我们所定义的财产知情权比会七十信息产权广泛,会计信息产权是财产知情权的部分。如银行公布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是股东财产知情权中的子集。财产知情权作为一项产权权能的非物质权能之所以被众多的学者忽略,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两方学者之所以忽略产权的非物质权能研究,而侧重于产权的物质权能研究,原因在于西方产权研究的指向对象是产权拥有者直接支配的财产权利,由于是财产所有者直接支配其财产,产权拥有者对其财产拥有完全的信息,也就拥有完全的财产知情权,因此没有必要强调产权的财产知情权(非物质权能)。在财产产权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产权学家研究的是产权明晰度和流动性的重要性和相应作用,以及财产所有者的“用手投票”、“用脚投票”的机制,关于财产知情权的研究则是狭义的财产知情权一一会计信息产权的研究,是会计学家的研究领域,是国家(政府)信息披露立法的事情。这样产权研究专家在研究产权时总是隐含着产权主体拥有实现财产知情权的完全信息。在西方私有财产制度下,对产权非物质产权研究的忽略并不妨碍产权物质权能(受益受损权利)的实现。现实中,在财产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财产所有者的财产知情权确实受到了很好的维护,财产所有者拥有实现财产知情权的必要信息,因为西方存在很强的会计、审计、法律制度环境,总能保证财产所有者得到其实现产权非物质权能的必要信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输送最终都可以传送到具体的人格化股东。我们认为中国理论界对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忽略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代,国有银行代理人几乎没有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既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因此,在计划经济时代,假定初始委托人在关心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上都具有理智的冷漠和搭便车行为具有现实合理性。三、产权非物质权能研究价值:初始委托人的全新解析(一)初始委托人的监督动力:非同质性分析在承认个人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下,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是有动力去关心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的。全民很抽象但很实际,全民(个人)实实在在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了相应的,甚至超额的改革成本(财务结果),包括同有银行(银行)的决策效率成本、历史遗留成本、政策性负担成本。俗话说“国有银行吃财政,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市”。“吃财政”实际上就是直接由国有银行(企业)初始委托人(全民)承担改革成本,“吃银行和吃股市”则是由全民间接承担成本。可见在国有制企业庞大的体系里,虽然活动着的全部是形形色色的“代理人”,但有可以追溯的最后委托人(全民)。既然全民承担了一切改革成本,全民是有动力来关心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银行代理人。我们假定“全民是非同质的”,并按个体的行为意图、行为目的及行为能力的不同对初始委托人(全民)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个体权利是平等的,个体随着其责任、知识能力、个人利益的变化可以在类与类之间转化)。如下表:假设全民关心国有资产的一般性效用函数为:EUaEU(M)+bEU(S)一EU(C)EU(M)代表关心国有资产带来的物质效用,M代表用货币衡量的物质收入,a为乘数因子:EU(S)代表关心国有资产带来的精神效用,S代表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精神感觉,b为乘数因子:EU(C)表示全民关心国有资产带来负效用,C是种成本支出。如果a:0,b二0,EU(C)二0,则EU二0,这是N:类全民的效用函数。适用于主流经济学家的分析框架和分析结论。如果a:0,b;i0,则EU二bEU(S)一EU(C),这是N,类全民的效用函数。N:类全民关心国有资产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关心国有资产可以给他们带来某种精神效用(非物质效用)。比如刘姝威是国有资产初始委托人(全民)中的一名研究人员,关心国有资产不会带给她任何直接的物质效用,但她做完蓝田股份的一系列分析后,出于学者的责任和勇气还是给金融内参写了短文,事实证明,她的关心给国有银行的止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长期以来,不同经济学派关于国有银行效率、国有银行改革等种种争沦本身就表明了不同的学派对国有银行(企业)的关心。如果a0,b0,则EUaEU(M)一EU(C),这是,类全民的效用函数。N类全民关心国有资产虽然不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物质效用(他们付出了关心国行资产的努力,也无法索取、分割属于他们的那份国有资产),但是会给他们带来间接的个人利益或物质效用。如媒体人员经过调查、研究,揭发和披露了许多重大的经济金融诈骗和金融违规事仆,他们关心国有资产的回报是间接的,全民给予他们回报的方式是多购买他们发行的报刊、杂志或研究报告,并给予他们很高的社会荣誉和职业声誉。如果a0,b0,则EUaEU(M)+bEU(S)一EL(C),这足N,类全民的效用函数。N类全民包括-些研究人员、媒体人员、证券分析师等,他们关心国有资产,既想出名,也想得到间接回报。他们得到的精神效用回报是直接的,物质效用回报与N类全民一样是间接的。(二)初始委托人监督路经的独特性:产权舆论监督在私有产权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小,存在完善的“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机制;“间接监督”机制对企业代理人(经理层)的激励和约束主要是通过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员市场的竞争等来发生作用的。“直接监督”机制就是“用于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即私有企业的股东(委托人)如果对企业代理人(经理层)的经营状况不满,可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用手投票来改选不称职的纤理人员,或在股票市场上抛售其手中股票来退出。“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机制是互为补允的,委托人之所以行使其直接监督权(“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是因为间接监督机制(完善的竞争性产品巾场和经理人员市场)为其提供了甄别代理人(经理层)是否称职的依据、更换不称职的经理后可以及时找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而在我国,国行制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初始委托人(全民)无法退出,“用脚投票”机制不存在。国有制广泛性决定了无法保证每个初始委托人都拥有罢免不称职代理人(经理层)的投票权。这样,作为国行银行的股东,初始委托人既无法“用脚投票”也无法“用手投票”。当前,我国除了一些关键性行业外,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对国企代理人间接监督机制(市场环境)还是比较容易建设的。当前对国行银行改革的关键是缺乏对代理人的“直接监督”机制,并且国有制的本质规定性和矛盾性决定了同有制是无法建立起“直接监督”机制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全民所有制同样有N:类全民、N:,类全民、N,类全民去关心国有资产,由于初始委托人没有“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直接监督”权利,但初始委托人是国有银行股东的法律身份决定了他们具有监督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代理人的权力,他们的监督只能是一种产权视角下的舆论监督,我们称之为产权舆论监督,是指初始委托人对各层次代理人“说三道四”的评论,比如发表一些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好坏,“外部人”和“内部人”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有偷懒或机会主义行为的评论。产权舆论监督是替代全民所有制所缺乏“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间接监督,因产权舆论监督发生作用,必须通过初始代理人(国家)才能发生作用。这样,在私有企业制度下委托人具有的“直接监督”变成了国有制厂的另一种“间接监督”,国有制度下,社会提供给同有资产初始委托人的是“双重间接监督”机制,这就更决定了国有资产非物质权能回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设立国资委和汇金公司的目的是为国有银行(银行)找到一个真正的股东,这对实行政企分开十分重要,但是国资委与下属企业、汇金公司与国有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产权舆论监督可以弱化此问题。国资委和汇金公司仍然属于代理人范畴,它们也需要监督和制约。全民的产权舆论监督是监督制约各层次代理人(包括汇金公司)的最好的方式。可以说产权舆论监督是防范和控制“代理人制约机制”失效的重要辅助机制,也是使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从“形似”到“神似”的要件。产权舆论监督的前提条件是全民拥有国有银行(银行)的非物质权能,只有把本来属于全民的非物质权能实行回归后,全民的产权舆论监督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国有银行非物质权能的回归具有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四、产权非物质权能:“公共过道”的侵占与清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本应属于全民的国有产权非物质权能,事实上属于某些个体,是事实上的私有性的国有产权非物质权能,是事实上被“侵占的公共过道”。2005年的头几个月,中行“高山案”、建行“张恩照事件”、农行“内蒙古案件”的相继曝光,引起了各界对银行业的空前关注:而在以往,这些问题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正是考虑到这种状况,银监会有关领导在会上提出,应充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部门,哪些可以说,哪些不便披露,须从制度层面给出明确的法规界限。这表明实践中,我国已开始了清理被“侵占的公共过道”的努力。我们对国有产权非物质权能的研究则表明做好国有银行各级代理人的信息披露工作是国有产权的应有之义,实际上是一种产权权能的回归。当前关于国有股权交易、国有银行岗位工资和薪酬制度改革的信息,依然是在纵向的各级代理人之间流动或为内部人控制,初始委托人的国有银行产权非物质权能是缺失的,这为各级代理人提供了机会主义行为机会和空间,可能导致代理人的巨大道德风险。例如,在MB0中的股权交易价格,内部人为自己定价:在国有银行管理层薪酬制度改革中,是代理人给自己决定薪酬高低。因此,清理被“侵占的公共过道”(给予全民国有银行国有产权非物质权能)也是一个利益分配的多方博弈的长期过程。五、结论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并非所有的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在监督国有银行各级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